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通信双沟设计的改进结构及其改进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48612阅读:9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沟设计的改进结构及其改进方法,具体是一种变电站通信双沟设计的改进结构及其改进方法,属于电力系统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通信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智能调度、生产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基础。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各种控制数据由电力专用光缆承载,光缆的可靠运行直接决定电网整体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目前,国内变电站电缆沟道无论是通用设计或者典型设计均按电压等级分类。具体而言,在主控室外地平面以下设计独立互不连通的钢筋混凝土或者砖砌电缆沟,同一电压等级的导引光缆均从同一电缆沟进入变电站主控室通信专用光纤配线柜。以一个220kv变电站为例,220kv、110kv、35kv电压侧分别有相应的多条导引光缆从铁塔引下,进入对应电压等级唯一的电缆沟,同一电压等级的导引光缆通过单一通道进入主控室通信光纤配线柜。因此,当前在运变电站及新建变电站普遍存在一个安全隐患:同一电压等级的通信导引光缆到主控室为单一通道。电缆沟如果在运行期间此电缆沟道出现事故(火灾),将直接造成导引光缆中断,影响变电站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现有状况,不满足国家能源局于2012-08-23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其中《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5218-2012)设计规范》7.12.3条明确指出:重要的变电所至直接调度该所的调度所间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的通信通道;《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在16.2.1.3作出进一步详细规定:省级及以上调度大楼(含备调及灾备中心)应具备三条及以上完全独立的光缆通道,地市、县级调度大楼及省级以上单位应具备两条及以上完全独立的光缆通道。电网调度机构、省级以上单位、220kv及以上变电站、a类及以上供电区域的110kv变电站、直调发电厂、重要新能源电厂、特高压沿线通信中继站和通信枢纽站的通信光缆或电缆应采用不同路由的电缆沟(竖井)进入通信机房和主控室,满足双路径敷设要求;避免与一次动力电缆同沟(架)布放,并完善防火阻燃和阻火分隔等各项安全措施,绑扎醒目的识别标志;如不具备条件,应采取电缆沟(竖井)内部分隔离等措施进行有效隔离。新建通信站应在设计时与全站电缆沟(架)统一规划,满足以上要求。

要满足上述规程要求,传统设计方案是修建两条独立的沟道,不仅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对变电站整体布局、美观、各种控制电缆走向均造成影响,并且受限于地形走势,实施难度较大,需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电站通信双沟设计的改进结构及其改进方法,通过改变同一电压等级通信导引光缆从不同电压等级沟道进入主控室通信光纤配线柜,在满足规程的前提下,从而有效解决变电站双沟道的设计缺陷及运行安全隐患,避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提升变电站乃至整体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变电站通信双沟设计的改进结构,包括分别位于变电站厂区内三侧的一次设备区ⅰ、一次设备区ⅱ和一次设备区ⅲ,所述一次设备区ⅰ内的光缆通过主电缆沟ⅰ和与主电缆沟ⅰ连接的辅电缆沟ⅰ与变电站主控室相连,所述一次设备区ⅱ内的光缆通过主电缆沟ⅱ和与主电缆沟ⅱ连接的辅电缆沟ⅰ与辅电缆沟ⅰ相连,所述一次设备区ⅲ内的光缆通过主电缆沟ⅲ和与主电缆沟ⅲ连接的辅电缆沟ⅲ与变电站主控室相连;

其中,所述主电缆沟ⅰ和所述主电缆沟ⅱ一端之间设有第一互通管道,所述主电缆沟ⅱ的另一端与所述主电缆沟ⅲ之间设有第二互通管道。

优选地,所述主电缆沟ⅰ与所述第一互通管道接触位置处设有第一防火墙。

优选地,所述主电缆沟ⅲ与所述第二互通管道接触位置处设置第二防火墙。

优选地,所述第一互通管道在拐角处设置有第一管道井。

优选地,所述第二互通管道在拐角处设置第二管道井。

一种变电站通信双沟设计的改进方法,该改进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沟通过承压管互通;

2)在需要从不同电压等级电缆沟道进入变电站主控室的辅电缆沟的前端加装防火墙,进行阻断隔离;

3)将导引光缆从新连通沟道内引入变电站主控室,以实现同一电压等级的光缆从不同沟道进入主控室通信专用光纤配线柜。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承压管直径为110厘米,并且若互通时,所需承压管距离过长,则在所述承压管中间或拐角处设置管道井。

进一步,从不同电压等级进入变电站主控室的导引光缆前端需要加装防火墙阻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改进结构具有较高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降低了因光缆故障造成的通信事故的安全风险,解决了变电站光缆单一通道的安全隐患,有效提升变电站乃至整个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并且,由于该改进方法不需变更变电站整体设计布局,对变电站土建以及设施全无影响,经济高效,具有普适性,可以在国内变电站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变电站厂区,1、一次设备区ⅰ,2、一次设备区ⅱ,3、一次设备区ⅲ,4、变电站主控室,5、主电缆沟ⅰ,51、辅电缆沟ⅰ,6、主电缆沟ⅱ,61、辅电缆沟ⅱ,7、主电缆沟ⅲ,71、辅电缆沟ⅲ,8、第一防火墙,9、第一管道井,10、第一互通沟道,11、第二互通沟道,12、第二管道井,13、第二防火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变电站通信双沟设计的改进结构,包括矩形形状的变电站厂区100,在变电站厂区下侧为变电站大门。所述变电站厂区左侧为一次设备区ⅰ1,上侧为一次设备区ⅱ2,右侧为一次设备区ⅲ3。

所述一次设备区ⅰ内的光缆通过主电缆沟ⅰ5和与所述主电缆沟ⅰ5串联连接的辅电缆沟ⅰ51与变电站主控室4的内相关设备连接;所述一次设备区ⅱ2内的光缆通过主电缆沟ⅱ6和与主电缆沟ⅱ6连接的辅电缆沟ⅱ61与所述辅电缆沟ⅰ51相连,所述一次设备区ⅲ3内的光缆通过主电缆沟ⅲ7和与主电缆沟ⅲ7连接的辅电缆沟ⅲ71与变电站主控室4相连。

其中,所述主电缆沟ⅰ5和所述主电缆沟ⅱ6一端之间设有第一互通管道10,所述主电缆沟ⅱ6的另一端与所述主电缆沟ⅲ7之间设有第二互通管道11。所述主电缆沟ⅰ5与所述第一互通管道10接触位置处设有第一防火墙8。所述主电缆沟ⅲ7与所述第二互通管道11接触位置处设置第二防火墙13。所述第一互通管道10在拐角处设置有第一管道井9。所述第二互通管道11在拐角处设置第二管道井12。

一种变电站通信双沟设计的改进方法,该改进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沟通过承压管互通;

2)在需要从不同电压等级电缆沟道进入变电站主控室的辅电缆沟的前端加装防火墙,进行阻断隔离;

3)将导引光缆从新连通沟道内引入变电站主控室,以实现同一电压等级的光缆从不同沟道进入主控室通信专用光纤配线柜。

所述步骤1)中,承压管直径为110厘米,并且若互通时,所需承压管距离过长,则在所述承压管中间或拐角处设置管道井。需要注意的是,从不同电压等级进入变电站主控室的导引光缆前端需要加装防火墙阻断。

实施例:

以下改进设计方法实施双沟道的国网恩施220kv罗家湾变电站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步骤一、将220kv侧电缆沟与110kv侧电缆用直径为110cm左右承压管进行互通转弯处设井,便于施工和运维管理。

步骤二、在220kv蕉罗线导引光缆转向前侧新增设防火墙。

步骤三、在110kv罗蕉线导引光缆转向前侧新增设防火墙。

步骤四、将220kv蕉罗线导引光缆通过互通管从110kv侧电缆沟进入变电站主控室通信专用光纤配线柜,以实现同一电压等级的光缆从不同沟道进入主控室通信专用光纤配线柜。

步骤五、将110kv罗蕉线导引光缆通过互通管从220kv侧电缆沟进入变电站主控室通信专用光纤配线柜,以实现同一电压等级的光缆从不同沟道进入主控室通信专用光纤配线柜。

将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沟在设计初期采用直径为110cm左右的承压管互通,互通距离过长可在中间或转弯处设井,并在沟道内将需要从不同电压等级进入变电站主控室的导引光缆前端加装防火墙阻断。

变电站设计时根据现有通信网接入方式提前预安排好导引光缆进入主控室的路由,避免同一电压等级导引光缆从同一沟道进入变电站主控室通信专用光纤配线柜。

老旧变电站根据此方案完成沟道整改后,结合现网运行方式安排好导引光缆进入主控室路由,将同一电压等级导引光缆从不同电压等级沟道引入变电站主控室通信光纤配线柜。

将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沟互通,互通之后,同一电压侧的导引光缆能够从其它电压等级的电缆沟引入变电站主控室通信光纤配线柜,实现同一电压等级导引光缆通过不同电压等级沟道进入变电站主控室通信专用光纤配线柜。连通管道采用直径为110cm左右的承压管,每段承压管采用自带接头互连,转弯处设立管道井,承压管具有耐压、耐腐蚀、耐高温的特性,110cm直径足够通过多条光缆,由于内壁光滑,易于穿管操作及后期运维管理。沟道互通之后,在沟道内将需要从不同电压等级进入的导引光缆前端加装防火墙阻断,进行防火隔离,杜绝火灾隐患。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做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