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压开关柜母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0305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高压开关柜母排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高压开关柜母排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各种因素影响,绝缘材料往往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化学、物理变化,绝缘材料老化,导致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劣化。

例如,目前国内35kV开关柜中,KYN61-40.5是被广泛认可的一种柜型,约占整个市场份额的90%以上。该柜型采用了复合绝缘,柜宽一般为1400mm。随着KYN61-40.5柜型的逐步应用,其复合绝缘的劣势逐步显现,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出现了绝缘能力下降的现象。

经研究,导致绝缘能力下降的直接因素为空气绝缘距离。同样以KYN61为例,其柜宽为1400mm,相间中心距离为300mm。如采用TMY-100(宽)X10(厚)分支母排,相间的绝缘距离仅为300-50-50=200mm。

由于绝缘距离较小,会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大大缩短绝缘件的寿命周期,导致开关柜放电、击穿及短路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设备的安全。

因此,开关柜厂家迫切需要找到提高绝缘距离的技术方案。在开关柜的外形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绝缘距离变得非常紧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高压开关柜母排结构,增加开关柜内母排的相间绝缘距离,延缓开关柜内绝缘材料的老化,延长各绝缘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开关柜的绝缘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高压开关柜母排结构,每相所述主母排和每相所述联络母排两侧分别设置有绝缘挡板(2),所述A、B、C相主母排从柜侧方向观察的相序按“前-后-下”依次为A、C、B,所述A、B、C相联络母排从柜侧方向观察的相序按“上-中-下”依次为A、B、C,所述A、B、C相主母排的相间绝缘距离不小于240mm,所述A、B、C相联络母排的相间绝缘距离均不小于24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相主母排和每相联络母排两侧分别设置有绝缘挡板,在主母排和联络母排相间则具有两个绝缘挡板,从而增加了各相主母排之间和各相联络母排之间的绝缘性能,同时各个绝缘挡板对各相主母排以及各相联络母排形成了遮挡作用,各相主母排以及各相联络母排的布线可以在绝缘挡板之间进行,各相主母排以及各相联络母排的相间绝缘距离均形成三维空间分布,A、B、C三相主母排两两之间形成了三维空间内的对称结构,A、B、C三相联络母排两两之间也形成了三维空间内的对称结构,这样在不改变开关柜的外形以及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各相主母排以及各相联络母排的相间绝缘距离由原来的200mm提高到了不小于240mm,且主母排与联络母排的相间绝缘距离能够同步得到提高,从而能够延缓开关柜内绝缘材料的老化,延长各绝缘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开关柜的绝缘性能;且铜排等元器件材料无增加,同时也没有对开关柜的生产装配进行大范围改变,没有额外增加开关柜成本和工作量,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挡板的高度为250mm,在该高度下,既可以提高各相主母排之间和各相联络母排之间的绝缘性能,同时也可以对各相主母排以及各相联络母排形成良好的遮挡作用,便于在绝缘挡板之间进行各相主母排以及各相联络母排的布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绝缘挡板与所述触头盒均为一体式结构,触头盒与主母排或者联络母排的相对位置确定并安装后,无需增加额外工作量,各个绝缘挡板即满足每相主母排和每相联络母排两侧分别设置有绝缘挡板的位置要求,同时也能够提高绝缘挡板的牢固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母排以及所述联络母排沿垂直于柜宽方向的相间距离均不小于140mm,不大于150mm,从而主母排以及联络母排的相间绝缘距离均能够满足不小于240mm,同时又能够方便在现有开关柜内的装配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挡板具有一定厚度,所述绝缘挡板内开设有空腔和线路通道,所述空腔有一侧与开关柜内部空间连通,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处理器模块和与所述处理器模块连接的静电检测模块,所述开关柜上设置有与所述处理器模块连接的指示灯,所述处理器模块、静电检测模块以及所述指示灯均利用开关柜内回路供电,其供电线路位于所述线路通道内。静电检测模块可以检测开关柜内的静电发生状况,当由静电危及开关柜内部安全时由处理器模块控制指示灯进行示警;另外由于供电线路位于绝缘挡板内部,因而具有良好的线路绝缘性,且利用开关柜内部回路供电也无需额外设置电源装置。

综上,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压开关柜母排结构安装使用方便,增加了主母排以及联络母排的相间绝缘距离,能够延缓开关柜内绝缘材料的老化,延长各绝缘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开关柜的绝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主母排与绝缘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联络母排与绝缘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主母排的相间距离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联络母排的相间距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出现的“上”“下”“左”“右”与附图本身的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限制性作用。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新型高压开关柜母排结构包括位于开关柜上方的A、B、C相主母排(即上分支母排)以及位于开关柜下方的A、B、C相联络母排(即下分支母排),A、B、C相主母排和A、B、C相联络母排的触头均安装于触头盒1中,每相主母排两侧分别设置有绝缘挡板2,每相联络母排两侧分别设置有绝缘挡板2,各个绝缘挡板2与触头盒1整体浇注成型,为一体式结构,从而A、B两相主母排之间以及B、C两相主母排之间均具有两个绝缘挡板2,A、B两相联络母排之间以及B、C两相联络母排之间同样均具有两个绝缘挡板2,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个绝缘挡板2的高度为250mm。

如图1所示,从柜侧方向(即柜门的两侧方向)观察,A、B、C相主母排相序按“前-后-下”依次为A、C、B,A、B、C相联络母排的相序按“上-中-下”依次为A、B、C,A、B、C三相主母排两两之间形成了三维空间内的对称结构,A、B、C三相联络母排两两之间也形成了三维空间内的对称结构。

各个绝缘挡板2对各相主母排以及各相联络母排形成了遮挡作用,各相主母排以及各相联络母排的布线可以在绝缘挡板2之间进行,各相主母排以及各相联络母排的相间绝缘距离均形成三维空间分布,这样在不改变开关柜的外形以及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各相主母排以及各相联络母排的相间绝缘距离由原来的200mm提高到了不小于240mm,满足国家电网以及所有省局所提出的240mm的绝缘距离要求。

实际上,在现有的高压开关柜外形以及尺寸不变的情况下,该新型高压开关柜母排结构中主母排沿柜宽方向的相间距离以及联络母排沿柜宽方向的相间距离与原有规格保持不变,仍为200mm,将主母排沿柜宽方向的相间距离记为L2,即A、B、C三相主母排沿柜宽方向的两两之间的相间距离为L2,且L2=200mm;将联络母排沿柜宽方向的相间距离记为L2′,即A、B、C三相联络母排沿柜宽方向的两两之间的相间距离为L2′,同样L2′=200mm;将主母排沿垂直于柜宽方向的相间距离均记为L1,即A、B、C三相主母排沿垂直于柜宽方向的两两之间的相间距离为L1,则L1可以设置为不小于140mm,不大于150mm;将主母排沿垂直于柜宽方向的相间距离均记为L1′,即A、B、C三相联络母排沿垂直于柜宽方向的两两之间的相间距离为L1′,则L1′同样可以设置为不小于140mm,不大于150mm,这样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出主母排以及联络母排的相间绝缘距离均不小于240mm,如图4和图5所示。例如,当L2=200mm,L1=140mm时,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出主母排的相间绝缘距离约为244.1mm;当L2=200mm,L1=145.6mm时,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出主母排的相间绝缘距离约为247.4mm;当L2=200mm,L1=150mm时,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出主母排的相间绝缘距离为250mm,均大于240mm;同样的,当L2′=200mm,L1′=140mm时,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出联络母排的相间绝缘距离约为244.1mm;当L2′=200mm,L1′=145.6mm时,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出联络母排的相间绝缘距离约为247.4mm;当L2′=200mm,L1′=150mm时,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出联络母排的相间绝缘距离为250mm,也均大于240mm。因此,当L1不小于140mm,不大于150mm,L2=200mm时,主母排的相间绝缘距离不小于244.1mm,不大于250mm,符合不小于240mm的要求;当L1′不小于140mm,不大于150mm,L2′=200mm时,主母排的相间绝缘距离不小于244.1mm,不大于250mm,符合不小于240mm的要求。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绝缘挡板2具有一定厚度,绝缘挡板2内部开设有空腔和线路通道,空腔有一侧与开关柜内部空间连通,空腔内设置有处理器模块和与处理器模块连接的静电检测模块,开关柜上设置有与处理器模块连接的指示灯,处理器模块、静电检测模块以及指示灯均利用开关柜内回路供电,它们的供电线路位于线路通道内。静电检测模块可以检测开关柜内的静电发生状况,当由静电危及开关柜内部安全时由与静电检测模块连接的处理器模块控制指示灯进行示警;另外由于供电线路均位于绝缘挡板内部的线路通道内,因而具有良好的线路绝缘性,且利用开关柜内部回路供电无需额外设置电源装置。

上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