低电能电动风扇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7929发布日期:2018-11-24 11:5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低电能电动风扇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见的各类风扇,其普遍皆是利用市电供应马达作为动力源,通过马达带动风扇叶片转动,以将风扇叶片后方的空气强制往前带动吹送,达到吹送风力让空气流动。

然而这些风扇用马达必须使用市电供应电源,因此无法在各种场所及时段任意使用。而且风扇用马达所产生的机械能量,由于目前并没有针对这些机械能量作回收再利用,因此这些机械能量都是直接做功耗损,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之中,所产生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其实相当可观。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即为此行业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的课题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电能电动风扇发电装置,使本发明能够在任何场所与时段直接操作使用,并延长充电电池的电力使用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第一发电机的第三风扇直径大于电动机的第一风扇,且第二发电机的第四风扇直径大于电动机的第二风扇,以增加受风面积与起动旋转速度。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电源装置及充电电池可依需要选择输出电源供应给外部电器使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低电能电动风扇发电装置包含有:一外壳,包括有第一侧壁、相对第二侧壁及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连的外周壁,且外壳设有多个通风口;一电动机,其设置于外壳内,电动机包括有相同中心内外套设的一第一定子及一第一转子,在第一转子中心贯穿结合一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两端分别朝向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一第一风扇及一相对第二风扇,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接受电动机的第一转轴带动旋转,且第二风扇位于第一风扇与第二侧壁之间;一第一发电机,其设置于外壳内的第一侧壁与电动机之间,第一发电机包括有相同中心内外套设的一第二定子及一第二转子,在第二转子中心结合一第二转轴;一第三风扇,其带动第一发电机的第二转子及第二转轴旋转,且第三风扇与第一风扇彼此反向相对接近;一第二发电机,其设置于外壳的第二侧壁与电动机之间,第二发电机包括有相同中心内外套设的一第三定子及一第三转子,在第三转子中心结合一第三转轴;一第四风扇,其带动第二发电机的第三转子及第三转轴旋转,且第四风扇与第二风扇彼此反向相对;一电源装置,其设置于外壳,电源装置包括有一充电电池连接一启动开关,且充电电池分别连接于第一发电机、第二发电机,而启动开关连接于电动机;当充电电池供应电动机电力时,电动机的第一转轴带动第一风扇、第二风扇旋转产生风能,第一风扇利用风能于外壳内近距离带动第三风扇相对转动,且第三风扇带动第一发电机的第二转子旋转,使第一发电机产生电力供应至充电电池;而第二风扇利用风能于外壳内带动第四风扇相对转动,且第四风扇带动第二发电机的第三转子旋转,使第二发电机产生电力供应至充电电池。

前述的低电能电动风扇发电装置,其中该外壳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之间相隔设有一第一支架,电动机外周具有机壳固设于第一支架上,第一转轴一端朝向第三风扇以固接第一风扇;第一发电机固设于第一侧壁,第三风扇固接于第二转轴;第二发电机固设于第二侧壁,而第四风扇固接于第三转轴。

前述的低电能电动风扇发电装置,其中该电动机的第一转轴两端穿出机壳,第一转轴另一端朝向第四风扇以固接第二风扇。

前述的低电能电动风扇发电装置,其中该电动机的第一转轴两端穿出机壳,第一转轴另一端朝向第四风扇以固接一传动轮,第一支架设有一支轴,第二风扇枢接于支轴,且第二风扇一侧中心固接一被动轮,而传动轮带动被动轮及第二风扇旋转。

前述的低电能电动风扇发电装置,其中该电动机的第一转轴一端间隔固接第一风扇与第二风扇。

前述的低电能电动风扇发电装置,其中该外壳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之间相隔设有一第一支架,以及于第一侧壁与第一支架之间相隔设有第二支架,电动机外周具有机壳固设于第一支架上,第一转轴两端穿出机壳;第一发电机固设于第二支架上,第三风扇固接于第二转轴;第四风扇固接于第二发电机的第三转轴;电动机的第一转轴一端穿出第一发电机的第二转轴及第三风扇中心以固接第一风扇,而第一转轴另一端固接第二风扇。

前述的低电能电动风扇发电装置,其中该第二发电机固接于第一支架底侧,该电动机的第一转轴另一端穿出第二发电机的第三转轴及第四风扇中心以固接第二风扇。

前述的低电能电动风扇发电装置,其中该电动机固设于外壳的外周壁;第一发电机固设于第一侧壁,第三风扇固接于第二转轴;第二发电机固设于第二侧壁,而第四风扇固接于第三转轴;一传动组设置于第一发电机、第二发电机之间,传动组包括一端固设在外周壁的轴座,一贯穿枢接于轴座的传动轴,一固接于第一转轴一端的第一皮带轮,一固接于传动轴的第二皮带轮,以及一连动于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的皮带;第一风扇固接于传动轴一端以朝向第三风扇,第二风扇固接于传动轴另一端以朝向第四风扇。

前述的低电能电动风扇发电装置,其中该第三风扇的直径大于第一风扇,第四风扇的直径大于第二风扇。

前述的低电能电动风扇发电装置,其中该电源装置的充电电池与第一发电机、第二发电机之间串连一充电控制器,且充电电池连接一升压控制器以输出电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利用电动机带动第一风扇、第二风扇高速旋转产生风能,第一风扇利用风能于外壳内近距离带动第三风扇相对转动,且第三风扇带动第一发电机产生电力供应至充电电池;而第二风扇同时利用风能于外壳内带动第四风扇相对转动,且第四风扇带动第二发电机产生电力供应至电源装置的充电电池,让充电电池回收电力,以再继续供应电动机运转产生风能,并且利用风能带动第一发电机与第二发电机继续发电,使本发明能够在任何场所与时段直接操作使用,并延长充电电池的电力使用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低电能电动风扇发电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方块图;

图3为图1的第一风扇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低电能电动风扇发电装置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低电能电动风扇发电装置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低电能电动风扇发电装置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低电能电动风扇发电装置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低电能电动风扇发电装置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

11、第一侧壁

12、第二侧壁

13、外周壁

14、第一支架

15、第二支架

111、121、131、141、151、通风口

2、电动机

21、机壳

22、第一定子

23、第一转子

24、第一转轴

241、轴承

25、碳刷

26、散热风扇

27、传动轮

3、第一风扇

30、第二风扇

31、扇叶

32、支轴

33、被动轮

4、第一发电机

41、机座

42、第二定子

43、第二转子

44、第二转轴

441、轴承

442、轴孔

45、转子座

5、第三风扇

51、扇叶

6、第二发电机

61、机座

62、第三定子

63、第三转子

64、第三转轴

641、轴承

642、轴孔

65、转子座

7、第四风扇

71、扇叶

8、电源装置

81、充电电池

82、充电控制器

83、启动开关

84、升压控制器

85、外部电器

86、外部充电电源

9、传动组

91、轴座

911、轴承

92、传动轴

93、第一皮带轮

94、第二皮带轮

95、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出可行实施例,并且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的低电能电动风扇发电装置包含有:

一外壳1包括有第一侧壁11、相对第二侧壁12及相连的外周壁13,外壳1于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之间平行相隔设有第一支架14,并且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外周壁13及第一支架14上各设有通风口111、121、131、141。

一电动机2设置于外壳1内,电动机2包括有相同中心内外套设的一第一定子22及一第一转子23,并且电性连接有碳刷25,在第一转子23中心贯穿结合一第一转轴24;电动机2外周具有机壳21固设于第一支架14接近第一侧壁11的一侧,第一转轴24两端经由轴承241穿出于机壳21,且分别朝向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在第一转轴24上固接有散热风扇26。

一第一风扇3及一相对第二风扇30外周各设有多个扇叶31,而第一风扇3及第二风扇30中心固接于电动机2的第一转轴24两端,以接受电动机2的第一转子23及第一转轴24带动旋转,第一风扇3位于第一侧壁11与第一支架14之间,且第二风扇30位于第二侧壁12与第一支架14之间。

一第一发电机4包括有相同中心内外套设的一第二定子42及一第二转子43,第一发电机4具有机座41固定于外壳1内的第一侧壁11,在机座41中心枢接一伸出于第一发电机4及轴承441的第二转轴44,第一发电机4的第二转子43相隔套置于第二定子42外周,且第二转子43套置固设一转子座45。

一第三风扇5外周设有多个扇叶51,第三风扇5中心固接于第二转轴44及转子座45一侧,以带动第一发电机4的第二转子43旋转,且第三风扇5朝向第一风扇3,使第一风扇3与第三风扇5彼此反向相对接近。

一第二发电机6包括有相同中心内外套设的一第三定子62及一第三转子63,第二发电机6具有机座61固定于外壳1内的第二侧壁12,在机座61中心枢接一伸出于第二发电机6及轴承641的第三转轴64,第二发电机6的第三转子63相隔套置于第三定子62外周,且第三转子63套置固设一转子座65。

一第四风扇7外周设有多个扇叶71,第四风扇7中心固接于第三转轴64及转子座65一侧,以带动第二发电机6的第三转子63旋转,且第四风扇7朝向第二风扇30,使第二风扇30与第四风扇7彼此反向相对接近。

一电源装置8设置于外壳1内,电源装置8包括有一充电电池81连接一启动开关83,充电电池81分别连接于第一发电机4与第二发电机6,而启动开关83连接于电动机2,充电电池81与第一发电机4、第二发电机6之间串连一充电控制器82,且充电电池81连接一升压控制器84,而可依需要选择输出电力供应给外部电器85,例如:行动电话、平板电脑、个人行动式数字助理……等,并且充电控制器82可选择连接输入外部充电电源86或市电,以对于充电电池81进行充电。

当本发明利用电源装置8的充电电池81经由启动开关83以供应电动机2电力时,电动机2的第一转轴24带动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30高速旋转产生风能,第一风扇3利用风能于外壳1内近距离带动第三风扇5相对转动,且第三风扇5带动第一发电机4的第二转子43旋转,使第一发电机4产生电力供应至充电电池81,让充电电池81回收电力;与之同时,第二风扇30利用风能于外壳1内带动第四风扇7相对转动,且第四风扇7带动第二发电机6的第三转子63旋转,使第二发电机6产生电力同样供应至充电电池81,让充电电池81回收电力,以再继续供应电动机2运转产生风能,并利用风能带动第一发电机4与第二发电机6继续发电,而且第三风扇5、第四风扇7的直径分别大于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30的直径,以增加受风面积与起动旋转速度。从而本发明能够在任何场所与时段直接操作使用,并延长充电电池81的电力使用时间。除此之外,电源装置8及充电电池81可依需要选择输出电源,以经由升压控制器84供应给外部电器85使用。

请参阅图4所示,此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对应构件采用相同附图标记,而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电动机2的第一转轴24另一端固接一传动轮27,而第一支架14设有一支轴32,第二风扇30枢接于支轴32,且第二风扇30一侧中心固接一被动轮33,使传动轮27以齿接啮合方式带动被动轮33及第二风扇30加速旋转以提高风力,或者可设计为带动第二风扇30减速旋转以提高扭力。

请参阅图5所示,此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对应构件采用相同附图标记,而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电动机2的第一转轴24一端穿出机壳21,使第一转轴24一端朝向第三风扇5,并在第一转轴24一端间隔固接第一风扇3与第二风扇30,且第二风扇30朝向第四风扇7。

请参阅图6所示,此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对应构件采用相同附图标记,而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外壳1在第一侧壁11与第一支架14之间相隔设有第二支架15及通风口151,且第一发电机4固设于第二支架15上,而电动机2的第一转轴24一端以间隙方式穿出第一发电机4的第二转轴44的轴孔442及第三风扇5中心,以在第一转轴24一端固接第一风扇3,使第一风扇3朝向第三风扇5。

请参阅图7所示,此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对应构件采用相同附图标记,而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第二发电机6固接于第一支架14底侧,而电动机2的第一转轴24另一端以间隙方式穿出第二发电机6的第三转轴64的轴孔642及第四风扇7中心,以在第一转轴24另一端固接第二风扇30,使第二风扇30朝向第四风扇7。

请参阅图8所示,此第六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对应构件采用相同附图标记,而第六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电动机2固设于外壳1的外周壁13内表面,以及一传动组9设置于第一发电机4、第二发电机6之间,传动组9包括一端固设在外周壁13的轴座91,一贯穿枢接于轴座91两侧轴承911的传动轴92,一固接于电动机2的第一转轴24一端的第一皮带轮93,一固接于传动轴92的第二皮带轮94,以及一连动于第一皮带轮93与第二皮带轮94的皮带95,并且第一风扇3固接于传动轴92一端以朝向第三风扇5,第二风扇30固接于传动轴92另一端以朝向第四风扇7。当启动电动机2时,电动机2的第一转轴24带动传动轴92及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30高速旋转产生风能,利用风能于外壳1内近距离带动相对的第三风扇5、第四风扇7相对转动,且第三风扇5、第四风扇7相对带动第一发电机4、第二发电机6产生电力输出。

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加以限制,在不离本发明精神范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可作的各种简易变化与修饰,均仍应含括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