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2708阅读:14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配件生产领域,具体涉及可编程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英文:Electric machinery,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电路中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目前最常用的是,利用热能、水能等推动发电机转子来发电。

电机一般是由定子、转子、轴承、机壳、端盖等组成。电机旋转部分叫转子,不转动叫定子。定子一般包括,其中,定子铁芯是构成电机磁通回路和固定定子线圈的重要部件,它由冲片及各种紧固件压紧构成一个整体。

霍尔元件是应用霍尔效应的半导体。一般用于电机中测定转子转速,如录像机的磁鼓,电脑中的散热风扇等;是一种基于霍尔效应的磁传感器,已发展成一个品种多样的磁传感器产品族,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还没有一种结合控制板与驱动板的可对电机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并进行调整的可编程电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合控制板与驱动板的可对电机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并进行调整的可编程电机。

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可编程电机,包括油封、前端盖、轴本体、轴承、磁钢、护套、绕组、定子铁芯、骨架、壳本体、霍尔元件、支架、安装板、控制板、驱动板、后端盖,其特征在于前端盖、壳本体、后端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成圆柱形空腔,安装板、控制板、驱动板均通过螺栓从上至下依次固定在后端盖上,霍尔元件通过支架安装在安装板上,骨架设置在壳本体内侧的安装板上,定子铁芯固定在骨架上,绕组缠绕在定子铁芯上,护套设置在磁钢外侧两端,轴本体设置在磁钢中心线上,并与磁钢粘结在一起,轴本体两端设置有轴承,轴本体前端的轴承设置在前端盖上,轴本体后端的轴承设置在骨架上,轴承与前端盖之间设置油封。控制板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六角钢柱。驱动板与后端盖之间通过长螺栓连接。驱动板与后端盖之间的空间设置有MOSFET。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控制板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六角钢柱,而且驱动板与后端盖之间通过长螺栓连接,因此,会在控制板与安装板之间、驱动板与后端盖之间形成较大空间,从而允许在驱动板或控制板上设置PLC芯片,从而实现电机编程控制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其中:

1—油封,2—前端盖,3—轴本体,4—轴承,5—磁钢,6—护套,7—绕组,8—定子铁芯,9—骨架,10—壳本体,11—霍尔元件,12—支架,13—安装板,14—控制板,15—驱动板,16—后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可编程电机,包括油封1、前端盖2、轴本体3、轴承4、磁钢5、护套6、绕组7、定子铁芯8、骨架9、壳本体10、霍尔元件11、支架12、安装板13、控制板14、驱动板15、后端盖16,其特征在于前端盖2、壳本体10、后端盖1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成圆柱形空腔,安装板13、控制板14、驱动板15均通过螺栓从上至下依次固定在后端盖16上,霍尔元件11通过支架12安装在安装板13上,骨架9设置在壳本体10内侧的安装板13上,定子铁芯8固定在骨架9上,绕组7缠绕在定子铁芯8上,护套6设置在磁钢5外侧两端,轴本体3设置在磁钢5中心线上,并与磁钢5粘结在一起,轴本体3两端设置有轴承4,轴本体3前端的轴承4设置在前端盖2上,轴本体3后端的轴承4设置在骨架9上,轴承4与前端盖2之间设置油封1。控制板14与安装板13之间设置有六角钢柱。驱动板15与后端盖16之间通过长螺栓连接。驱动板15与后端盖16之间的空间设置有MOSFET。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控制板14与安装板13之间设置有六角钢柱,而且驱动板15与后端盖16之间通过长螺栓连接,因此,会在控制板14与安装板13之间、驱动板15与后端盖16之间形成较大空间,从而允许在驱动板15或控制板14上设置PLC芯片,从而实现电机编程控制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