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式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1973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穿戴式逆变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穿戴式逆变器。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波)的设备,它由逆变单元、滤波单元、控制单元、汇流单元、升压单元、通讯单元及开关配件等部分组成,各部件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的目的。

常用的逆变器主要包括组串式逆变器及集中式逆变器,其中,家庭常采用小功率的组串式逆变器,相对于工业用组串式逆变器与集中式逆变器,该家用小功率组串式逆变器具有重量相对较小的特点,但是,其安装位置通常位于屋顶或较高的墙壁上。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家庭用小型逆变器通常设置有把手,以实现其安装和移动,但是,该设置方式仅能够实现逆变器的短距离移动,操作者通过把手长时间搬运时,容易疲劳,且存在滑落的风险,造成其安全性较低。同时,当该逆变器需要安装于屋顶或较高的墙壁上时,操作者直接搬运难以实现,需借助吊车等辅助工具,且需由他人协助才能完成安装,因此,该结构的逆变器安装效率较低,且会增加安装过程中的工具费和人工费。

鉴于上述逆变器安装结构存在的缺陷,亟待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单人长时间搬运、单人安装,且安装效率较高、安装费用较低的逆变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穿戴式逆变器,所述可穿戴式逆变器包括逆变器本体,还包括背带,所述背带与所述逆变器本体通过连接件相连,以便操作者通过所述背带将所述逆变器本体背起。

如此设置,搬运或安装时,操作者可通过背带将该逆变器本体背起,与现有技术中操作者需要通过把手搬运逆变器本体1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设置方式使得操作者长距离搬运时不易疲劳,且由于背带与逆变器本体相连,使得该逆变器本体不易掉落,从而提高搬运过程的安全性,并能够实现单人搬运。

同时,该设置方式能够解放操作者的双手,当需要将逆变器本体安装于屋顶或较高的墙壁上时,仅需操作者一人即可实现搬运和安装,而不需要借助起吊装置,也不需要他人协助,从而使得安装过程节省人力物力,且安装效率较高。

可选地,所述逆变器本体远离操作者的背部设有若干吊环,所述背带穿过所述吊环,所述吊环为所述连接件;

所述背带前端与所述逆变器本体具有预定距离,以便操作者背起所述逆变器本体。

可选地,所述逆变器本体背部的四角分别设有所述吊环,以使所述背带的上带和下带分别对应所述逆变器本体的顶部和底部。

可选地,所述背带固定有用于容置所述逆变器本体的背包,所述背包为所述连接件;

所述背带前端与所述背包具有预定距离,以便操作者背起所述逆变器本体。

可选地,所述背包的高度小于所述逆变器本体的高度,所述背带的上带与下带均固定于所述背包,且所述上带对应于所述逆变器本体的顶部。

可选地,所述背包设有卡扣或拉链,用于开启所述背包。

可选地,所述上带与所述下带之间还设置有若干辅助带,所述辅助带包围所述逆变器本体的四边,且其前端与所述逆变器本体具有预定距离。

可选地,所述背带前端和所述辅助带前端分别设有卡扣或拉链,以使所述背带与所述辅助带为可开启式结构。

可选地,所述逆变器本体为逆变器裸机,或者为逆变器裸机置于包装箱内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可穿戴式逆变器在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可穿戴式逆变器在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正视图;

图6为图4的侧视图。

图1-6中:

1逆变器本体、11吊环;

2背带、21辅助带、22卡扣、23背包、231拉链、24上带、25下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提到的“前端”、“背部”等方位词是以逆变器本体1或背带2相对于操作者的位置关系确定的,其中,“前端”指的是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背部”指的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可以理解,上述方位词的出现不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

请参考附图1-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可穿戴式逆变器在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视图;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穿戴式逆变器,如图1-3所示,该可穿戴式逆变器包括逆变器本体1,还包括背带2,且该背带2与逆变器本体1通过连接件相连,以便操作者能够通过背带2将逆变器本体1背起。

如此设置,搬运或安装时,操作者可通过背带2将该逆变器本体1背起,与现有技术中操作者需要通过把手搬运逆变器本体1相比,本实施例中的设置方式使得操作者长距离搬运时不易疲劳,且由于背带2与逆变器本体1相连,使得该逆变器本体1不易掉落,从而提高搬运过程的安全性,并能够实现单人搬运。

同时,该设置方式能够解放操作者的双手,当需要将逆变器本体1安装于屋顶或较高的墙壁上时,仅需操作者一人即可实现搬运和安装,而不需要借助起吊装置,也不需要他人协助,从而使得安装过程节省人力物力,且安装效率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逆变器本体1与背带2之间可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也可直接将背带2固定于逆变器本体1。当逆变器本体1与背带2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时,搬运或安装完成后,可将背带2拆下,方便下次使用。当背带2固定于逆变器本体1时,搬运或安装完成后,背带2不能拆下,节省安装与搬运的步骤,但是,此时背带2仅能使用一次,造成浪费,且背带2遗留在逆变器本体1时可能会占据安装空间,因此,逆变器本体1与背带2之间优选采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的方式。

具体地,在逆变器本体1与背带2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逆变器本体1远离操作者的背部设有若干吊环11,背带2穿过吊环11,从而使得背带2与逆变器本体1可拆卸连接,因此,各吊环11为上述连接件,且该实施例中,连接件与逆变器本体1固定,与背带2可拆卸连接。

同时,背带2延伸至与操作者配合的前端,且该背带2的前端与逆变器本体1具有预定距离,该预定距离能够与操作者的身体相适配,搬运或安装时,操作者背部紧贴逆变器本体1前端,背带2前端紧贴操作者胸部,即可将逆变器本体1背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连接件并不是必须通过吊环11实现,也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其它连接结构,例如,逆变器本体1背部可通过钢条焊接形成用于背带2穿过的容腔,从而实现背带2与逆变器本体1的连接。该结构的连接件使得背带2与逆变器本体1之间的连接较稳定,但是,其结构复杂,加工难度较大。

如图1-3所示,通常情况下,逆变器本体1为矩形结构,其背部的四角分别设有上述吊环11,以使背带2的上带24和下带25分别对应逆变器本体1的顶部和底部,且上带24与下带25通过竖向设置的连接带相连,形成背带2。

当然,上述吊环11并不是必须设于逆变器本体1背部的四角,但是,本实施例中吊环11的设置方式所使用的吊环11数量较少,且背带2两侧的高度相同,从而使得背带2各处受力均匀,从而保证运输和安装过程中逆变器本体1始终保持平衡,保证安全性。

请继续参考附图4-6,其中,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可穿戴式逆变器在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正视图;图6为图4的侧视图。

在逆变器本体1与背带2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背带2固定有背包23,逆变器本体1能够放置于该背包23内,从而使得背带2与逆变器本体1可拆卸连接,因此,背包23为上述连接件。

如此设置,本实施例中,当逆变器本体1放置于背包23内时,使得搬运和安装过程更加稳定,且背带2各部分受力更加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背包23可为与逆变器本体1大小和形状相适配的结构,此时,逆变器本体1能够全部放置于背包23中,当然,背包23也可为高度小于逆变器本体1高度、长度和宽度与逆变器本体1相适配的结构,且其高度不应太小,以防止搬运和安装过程中逆变器本体1从背包23内脱出。因此,本实施例中对背包23的大小不作限定。

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件与逆变器本体1固定,与背带2可拆卸连接,图4-6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件与背带2固定,与逆变器本体1可拆卸连接。当然,连接件也可与逆变器本体1及背带2均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如图4-6所示,背包23固定于背带2的下带25,背带2的上带24对应于逆变器本体1的顶部,且上带24与下带25通过竖向设置的连接带相连,并与背包23相连。

如此设置,本实施例中,背带2的上带24和下带25也分别对应逆变器本体1的顶部和底部,从而使得背带2与逆变器本体1的连接较稳定。

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背包23的前端设有卡扣或拉链231,用于竖向开启背包23。

搬运或安装时,将卡扣或拉链231打开,从而将背包23打开,此时,能够保证逆变器本体1与背包23底部接触,从而保证二者连接的稳定性。

以上两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由于背带2的上带24与下带25分别对应于逆变器本体1的顶部和底部,使得上带24与下带25之间的距离较大。本实施例中,在上带24与下带25之间固连有若干辅助带21,且根据二者之间距离的大小,可固连任意数量的辅助带21。同时,辅助带21的长度与上带24的长度相同,且其前端与逆变器本体1也具有上述与操作者相适配的预定距离。

如此设置,当逆变器本体1高度较大时,通过设置若干辅助带21,能够进一步提高逆变器本体1与背带2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以上两实施例中,背带2的上带24前端和辅助带21前端分别设有卡扣22或拉链,以使背带2与辅助带21均为可开启式结构。

搬运或安装时,将背带2与逆变器本体1连接后,打开设于上带24和辅助带21的卡扣22或拉链,以便实现操作者与背带2的连接。

另外,以上各实施例中,背带2可为任意柔性的带状或条状结构,只要能够承受逆变器本体1的重量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对背带的结构及材质不作限定。

另一方面,以上各实施例中的逆变器本体1可为逆变器裸机,或者为逆变器裸机置于包装箱内的结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穿戴式逆变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