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金属电缆分支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3431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户外金属电缆分支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分支箱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户外金属电缆分支箱。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技术领域,电缆分支箱在电力系统中承担重要作用。而有的电缆分支箱所处环境较为恶劣,气温较高,并且电缆分支箱内也会因为电气元件运行而产生高温,从而,使电缆分支箱内的温度升高,容易造成电气元件的老化,甚至产生短路等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电缆分支箱内的温度,提供一种户外金属电缆分支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户外金属电缆分支箱,包括具有开口且内部设置有储物空间的电缆分支箱本体及铰链连接在电缆分支箱本体开口边缘处的柜门,所述的电缆分支箱本体由底壁和设置在底壁四周的侧壁组成,所述的底壁内侧嵌设有若干散热块,所述的底壁的外侧与底壁相离的设置有后底壁,所述的底壁与后底壁之间形成空气流通通道,所述的散热块穿过底壁连接有第一散热管,所述的第一散热管设置在空气流通通道内,所述的第一散热管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散热管,所述的第二散热管设置在后底壁内且上端开设有U型散热槽,所述的第二散热管外侧套设有水冷管,所述的水冷管上设置有U型水冷槽且U型水冷槽插入U型散热槽中,所述的水冷管之间通过输水管道连接,所述的输水管道连接有位于电缆分支箱本体一侧的循环水泵,所述的循环水泵通过输水管道与水冷管形成水循环通道。

进一步的,考虑到散热块不会影响到电缆分支箱内其他部件,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块与底壁内侧表面水平平齐。

进一步的,考虑到更均匀的传导热量,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散热管与水冷管之间设置有散热硅胶。

进一步的,考虑到方便输水管与循环水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泵通过设置在后底壁上的注水孔与输水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散热块与散热管的配合,通过空气流通通道与水冷设备的作用,使电缆分支箱内的热量散发出去,保证了电缆分支箱内的电器元件的使用安全与使用寿命,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缆分支箱本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底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缆分支箱本体,2.柜门,3.底壁,4.侧壁,5.散热块,6.后底壁,7.空气流通通道,8.第一散热管,9.第二散热管,10.U型散热槽,11.水冷管,12.U型水冷槽,13.输水管道,14.循环水泵,15.散热硅胶,16.注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一种户外金属电缆分支箱,包括具有开口且内部设置有储物空间的电缆分支箱本体1及铰链连接在电缆分支箱本体1开口边缘处的柜门2,所述的电缆分支箱本体1由底壁3和设置在底壁3四周的侧壁4组成,所述的底壁3内侧嵌设有若干散热块5,所述的底壁3的外侧与底壁3相离的设置有后底壁6,所述的底壁3与后底壁6之间形成空气流通通道7,所述的散热块5穿过底壁3连接有第一散热管8,所述的第一散热管8设置在空气流通通道7内,所述的第一散热管8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散热管9,所述的第二散热管9设置在后底壁6内且上端开设有U型散热槽10,所述的第二散热管9外侧套设有水冷管11,所述的水冷管11上设置有U型水冷槽12且U型水冷槽12插入U型散热槽10中,所述的水冷管11之间通过输水管道13连接,所述的输水管道13连接有位于电缆分支箱本体1一侧的循环水泵14,所述的循环水泵14通过输水管道13与水冷管11形成水循环通道。

散热块5将电缆分支箱本体1内的热量带出到空气流通通道7内的第一散热管8上,空气流通通道7可以供空气流过,带走第一散热管8上的温度,第一散热管8可以采用鳍型散热器片,加大散热面积,散热块5可以采用铜质材料制成,导热效果更好。第一散热管8上的温度一部分通过空气流通带走,另外一部分传导至第二散热管9内,第二散热管9上设置了U型散热槽10供水冷管11上的U型水冷槽12插入,并且第二散热管9的外表面也与水冷管11接触。不仅水冷管11可以带走第二散热管9的外表面温度,更是增大了散热面积,且能将第二散热管10的中心温度通过循环水泵14带动的水流给带走,更快速的进行降温。水冷管11可以采用导热较快的材料制成,比如铜、铝等。

为了散热块5不会影响到电缆分支箱本体1内的其他物品,所述的散热块5与底壁3内侧表面水平平齐。

为了更好的散热,在所述的第二散热管9与水冷管11之间设置有散热硅胶15。

为了方便向输水管道13内输送水,所述的循环水泵14通过设置在后底壁6上的注水孔16与输水管道13连接。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