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7837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综合布线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综合布线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公告号为CN204886033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建筑物的综合布线系统,用于建筑物的线缆的布局和收纳,包括:布线总端、若干布线子端和防护装置,所述布线总端包覆所述线缆的一段,所述若干布线子端均包括收纳装置和分路装置,所述分路装置连接所述收纳装置的输出端,所述收纳装置包覆所述线缆的一段,所述分路装置将所述线缆分为至少两路,所述防护装置包覆所述线缆,所述防护装置包括防水层、缓冲层和防火层,所述防水层、缓冲层和防火层向远离所述线缆中心的方向依次包覆设置。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综合布线系统,其通过布线总端和布线子端对建筑物内的线缆进行固定;但是布线总端将所有的线缆缠绕进行固定,因此在布线总端内可能出现线缆交错的情况出现,不利于布线子端对布线总端内的线缆进行分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布线系统,在于能够对线缆进行稳固的固定,且便于线缆进行分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综合布线系统,包括设置于楼层顶部的布线架和用于将线缆固定于布线架上的固线件,所述固线件包括一块底板和若干依次搭接固定的固线板,底部的固线板固定于底板上,所述底板与布线架固定连接,所述固线板的上下两侧面均匀设置有若干隔条,相邻的隔条之间构成供线缆穿过的线槽;所述固线板平行于隔条的两端设置有搭板,所述固线板和底板的两侧设置有用于螺钉连接的连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线板之间通过搭板依次搭接,再通过螺钉固定于底板上,使得固线板之间固定牢靠、且拆卸方便;同时在固线板的上下两侧设置隔条,相邻两块固线板的相邻隔条之间构成只能供一根线缆穿过的线槽,通过线槽将线缆分开,使得线缆之间不易交错;相邻两块固线板的隔条方向为一个固定线缆的横向单元,隔条的数量越多,横向上能够固定的线缆数目越多;固线板的搭接方向为固定线缆的纵向单元,搭接的固线板数量越多,则纵向上能够固定的线缆数目越多;通过将每一个横向单元作为一个分流整体,在分流时,将横向上的一整排分流出去,从而在分流时,只需要减少固线板的搭接数量,使得分流更加清晰,不易出现线缆分辨不清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搭板远离固线板的一侧设置有卡片,所述固线板远离搭板的一侧设置有供卡片滑移的卡槽,所述底板面向固线板的一侧也设置有供卡片滑移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搭板的一侧设置卡片,固线板和底板上设置卡槽;当两块固线板或固线板与底板固定时,需将上侧固线板的卡片滑入下侧的卡槽中,实现相邻初固定,便于之后的螺钉固定,同时也底板与固线板之间固定的牢固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连接孔进行定位的定位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相邻的固线板固定,通过定位片与卡片的抵触实现定位的功能,方便相邻固线板和底板上的连接孔对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条的两侧设置为内凹的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条的两侧设置为内凹的弧形,提高了隔条与线缆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隔条与线缆之间贴合更加紧密,固定更加牢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线板垂直于隔条的两侧设置有橡胶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橡胶条,当线缆进出固线板时,橡胶条对线缆起到保护的作用,减少了固线板边角对线缆的刮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搭板和底板一侧上连接孔的数目至少为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搭板上设置至少两个连接孔,使得固线板和布线架之间连接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补芯螺钉,所述补芯螺钉包括螺杆和螺帽,所述螺帽内设置有供螺杆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孔内设置补芯螺钉,在安装多块固线板时,能够直接将相邻的两块固线板通过补芯螺钉连接,从而便于固线板之间的层层搭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布线架上设置有与固定孔螺钉连接的腰形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布线架上设置腰形孔,便于底板在布线架进行位置的调节,从而将底板调节至适合固线板固定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线缆固定在两块相邻固线板之间的线槽中,线槽将线缆一一分开,使得线缆不易出现交错搞混的现象;

2、固线板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线缆的数量控制固线板的数量,使得固线板的数量与线缆的数量相匹配;

3、固线板之间通过补芯螺钉固定,便于固线板进行一块块的依次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凸显固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固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凸显底板与布线架之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补芯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布线架;2、固线件;3、底板;4、固线板;5、隔条;6、线槽;7、搭板;8、卡片;9、卡槽;10、定位片;11、橡胶条;12、补芯螺钉;13、固定孔;14、腰形孔;15、连接孔;16、线缆;17、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综合布线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布线架1和固线件2,布线架1通过螺栓固定于楼层的顶部,布线架1上均匀分布有腰形孔14;固线件2固定连接于布线架1上,线缆16穿射固定于固线件2中。

如图2所示,固线件2包括底板3和固线板4,其中一个固线件2上的底板3数量为一块,而固线板4的数量为至少两块,底板3固定于布线架1上、而固线板4依次固定连接,其中底部的固线板4固定连接于底板3上。

如图2、3所示,固线板4中部的上下两侧延伸有多根沿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的隔条5,隔条5的形状为两侧向内凹陷的弧形;而两个相邻的隔条5之间构成固定线缆16的线槽6;固线板4于隔条5的两端上粘接固定有橡胶条11;上侧隔条5的两侧竖直设置有隔板17,两块隔板17的外侧均设置有L形块,L形块上设置有卡槽9,卡槽9的一端设置有定位片10,定位片10对卡槽9的一端进行封堵;固线板4于滑槽的下侧设置有搭板7,搭板7的底部面向滑槽的一侧上延伸有卡片8;固线板4长度方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两个连接孔15。

如图3、4所示,底板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连接孔15和一个固定孔13,固定孔13设置于两个连接孔15之间,且底板3相较于两侧连接孔15的内侧上也均设置有滑槽,两个滑槽的一端上也均设置有定位片10。

安装过程结合图2、4所示,首先将底板3的固定孔13与布线架1上的腰形孔14对齐,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之后将固线板4的卡片8滑移于底板3的卡槽9中,当卡片8的侧壁抵触于定位片10上后,固线板4上的连接孔15与底板3上的连接孔15对齐;结合图5,而后底板3与固线板4之间通过安装补芯螺钉12进行固定;补芯螺钉12包括有螺杆和螺帽,而螺帽的中部设置有内螺纹。

固线板4之间的固定类似于底板3与固线板4之间的固定,也是通过先将卡片8滑入卡槽9中,后通过补芯螺钉12进行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