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太阳能光伏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6050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太阳能光伏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专利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太阳能光伏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海拔地区、野外勘察工地、孤岛等无人区作业时,因为环境影响通常会面临无电少电困难,目前解决方案多采用柴油发电机发电或小型太阳能离网发电系统供电,小型太阳能离网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发电具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性,但是现有的太阳能离网发电系统的光伏组件都是平面结构,在加工的时候将光伏面板组装好,然后运输到指定地点,再安装光伏支架,最后将光伏面板安装在支架上。这种组装方法适合固定地点使用,由于其安装拆卸较为麻烦,对于经常需要转移地点的场所来说,并不适合使用。并且构成太阳能离网发电系统的设备如光伏组件、支架、逆变器、电池等集成度较低,因而设备体积较大,携带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一种可移动太阳能光伏供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发电组件体积大携带不方便,光伏组件不易调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移动太阳能光伏供电装置,包括主体箱以及通过转轴与之连接防护盖,所述主体箱底部、上部、前表面、后面分别对应设置有可锁定的滚轮、可拔出的拉杆、可折叠的光伏组件、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装设于主体箱的后表面的固定座,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支撑套管、调整支脚以及装设于所述支撑套管的下端并与所述调整支脚连接的紧固器;所述主体箱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光伏组件电连接的电池组件,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的逆变器。

所述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和第三光伏板,所述第一光伏板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箱前表面,所述第二光伏板与所述第一光伏板通过转轴连接,并可折叠操作,所述第三光伏板设置在所述防护盖内,收纳时所述第二光伏板折叠在所述第一光伏板上,所述防护盖扣合在所述第二光伏板上。

所述主体箱内设置有分别与光伏组件、逆变器以及电池组件连接的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主体箱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主体箱表面设置一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显示电池电量和内部温度。

所述主体箱侧面设置有通风孔和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为主体箱内部设备降温。

所述主体箱侧面设置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与电池组件连接,用于为外部设备供电。

所述逆变器包括与所述电池组件的正极端连接的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一电感连接的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一二极管连接的第一开关管、并联于所述第一开关管上的第二二极管、并联于所述第二二极管上的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一开关管连接的第二电容、原边同时与第二电容和第一二极管连接的变压器、一端与电池组件的负极端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连接的第二开关管、并联于所述第二开关管上的第三二极管、并联于第三二极管上的第三电容、一端与第二电容连接且另一端与电池组件的负极端连接的第四电容、与变压器的副边连接的第九电容、与第九电容连接的第三开关管、并联于第三开关管上的第四二极管、并联于第四二极管上的第五电容、与第三开关管连接的第六电容、与第六电容连接的第七电容、与第七电容连接的第五二极管、一端与变压器的副边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五二极管连接的第二电感、与第二电感连接的第四开关管、与第四开关管连接的第六二极管、并联于第四开关管上的第七二极管以及并联于第七二极管上的第八电容,所述第六二极管同时与第九电容和第七电容连接。相对于单个boost和半桥电路而言,可以少用一个开关管。用隔离变压器t实现两级升压,采用改进的三电平移相控制,用两个二极管代替传统电路中的开关管,减小了开关管的输入电压应力,适合于宽范围输入电压场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采用可展开和折叠的的光伏组件,以及可开关的防护盖,有效控制了发电装置的体积,使其携带更加方便,即可将光伏组件、电池组件和逆变器均封装于主体箱内,用手拖动拉杆,在滚轮的作用下,主体箱实现便捷地移动,十分利于装运;到达合适的地点后,打开支撑套管,并拉出调整支脚;可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和季节来判断太阳的光照角度,以此调整主体箱的朝向以及倾斜的角度,锁定紧固器,即可将主体箱稳定地支撑起来;打开防护盖,光伏组件吸收光能,两端出现不同性质电荷的积累,即产生“光生伏特效应”;在光生伏特效应的作用下,光伏组件的两端产生电动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输出直流电存储于电池组件中;逆变器将电池组件中的直流电转换成220v的交流电,以供外部的用电器使用,绿色环保,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逆变器的电路结构图。

标号说明

1‐主体箱;2‐防护盖;3‐第一光伏板;32‐第二光伏板;33‐第三光伏板;

4‐电池组件;5‐逆变器;6‐支撑机构;7‐控制器;8‐显示器;9‐连接器;

11‐容置槽;12‐拉杆;13‐滚轮;14‐散热风机;15‐散热通孔;16‐温度传感器;

61‐固定在;62‐支撑套管;63‐调整支脚;64‐紧固器;65‐紧固套;66‐球头座;

67‐球头;68‐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移动太阳能光伏供电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太阳能光伏供电装置,包括主体箱1以及通过转轴与之连接防护盖2,主体箱内部设置有与光伏组件电连接的电池组件4,与电池组件4电连接的逆变器5;主体箱1的底部设置有可锁定的滚轮13,上部设置有可拔出的拉杆12,前表面设置有可折叠的光伏组件,后面设置有支撑机构6,支撑机构6包括装设于主体箱1后表面的固定座61,连接在固定座61上的支撑套管62、调整支脚63以及装设于支撑套管62的下端并与调整支脚63连接的紧固器64,关闭防护盖2,即可将光伏组件、电池组件4和逆变器5均封装于主体箱1内,用手拖动拉杆12,在滚轮13的作用下,主体箱1实现便捷地移动,到达合适的地点后,锁定滚轮13,打开支撑套管62,并拉出调整支脚63,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和季节来判断太阳的光照角度,调整主体箱1的朝向以及倾斜的角度,锁定紧固器64,即可将主体箱1稳定地支撑起来;打开防护盖2,光伏组件最大效率地吸收光能,两端出现不同性质电荷的积累,即产生“光生伏特效应”;在光生伏特效应的作用下,光伏组件的两端产生电动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输出直流电存储于电池组件4中;逆变器5将电池组件4中的直流电转换成220v的交流电,以供外部的用电器使用。

优选的,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光伏板3、第二光伏板32和第三光伏板33,第一光伏板3固定设置在主体箱1的前表面,第二光伏板32与第一光伏板3通过转轴连接,并可折叠操作,第三光伏板33设置在防护盖内,收纳时第二光伏板32折叠在第一光伏板3上,防护盖2扣合在第二光伏板32上。

优选的,支撑机构6还包括一具有两端开口的紧固套65,固定座61上形成有圆柱状的球头座66,支撑套管62的上端形成有一插套于球头座66内的球头67,球头座66的周壁上形成有至少两条沿轴向分布的间隙68,紧固套65螺纹套接于球头座66上,球头67穿过紧固套65插套于球头座66内,紧固套65的内径小于球头座66的外径。调整好主体箱1的角度后,顺时针旋紧紧固套65,球头座66的间隙68贴合,同时内径变小,稳稳地夹住球头67,球头67和球头座66锁死,支撑管套与固定座61的角度随之固定,有效防止风吹引起第一光伏板3的晃动,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需要拆卸时,旋出紧固套65,即可将支撑套管62连同调整支脚63拆除,更利于收纳整理和维护。

进一步的,紧固器64为螺纹套接于支撑套管62的下端的螺旋脚管锁套,螺旋脚管锁套与调整支脚63连接。支撑套管62的下端的内壁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均为环状的防滑片和锁紧圈,调整支脚63对位插接于防滑片和锁紧圈中,其中锁紧圈具有弹性,顺时针旋转螺旋脚管锁套,支撑套管62的下端收缩,通过锁紧圈将调整支脚63固定起来;当然,也可采用板扣式的紧固器64。容置槽11内设置有一同时与光伏组件、逆变器5以及电池组件4连接的控制器7。控制器7有效防止了电池组件4发生过充和过放电,从而保证电池组件4的正常寿命。

优选的,在主体箱1的侧壁上装设有一与容置槽11相连通的散热风机14,散热风机14与控制器7连接,主体箱1的侧壁上还装设有若干个散热通孔15。散热风机14和散热通孔15有效地将容置槽11内的热量及时排出。

容置槽11内装设有一与控制器7连接的温度传感器16。温度传感器16用于检测容置槽11内的温度,当到达一定温度时,控制器7打开散热风机14,当容置槽11内的温度趋于正常时,控制器7关闭散热风机14,通过散热通孔15来自热散热,节约能源。

优选的,在主体箱1的顶面上设置有一与控制器7连接的显示器8,主体箱1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与控制器7连接的接线器9。接线器9上设置有电源插口,便于外部用电器连接。

优选的,逆变器包括与电池组件的正极端连接的第一电感、与第一电感连接的第一二极管、与第一二极管连接的第一开关管、并联于第一开关管上的第二二极管、并联于第二二极管上的第一电容、与第一开关管连接的第二电容、原边同时与第二电容和第一二极管连接的变压器、一端与电池组件的负极端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连接的第二开关管、并联于第二开关管上的第三二极管、并联于第三二极管上的第三电容、一端与第二电容连接且另一端与电池组件的负极端连接的第四电容、与变压器的副边连接的第九电容、与第九电容连接的第三开关管、并联于第三开关管上的第四二极管、并联于第四二极管上的第五电容、与第三开关管连接的第六电容、与第六电容连接的第七电容、与第七电容连接的第五二极管、一端与变压器的副边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五二极管连接的第二电感、与第二电感连接的第四开关管、与第四开关管连接的第六二极管、并联于第四开关管上的第七二极管以及并联于第七二极管上的第八电容,第六二极管同时与第九电容和第七电容连接。

此处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不是对本方案的限定。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说明书范围内所做的修改和变化,均应落在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