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气液流通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3877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气液流通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源气液流通板。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通常使用的电源气液流通板在结构方面是采用电源气液流通板的内墙作为气体和液体的分界线,分别设置存储液体的功能区、流通区及气体通道,当电源工作时作为气液分离的主体通道,气体通孔和液体通孔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气体和液体的流通,由于其结构的特点,这种电源气液流通板存在气液流通性不好,且成本较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0274108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源气液分离板,主要包括底座、外墙、内墙、内气液通道、外气液通道、气液通孔A、气液通道外接口A、气液通孔B、气液槽、气液通道外接口B及气液分离出口;所述底座上依次设有外墙、外气液通道、内墙、内气液通道和气液分离出口,气液通孔A设置于外墙顶部与外气液通道连通在外墙顶部上依次设有气液通道外接口A,气液通孔B和气液通道外接口B;所述气液通孔B和气液槽连通。该技术方案虽然解决了墙体与底座的连接产生的接缝,防止电源液体通过墙体与底座之间的缝隙渗透。但是该电源气液分离板在使用过程中,当电源工作时存储在液体功能区的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一定的气体经过流通区,然后通过气体通道与外界相连时,与外界接触不牢固,造成质量可靠性不高,使得气液流通性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电源气液流通板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气液流通性好、质量可靠性高、与外界接触牢固的电源气液流通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电源气液流通板,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上的半外墙和内墙,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气体槽和液体槽,所述气体槽和液体槽相互连通,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液体流通孔A、液体流通孔B和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液体槽与液体流通孔A构成液体通道,所述液体流通孔B与气体槽和液体槽构成气体通道。本技术方案通过增加一个气体通道增强电源气液流通性好及质量可靠性高,由于增加一个与外界接触的螺纹通孔,解决与外界接触不牢固的问题,进而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气液流通性好、质量可靠性高。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气液的气液通道外接口。

进一步,所述电源气液流通板采用一块整体的有机玻璃分区加工而成。

进一步,所述半外墙内侧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台阶。

进一步,所述台阶转接处设置成圆角。

进一步,所述气体槽和液体槽内侧拐角处均设置成圆角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流通区增加一个气体通道增强电源气液流通性好及质量可靠性高,另外增加一个与外界接触的螺纹通孔解决与外界接触不牢固的问题,进而增强产品的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气液流通板采用一块整体的有机玻璃分区加工而成的各个功能区间,解决了墙体与底座的连接产生的接缝,防止电源液体通过墙体与底座之间的缝隙渗透的同时,设置两个液体流通孔,一个用于与外界连接的螺纹通孔解决气液流通性好、质量可靠性高、与外界接触牢固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半外墙,3-内墙,4-气体槽,5-液体槽,6-气液通道外接口,7-液体流通孔A,8-液体流通孔B,9-螺纹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源气液流通板,包括底座1及设置在底座1上的半外墙2和内墙3,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气体槽4和液体槽5,所述气体槽4和液体槽5相互连通,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液体流通孔A7、液体流通孔B8和螺纹通孔9,所述螺纹通孔9、液体槽5与液体流通孔A7构成液体通道,所述液体流通孔B8与气体槽4和液体槽5构成气体通道。本技术方案通过增加一个气体通道增强电源气液流通性好及质量可靠性高,由于增加一个与外界接触的螺纹通孔9,解决与外界接触不牢固的问题,进而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气液流通性好、质量可靠性高。

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气液的气液通道外接口6。

所述电源气液流通板采用一块整体的有机玻璃分区加工而成。从而解决了墙体与底座的连接产生的接缝问题,防止电源液体通过墙体与底座之间的缝隙渗透。

所述半外墙2内侧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台阶。通过该台阶形成外气液循环通道,进一步增强气液流通效果。

所述台阶转接处设置成圆角。有利于液体顺利通过,进而提高产品的使用效果。

为便于气液流通,所述气体槽4和液体槽5内侧拐角处均设置成圆角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