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岸电电缆穿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7843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船用岸电电缆穿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岸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用岸电电缆穿线装置。



背景技术:

当船舶停靠码头或港口的时候,全船的用电主要是依靠岸上的配电所通过岸电箱供电到船舶主配电板电力一次网。岸电箱放置在靠近全船主甲板的尾部两舷侧的舱室,如应急发电机间。

当岸电箱放置于应急发电机间时,在应急发电机间的舱壁上开设有用于穿过电缆的开孔。该开孔在船舶航行状态下不需要穿过电缆,因此要求其能够达到水密效果且净高度必须高于主甲板600mm以上,以防止下雨或海水浪打到船上时水从开孔进入应急发电机间。

现有技术中缺少对应急发电机间舱壁上的开孔进行封堵的装置,如果采用水密封堵材料进行封堵,那么每次船舶到达港口使用岸电时,都需要挖掉封堵材料,让岸电电缆通过,船舶离港时再用封堵材料进行封堵,造成大量封堵材料及人力的浪费,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打开或关闭的船用岸电电缆穿线装置,在打开时能够使电缆通过,在关闭时能够达到水密要求,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用岸电电缆穿线装置,包括设于船舱舱壁上供电缆穿过的管体和可拆卸地安装在管体位于船舱外部的一端的盖体,盖体朝向管体的一面设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内设有填料函,填料函与管体的端部密封接触。

优选地,管体内部在靠近盖体的一端设有保护管,保护管与管体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

优选地,保护管与管体之间通过环形连接板连接。

优选地,盖体与管体通过水密铰链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锁紧结构,锁紧结构包括设于管体外周面上的支撑板和与支撑板相对设置的压板,压板的一侧通过螺旋扣与支撑板连接,压板的另一侧抵压在盖体远离管体的一面上。

优选地,锁紧结构设有多个,所有的锁紧结构沿管体的周向间隔布置。

优选地,盖体呈板状,盖体的外缘朝指向管体的方向弯折形成环形弯折部,盖体上还设有环形板,环形板与环形弯折部之间形成环状凹槽。

优选地,管体焊接在船舱舱壁上。

优选地,管体设置在应急发电机间的舱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进步:

本实用新型的船用岸电电缆穿线装置,由于盖体可拆卸地安装在管体上,因此能够实现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盖体与管体相接触时为关闭状态,此时通过填料函与管体端部的密封接触,可实现管体的封堵,保证良好的水密性能,防止下雨或海水浪打到船上时从管体进入船舱内部;盖体与管体分离时为打开状态,此时可将岸电电缆从管体穿过,实现供电。由此,本实用新型的船用岸电电缆穿线装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之间转换,并且在关闭时能够满足水密要求,操作方便,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用岸电电缆穿线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用岸电电缆穿线装置的管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用岸电电缆穿线装置的管体的半剖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用岸电电缆穿线装置的盖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沿B-B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

1、管体 2、盖体 3、船舱舱壁

4、环状凹槽 5、填料函 6、保护管

7、环形连接板 8、水密铰链 9、锁紧结构

10、支撑板 11、压板 12、螺旋扣

13、环形弯折部 14、环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船用岸电电缆穿线装置的一种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船用岸电电缆穿线装置包括管体1和盖体2。管体1设于船舱舱壁3上,管体1轴向贯通,可供电缆穿过,使岸电电缆能够从管体1进入船舱内部。盖体2可拆卸地安装在管体1位于船舱外部的一端,盖体2朝向管体1的一面设有环状凹槽4,环状凹槽4内设有填料函5,填料函5与管体1的端部密封接触。

本实施例的船用岸电电缆穿线装置,由于盖体2可拆卸地安装在管体1上,因此能够实现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盖体2与管体1相接触时为关闭状态,此时通过填料函5与管体1端部的密封接触,可实现管体1的封堵,保证良好的水密性能,防止下雨或海水浪打到船上时从管体1进入船舱内部;盖体2与管体1分离时为打开状态,此时可将岸电电缆从管体1穿过,实现供电。由此,本实施例的船用岸电电缆穿线装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之间转换,并且在关闭时能够满足水密要求,操作方便,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成本。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盖体2与管体1通过水密铰链8连接,以实现盖体2与管体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水密铰链8设置在盖体2和管体1的底部。为增加盖体2和管体1连接的可靠性,水密铰链8可以设置多个。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盖体2和管体1的底部间隔地设有两个水密铰链8。

进一步,为了保证盖体2上环状凹槽4内的填料函5与管体1端部接触的密封性,优选地,本实施例的船用岸电电缆穿线装置还包括锁紧结构9。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锁紧结构9包括设于管体1外周面上的支撑板10和与支撑板10相对设置的压板11,压板11的一侧通过螺旋扣12与支撑板10连接,压板11的另一侧抵压在盖体2远离管体1的一面上。当盖体2与管体1端部相接触时,通过拧紧螺旋扣12对压板11施加压力,由压板11将盖体2压紧在管体1上,由此可使盖体2上的填料函5与管体1端部保持紧密接触,从而保证密封良好。当需要拆卸盖体2时,通过拧松螺旋扣12,使压板11离开盖体2,即可将盖体2从管体1的端部卸下。

为进一步增强对盖体2与管体1的压紧效果,可以设置多个锁紧结构9,所有的锁紧结构9沿管体1的周向间隔布置,以使盖体2所受压板11的压力在周向上均匀分布。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管体1和盖体2的顶部间隔地设有两个锁紧结构9,在管体1和盖体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锁紧结构9,由此可以保证盖体2上的填料函5与管体1端部在周向上保持良好的密封接触。

进一步,为了保护穿过管体1的电缆,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管体1内部在靠近盖体2的一端设有保护管6,保护管6与管体1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穿过电缆时,电缆由保护管6进入管体1内,由此可以对电缆起到导向和保护的作用,防止电缆损坏。

为了保证保护管6与管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保护管6与管体1之间通过环形连接板7连接。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管体1焊接在船舱舱壁3上,以保证管体1与船舱舱壁3的连接强度。优选地,管体1伸入船舱内部的长度为10mm,管体1离开船舶主甲板面的净高度不低于600mm,且管体1的中心离开舱内甲板的高度为350mm。

进一步,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盖体2呈板状,盖体2的外缘朝指向管体的方向弯折形成环形弯折部13,盖体2上还设有环形板14,环形板14与环形弯折部13之间形成环状凹槽4。当然,构成环状凹槽4的方式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管体1设置在应急发电机间的舱壁上。即本实施例的船用岸电电缆穿线装置设置在应急发电机间的舱壁上,既能在使用岸电时实现岸电电缆从管体1穿过进入应急发电机间内,又能在航行状态下通过盖体2与管体1的密封接触使其满足水密要求,有效防止水进入应急发电机间内。当然,本实施例的船用岸电电缆穿线装置不仅可以设置在应急发电机间的舱壁上,也可以根据岸电箱的放置位置而设置在相应的舱室舱壁上。

本实施例的船用岸电电缆穿线装置在生产完工后,需要除毛刺和焊渣,然后涂防锈漆二度。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船用岸电电缆穿线装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之间转换,在船舶靠港时打开,使岸电电缆可以穿过管体1进入船舱内,实现供电;在船舶航行时关闭,以满足水密要求。操作方便,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