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6196发布日期:2018-06-23 03:23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接线盒是光伏组件的一个重要部件。主要作用是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电流导出并提供与负载或其他光伏系统的便捷连接。在户外应用中,接线盒作为发电装置外露且传导电流的部分,其可靠性好坏将对组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可通过硅胶方式与组件密封在一起,也可以采用更美观的胶带粘贴在组件上。

然而目前现有的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不能满足使用需求,不便与其它电气件电线连接,且连接方式仅通过两线头缠绕后,外包裹上绝缘胶带的方式,这种连接方式耗时耗力,且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故使用不可靠,不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其能够实现接线盒的快捷连接和固定,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又可对连接线进行防护,可消除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使用可靠,满足使用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且设置于所述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端部,其包括光伏组件和汇流组件,所述汇流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接线组件相连接,另一端与转换模块相连接;所述光伏组件固定在基础件顶端;转换模块,通过所述汇流组件与所述采集模块进行连接,所述转换模块将来自所述采集模块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且分别传输至存储模块和分配模块;存储模块,其包括接收端和发送端,所述接收端与所述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接受并储存所述转换模块输出的电能;以及,分配模块,设置于所述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终端,其包括调控组件和末端设备,所述调控组件与所述末端设备相连接,且所述调控组件可接受所述发送端以及所述转换模块所输送的电能;

另外所述接线组件包括盒体和承载组件,所述盒体包括上盖板和底座,所述上盖板设置在底座上,所述上盖板和底座形成容置腔体;所述承载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内,其包括电子元件,所述电子元件与接头组件进行连接,且所述接头组件的另一端与外接头连接;其中所述接头组件包括接线本体,其包括线端头和旋接件,所述线端头设置于所述接线本体一端,所述旋接件与所述线端头连接;以及套管,套设于所述接线本体外侧,其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两端对称的所述第一套管分别与所述接孔和所述外接头连接;所述第二套管位于所述线端头处,且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线端头为所述接线本体一端上沿内径向外扩张的部分,其还包括第一凹槽、凸块、固定销、限位块以及弹片;

若干所述第一凹槽环形排列设置于所述线端头的边缘环面上,所述固定销与所述凸块设置于所述端头的侧面,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固定销连接,所述弹片与所述凸块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旋接件与所述线端头相适应,其还包括第二凹槽、旋转空间、固定孔、限位槽以及对钩件,

所述第二凹槽环形排列设置于所述旋接件的边缘环面上,所述旋转空间设置于所述旋接件的一侧面,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对钩件均设置于所述旋接件的另一侧面,且所述固定孔设置于所述旋接件的中心,贯穿并连通所述旋转空间与所述限位槽。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套管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线端头上的套管端头,且所述套管端头包括凸条以及滑槽,

所述滑槽依次均匀设置于所述套管端头的表面,所述凸条依次均匀设置于所述套管端头的内表面,且所述凸条对应位于两所述套管端头之间。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套管套设于所述套管端头上,且二者之间还设置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弹性件、锁定环以及锁定条。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弹性件一端被所述套管端头的末端限位,一端与所述锁定环连接,所述锁定条依次排列设置于所述锁定环的内表面。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销插入所述固定孔内,且所述固定销末端的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槽完成限位,此时所述凸块位于所述旋转空间内;且所述凸块与所述旋转空间为相适应的扇形结构,初始状态下的所述弹片能够一端抵触所述凸块,另一端抵触所述旋转空间侧壁,受力时所述凸块挤压所述弹片变形,此时所述凸块能够在所述旋转空间内旋转

在所述套管端头套设于所述线端头上的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错位设置,且所述凸条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其末端被错位的所述第二凹槽中非凹槽部分限位。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盒体还包括卡块,所述卡块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卡槽中。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夹板和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固定在两个夹板之间,且所述夹板上的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分别与所述底座的第一凹槽和第一凸起相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一是通过设置的线端头和旋接件,能够实现接线盒的快捷连接和固定,操作简单、方便,便于快捷连接;二是通过设置的套管,不仅能够实现接线盒的快捷连接和固定,又可对连接线进行防护,可消除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使用可靠,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二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二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卡块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承载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上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三种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中接线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三种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中套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四种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中线端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四种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中旋接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四种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中旋转空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五种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中套管端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五种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中锁定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五种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中第二通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五种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处于初始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五种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中锁定组件所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五种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中锁定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五种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的第一通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五种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的第二套管中内螺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五种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的第二套管中外螺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第五种实施例所述接头组件多段对接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1

如图1~2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包括:采集模块M-100、转换模块M-200、存储模块M-300以及分配模块M-400,四大模块构成了本光伏发电的系统,进一步,采集模块M-100,其用于采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且设置于光伏发电系统的端部,其包括光伏组件M-101和汇流组件M-102,汇流组件M-102的输入端与光伏组件M-101的输出端相连接,且设置的输出端与转换模块M-200相连接,汇流组件M-102为汇流箱,其起到减少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与逆变器之间的连线;光伏组件M-101固定在基础件M顶端,基础件M为房屋;转换模块M-200,起到本系统的转化作用,其通过汇流组件M-102与采集模块M-100进行连接,具体的,转换模块M-200将来自采集模块M-100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且分别传输至存储模块M-300和分配模块M-400,优选的,转换模块M-200为逆变器,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0Hz正弦波),其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存储模块M-300,用于储存电能,其包括接收端M-301和发送端M-302,接收端M-301与转换模块M-200的输出端相连接,接受并储存转换模块M-200输出的电能,较好的,存储模块M-300为石墨烯蓄电池,其利用锂离子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的一种新能源电池,其高导电性、高强度、超轻薄等特性;以及,分配模块M-400,起到本发明合理分配电能的作用,其设置于光伏发电系统的终端,其包括调控组件M-401和末端设备M-402,调控组件M-401与末端设备M-402相连接,且调控组件M-401可接受发送端M-302以及转换模块M-200所输送的电能,本实施例中,调控组件M-401为配电箱,末端设备M-402为电器

实施例2

如图3~8,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快捷连接光伏接线盒的发电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接线组件N包括盒体100和承载组件200,盒体100,包括上盖板101和底座102,上盖板101设置在底座102上,上盖板101和底座102形成容置腔体N;承载组件200,设置于容置腔体N内。

具体的,本发明主体结构包括盒体100和承载组件200,盒体100,起到对光伏组件进行防护与组装的作用,其包括上盖板101和底座102,上盖板101设置在底座102上,上盖板101内侧的倒L型卡板101a可嵌入卡在上盖板101和底座102形成的容置腔体N内,上盖板101远离内侧卡板101a的一端设置的卡条101b卡在底座102上的卡条槽102e内,从而上盖板101不会左右滑动,即上盖板101会稳定固定在底座102上,进一步的,盒体100还包括卡块103,卡块103用于固定接头组件A,卡块103上的三角凸块可与底座102的卡槽102b三角凹槽匹配,使用简单、方便,即可便于接头组件A安装与拆卸,设计合理,满足使用需求,较好的,承载组件200,包括夹板201和放置板202,放置板202固定在两个夹板201之间,且夹板201上的第一凸起201a和第一凹槽201b分别与底座102的第一凹槽102c和第一凸起102d相配合,即可实现承载组件200安装在底座102的容置腔体N内;而承载组件200,起到承载光伏组件以及电子元件203的作用,其设置于容置腔体N内;电子元件203,起到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反向电流的影响,其设置于承载组件200的放置板202上,电子元件203为二极管。

实施例3

如图9~10,在本实施例中该接头组件A包括接线本体300以及套管400,套管400套设于接线本体300的表面。具体的,接线本体300包括线端头301和旋接件302,线端头301设置于接线本体300的一端,旋接件302与线端头301连接;进一步的,线端头301为接线本体300上一端沿内径方向向外延伸的部分,其可与接线本体300一体式设置,也可通过焊接等高强度的连接方式与接线本体300的一端连接,为了实现相邻两段的接线本体300之间的连接,旋接件302与线端头301相连接构成待对接的其中一段接线本体300,由此相邻的两段接线本体300通过对称的旋接件302实现连接。以及套管400,套设于接线本体300外侧,套管400还包括第一套管401和第二套管402,第二套管402位于线端头301处,且套设于第一套管401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管401直接套设于接线本体300上,接线本体300能够在第一套管401内被车辆上的牵引件,此处例如刹车踏板牵引后在第一套管401内移动,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制动,进一步的,第二套管402套设于第一套管401上且能够在其上滑动,能够通过两端的第二套管402对接的方式,实现第一套管401的多段连接,且对接完成后接线本体300能够在第一套管401内被牵移动。

实施例4

如图11~13,进一步为了实现多段接线本体300在旋转对接前的初始状态下限位,以及能够在对接后接线本体300在套管400中的牵引移动,且旋转对接后的复位,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种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线端头301还包括第一凹槽301a、凸块301b、固定销301c、限位块301d以及弹片301e,以及与线端头301相对应配合的旋接件302还包括第二凹槽302a、旋转空间302b、固定孔302c、限位槽302d以及对钩件302e。具体的,该接头组件A包括接线本体300以及套管400,套管400套设于接线本体300的表面。具体的,接线本体300包括线端头301和旋接件302,线端头301设置于接线本体300的一端,旋接件302与线端头301连接;进一步的,线端头301为接线本体300上一端沿内径方向向外延伸的部分,其可与接线本体300一体式设置,也可通过焊接等高强度的连接方式与接线本体300的一端连接,为了实现相邻两段的接线本体300之间的连接,旋接件302与线端头301相连接构成待对接的其中一段接线本体300,由此相邻的两段接线本体300通过对称的旋接件302实现连接。以及套管400,套设于接线本体300外侧,套管400还包括第一套管401和第二套管402,第二套管402位于线端头301处,且套设于第一套管401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管401直接套设于接线本体300上,接线本体300能够在第一套管401内被车辆上的牵引件,此处例如刹车踏板牵引后在第一套管401内移动,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制动,进一步的,第二套管402套设于第一套管401上且能够在其上滑动,能够通过两端的第二套管402对接的方式,实现第一套管401的多段连接,且对接完成后接线本体300能够在第一套管401内被牵移动。其中线端头301为接线本体300一端上沿内径向外扩张的部分,其还包括第一凹槽301a、凸块301b、固定销301c、限位块301d以及弹片301e;若干第一凹槽301a(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其为六个)环形排列设置于线端头301的边缘环面上,固定销301c与凸块301b设置于端头301的侧面,且限位块301d与固定销301c连接,弹片301e与凸块301b连接。以及还包括第二凹槽302a、旋转空间302b、固定孔302c、限位槽302d以及对钩件302e,第二凹槽302a与第一凹槽301a相对应设置,其也为六个环形排列设置于旋接件302的边缘环面上,旋转空间302b设置于旋接件302的一侧面,限位槽302d与对钩件302e均设置于旋接件302的另一侧面,且固定孔302c设置于旋接件302的中心,贯穿并连通旋转空间302b与限位槽302d。

进一步的说明上述各部件对应的位置关系以及所处的状态,其中固定销301c插入固定孔302c内,且固定销301c末端的限位块301d位于限位槽302d完成限位,此时凸块301b位于旋转空间302b内;且凸块301b与旋转空间302b为相适应的扇形结构,初始状态下的弹片301e能够一端抵触凸块301b,另一端抵触旋转空间302b侧壁,受力时凸块301b挤压弹片301e变形,此时凸块301b能够在旋转空间302b内旋转,再此过程中,弹片301e在旋转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因此其具有形变恢复的趋势,即实现对接后拆卸过程中的复位。

实施例5

如图14~20,为了实现套管400和接线本体300的限位配合,在转动套管400时带动线端头301的转动,即线端头301和旋接件302的相对转动,从而将弹片301e挤压至极限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二种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套管401还包括套管端头401a以及第二套管402套设于所述套管端头401a上,二者之间还设置锁定组件500。具体的,该接头组件A包括接线本体300以及套管400,套管400套设于接线本体300的表面。接线本体300包括线端头301和旋接件302,线端头301设置于接线本体300的一端,旋接件302与线端头301连接;进一步的,线端头301为接线本体300上一端沿内径方向向外延伸的部分,其可与接线本体300一体式设置,也可通过焊接等高强度的连接方式与接线本体300的一端连接,为了实现相邻两段的接线本体300之间的连接,旋接件302与线端头301相连接构成待对接的其中一段接线本体300,由此相邻的两段接线本体300通过对称的旋接件302实现连接。以及套管400,套设于接线本体300外侧,套管400还包括第一套管401和第二套管402,第二套管402位于线端头301处,且套设于第一套管401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管401直接套设于接线本体300上,接线本体300能够在第一套管401内被车辆上的牵引件,此处例如刹车踏板牵引后在第一套管401内移动,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制动,进一步的,第二套管402套设于第一套管401上且能够在其上滑动,能够通过两端的第二套管402对接的方式,实现第一套管401的多段连接,且对接完成后接线本体300能够在第一套管401内被牵移动。其中线端头301为接线本体300一端上沿内径向外扩张的部分,其还包括第一凹槽301a、凸块301b、固定销301c、限位块301d以及弹片301e;若干第一凹槽301a(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其为六个)环形排列设置于线端头301的边缘环面上,固定销301c与凸块301b设置于端头301的侧面,且限位块301d与固定销301c连接,弹片301e与凸块301b连接。以及还包括第二凹槽302a、旋转空间302b、固定孔302c、限位槽302d以及对钩件302e,第二凹槽302a与第一凹槽301a相对应设置,其也为六个环形排列设置于旋接件302的边缘环面上,旋转空间302b设置于旋接件302的一侧面,限位槽302d与对钩件302e均设置于旋接件302的另一侧面,且固定孔302c设置于旋接件302的中心,贯穿并连通旋转空间302b与限位槽302d。进一步的说明上述各部件对应的位置关系以及所处的状态,其中固定销301c插入固定孔302c内,且固定销301c末端的限位块301d位于限位槽302d完成限位,此时凸块301b位于旋转空间302b内;且凸块301b与旋转空间302b为相适应的扇形结构,初始状态下的弹片301e能够一端抵触凸块301b,另一端抵触旋转空间302b侧壁,受力时凸块301b挤压弹片301e变形,此时凸块301b能够在旋转空间302b内旋转,再此过程中,弹片301e在旋转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因此其具有形变恢复的趋势,即实现对接后拆卸过程中的复位。

其中第一套管401还包括套设于线端头301上的套管端头401a,且套管端头401a包括凸条401a-1以及滑槽401a-2,滑槽401a-2依次均匀设置于所述套管端头401a的表面,凸条401a-1依次均匀设置于套管端头401a的内表面,且凸条401a-1对应位于两套管端头401a之间,本实施例中参照图9所示,凸条401a-1和滑槽401a-2各为三个对应间隔排列。进一步的,参照图13~14中,第二套管402套设于套管端头401a上,且二者之间还设置锁定组件500,锁定组件500包括弹性件501、锁定环502以及锁定条503,弹性件501一端被套管端头401a的末端限位,一端与锁定环502连接,其可以是弹簧;锁定条503依次排列设置于锁定环502的内表面。本实施例中需要解释的是,在套管端头401a套设于线端头301上的初始状态下,第一凹槽301a与第二凹槽302a之间错位设置,且凸条401a-1位于第一凹槽301a内,且其末端被错位的第二凹槽302a中非凹槽部分限位,该种设置方式能够达到以下效果:一是套管端头401a与线端头301之间的限位,且不与旋接件302之间限位,能够实现线端头301与旋接件302的相对转动;二是线端头301被第二凹槽302a中非凹槽部分限位限位在初始状态下不能被牵引转动。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在弹片301e被压至极限时,锁定条503进入第二凹槽302a中完成锁定,此处的锁定相对于弹片301e具有的恢复力设置,在锁定状态下弹片301e虽具有恢复力但被锁定不能恢复形变,当解除锁定后被压缩的弹片301e不受束缚恢复形变,实现复位至初始状态。具体的,在初始状态下,滑槽401a-2与第一凹槽301a对应连通,二者构成锁定槽504,且锁定条503相适应设置于锁定槽504内,其末端被错位的第二凹槽302a中非凹槽部分限位,当转动至弹片301e被挤压极限,推动锁定条503进入第二凹槽302a中完成对线端头301和旋接件302相对转动的转动。

参照图21~23所示,此处提供本发明所述接头组件A的安装过程:具体的,初始状态为第一凹槽301a与第二凹槽302a之间错位设置;第二状态为,接线本体300两端能够通过旋接件302对接,在初始状态下,两端的对钩件302e开口旋向相反,当旋接件302发生旋转时,至两端的对钩件302e相互抵触限位无法旋转;在第二状态下时,线端头301能够发生相对于旋接件302转动,弹片301e被逐渐压缩至极限,其为第三状态:锁定槽504与第二凹槽302a之间解除错位设置,二者构成第二通道M,推动套管端头401a致锁定条503进入第二凹槽302a内完成锁定;第一凹槽301a与第二凹槽302a之间解除错位设置,二者构成第一通道S,凸条401a-1能够在通道S内自由滑动;第二套管402还区分为内管402a和外管402b,内管402a外表面设置内螺纹402a-1,且外管402b内表面设置外螺纹402b-1以及末端设置挡块402b-2,通过内、外表面设置螺纹结构完成两端第二套管402的对接,当两端第二套管402完成对接时,挡块402b-2与套管端头401a相互抵触对弹性件501发生形变后具有的恢复力进行限制,使得弹性件501一直处于拉伸状态,当需要拆卸时,与安装时相反方向转动第二套管402使其螺纹结构打开,通过弹片301e和弹性件501完成复位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