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3442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稳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为例如电子设备、精密仪器、精密机械等稳定地提供预定电压的电力的情况下使用的稳压装置。



背景技术:

上述所说的稳定地提供预定电压的电力的装置,在当今社会也提出了很多种。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带有负荷时分接头切换器的分裂变压器也是这种稳压装置中的一种。

专利文献1中带有负荷时分接头切换器的分裂变压器是在第一台发电机运行中第二台之后的发电机开始运行前,或者是多台运行中的发电机中的一台发电机停止运行前,预测被启动的发电机到稳定运行为止的多台发电机的端子电压,或是预测被停止的发电机停运后继续运行的发电机的端子电压等,通过分接头切换器进行分接头的控制以将电压控制在规定电压范围内。

但是,很难准确地预测这些电压变化,例如输出至发电机的电压是正在向规定电压范围以上的高电压带移动,还是正在向规定电压范围以下的低电压带移动,还是正回到规定电压范围内,等等。这样就很难保证输出至发电机的电压是预先设定的电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7-8937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能确保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压是预先设定的稳压装置。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是将输入端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压调整到预设的电压死区内的稳压装置,内置以下装置:测量从输入端输入的所述电力电压的输入电压测量装置;测量输出至所述输出端的电力电压的输出电压测量装置;以及根据各电压测量装置测量出的电压预测电压要向比电压死区高或低的电压带移动的变化电压预测装置;升高或降低所述电力电压的变压装置;以及根据所述变化电压预测装置预测的结果控制变压装置,将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压稳定在预设的电压死区内的控制装置。

上述输入端可以由例如交流电源、直流电源、或者电池、太阳光发电装置等电源构成。输出端可以由例如电力驱动的电机或驱动装置等负载构成。输入电压测量装置和输出电压测量装置可以由例如电压测量器、电压测量传感器等构成。

变压装置可以由例如变压器、逆变器、整流器、三极管等构成。变化电压预测装置和控制装置可以由具有PIC(Peripheral Interface Controller=外围设备连接控制用IC)、CPU、ROM、RAM的控制回路等构成。

所谓预测,包括例如预测电力的电压是否要移动至高电压区域,或是预测电力电压是否要移动至低电压区域,或是预测是否要回到电压变化前的电压区域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力电压为预先设定的电压。

具体地说,通过输入电压测量装置测量从输入端输入的电力的电压,通过输出电压测量装置测量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力的电压。根据各种电压测量装置测量的电压测量信息,利用变化电压预测装置预测从电压死区移动到电压准死区的电力电压的变化。控制装置是根据变化电压预测装置得到的预测结果控制变压装置,升压、降压使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力电压限制在预先设定的电压死区内。

例如,当预测到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力电压正在向比预设的电压死区高的电压准死区移动时,或者预测到正在向比电压死区低的电压准死区移动时,或者预测到正在回到电压变化前的电压死区时,通过变压装置进行变压调整,升高或者降低从输入端输入的电压,从而将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力电压稳定在电压死区内。

由此,可以保证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力电压限制在预先设定的电压死区内的电压。

因此,能够更可靠地稳定地将预先设定的电压输出至输出端。

而且,因为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力电压是稳定的,所以如果应用于例如精密设备、电子设备等设备中,能够防止引起机器故障或功能不全。同时也可以作为大型机械及装置的驱动电源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这样设定:在电压死区内测量的所述电力电压平均后的平均电压以及所述电压准死区内测量的变化电压的电压变化方向相同的情况下,当所述变化电压预测装置预测到所述平均电压和所述变化电压的电压变化差发生超出规定的电压之上的电压变化时,根据所述变化电压预测装置预测的结果,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变压装置。

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可靠地保证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力电压为预先设定的电压。

具体地说,在电压死区内测出的平均电压与电压准死区内测出的变化电压的电压变化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当变化电压预测装置预测到平均电压和变化电压的电压变化差有超出规定以上的电压变化时,根据变化电压预测装置预测的结果,利用变压装置进行变压调整,将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压升压或降压而限制到电压死区内。当预测到平均电压和变化电压间的电压变化差未变化超出规定电压以上时,就不必通过变压装置变压调整。

这样,能够更可靠地保证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力电压限制在预先设定的电压死区内的电压。

因此,能够更可靠地稳定地将预先设定的电压输出至输出端。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这样设定:在电压死区内测量的平均电压与电压准死区内测量的变化电压的电压变化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当预测到平均电压和变化电压的电压变化差超出规定的电压变化时,根据所述变化电压预测装置预测的结果,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变压装置。

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可靠地保证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力的电压为预先设定的电压。

具体地,在电压死区内测得电力电压平均后的平均电压的电压变化方向与电压准死区内测出的电力的变化电压的电压变化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当变化电压预测装置预测到平均电压和变化电压的电压变化差有超出规定电压以上的电压变化时,根据变化电压预测装置预测出的结果,通过变压装置对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压进行电压调整,通过升压、降压而使其稳定在电压死区内。当预测到平均电压和变化电压间的电压变化差没有超出规定电压以上的变化时,就不必通过变压装置变压调整。

这样,能够更可靠地保证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力电压为预先设定的限制在电压死区内的电压。

因此,能够更可靠地稳定地为输出端提供预先设定的电压。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可以这样设定:在所述电压准死区内,连续规定时间测量电力的电压,通过所述变化电压预测装置预测,根据所述变化电压预测装置预测的结果,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变压装置。

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可靠地保证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力电压为预先设定的电压。

具体地,连续测量电压准死区内的电力电压(譬如连续3秒测量电力的电压),通过变化电压预测装置预测,根据变化电压预测装置预测的结果,利用变压装置升压或降压,将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力电压限制到电压死区。当预测到电压准死区内的电力电压在规定时间未被连续测量时,就不必通过变压装置进行变压调整。

这样,能够更可靠地保证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力电压限制为预先设定的电压死区内的电压。

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预先设定电压的电力稳定地提供给输出端。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还可这样设定: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测量电力电压的情况下,当所述电压准死区内测得的所述电力电压发生超出时间段的电压变化时,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变压装置。

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可靠地保证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力电压为预先设定的电压。

具体地说,在以预先设定的时间段测量电力电压的情况下,当电压准死区内测量的电力电压发生超出该时间段的电压变化时,通过变压装置进行变压调整,将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压升压、降压而限制到电压死区内。如果未发生超出时间段的电压变化的话,就不必用变压装置进行变压调整。

由此,通过变化电压预测装置,即使电压变化预测有困难,或者发生剧烈的电压变化,也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变压调整,将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压稳定在电压死区内。

因此,能够更可靠地稳定地将预设电压的电力提供给输出端。

实用新型的效果

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稳压装置,保证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压是预先设定的电压。

附图说明

图1是稳压装置的线路图。

图2是稳压装置的系统图。

图3是表示平均电压与变化电压关系的第一电压变化图。

图4是表示平均电压与变化电压关系的第二电压变化图。

图5是表示平均电压与变化电压关系的第三电压变化图。

图6是表示平均电压与变化电压关系的第四电压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以下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稳压装置1的线路图,图2是稳压装置1的系统图,图3是显示平均电压A、B、C和变化电压D的关系的第一电压变化图。具体地,图3(a) 是电压A~D向高电压区域变化时的电压变化图,图3(b)是电压A~D向低电压区域变化时的电压变化图。

本实用新型的电力控制装置1包括:测量从输入端电源P输入的电力E 的电压的输入电压测量器2,测量输出至输出端负荷F的电力E的电压的输出电压测量器3,根据从电压测量器2、3输出的电压测量信息预测输出至输出端负荷F的电力E的电压变化的变化电压预测部4,将来自电源P的电压升高或降低的变压装置5,以及根据变化电压预测部4的预测结果,控制变压装置5将输出至输出端负荷F的电力E的电压稳定在预先设定的电压死区 S1内的控制装置6。

连接输入端电源P的输入线路1a通过主干断路器7和回路阻断装置8与变压装置5的输入端相连。连接输出端负荷F的输出线路1b通过回路阻断装置9与变压装置5的输出端相连(参考图1和图2)。

在主干断路器7和回路阻断装置8之间的输入线路1a,穿过控制回路断路器10,与控制输入线路1c的一端相连。控制输入线路1c的另一端分成2 路,分别与装有控制装置6的交流转直流的第1变换器6a及第2变换器6b相连(参考图1和图2)。

输入电压测量器2是由测量控制装置6具有的输入端的电压的输入电压测量部2a和提取输入端电压的输入电压提取部2b构成。输入电压测量部 2a通过过输入测量线路1d与回路阻断装置8及变压装置5间的输入线路1a 连接。输入电压提取部2b通过输入提取线路1e与回路阻断装置8及变压装置5间的输入线路1a连接(参照图1和图2)。

输入电压测量部2a在每个规定时间(秒)测量从输入端电源P输入的电力E的电压,将测量的输入电压测量信息输出至变化电压预测部4。输入电压提取部2b在每个规定时间(秒)提取(采样)输送过来的电力E的电压,同时,用未图示的计算方法(最小二乘均方根)计算和测量电力E的电压。其采样测量的输入电压测量信息输出至变化电压预测部4。

输出电压测量器3是由测量控制装置6所具有的输出端的电压的输出电压测量部3a和采样输出端电压的输出电压提取部3b构成的。输出电压测量部3a通过输出测量电路1f与回路阻断装置9和输出端的负荷F间的输出线路1b连接。输出电压提取部3b通过输出提取电路1g与变压装置5和回路阻断装置9间的输出电路1b连接(参照图1和图2)。

输出电压测量部3a在每个规定时间(秒)测量输出至输出端负荷F的电力E的电压,将测量的输出电压测量信息输出至变化电压预测部4。输出电压提取部3b在每个规定时间每提取(采样)输出的电力E的电压。同时,用图中未示出的计算方法(最小二乘均方根)计算和测量电力E的电压。其所采样测量的输出电压测量信息输出至控制装置6的变化电压预测部4。

此外,回路阻断装置8、9是由磁开关(MGS)构成。

变压装置5由用于将来自输入端电源P的电力E的电压升压的升压变压器5a和降低电力E的电压的降压变压器5b构成。在升压变压器5a中设置了多个分接头5a1以阶段性地进行每个规定电压的升压调整。在降压变压器 5b中设置了多个分接头5b1(参照图1和图2)以阶段性(-3V)地对每个规定电压做降压调整。

升压变压器5a通过升压用可控硅11和升压用控制电路1h与控制装置6 中的升压可控硅控制部13连接。降压变压器5b通过降压用可控硅12和降压用控制电路1i与控制装置6中的降压用可控硅控制部14连接(参考图1和图 2)。

在升压用可控硅11中,设计了多个与升压变压器5a的分接头5a1相应的可控硅开关11a。在降压用可控硅12中,设计了多个与降压变压器5b的分接头5b1相应的可控硅开关12a。

控制装置6包括输入电压测量器2,输出电压测量器3,变化电压预测部4(PIC),第1变换器6a,第2变换器6b,升压用可控硅控制部13,以及降压用可控硅控制装置14。变化电压预测部4与当电力E的电压发生异常时可阻断回路的回路阻断装置15连接(参考图1和图2)。

变化电压预测部4内置有用后述的整流电路14输出的电力E1驱动的未图示的CPU、ROM、RAM。CPU是根据ROM里存储的程序来控制各个部件的工作以及停止。根据输入电压测量器2输出的输入电压测量信息和输出电压测量器3输出的电压测量信息,预测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力E的电压变化。

根据上述的预测结果,使变压装置5中的升压变压器5a的分接头5a1和降压变压器5b的分接头5b1移动,以进行变压调整,使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力E的电压稳定在预先设定的电压死区S1内。

整流电路20是由变压器21(将来自输入端电源P的高压电力E变压至 AC7V~AC12V的变压器)、桥式二极管22、三端子调节器23、电容24、25、 26、27、28、整流二极管29、电阻30、发光二极管31(绿色)构成,将电源P供给的电力E从交流转换成直流并调压成适合驱动电路的电压(0.5V),输出至控制装置6的变化电压预测部4(参考图2)。

下面将说明使用上述稳压装置1将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力E的电压变压调整至预先设定的电压的控制方法。

表示电压死区S1的平均电压A、B、C与电压准死区S2的变化电压D之间关系的电压变化图3是根据输入电压测量器2及输出电压测量器3测得的电压测量信息绘制成的。

设定时间(秒)为横轴,电压(V)为纵轴。设定199V~201V之间为电压死区S1。设定电压低于电压死区S1的198V~199V区域为低电压区域的电压准死区S2。设定电压高于电压死区S1的201V~202V区域为高电压区域的电压准死区S2(参考图3)。

上述电压变化图是根据稳压装置在下述条件下工作时测量的电压测量信息做成的。

变压器额定电压200V3相3线式

额定电流300A

分接头电压3V=分接头幅值3V

升压变压器5a的分接头电压=+3V、+6V、+9V、+12V

降压变压器5b的分接头电压=-3V、-6V、-9V、-12V

输出端电压=200V

分接头电压幅度=3V

电压死区S1=199V~201V

低电压区域的电压准死区S2=198V~199V

高电压区域的电压准死区S2=201V~202V

在按上述条件进行电压的变压调整的情况下,通过输入电压测量器2 测量每隔一定时间从输入端电源P输入的电力E的电压,同时,通过输出电压测量器3测量每隔一定时间输出至输出端负荷F的电力E的电压(参考图1 和图2)。

控制装置6解析或分析电压测量器2、3测得的电压测量信息,将在规定的测量时间(具体在1~5秒之间)测得的电压三次平均后的平均电压A、 B、C记录在图中未示出的存储部中(参考图3)。

将测得的在电压死区S1内的电压平均后的平均电压A、B、C与在电压准死区S2内测得的变化电压D比较,求出电压变化差。即,将1秒~5秒的电压平均后得到的5秒内的平均电压A、6秒~10秒的电压平均后得到的5秒内的平均电压B、11秒~15秒的电压平均后得到的5秒内的平均电压C和从电压死区S1移动至电压准死区S2的变化电压D进行比较,求出电压变化差 (参考图3)。

变化电压预测部4根据控制装置6的存储部分记录的电压测量信息,预测电压准死区S2内的变化电压D是如何变化的。

即,比较电压死区S1内的平均电压A、B、C与电压准死区S2的变化电压D,预测电压变化,如电压准死区S2内的变化电压D与平均电压A、B、C 方向一致地向高电压区域移动?还是变化电压D与平均电压A、B、C方向一致地向低电压区域移动?或是正在回到电压变化前的电压死区S1等(参考图3(a)(b))。

在电压准死区S2内发生电压变化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将电压测量器 2、3在电压变化前测得并记录在存储部内的过去间隔5秒的3次平均电压A、 B、C的平均电压测量信息与电压准死区S2内的变化电压D的变化电压测量信息进行比较,判断电压死区S1内的平均电压A、B、C与电压准死区S2内的变化电压D间电压变化差是否超出预先存储在存储部的规定电压以上 (具体的约为0.5V以上)。

变化电压预测部4根据电压测量器2、3测得的电压测量信息,预测输出至输出端负荷F的电力E的电压变化。控制装置6根据变化电压预测部4的预测结果控制变压装置5,判断升压变压器5a的分接头5a1及降压变压器5b 的分接头5b1中的哪一个要移动。

作为具体的分接头移动的条件,当平均电压A、B、C之间的电压变化差约0.5V以上,平均电压A、C之间的电压变化差约1V以上时,在发生从电压死区S1移动到电压准死区S2的电压变化的情况下,如果平均电压C与变化电压D间的电压变化差约为0.5V以上,则通过升压变压器5a及降压变压器5b进行变压调整(参考图3(a)(b))。

根据变化电压预测部4预测的结果,移动升压变压器5a的分接头5a1或降压变压器5b的分接头5b1等进行变压调整,以升高或者降低从输入端电源P输入的电力E的电压,使输出至输出端负荷F的电力E的电压恢复到预先设定的电压死区S1内。

在预测从输入端电源P输入的电力E的电压从预先设定的电压死区S1 正在移动到高电压区域的电压准死区S2时,降压变压器5b的分接头5b1移动必要的量以进行降压调整,使输出至输出端负荷F的电力E的电压恢复至电压死区S1内。

在预测到从输入端电源P输入的电力E的电压从预先设定的电压死区 S1正在移动到低电压区域的电压准死区S2时,升压变压器5a的分接头5a1 移动必要的量以进行升压调整,使输出至输出端负荷F的电力E的电压恢复至电压死区S1内。

当判断为输出至输出端负荷F的电力E的电压没有从电压死区S1变化至电压准死区S2,而是稳定在电压死区S1内的时候,就不必移动变压装置 5的升压变压器5a及降压变压器5b。

如此就能保证输出至输出端负荷F的电力E的电压是预先设定的稳定在电压死区S1内的电压。

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向输出端的负荷F稳定地提供预先设定电压的电力E。

而且,升压变压器5a的分接头5a1及降压变压器5b的分接头5b1的分接头的电压幅度设定为2V,与分接头电压幅度设定在2V以上的变压器相比,分接头5a1、5b1的移动更小。

这样就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变压调整,使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力E的电压控制在预先设定的电压死区S1内,同时提高了变压器整体的耐久性。

进一步,分接头5a1、5b1的分接头电压幅度也可以设定在2V以下(1V 或者是0.5V),因为变压调整时的速度变快,就能够更高精度地变压调整。这样就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精密设备及电子设备等发生故障及功能不全。

更进一步地,分接头5a1、5b1的分接头电压幅度也可以设定在2V以上,因为变压调整时候的速度变慢,可以作为驱动例如大型的机械或装置等的电力E使用。

更进一步地,电压死区S1的电压区域可以被移动至低电压区域或者高电压区域,由于与电压死区S1的区域变化对应地使低电压区域和高电压区域的电压准死区S2移动,可以以电压区域改变了的电压死区S1为基准进行变压调整,准确地将输出至输出端的电力E的电压稳定在预先设定的电压死区S1内。

以下是关于上述稳压装置1的其他例子的说明。在此说明中,与上述构成一样或者相同的部位会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实施例2)

在上述的实施例1中,对电压A~D发生同一方向的电压变化时,预测电力E的电压变化以进行变压调整,将电压稳定在电压死区S1内的稳压装置1进行了说明。在实施例2中,如图4所示,对于在电压从平均电压A向平均电压B变化的情况下平均电压C及变化电压D反方向电压变化时进行变压调整的稳压装置1进行说明。

图4是显示平均电压A、B、C与变化电压D关系的第二电压变化图。具体地,图4(a)是电压C、D向高电压区域的电压准死区S2进行电压变化时的电压变化图,图4(b)是电压C、D向低电压区域的电压准死区S2进行电压变化时的电压变化图。

在实施例2的稳压装置1中,作为具体的分接头移动条件,与平均电压 A、B间的电压变化差无关,对于电压从平均电压A变化至平均电压B这种情况,反方向变化的平均电压B、C间的电压变化差约1V以上,发生从电压死区S1变化至电压准死区S2的时候,如果通过变化电压预测部4预测平均电压C与变化电压D之间的电压变化差约0.5V以上,则通过升压变压器5a及降压变压器5b进行变压调整(参考图4)。

根据变化电压预测部4的预测结果,移动升压变压器5a的分接头5a1或移动降压变压器5b的分接头5b1等升高或者降低从输入端电源P输入的电力E的电压以进行变压调整,使输出至输出端负荷F的电力E的电压稳定在预先设定的电压死区S1内。

当输出至输出端负荷F的电力E的电压未从电压死区S1移动至电压准死区S2,而是稳定在电压死区S1内的时候,就不必移动变压装置5的升压变压器5a及降压变压器5b的分接头。

由此,能够保证输出至输出端的负荷F的电力E的电压是预先设定的稳定在电压死区S1内的电压。

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向输出端的负荷F稳定地提供预先设定电压的电力E。因此,也能发挥实施例1中的作用及效果。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1和2中,对预测输出至输出端负荷F的电力E的电压变化而进行变压调整以使电压稳定在电压死区S1内的稳压装置1进行了说明。在实施例3中说明的稳压装置如图5所示,在电压准死区S2内连续测量变化电压D,预测从而进行变压调整。

图5是显示平均电压A、B、C与变化电压D之间关系的第三电压变化图。具体地是变化电压D连续测量时的电压变化图。

实施例3的稳压装置,用内置于控制装置6的变化电压预测部4中的未图示的计时器对电压准死区S2内被测量的变化电压D进行计时,同时,时时与未图示的存储部中存储的过去电压的测量时间和通过电压测量器2、3 测得的当前电压的测量时间进行比较,预测变化电压D的测量时间是否比预先存储在存储部的规定时间(例如约3秒)要长(参考图5)。

在控制装置6中,当变化电压预测部4预测到电压准死区S2内的变化电压D的测量时间比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如约3秒)长的时候,控制装置6,根据变化电压预测部4的预测结果,移动变压装置5中的升压变压器5a的分接头5a1或移动降压变压器5b的分接头5b1等升高或者降低从输入端电源P 输入的电力E的电压来进行变压调整,使输出至输出端的负荷F的电力E的电压稳定在电压死区S1内(参考图5)。

当预测到电压准死区S2内被测量的变化电压D的测量时间比预先设定的测量时间(如约3秒)要短时,就不必移动变压装置5的升压变压器5a及降压变压器5b的分接头。

由此就能保证输出至输出端的负荷F的电力E的电压是预先设定的稳定在电压死区S1内的电压。

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向输出端的负荷F稳定地提供预先设定电压的电力E。因此,能发挥实施例1和2中的作用及效果。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1~3中,对预测电力E的电压变化来进行变压调整以将电压稳定在电压死区S1内的稳压装置1进行了说明。而在实施例4中,对如图6所示的当在电压准死区S2内测量的电力E的电压V5发生了超出预先设定时间段的急剧电压变化时进行变压调整的稳压装置1进行说明。

图6是显示电压V1~V5的电压变化与时间的关系的第四电压变化图。详细来说,图6(a)是电压V1~V5发生电压变化时的电压变化图,图6(b) 是电压V1~V5间的时间段在电压变化时的变化时间段图。

在实施例4的稳压装置1中,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通过输入电压测量器 2及输出电压测量器3测量从输入端电源P输入的电力E的电压与输出至输出端负荷F的电力E的电压时,控制装置6将通过未图示的计时器计时的电压测量器2、3的时间段与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部中的时间进行比较,判断用电压测量器2、3测量的电压V1~V5的时间是否是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 (具体是500m/s)(参考图6(a)和(b))。

当电压准死区S2内测量的电力E的电压V5发生超出预先设定的时间段的电压急剧变化的时候,由移动升压变压器5a的分接头5a1或移动降压变压器5b的分接头5b1等升高或者降低从输入端电源P输入的电力E的电压,此变压调整使输出至输出端负荷F的电力E的电压稳定在预先设定的电压死区S1内(参考图6)。

如果在电压准死区S2内测量的电力E的电压V1~V5没有发生超出时间段的电压变化,就不必移动变压装置5的升压变压器5a及降压变压器5b的分接头。

这样,即使通过变化电压预测部4预测电压变化有困难,或是发生急剧的电压变化,也能够将对输出端负荷F输出的电力E的电压更可靠地变压调整到稳定在预先设定的电压死区S1内的电压。

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向输出端的负荷F稳定地提供预先设定电压的电力E。因此,能发挥实施例1~3中的作用及效果。

在实施例4中,作为分接头不移动的条件是,以往电压死区S1内电压的电压变化幅度很小,即使在电压准死区S2内发生急剧的电压变化也不用立即移动分接头。其原因主要是急剧电压变化很有可能会回到电压变化前的电压死区S1。

此外,作为分接头移动的条件,以往电压死区S1内电压的电压变化幅度大致相同,即使电压变化到了电压准死区S2内,也不会在电压准死区S2 内发生急剧的电压变化,所以电压A~D的电压变化幅度大致相同的变化着。在这种状况下,当发生电压变化到电压准死区S2内时,分接头要立即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输入电压测量装置与实施方式中的输入电压测量器2对应,

以下同样,

输出电压测量装置对应于输出电压测量器3,

变化电压预测装置对应于变化电压预测部4,

变压装置对应于变压装置5,

控制装置对应于控制装置6,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根据权利要求中所表达的技术思想加以应用,能得到更多的实施方式。

上述的电压死区S1及电压准死区S2也可以改变为例如高电压区域或低电压区域等,也可以将改变后的区域设定成电压死区S1和电压准死区 S2。

还有,实施例1~4的构成也可以是多个组合,也可以进行更准确的变压调整以为输出端的负荷F提供稳定在预先设定的电压死区S1内的电压,同时也能够更可靠地提供稳定的预先设定电压的电力E。

符号说明

P···电源

E···电力

F···负荷

S1···电压死区

S2···电压准死区

1···稳压装置

2···输入电压测量器

2a···输入电压测量部

2b···输入电压提取部

3···输出电压测量器

3a···输出电压测量部

3b···输出电压提取部

4···变化电压预测部

5···变压装置

5a···升压变压器

5b···降压变压器

5a1、5b1···分接头

6···控制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