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放电激活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4429阅读:1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放电激活电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放电激活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汽车充放电休眠激活技术多为物理接触激活,即充放电插头物理接触后,激活电路产生激活信号以激活休眠中的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对电池的充放电进行控制。然而,若充电或放电插头接触后长时间没有充放电动作,就会导致激活电路的误判。此外,物理接触激活还需对外预留接口,设置检测装置或电路,进而增加检测难度及成本。

鉴于以上内容,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充放电激活电路以克服以上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误判、成本较低且低功耗的充放电激活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放电激活电路,包括插接端、充电检测模块、放电检测模块、信号激活模块以及输出端;所述插接端分别用于与充电器或者用电器插接;所述充电检测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插接端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信号激活模块相连;所述充电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插接端是否与所述充电器插接,并当检测到所述插接端与所述充电器插接时产生第一触发信号;所述放电检测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插接端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信号激活模块相连;所述放电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插接端是否与所述用电器插接,并当检测到所述插接端与所述用电器插接时产生第二触发信号;所述信号激活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或者第二触发信号,并当接收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或者所述第二触发信号时产生激活信号;所述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激活模块相连;所述激活信号通过所述输出端输出以激活休眠中的MCU对电池的充放电进行控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接端与所述充电器或者用电器的负极相连。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亦为低电平信号;所述激活信号为高电平信号。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子开关、二极管、第一电阻以及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第一端与地相连,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信号激活模块相连;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第一端还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第二端相连;所述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插接端相连。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分别对应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与集电极。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放电检测模块包括第二电子开关、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插接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第二端与地相连,第二电子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信号激活模块相连,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第一端还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第二端相连。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分别对应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与集电极。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激活模块包括第三电子开关、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及第七电阻;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第三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第三端相连,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与电源相连,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第三端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地相连,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第一端还通过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电源相连。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分别对应P型MOS场效应管的栅极、源极与漏极。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为电池的正极,所述地为电池的负极。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的充放电激活电路,当有用电器或者充电器与所述插接端接触时电路才会动作,进而避免了误判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地,充放电激活电路使用一个单一电路同时实现对充电以及放电状态的检测,降低了成本。此外,当没有充电器或用电器插接时,所述充放电激活电路处于无动作状态,功耗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激活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2为图1中充放电激活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一个元件被认为与另一个元件“相连”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充放电激活电路100的原理框图。所述充放电激活电路100用于产生激活信号并输出至MCU(图未示)以将休眠中的MCU激活对电池的充放电进行控制。具体地,所述充放电激活电路100包括插接端P-、充电检测模块10、放电检测模块20、信号激活模块30以及输出端O1。

所述插接端P-分别与所述充电检测模块10以及所述放电检测模块20相连,用于与充电器或者用电器插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接端P-与所述充电器或者用电器的负极相连。

所述充电检测模块10的一端与所述插接端P-相连且所述放电检测模块10的另一端与所述信号激活模块30相连。所述充电检测模块10用于检测所述插接端P-是否与所述充电器插接(相连),并当检测到所述插接端P-与所述充电器插接时产生第一触发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为低电平信号。

所述放电检测模块20的一端与所述插接端P-相连且所述放电检测模块20的另一端与所述信号激活模块30相连。所述放电检测模块20用于检测所述插接端P-是否与所述用电器插接,并当检测到所述插接端P-与所述用电器插接时产生第二触发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亦为低电平信号。

所述信号激活模块3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或者第二触发信号,并当接收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或者所述第二触发信号时产生激活信号。

所述输出端O1与所述信号激活模块30相连。所述激活信号通过所述输出端O1传递至MCU以将休眠中的MCU激活并对电池的充放电进行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激活信号为高电平信号。

请再参阅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激活电路100的电路原理图。所述充电检测模块10包括第一电子开关Q1、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以及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1的第一端与地GND相连,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1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1的第三端与所述信号激活模块相连;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1的第一端还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1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1的第二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与所述插接端P-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1的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分别对应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与集电极。

所述放电检测模块20包括第二电子开关Q2、第三电阻R3以及第四电阻R4。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插接端P-相连,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的第二端与地GND相连,第二电子开关Q2的第三端与所述信号激活模块30相连,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的第一端还通过所述第四电阻R4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的第二端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的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分别对应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与集电极。

所述信号激活模块30包括第三电子开关Q3、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及第七电阻R7。所述第三电子开关Q3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1的第三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的第三端相连,所述第三电子开关Q3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R5与电源VCC相连,所述第三电子开关Q3的第三端通过所述第六电阻R6与地GND相连,所述第三电子开关Q3的第一端还通过所述第七电阻R7与电源VCC相连。进一步地,第三电子开关Q3的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分别对应P型MOS场效应管的栅极、源极与漏极。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VCC为电池的正极,所述地GND为电池的负极。所述输出端O1与所述第三电子开关Q3的第三端相连。

所述充放电激活电路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没有充电器或者用电器与所述插接端P-相连时(电路没动作时),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1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均处于截止状态,此时,所述第三电子开关Q3的第一端(栅极)被电源VCC拉为高电平,使得所述第三电子开关Q3截止,进而使得所述输出端O1(低电平)不输出激活信号。

当所述插接端P-与充电器插接时,电流从充电器的正极经过电池正极、电池负极以及负载到充电器负极(插接端P-),因此,电池负极(地GND)与充电器负极形成正压差,即地GND的电位高于插接端P-的电位,进而使得第一电子开关Q1导通产生第一触发信号,第二电子开关Q2截止,此时,所述第三电子开关Q3的第一端(栅极)被拉为低电平,所述第三电子开关Q3导通产生激活信号,即输出端O1输出高电平信号。

当所述插接端P-与用电器插接时,电流从电池正极经过用电器正极、用电器负极(插接端P-)以及负载到电池负极(地GND),因此,电池负极(地GND)与充电器负极形成负压差,即地GND的电位低于插接端P-的电位,进而使得第一电子开关Q1截止,第二电子开关Q2导通产生第二触发信号,此时,所述第三电子开关Q3的第一端(栅极)被拉为低电平,所述第三电子开关Q3导通产生激活信号,即输出端O1输出高电平信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放电激活电路100,当有用电器或者充电器与所述插接端P-接触时电路才会动作,进而避免了误判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地,充放电激活电路100同时实现对充电以及放电状态的检测,降低了成本。此外,当没有充电器或用电器插接时,所述充放电激活电路100处于无动作状态,功耗较低。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例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