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直流电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122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直流电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直流电源模块。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行业,电池的续航能力很重要,传统技术中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中的直流电源模块,其在整个汽车处于待机状态时也会同步进入待机状态并持续消耗电池能量,由此造成了现有技术中,缩短了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续航能力。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直流电源模块,能够在汽车处于待机状态时断开直流电源模块的供电,使其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从而将直流电源模块的损耗降到最低。延长电池的工作续航时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直流电源模块,能够在电动汽车处于待机状态时自动进入停止工作状态,节约能耗,延长工作续航时间。

其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直流电源模块,包括启动电路,CNT控制电路,高频功率变换电路和输出整流滤波电路;所述启动电路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用于启动整个电源;所述高频功率变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用于实现电源的功率变换;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用于对高频功率变换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整流滤波,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通过反馈线连接高频功率变换电路、构成闭环控制电路;所述CNT控制电路连接启动电路,用于控制启动电路。

优选的是,上述直流电源模块中:所述启动电路包括由电容C5、电感L1和电容C4构成的π型滤波电路以及并联在π型滤波电路两端的启动电阻R3和R5;所述启动电阻R5一端接地,所述高频功率变换电路的输入端直接连接在π型滤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CNT控制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IC2,所述光电耦合器IC2的输入端连接汽车系统的反馈电路、输出端连接于启动电阻R5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动汽车正常工作的状态下,电池的输出电压经过C5、L1和C4构成的π型滤波电路,然后至串联的启动电阻R3和R5输出至电源芯片内部的VCC引脚,令整个电源启动,其经过功率变换后,再经过输出整流滤波电路二次滤波,得到所需的直流工作电压。而在电动汽车处于待机状态时,电动汽车的反馈电路对光电耦合器IC2输出感应光,令光电耦合器IC2输出导通,此时启动电阻R5上端的电压被拉低到地,小于电源控制芯片VCC的正常工作电压,令整个电源停止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备。能够在电动汽车处于待机时候,可以让DC模块电源停止工作,将DC模块电源损耗降到最低,增加电池的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直流电源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

一种直流电源模块,包括启动电路,CNT控制电路,高频功率变换电路和输出整流滤波电路;所述启动电路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用于启动整个电源;所述高频功率变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用于实现电源的功率变换;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用于对高频功率变换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整流滤波,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通过反馈线连接高频功率变换电路、构成闭环控制电路;CNT控制电路连接启动电路,用于控制启动电路。

具体的,所述启动电路包括由电容C5、电感L1和电容C4构成的整流滤波电路,和设在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彼此串联的启动电阻R3和R5;所述启动电阻R5一端接地,所述高频功率变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启动电阻R3和R5之间;所述CNT控制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IC2,所述光电耦合器IC2的输入端连接汽车系统的反馈电路、输出端连接于启动电阻R5的两端。

相对于如图3所示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了用于控制电路的CNT控制电路结构。实践中,其工作过程如下: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电池的输出电压经过C5、L1和C4构成的π型滤波电路,然后至串联的启动电阻R3和R5输入至电源芯片内的VCC脚,令整个电源启动,其经过功率变换后,再经过输出整流滤波电路二次滤波,得到所需的直流工作电压。而当电动汽车停止工作的时候,此时电动汽车的反馈电路对光耦IC2的1、2脚输入一个高电平信号,令发光二极管发光,光耦IC2输出端的3、4脚由此导通,令启动电阻R5上端电压拉低至低于VCC的正常工作电压,使得这时整个电源停止工作,整个电源损耗降到最低。从而延长了电池的续航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换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