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魔术贴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2873阅读:10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管,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各种线束的拉链魔术贴套管。



背景技术:

套管主要将裸露在外的光纤和电线等线束保护起来,且起到隔热绝缘的作用,这样线路不会轻易老化、损坏。现有的套管大多分为两种:封闭式和开口式,封闭式的套管内径是固定,只能根据客户需要生产出各种不同内径的套管,线束的拆卸和安装都不方便,当线路出现问题需要检修时,也不方便,只能毁坏,不能重复使用;开口式的套管其内径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结构一般为圆柱形,柔韧性有限,当线束较多时,有部分线束还是会裸露在外,不美观且防尘效果不好,线束长时间裸露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保护效果好,安装、检修方便,可重复使用,适用于各种场所的拉链魔术贴套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拉链魔术贴套管,其中,所述的套管整体为片状方形结构,套管包括套管本体、魔术贴和拉链,所述的拉链缝合于套管本体两端边缘,所述的魔术贴缝合于套管本体两侧,所述的魔术贴包括子扣和母扣,子扣缝在套管本体正面,母扣缝在套管本体反面,所述的拉链包括第一链带和第二链带,所述的子扣和第一链带缝合于套管本体一侧,所述母扣和第二链带缝合于套管本体另一侧,所述的套管本体为聚酯复丝或聚酯单丝交叉编织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拉链还包括拉头、锁紧件和限位码,拉头安装在第一链带上,所述锁紧件设置在套管本体左侧,包括第一锁件和第二锁件,第一锁件插设在第二锁件内,所述的限位码设置在套管本体右侧共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的魔术贴包括子扣、第一母扣和第二母扣,第一母扣缝合在套管本体反面,第二母扣与子扣相对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码扣合在套管本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拉链为阻燃拉链。

进一步的,所述的套管本体表面设有屏蔽网。

本实用新型的套管将拉链和魔术贴结合,相当于开口式,使套管使用时更具有灵活性,便于安装,并且能重复使用;套管内部为不规则形,可以根据线束的形状任意变化,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套管本体为聚酯复丝编织而成,具有很好的耐磨、耐腐蚀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及扩张性能;拉链采用阻燃拉链,提高了防火性能;本实用新型的套管适用于汽车行业,高铁行业,工业设备,办公场所,影院等各种线束的保护,尤其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线束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拉链魔术贴套管,所述的套管整体为片状方形结构,将套管组合起来后可任意弯曲,柔韧性好,套管包括套管本体1、魔术贴2和拉链3,拉链3缝合于套管本体1两端边缘,魔术贴2缝合于套管本体1两侧。

魔术贴2包括子扣21和母扣22,子扣21为硬质勾状织物,母扣22为绒毛状织物,子扣21缝在套管本体1正面,母扣22缝在套管本体1反面;魔术贴2包括子扣、第一母扣和第二母扣,第一母扣缝合在套管本体反面,第二母扣与子扣相对贴合,第一母扣和第二母扣,形状相同;当套管上的魔术贴不用,使用拉链时,需要另外用第二母扣与子扣贴合,防止子扣长期裸露在外,集尘后失去粘性。

拉链3包括第一链带31和第二链带32,子扣21和第一链带31缝合于套管本体1一侧,母扣22和第二链带32缝合于套管本体1另一侧,套管本体由聚酯复丝或聚酯单丝交叉编织而成,使套管具有很好的防尘、降噪和耐磨性。

拉链3还包括拉头33、锁紧件34和限位码35,拉头33安装在第一链带31上,锁紧件34设置在套管本体1左侧,包括第一锁件341和第二锁件342,第一锁件341插设在第二锁件342内,限位码设35置在套管本体1右侧共两个,限位码35扣合在套管本体1上,可以轻易拆卸,当套管上的拉链不用,使用魔术贴时,可以拆下限位码35,然后取下拉头33,避免拉头33在套管内部影响使用。

拉链为阻燃拉链,进一步的提高套管整体的防火性能。

套管本体表面设有屏蔽网,当应用于高铁、汽车、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行业时,屏蔽网能起到屏蔽电磁干扰的作用。

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使用拉链式或魔术贴式,安装时,只需将线束放置在套管中间,拉好拉链或使魔术贴贴合就完成了,简单方便,当线束需要检测维修时,同样拉开拉链或撕开魔术贴就可以取下线束,操作灵活,也可以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拉链魔术贴套管具有以下特点:耐高低温;工作温度:-40℃—+150℃;熔点:240℃±10℃;外观特点:切口平整,无拔丝,表面无粘;重叠度:外层服帖内层,效果好;颜色:可以根据客户要求生产其他颜色。

本实用新型的套管适用于高铁行业,汽车行业,通讯行业,自动化设备等行业,往往这些行业的电线、线束数量多且外形多样、复杂,使用开口式套管更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