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构造以及旋转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7258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定子构造以及旋转变压器。



背景技术:

作为旋转角传感器,公知有旋转变压器。旋转变压器由定子与转子构成,该定子具备从轮状的定子铁芯放射状延伸的多个齿,该转子与定子的齿部对置配置。在齿经由绝缘件卷绕有定子绕线,形成线圈。定子绕线由输入励磁信号的励磁绕线与根据转子的旋转角度输出两相信号的两个检测绕线构成。从检测绕线分别输出取决于sinθ的sin相信号与取决于cosθ的cos相信号。在旋转变压器中,公知有如下结构,即例如为了在油中使用时也防止切屑等异物侵入至定子绕线(线圈)侧,在定子铁芯的两侧安装有覆盖定子绕线的两个线圈罩(保护罩)。

在上述结构中,例如在设置于轮状定子的两端面的第一轮状绕线罩以及第二轮状绕线罩分别形成有第一弯曲部以及第二弯曲部,在设置于轮状定子的两端面的第一轮状绝缘罩以及第二轮状绝缘罩分别形成有第三弯曲部以及第四弯曲部。而且,在上述结构中,通过使第一弯曲部以及第二弯曲部与第三弯曲部以及第四弯曲部相互接触来防止向外部定子绕线侧的异物侵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16426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结构例中,第一轮状绕线罩以及第二轮状绕线罩与第一轮状绝缘罩以及第二轮状绝缘罩是由树脂成形的部件,因而难以以高精度制作各部件的尺寸,为了使第一弯曲部与第三弯曲部的整周相互接触、使第二弯曲部与第四弯曲部的整周地相互接触来防止异物的侵入,需要使上述部件以规定的压力抵接。其结果是,存在一方或两方的部件变形的情况,存在旋转变压器的可靠性降低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内容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的定子构造以及旋转变压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定子构造具备:定子铁芯,其具有从环状的主体部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齿;绝缘件,其从上述定子铁芯的轴向的两侧覆盖上述多个齿;线圈,其经由上述绝缘件分别卷绕于上述多个齿;以及环状的第一线圈罩以及第二线圈罩,它们从上述轴向的两侧覆盖上述线圈,上述绝缘件具有凸缘部,该凸缘部从上述轴向的两侧覆盖上述多个齿各自的前端部,上述第一线圈罩以及上述第二线圈罩分别具有沿上述轴向延伸的第一周壁,上述第一线圈罩的上述第一周壁与上述绝缘件的上述轴向的一侧的上述凸缘部隔着间隙对置配置,上述第二线圈罩的上述第一周壁与上述绝缘件的上述轴向的另一侧的上述凸缘部隔着间隙对置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能够使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变压器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第一线圈罩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第二线圈罩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上表面观察图1所示的第一线圈罩以及第二线圈罩安装于定子铁芯的旋转变压器的立体图。

图5是从底面观察图4所示的旋转变压器的立体图。

图6是从图4所示的旋转变压器拆下了转子的状态的a-a线要部剖视图。

图7是从图4所示的旋转变压器拆下了转子的状态的b-b线要部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插口安装了第一线圈罩以及第二线圈罩的状态的图。

图9是图7所示的区域c的放大图。

图10是图7所示的区域d的放大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变压器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旋转变压器的e-e线剖视图。

图13是图11所示的旋转变压器的f-f线剖视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区域g的放大图。

图15是图12所示的区域h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0...旋转变压器;2、20...转子;3、30...定子;4、40...定子铁芯;40a...贯通孔;5、50...齿;6、60...绝缘件;7、70...第一绝缘件;7a、8a、70a、80a...凸缘部;7b...搭接销;7c、8c...树脂销;8、80...第二绝缘件;9、90...线圈;10、110...端子台部;11、111...端子;12、112...连接器外壳;13、130...第一线圈罩;13a、14a、130a、140a...圆环部;13b、14b、130b、140b...外周壁;13c、14c...开口;13d、14d、130d、140d...突起部;13e、14e、130e、140e...阶梯部;13f、14f...贯通孔;13g、130c...端子台罩部;13h...空间;13j、14j...加强筋;13m、14m、130m、140m...间隙;13n...阶梯;13p、14p、130p、140p...内周壁;131...第一卡合部;132...开口;14、140...第二线圈罩;141...第二卡合部;142...卡合爪;15、150...插口;16、17...前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子构造及旋转变压器。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变压器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变压器1是具有转子2、定子3、第一线圈罩13以及第二线圈罩14的vr(可变磁阻)式旋转变压器。定子3、第一线圈罩13以及第二线圈罩14构成定子构造。

转子2具有层叠由多片硅钢板等软磁性材料构成的钢板的铁芯而构成的层叠构造,安装于未图示的马达的旋转轴,配置于定子3的内侧。图1所示的轴向和与转子2连接的马达的旋转轴的轴向一致。另外,如图1所示,径向和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一致。此外,径向是指平行于与轴向正交的面的所有方向,但在图1中利用双箭头线表示径向中的一个。

定子3具有定子铁芯4、线圈9以及绝缘件6。定子铁芯4是沿轴向层叠规定片数的由硅钢板等软磁性材料构成的钢板的铁芯而构成的。定子铁芯4具有从环状的主体部亦即环状部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齿5。在旋转变压器1为内转子型的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4具有从环状的主体部亦即环状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5。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4具有10个齿5,但其数量不特别限定。各齿5在环状部的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配置,各齿5各自的前端具有在周向上扩大的前端部。在多个齿5之间分别形成有空间(插口15)。

线圈9是经由绝缘件6分别卷绕于多个齿5的绕线。线圈9由输入励磁信号的励磁绕线与根据转子2的旋转角度输出两相信号的检测绕线构成,检测绕线由输出取决于sinθ的sin相信号的sinθ检测绕线与输出取决于cosθ的cos相信号的cosθ检测绕线构成。

绝缘件6通过绝缘性树脂的注塑成形而成形。绝缘件6由第一绝缘件7以及第二绝缘件8构成,它们从定子铁芯4的轴向的两侧覆盖多个齿5。另外,绝缘件6具有从轴向的两侧覆盖多个齿5各自的前端的凸缘部(凸缘部7a以及凸缘部8a)。此外,在图1中,作为绝缘件6,图示了从多个齿5的上侧安装的第一绝缘件7,未图示从多个齿5的下侧安装的第二绝缘件8。

绝缘件6具备沿定子铁芯4的径向延伸的端子台部1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件7具有向定子铁芯4的径向外侧延伸的端子台部10。在端子台部10植设有多个端子11(在图1中为6根端子11),还形成有母式连接器外壳12。端子台部10能够与第一绝缘件7同时成形。在各端子11的一端缠扎有构成对应的线圈9的绕线的末端,各端子11的另一端向连接器外壳12的内部突出。各端子11的另一端与外部连接器连接。第一绝缘件7与端子台部10通过绝缘性树脂的注塑成形一体成形。

第一绝缘件7具备从环状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臂部(在图1中为10个臂部)。在上述臂部的前端设置有凸缘部7a。第一绝缘件7的臂部安装于定子铁芯4的各齿5的局部(上侧)。凸缘部7a覆盖齿5的前端部的上侧,并且防止卷绕于臂部的绕线(线圈9)的塌卷。在邻接的臂部间的根部(插口15的深部)一体形成有搭接销7b,该搭接销7b支承构成线圈9的绕线的搭接线。在本实施方式形成有10根搭接销7b。

而且,在第一绝缘件7的臂部的根部的环状部一体地形成有树脂销7c。在图1中,10根树脂销7c以等角度间隔形成于第一绝缘件7的环状部。而且,在端子台部10,在端子11的外周侧一体地形成有2根树脂销7c。即,在图1所示的一个例子中,共计12根树脂销7c形成于第一绝缘件7。稍后对树脂销7c进行叙述。

第二绝缘件8与第一绝缘件7同样,具备从环状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臂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个臂部)。在上述臂部的前端设置有凸缘部8a。第二绝缘件8的臂部安装于定子铁芯4的各齿5的局部(下侧)。凸缘部8a覆盖齿5的前端部的下侧,并且防止卷绕于臂部的绕线(线圈9)的塌卷。另外,在第二绝缘件8的臂部的根部的环状部一体地形成有后述的树脂销8c。在本实施方式中,10根树脂销8c以等角度间隔形成于第二绝缘件8的环状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若第一绝缘件7与第二绝缘件8安装于定子铁芯4,则10根树脂销8c以与10根树脂销7c成为相同的位置的方式形成于第二绝缘件8。

此外,在图1中,搭接销7b形成于第一绝缘件7,但本实施方式也可以为搭接销7b形成于第二绝缘件8的情况。另外,形成有树脂销7c以及树脂销8c的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情况。例如,也可以为树脂销7c形成于搭接销7b之上的情况。另外,例如若搭接销7b形成于第二绝缘件8,则可以为树脂销8c形成于搭接销7b之上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与在臂部的根部形成树脂销7c以及树脂销8c的结构相比,在臂部卷绕绕线时,绕线机的喷嘴的动作的自由度变高。另外,对于树脂销7c而言,若绝缘件6的外形尺寸的自由度提高,则可以形成于比搭接销7b更靠外周侧的位置,其位置不特别限定。在该情况下,在臂部卷绕绕线时,绕线机的喷嘴的动作不受限制。

另外,在上述的一个例子中,绝缘件6由第一绝缘件7与第二绝缘件8构成,但本实施方式可以是通过嵌件成形将绝缘件6以一体成形形成于定子铁芯4的情况。即,可以是第一绝缘件7与第二绝缘件8一体成形为绝缘件6的情况。另外,在上述的一个例子中,第一绝缘件7与端子台部10通过注塑成形一体成形,但本实施方式可以是安装有由单独部件形成的端子台部10的结构。另外,本实施方式可以是不形成连接器外壳12的结构。

接下来,与图1一起使用图2以及图3说明第一线圈罩13以及第二线圈罩14。图2是图1所示的第一线圈罩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第二线圈罩的立体图。

对于第一线圈罩13以及第二线圈罩14而言,其构成材料并不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树脂构成,例如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形而成形。作为树脂,例如能够使用绝缘性树脂。第一线圈罩13以及第二线圈罩14是从定子铁芯4的轴向的两侧覆盖线圈9并保护线圈9的线圈罩。如图1所示,第一线圈罩13从线圈9的上侧安装,第二线圈罩14从线圈9的下侧安装。

如图2所示,对于第一线圈罩13而言,构成主体的圆环部13a整体呈环状,圆环部13a在外周缘具备沿轴向延伸的外周壁13b。在外周壁13b的一部分设置有覆盖上述端子台部10的端子台罩部13g。

覆盖端子台部10的端子台罩部13g具有设置于内部的多个隔离部件(分隔板),多个端子11分别以相互分离的方式收纳于由多个隔离部件形成的多个空间13h各自中。通过端子11收纳于空间13h的结构,能够防止端子11间被侵入至定子构造内部的异物电短路的担忧。

如图3所示,对于第二线圈罩14而言,构成主体的圆环部14a整体呈环状,圆环部14a在外周缘具备沿轴向延伸的外周壁14b。第二线圈罩14的圆环部14a的内径以及外径与第一线圈罩13的圆环部13a的内径以及外径分别大致相同。

返回图2,在第一线圈罩13的圆环部13a沿圆周方向以等间距间隔形成有多个贯通孔13f,在端子台罩部13g的外周侧也形成有多个贯通孔13f。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13f在圆环部13a形成10个,在端子台罩部13g形成2个。圆环部13a的贯通孔13f以与形成于第一绝缘件7的环状部的树脂销7c相等的间距形成。另外,端子台罩部13g的贯通孔13f以与形成于端子台部10的树脂销7c相等的间距形成。

另外,如图3所示,在第二线圈罩14的圆环部14a沿圆周方向以等间距间隔形成有多个贯通孔14f。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14f在圆环部14a形成有10个。圆环部14a的贯通孔14f以与形成于第二绝缘件8的环状部的树脂销8c相等的间距形成。

返回图2,在第一线圈罩13的中央的开口13c的周缘形成有沿与外周壁13b相同的轴向延伸的多个突起部13d。在各突起部13d的前端形成有阶梯部13e。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13d沿周向以等间距间隔形成有10个。突起部13d与凸缘部7a的外形状配合并朝向圆环部13a侧在周向上逐渐扩宽。另外,第一线圈罩13在邻接的突起部13d彼此之间具备内周壁13p,该内周壁13p与突起部13d彼此连接并沿与突起部13d相同的轴向延伸。即,对于第一线圈罩13而言,作为沿轴向延伸的周壁,具有作为第一周壁的内周壁13p与作为第二周壁的外周壁13b。

另外,如图3所示,在第二线圈罩14的中央的开口14c的周缘形成有沿与外周壁14b相同的轴向延伸的多个突起部14d。在各突起部14d的前端形成有阶梯部14e。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14d与凸缘部8a的外形状配合,并沿周向以等间距间隔形成有10个。突起部14d朝向圆环部14a侧在周向上逐渐扩宽。另外,第二线圈罩14在邻接的突起部14d彼此之间具备内周壁14p,该内周壁14p与突起部14d彼此连接,并沿与突起部14d相同的轴向延伸。即,对于第二线圈罩14而言,作为沿轴向延伸的周壁,具有作为第一周壁的内周壁14p与作为第二周壁的外周壁14b。

返回图2,在突起部13d的内周面形成有加强筋13j。加强筋13j立设于圆环部13a。加强筋13j通过与突起部13d一体成形形成,沿与突起部13d的内周面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另外,如图3所示,在突起部14d的内周面形成有加强筋14j。加强筋14j立设于圆环部14a。加强筋14j通过与突起部14d一体成形形成,沿与突起部14d的内周面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加强筋13j加强突起部13d的强度,加强筋14j加强突起部14d的强度。

具有上述构造的第一线圈罩13以及第二线圈罩14从定子铁芯4的轴向两侧分别安装,构成定子构造。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罩13以及第二线圈罩14以从定子铁芯4的轴向的两侧覆盖的方式经由绝缘件6结合。

具体而言,第一线圈罩13与第一绝缘件7结合,第二线圈罩14与第二绝缘件8结合。例如,形成在第一绝缘件7的树脂销7c插通于形成在第一线圈罩13的贯通孔13f,故第一线圈罩13以及第一绝缘件7经由形成在第一绝缘件13的树脂销7c结合。另外,例如形成在第二绝缘件8的树脂销8c插通于在第二线圈罩14形成贯通孔14f,故第二线圈罩14及第二绝缘件8经由形成在第二绝缘件14的树脂销8c结合。

图4是从上表面观察图1所示的第一线圈罩13以及第二线圈罩14安装于定子3的旋转变压器1的立体图,图5是从底面观察图4所示的旋转变压器1的立体图。另外,图6是从图4所示的旋转变压器1拆下了转子2的状态的a-a线要部剖视图,图7是从图4所示的旋转变压器1拆下了转子2的状态的b-b线要部剖视图。图8是表示在插口15安装了第一线圈罩13以及第二线圈罩14的状态的图。

将形成在第二绝缘件8的各树脂销8c插通于形成在第二线圈罩14的各贯通孔14f,将从贯通孔14f突出的树脂销8c的前端17通过红外线压紧或者热压紧压溃(参照图5以及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压紧压溃10个前端17。由此,第二线圈罩14与第二绝缘件8结合。另外,将形成在第一绝缘件7的各树脂销7c插通于形成在第一线圈罩13的各贯通孔13f,将从贯通孔13f突出的树脂销7c的前端16通过红外线压紧或热压紧压溃(参照图4以及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压紧压溃12个前端16。由此,第一线圈罩13与第一绝缘件7结合。

第一线圈罩13与第一绝缘件7利用多个树脂销7c结合,第二线圈罩14与第二绝缘件8利用多个树脂销8c结合,因而能够获得稳固的结合强度。而且,在第一线圈罩13的表面压紧固定树脂销7c(前端16),在第二线圈罩14的表面压紧固定树脂销8c(前端17),因而能够通过目视观察容易地进行压紧的外观状态的确认作业。由此,能够使定子构造以及旋转变压器1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如图8所示,第一线圈罩13所具有的多个突起部13d以及第二线圈罩14所具有的多个突起部14d配置于多个齿5的前端之间的空间(插口15)。突起部13d以及突起部14d分别配置为插入至齿5的前端之间(插口15)。这里,如使用图2以及图3说明过的那样,在各突起部13d的前端形成有阶梯部13e,在各突起部14d的前端形成有阶梯部14e。

而且,如图6所示,阶梯部13e以及阶梯部14e形成为构成相互面对的阶梯。由此,阶梯部13e以及阶梯部14e相互以嵌套的状态配置,一部分在径向上隔着微小的间隙(例如0.02mm~1mm的间隙)重合。因此,在该重合的部分中,成为从定子铁芯4的内周侧无法直接观察到插口15的构造。通过这样的阶梯部13e以及阶梯部14e的配置构成,突起部13d以及突起部14d相互稍微分离而存在间隙,且间隙屈曲地形成,因而异物难以通过,其结果能够防止或抑制异物侵入插口15内部。

另外,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绝缘件6与第一线圈罩13的外周侧的接合位置、即第一绝缘件7与外周壁13b的接合位置形成有相互面对的阶梯13n。第一绝缘件7的外周在阶梯13n的位置与第一线圈罩13屈曲地对置配置,因而异物难以通过,其结果能够防止或抑制异物向第一线圈罩13内侧侵入。

另外,如图7的区域c的放大图、即图9所示,在绝缘件6与第一线圈罩13的内周侧的接合位置、即凸缘部7a与第一线圈罩13(内周壁13p)的接合位置形成隔着间隙相互面对的阶梯。而且,如图7的区域d的放大图、即图10所示,在绝缘件6与第二线圈罩14的内周侧的接合位置、即凸缘部8a与第二线圈罩14(内周壁14p)的接合位置形成有隔着间隙相互面对的阶梯。因此,凸缘部7a以及第一线圈罩13与凸缘部8a以及第二线圈罩14相互稍微分离地对置。另外,插口15成为被突起部13d以及突起部14d填堵的构造。其结果是,绝缘件6中的凸缘部7a以及凸缘部8a的周围因形成在第一线圈罩13与凸缘部7a之间的屈曲的间隙以及形成在第二线圈罩14与凸缘部8a之间的屈曲的间隙而导致异物难以通过,其结果是,能够不使凸缘部7a、8a、内周壁13p、14p产生变形地防止或抑制向线圈罩的内侧的异物侵入。

这里,使用图9以及图10对由凸缘部7a以及第一线圈罩13(内周壁13p)形成的阶梯、以及由凸缘部8a以及第二线圈罩14(内周壁14p)形成的阶梯分别详细地进行说明。图9是图7所示的区域c的放大图,图10是图7所示的区域d的放大图。

如图9所示,第一绝缘件7的臂部的前端的凸缘部7a与第一线圈罩13的内周壁13p隔着微小的间隙13m对置配置。具体而言,在第一绝缘件7的凸缘部7a形成有阶梯部,在该阶梯部配设有第一线圈罩13的内周壁13p。此时,内周壁13p与凸缘部7a在轴向以及径向上隔着微小的间隙13m对置配置。例如,间隙13m在轴向上为0.01mm~0.5mm的间隙,在径向上为0.02mm~0.5mm的间隙。这样,在第一绝缘件7的凸缘部7a与第一线圈罩13之间屈曲地形成有微小的间隙13m,因而通过该屈曲的间隙13m能够防止或抑制异物的侵入。

同样,如图10所示,第二绝缘件8的臂部的前端的凸缘部8a与第二线圈罩14的内周壁14p隔着微小的间隙14m对置配置。具体而言,在第二绝缘件8的凸缘部8a形成有阶梯部,在该阶梯部配设有第二线圈罩14的内周壁14p。此时,内周壁14p与凸缘部8a在轴向以及径向上隔着微小的间隙14m对置配置。例如,间隙14m在轴向上为0.01mm~0.5mm的间隙,在径向上为0.02mm~0.5mm的间隙。这样,在第二绝缘件8的凸缘部8a与第二线圈罩14之间屈曲地形成有微小的间隙14m,因而能够通过该屈曲的间隙14m防止或抑制异物的侵入。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第一线圈罩13的第一周壁亦即内周壁13p与绝缘件6的轴向的一侧的凸缘部7a隔着间隙13m对置配置,第二线圈罩14的第一周壁亦即内周壁14p与绝缘件6的轴向的另一侧的凸缘部8a隔着间隙14对置配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第一线圈罩13的第一周壁亦即内周壁13p配设于形成在绝缘件6的轴向的一侧的凸缘部7a的阶梯部,在第一周壁与该阶梯部之间形成屈曲的间隙13m,第二线圈罩14的第一周壁亦即内周壁14p配设于形成在绝缘件6的轴向的另一侧的凸缘部8a的阶梯部,在第一周壁与该阶梯部之间形成屈曲的间隙14m。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第一绝缘件7的凸缘部7a与第一线圈罩13隔开微小的间隙13m对置配置,第二绝缘件8的凸缘部8a与第二线圈罩14隔开微小的间隙14m对置配置,上述微小的间隙13m以及间隙14m分别屈曲地形成,因而例如不在凸缘部7a、内周壁13p、凸缘部8a以及内周壁14p产生变形,能够防止或抑制异物的侵入。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能够使定子构造以及旋转变压器1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变压器1的结构不同的旋转变压器应用隔着微小的间隙对置配置绝缘件的凸缘部与线圈罩的结构的情况。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变压器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12是图11所示的旋转变压器的e-e线剖视图,图13是图11所示的旋转变压器的f-f线剖视图。

如图11~1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变压器100是具有转子20、定子30、第一线圈罩130以及第二线圈罩140的vr(可变磁阻)型旋转变压器。定子30、第一线圈罩130以及第二线圈罩140构成定子构造。

转子20具有层叠多片由硅钢板等软磁性材料构成的钢板的铁芯而构成的层叠构造,安装于未图示的马达的旋转轴,配置于定子30的内侧。图11所示的轴向和与转子20连接的马达的旋转轴的轴向一致。另外,如图11所示,径向和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一致。此外,径向是指平行于与轴向正交的面的所有方向,但在图11中利用双箭头线表示径向中的一个。

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40、线圈90以及绝缘件60。定子铁芯40是沿轴向层叠规定片数的由硅钢板等软磁性材料构成的钢板的铁芯而构成的。定子铁芯40具有从环状的主体部亦即环状部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齿50。在旋转变压器100为内转子型的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40具有从环状的主体部亦即环状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50。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40具有10个齿50,但其数量不特别限定。各齿50在环状部的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配置,各齿50各自的前端具有在周向上扩大的前端部。在多个齿50之间分别形成有空间(插口150)。

另外,在定子铁芯40的环状部以贯通其两个主表面间的方式形成有多个贯通孔40a。贯通孔40a形成在比被后述的绝缘件60覆盖的环状部的表面更靠外周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40a形成有5个,但其数量不特别限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40a在环状部的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配置。

线圈90是经由绝缘件60分别卷绕于多个齿50的绕线。线圈90由输入励磁信号的励磁绕线与根据转子20的旋转角度输出两相信号的检测绕线构成,检测绕线由输出取决于sinθ的sin相信号的sinθ检测绕线与输出取决于cosθ的cos相信号的cosθ检测绕线构成。

绝缘件60通过绝缘性树脂的注塑成形而成形。绝缘件60由第一绝缘件70以及第二绝缘件80构成,它们从定子铁芯40的轴向的两侧覆盖多个齿50。另外,绝缘件60具有凸缘部(凸缘部70a以及凸缘部80a),该凸缘部从轴向的两侧覆盖多个齿50各自的前端。此外,在图11中,作为绝缘件60,图示了从多个齿50的上侧安装的第一绝缘件70,未图示从多个齿50的下侧安装的第二绝缘件80。

绝缘件60具备沿定子铁芯40的径向延伸的端子台部11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件70具备向定子铁芯40的径向外侧延伸的端子台部110。在端子台部110植设有多个端子111(在图11中为6根端子111),还形成有母式连接器外壳112。端子台部110能够与第一绝缘件70同时成形。在各端子111的一端缠扎有构成对应的线圈90的绕线的末端,各端子110的另一端向连接器外壳112的内部突出。各端子111的另一端与外部连接器连接。第一绝缘件70与端子台部110通过绝缘性树脂的注塑成形一体成形。

第一绝缘件70具备从环状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臂部(在图11中为10个臂部)。在上述臂部的前端设置有凸缘部70a。第一绝缘件70的臂部安装于定子铁芯40的各齿50的局部(上侧)。凸缘部70a覆盖齿50的前端部的上侧,并且防止卷绕于臂部的绕线(线圈90)的塌卷。另外,第二绝缘件80与第一绝缘件70同样,具备从环状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臂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个臂部)。在上述臂部的前端设置有凸缘部80a。第二绝缘件80的臂部安装于定子铁芯40的各齿50的局部(下侧)。凸缘部80a覆盖齿50的前端部的下侧,并且防止卷绕于臂部的绕线(线圈90)的塌卷。

此外,在上述的一个例子中,绝缘件60由第一绝缘件70与第二绝缘件80构成,但本实施方式可以是通过嵌件成形将绝缘件60以一体成形地形成于定子铁芯40的情况。即,可以是第一绝缘件70与第二绝缘件80一体成形为绝缘件60的情况。另外,在上述的一个例子中,第一绝缘件70与端子台部110通过注塑成形一体成形,但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安装有由单独部件形成的端子台部110的结构。另外,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不形成连接器外壳112的结构。

接下来,说明第一线圈罩130及第二线圈罩140。第一线圈罩130以及第二线圈罩140的构成材料并不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树脂构成,例如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形成形。作为树脂,例如能够使用绝缘性树脂。第一线圈罩130以及第二线圈罩140是从定子铁芯40的轴向的两侧覆盖线圈90并保护线圈90的线圈罩。如图11所示,第一线圈罩130从线圈90的上侧安装,第二线圈罩140从线圈90的下侧安装。

如图11所示,对于第一线圈罩130而言,构成主体的圆环部130a整体呈环状,圆环部130a在外周缘具备沿轴向延伸的外周壁130b。在外周壁130b的一部分设置有覆盖上述端子台部110的端子台罩部130c。覆盖端子台部110的端子台罩部130c具有设置于内部的多个隔离部件(分隔板),多个端子111分别以相互分离的方式收纳于由多个隔离部件形成的多个空间各自。通过端子111收纳于形成在收纳端子台罩部130c内部的空间的结构,能够防止端子111间因侵入至定子构造内部的异物而电短路的担忧。另外,如图11所示,对于第二线圈罩140而言,构成主体的圆环部140a整体呈环状,圆环部140a在外周缘具备沿轴向延伸的外周壁140b。第二线圈罩140的圆环部140a的内径以及外径与第一线圈罩130的圆环部130a的外径以及内径分别大致相同。

另外,第一线圈罩130具备从外周壁130b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卡合部13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第一卡合部131)。第一卡合部131呈板状,在其前端形成有开口13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131在第一线圈罩130的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配置。另外,第一线圈罩130具备多个突起部130d(在实施方式中为10个突起部130d),该多个突起部130d从圆环部130a的内周缘与第一卡合部131同样地沿轴向延伸。在各突起部130d的前端形成有阶梯部130e。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130d与凸缘部70a的外形状配合,并在第一线圈罩130的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配置。另外,突起部130d朝向圆环部130a侧在周向上逐渐扩宽。另外,第一线圈罩130在邻接的突起部130d彼此之间具备内周壁130p,该内周壁130p与突起部130d彼此连接,并沿与突起部130d相同的轴向延伸。即,对于第一线圈罩130而言,作为沿轴向延伸的周壁,具有作为第一周壁的内周壁130p与作为第二周壁的外周壁130b。

另外,第二线圈罩140具备从外周壁140b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卡合部14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第二卡合部141)。第二卡合部141呈板状,在其前端形成有卡合爪14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卡合部141在第二线圈罩140的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配置。另外,第二线圈罩140具备多个突起部140d(在实施方式中为10个突起部140d),该多个突起部140d从圆环部140a的内周缘与第二卡合部141同样地沿轴向延伸。在各突起部140d的前端形成有阶梯部140e。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140d在第二线圈罩140的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配置。另外,突起部140d与凸缘部80a的外形状配合,朝向圆环部140a侧在周向上逐渐地扩宽。另外,第二线圈罩140在邻接的突起部140d彼此之间具备内周壁140p,该内周壁140p与突起部140d彼此连接,并沿与突起部140d相同的轴向延伸。即,对于第二线圈罩140而言,作为沿轴向延伸的周壁,具有作为第一周壁的内周壁140p与作为第二周壁的外周壁140b。

在将第一线圈罩130以及第二线圈罩140安装于定子30时,使第一线圈罩130与第二线圈罩140从轴向的两侧接近定子30,将第一线圈罩130的各突起部130d插入至从上侧覆盖各齿50的前端部的凸缘部70a之间,将第二线圈罩130的各突起部140d插入至从下侧覆盖各齿50的前端部的凸缘部80a之间(参照图13)。同时,将第一线圈罩130的第一卡合部131与第二线圈罩140的各第二卡合部141插入至形成在定子铁芯40的环状部的各贯通孔40a,通过各贯通孔40a使各第二卡合部141的卡合爪142与各第一卡合部131的开口132卡合(参照图12)。

由此,第一线圈罩130与第二线圈罩140被各第一卡合部131与各第二卡合部141结合。而且,突起部130d配置于相邻的凸缘部70a之间,突起部140d配置于相邻的凸缘部80a之间。由此,各插口150被对置的突起部130d以及突起部140d向定子铁芯40的内侧填堵。

第一线圈罩130以及第二线圈罩140向定子30的安装能够通过卡合爪142与开口131的卡合容易地进行。另外,亦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一卡合部131与各第二卡合部141在各贯通孔40a的内部相互卡合,因而第一线圈罩130和第二线圈罩140安装后难以脱落。

通过将第一线圈罩130以及第二线圈罩140安装于定子30来覆盖线圈90以及端子台部110。由此,线圈90、构成线圈90的绕线以及端子台部111不露出,因而能够防止线圈90、构成线圈90的绕线以及端子111的损伤。

这里,如上所述,在各突起部130d的前端形成有阶梯部130e,在各突起部140d的前端形成有阶梯部140e。而且,如图13所示,阶梯部130e以及阶梯部140e形成为构成相互面对的阶梯。由此,阶梯部130e以及阶梯部140e相互以嵌套的状态配置,一部分在径向上隔着微小的间隙(例如0.02mm~1mm的间隙)重合。因此,在该重合的部分中,成为从定子铁芯40的内周侧无法直接直接观察到插口150的构造。通过这样的阶梯部130e以及阶梯部140e的配置构成,突起部130d以及突起部140d相互稍微分离而存在间隙,并且间隙屈曲地形成,因而异物难以通过,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或抑制异物向插口150内部的侵入。

此外,对于第二实施方式而言,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突起部13d以及突起部14d同样,为了加强强度而在突起部130d的内周面以及突起部140d的内周面形成有加强筋。

另外,如图12的区域g的放大图、即图14所示,绝缘件60与第一线圈罩130的内周侧的接合位置、即凸缘部70a与第一线圈罩130(内周壁130p)的接合位置形成有隔着间隙相互面对的阶梯。而且,如图12的区域h的放大图、即图15所示,在绝缘件60与第二线圈罩140的内周侧的接合位置、即凸缘部80a与第二线圈罩140(内周壁140p)的接合位置形成有相互面对的阶梯。因此,凸缘部70a以及第一线圈罩130与凸缘部80a以及第二线圈罩140相互稍微分离地对置。另外,插口150成为被突起部130d以及突起部140d填堵的构造。其结果是,绝缘件60中的凸缘部70a以及凸缘部80a的周围因形成在第一线圈罩130与凸缘部70a之间的屈曲的间隙以及形成在第二线圈罩140与凸缘部80a之间的屈曲的间隙而导致异物难以通过,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或抑制向线圈罩的内侧的异物侵入。

这里,使用图14以及图15对由凸缘部70a以及第一线圈罩130(内周壁130p)形成的阶梯、与由凸缘部80a以及第二线圈罩140(内周壁140p)形成的阶梯分别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4是图12所示的区域g的放大图,图15是图12所示的区域h的放大图。

如图14所示,第一绝缘件70的臂部的前端的凸缘部70a与第一线圈罩130的内周壁130p隔着微小的间隙130m对置配置。具体而言,在第一绝缘件70的凸缘部70a形成有阶梯部,在该阶梯部配设有第一线圈罩130的内周壁130p。此时,内周壁130p与凸缘部70a在轴向以及径向上隔着微小的间隙130m对置配置。例如,间隙130m在轴向上为0.01mm~0.5mm的间隙,在径向上为0.02mm~0.5mm的间隙。这样,在第一绝缘件70的凸缘部70a与第一线圈罩130之间屈曲地形成有微小的间隙130m,因而通过该屈曲的间隙130m能够防止或抑制异物侵入。

同样地,如图15所示,第二绝缘件80的臂部的前端的凸缘部80a与第二线圈罩140的内周壁140p隔着微小的间隙140m对置配置。具体而言,在第二绝缘件80的凸缘部80a形成有阶梯部,在该阶梯部配设有第二线圈罩140的内周壁140p。此时,内周壁140p与凸缘部80a在轴向以及径向上隔着微小的间隙140m对置配置。例如,间隙140m在轴向上为0.01mm~0.5mm的间隙,在径向上为0.02mm~0.5mm的间隙。这样,在第二绝缘件80的凸缘部80a与第二线圈罩140之间屈曲地形成有微小的间隙140m,因而通过该屈曲的间隙140m能够防止或抑制异物的侵入。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第一线圈罩130的第一周壁亦即内周壁130p与绝缘件60的轴向的一侧的凸缘部70a隔着间隙130m对置配置,第二线圈罩140的第一周壁亦即内周壁140p与绝缘件60的轴向的另一侧的凸缘部80a隔着间隙140对置配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第一线圈罩130的第一周壁亦即内周壁130p配设于形成在绝缘件60的轴向的一侧的凸缘部70a的阶梯部,在第一周壁与该阶梯部之间形成屈曲的间隙130m,第二线圈罩140的第一周壁亦即内周壁140p配设于形成在绝缘件60的轴向的另一侧的凸缘部80a的阶梯部,在第一周壁与该阶梯部之间形成屈曲的间隙140m。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第一绝缘件70的凸缘部70a与第一线圈罩130隔着微小的间隙130m对置配置,第二绝缘件80的凸缘部80a与第二线圈罩140隔着微小的间隙140m对置配置,上述微小的间隙130m以及间隙140m分别屈曲地形成,因而例如能够不在凸缘部70a、内周壁130p、凸缘部80a以及内周壁140p产生变形地防止或抑制异物的侵入。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能够使定子构造以及旋转变压器100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上述中,对旋转变压器1以及旋转变压器100为内转子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实施方式也能够应用于齿从环状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并在转子的内侧配置有定子铁芯的外转子型的旋转变压器。在外转子型的旋转变压器应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第一线圈罩的第一周壁亦即外周壁与绝缘件的轴向的一侧的凸缘部隔着间隙对置配置,第二线圈罩的第一周壁亦即外周壁与绝缘件的轴向的另一侧的凸缘部隔着间隙对置配置。而且,第一线圈罩的第一周壁亦即外周壁配设于形成在绝缘件的轴向的一侧的上述凸缘部的阶梯部,在第一周壁与该阶梯部之间形成屈曲的间隙,第二线圈罩的第一周壁亦即外周壁配设于形成在绝缘件的轴向的另一侧的凸缘部的阶梯部,在第一周壁与该阶梯部之间形成屈曲的间隙。由此,能够不在轴向的一侧的凸缘部、第一线圈罩的外周壁、轴向的另一侧的凸缘部以及第二线圈罩的外周壁产生变形地防止或抑制异物的侵入。其结果是,能够使外转子型的定子构造以及旋转变压器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树脂销的数量、形成位置也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具有能够保证可靠性的程度的结合强度即可。

另外,本发明并不被上述实施方式限定。适当地组合上述各构成要素而构成的结构也包括在本发明内。另外,进一步的效果、变形例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地导出。因此,本发明的更宽大的形态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各种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