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油压专用卧式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3131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油压专用卧式电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领域,涉及一种新型油压专用卧式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体积大、电机工作效率低、耗能高、电机轴端中心位置低、防水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而对于处于恶劣环境中以及遇到作业环境对电机中心高度有严格要求的情况下,现有的电机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以南安市捷佳液压机械有限公司车间作为本专利技术方案的实施地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油压专用卧式电机,它专门用来与油泵配合使用,它具有结构新颖、体积小、功率大大提高、电机扭距大、节能效果佳、实用性更强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具体技术措施:一种新型油压专用卧式电机,它包括机壳框架、前托架、后托架、风扇、风罩、定子及其绕组、转子、轴承、心轴、线路盒,其特征在于,

机壳框架套接于定子的外围,转子内置于定子中空的圆形通孔中,心轴串接于转子中部的圆形轴孔中,心轴的前轴端面设置有内凹的带键槽的轴孔;

前托架紧固于机壳框架的前侧面,前托架的前侧面设置有一个圆形块,圆形块的直径长度为125 mm,圆形块的设置有四个固定孔,圆形块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圆形嵌槽,圆形嵌槽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圆形轴孔,圆形块的中部设置有一道斜向凹槽,该斜向凹槽与圆形嵌槽相通,斜向凹槽的倾斜角度为60º,斜向凹槽的槽宽为20 mm,圆形块的里圈为内止口,内止口为油泵的接口,内止口直径为82.55mm~160mm,前托架设置有6个安装孔;

后托架紧固于机壳框架的后侧面,后托架和前托架的中心部位均开设有轴孔,心轴的两轴端各自套接有一个轴承,心轴的两轴端各自通过轴承分别与前托架、后托架上的轴孔实现串接,心轴前轴端轴孔半径为15.875~31.75mm,心轴的后轴端还串接有风扇,风扇设置于后托架的后侧,风罩的底面设置有网状散热孔,风罩罩合于风扇和后托架的外围并且通过螺丝紧固于后托架的后侧;

机壳框架的顶部通过螺丝紧固旋接有一个吊环,线路盒设置于机壳框架外侧壁中部,机壳框架底部的左右两侧各自铸造有一个长条形站脚,每个长条形站脚上均设置有两个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之一,所述的定子是由290片第一冲片相互叠压并通过六根或者八根扣条扣紧而形成中空的圆柱体型结构,其中,每张第一冲片均呈环形结构,每张第一冲片的片厚为0.5mm,每张第一冲片的外沿直径为200mm,每张第一冲片的外沿均设置有六个或者八个燕尾槽,每张第一冲片的中部均开设有一个圆形通孔,该圆形通孔的孔径为125mm,每张第一冲片的内沿均开设有36个或者48个圆底槽,该圆底槽用于绕组的缠绕走位;

进一步地,每个圆底槽的槽深18.3mm,每个圆底槽的槽底向槽顶方向逐步收窄,每个圆底槽的槽底宽度为6.9mm,每个圆底槽的槽顶宽度为5.9mm,每个圆底槽的槽顶均开设有嵌线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嵌线口的豁口宽度为3.2mm,嵌线口的纵深厚度为1.7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改进点,所述的转子是由290片第二冲片相互叠压并紧固形成圆柱体,该圆柱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布有8个扇叶,每个扇叶长19mm、宽4mm,该圆柱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还均布有8根平衡柱,每根平衡柱直径为6mm、高12mm,该圆柱体的槽斜度为15º~20º;

其中,每张第二冲片的片厚为0.5mm,每张第二冲片的外沿直径为125mm,每张第二冲片的外沿均设置有26个铸铝槽,每张第二冲片的中部均开设有一个圆形轴孔,该圆形轴孔用于套接心轴,该圆形轴孔的孔径为55mm,该圆形轴孔的边沿设置有一个键槽,该键槽的槽宽为8mm、槽底为斜底,一边深为4mm,一边深为3 mm;

进一步地,每个铸铝槽的槽深30mm,每个铸铝槽均是由燕尾形镂空槽组成;

更进一步地,铸铝槽包括燕尾形镂空槽和豁口,燕尾形镂空槽的底部为扇形,燕尾形镂空槽宽度为4.7 mm,长度为23 mm,燕尾形镂空槽顶部两端斜线与豁口相连;豁口设置于燕尾形镂空槽的上方,豁口的深度为1.2mm,豁口的宽度为1.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具有结构新颖、体积小、功率大大提高、电机扭距大、节能效果佳、实用性更强的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分解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机外观侧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冲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冲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前托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前托架的侧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心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框架、11-长条形站脚、12-线路盒、13-吊环、2-前托架、21-圆形块、22-轴承、211-斜向凹槽、3-后托架、31-轴承、32-风扇、33-风罩、4-心轴、5-第一冲片、51-燕尾槽、52-圆形通孔、53-圆底槽、6-第二冲片、61-铸铝槽、62-圆形轴孔、63-键槽、7-定子、8-转子。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申请人以南安市捷佳液压机械有限公司车间作为本专利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地点,提供如下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6、图7、图8所示,一种新型油压专用卧式电机,它包括机壳框架1、前托架2、后托架3、风扇32、风罩333、定子7及其绕组、转子8、轴承31和22、心轴4、线路盒12,其特征在于,

机壳框架1套接于定子7的外围,转子8内置于定子7中空的圆形通孔中,心轴4串接于转子8中部的圆形轴孔中,心轴4的前轴端面设置有内凹的带键槽的轴孔;

前托架2紧固于机壳框架1的前侧面,前托架2的前侧面设置有一个圆形块21,圆形块21的直径长度为125 mm,圆形块21的设置有四个固定孔,圆形块21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圆形嵌槽,圆形嵌槽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圆形轴孔,圆形块21的中部设置有一道斜向凹槽211,该斜向凹槽211与圆形嵌槽相通,斜向凹槽211的倾斜角度为60º,斜向凹槽211的槽宽为20 mm,圆形块21的里圈为内止口,内止口为油泵的接口,内止口直径为82.55mm~160mm,前托架2设置有6个安装孔;

后托架3紧固于机壳框架1的后侧面,后托架3和前托架2的中心部位均开设有轴孔,心轴4的两轴端各自套接有一个轴承31和22,心轴4的两轴端各自通过轴承31和22分别与前托架2、后托架3上的轴孔实现串接,心轴前轴端轴孔半径为15.875~31.75mm,心轴4的后轴端还串接有风扇32,风扇32设置于后托架3的后侧,风罩333的底面设置有网状散热孔,风罩333罩合于风扇32和后托架3的外围并且通过螺丝紧固于后托架3的后侧;

机壳框架1的顶部通过螺丝紧固旋接有一个吊环13,线路盒12设置于机壳框架1外侧壁中部,机壳框架1底部的左右两侧各自铸造有一个长条形站脚11,每个长条形站脚11上均设置有两个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之一,所述的定子7是由290片第一冲片5相互叠压并通过六根或者八根扣条扣紧而形成中空的圆柱体型结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扣条的数量具体为六根,其中,每张第一冲片5均呈环形结构,每张第一冲片5的片厚为0.5mm,每张第一冲片5的外沿直径为200mm,每张第一冲片5的外沿均设置有六个或者八个燕尾槽51,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燕尾槽51的数量具体为六个,每张第一冲片5的中部均开设有一个圆形通孔52,该圆形通孔52的孔径为125mm,每张第一冲片5的内沿均开设有36个或者48个圆底槽5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圆底槽53的数量具体为36个,该圆底槽53用于绕组的缠绕走位;

进一步地,每个圆底槽53的槽深18.3mm,每个圆底槽53的槽底向槽顶方向逐步收窄,每个圆底槽53的槽底宽度为6.9mm,每个圆底槽53的槽顶宽度为5.9mm,每个圆底槽53的槽顶均开设有嵌线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嵌线口的豁口宽度为3.2mm,嵌线口的纵深厚度为1.7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改进点,所述的转子8是由290片第二冲片6相互叠压并紧固形成圆柱体,该圆柱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布有8个扇叶,每个扇叶长19mm、宽4mm,该圆柱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还均布有8根平衡柱,每根平衡柱直径为6mm、高12mm,该圆柱体的槽斜度为15º~20º;

如图5所示,其中,每张第二冲片6的片厚为0.5mm,每张第二冲片6的外沿直径为125mm,每张第二冲片6的外沿均设置有26个铸铝槽61,每张第二冲片6的中部均开设有一个圆形轴孔62,该圆形轴孔62用于套接转轴4,该圆形轴孔62的孔径为55mm,该圆形轴孔62的边沿设置有一个键槽63,该键槽63的槽宽为8mm、槽底为斜底,一边深为4mm,一边深为3 mm;

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每个铸铝槽61的槽深30mm,每个铸铝槽61均是由燕尾形镂空槽组成;

更进一步地,铸铝槽61包括燕尾形镂空槽和豁口,燕尾形镂空槽的底部为扇形,燕尾形镂空槽宽度为4.7 mm,长度为23 mm,燕尾形镂空槽顶部两端斜线与豁口相连;豁口设置于燕尾形镂空槽的上方,豁口的深度为1.2mm,豁口的宽度为1.1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