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极性可变的电池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0809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输出极性可变的电池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出极性可变的电池充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电动车因品牌不同电池的正负极也不相同,但购买电动车时不会有专用的充电器,充电器一般是另外购买,所以输出极性可变的电池充电器必须与自己的品牌相配套,如果充电器不与所购买的电动车充电头相匹配的话容易造成充电器烧坏,有反接保护的则充电器不会被烧坏但仍会无法给电动车充电。还有些充电器能同时适用于正接和反接两种情况,如公开号CN201616683U的专利,其在电路板上增设检测正反接的电路,通过检测判定后自行切换正反极,虽然使用方便,但电路结构更为复杂、制造成本高、也更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正反接都能适用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输出极性可变的电池充电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出极性可变的电池充电器,其包括输入插头、充电器本体、输出插头、输出电线,所述充电器本体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电路板,输出电线连接于所述输出插头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电路板包括反接保护模块,所述输出电线包括实现输出插头的正负极切换的连接部。

优化的,所述输出电线包括连接于连接部和所述电路板之间的第一电线、连接于连接部与输出插头之间的第二电线,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电线相连接,所述第二接头与第二电线相连接,所述第一接头上具有正极接点和负极接点,所述第二接头上具有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所述连接部具有两个连接状态,一个连接状态为正极接点与第一接点相连接且负极接点与第二接点相连接,另一个连接状态为正极接点与第二接点相连接且负极接点与第一接点相连接。

优化的,所述连接部包括柱形套管、固定连接于所述柱形套管内的第一接头以及枢轴连接于所述柱形套管内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柱形套管之间设有套设在所述第二接头上的压簧,所述压簧的一端与第二接头的外侧相固定连接,所述压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柱形套管转动连接且所述柱形套管上具有卡设于所述压簧的另一端上防止所述压簧的另一端沿压簧的轴向移动的卡扣。

优化的,所述反接保护模块上设有当连接部反接时亮起的反接提示灯。

优化的,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具有防止连接部断开的连接锁扣。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锁扣包括具有卡孔的扣环和具有卡钩的锁头。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在输出电线上设置可直接正接或反接的连接部,如充电器原来连接方式为正接,而电动车上插座为反接,若直接将输出插头与电动车插座连接,则电动车无正常充电显示,此时只需将连接件反接即可,操作简单,且充电器制造成本较低,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实施例一中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实施例二中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实施例二中连接部剖视图;

附图5为实施例二中柱形套管转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实施例三中连接部插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实施例三中连接部未插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输出极性可变的电池充电器包括输入插头1、充电器本体2、输出插头3连接于所述输出插头3和充电器本体2之间的输出电线4,输入插头1连接于220V交流电插座上,所述充电器本体2包括壳体21、安装于壳体21内的电路板211,所述电路板211包括反接保护模块,所述反接保护模块上设有反接提示灯22,当充电器连接电动车与电源插座时,若处于反接状态,反接提示灯22亮起,为了使充电器适用于正反接两种情况的电动车,所述输出电线4包括实现输出插头3的正负极切换的连接部41。

在本市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电线4包括连接于连接部41和充电器本体2的电路板211之间的第一电线42、连接于连接部41与输出插头3之间的第二电线43,所述连接部41包括第一接头44和第二接头45,所述第一接头44与所述第一电线42相连接,所述第二接头45与第二电线43相连接,所述第一接头44上具有正极接点46和负极接点47,所述第二接头45上具有第一接点48和第二接点49,所述连接部41具有两个连接状态,一个连接状态为正极接点46与第一接点48相连接且负极接点47与第二接点49相连接,另一个连接状态为正极接点46与第二接点49相连接且负极接点47与第一接点48相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1、3、4、5所示,输出极性可变的电池充电器包括输入插头1、充电器本体2、输出插头3连接于所述输出插头3和充电器本体2的电路板211之间的输出电线4,输入插头1连接于220V交流电插座上,所述充电器本体2包括壳体21、安装于壳体21内的电路板211,所述电路板211包括反接保护模块,所述反接保护模块上设有反接提示灯22,当充电器连接电动车与电源插座时,若处于反接状态,反接提示灯22亮起,为了使充电器适用于正反接两种情况的电动车,所述输出电线4包括实现输出插头3的正负极切换的连接部41。

在本市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电线4包括连接于连接部41和充电器本体2之间的第一电线42、连接于连接部41与输出插头3之间的第二电线43。所述连接部41包括柱形套管51、固定连接于所述柱形套管51内的第一接头44以及枢轴连接于所述柱形套管51内的第二接头45,所述第二接头45和所述柱形套管51之间设有套设在所述第二接头45上的压簧40,所述压簧40的一端与第二接头45的外侧相固定连接,所述压簧40的另一端与所述柱形套管51转动连接且所述柱形套管51上具有卡设于所述压簧40的另一端上防止所述压簧40的另一端沿压簧40的轴向移动的卡扣411,所述第二接头45上固定有伸出于柱形套管51外的拨片50,所述柱形套管51上开设有供拨片50左右移动以及绕柱形套管51外周转动的弯折槽54,所述弯折槽54在柱形套管侧壁展开后形成凹形,弯折槽54的两侧供拨片50左右移动,弯折槽54的侧部为直槽段55,其中段为弧形槽段56,其供拨片50柱形套管51外周转动。当需要切换正反极时,往压簧40的另一端且沿直槽段55移动拨片50,从而带动第二接头45朝向压紧压簧40方向移动,直至拨片50移动至弧形槽段56,此时绕柱形套管51外周转动拨片50直至另一侧直槽段55,松开拨片50,在压簧40回弹力的作用下第二接头45朝向第一接头44移动并与第一接头44相连接,弧形槽段56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大于180°,拨片顶部与上述圆心角的圆心所成角度为a°,弧形槽段56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最佳取180°+a°。

实施例三

如图1、6、7所示,输出极性可变的电池充电器包括输入插头1、充电器本体2、输出插头3连接于所述输出插头3和充电器本体2的电路板211之间的输出电线4,输入插头1连接于220V交流电插座上,所述充电器本体2包括壳体21、安装于壳体21内的电路板211,所述电路板211包括反接保护模块,所述反接保护模块上设有反接提示灯22,当充电器连接电动车与电源插座时,若处于反接状态,反接提示灯22亮起,为了使充电器适用于正反接两种情况的电动车,所述输出电线4包括实现输出插头3的正负极切换的连接部41。

在本市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电线4包括连接于连接部41和充电器本体2之间的第一电线42、连接于连接部41与输出插头3之间的第二电线43,所述连接部41包括第一接头44和第二接头45,所述第一接头44与所述第一电线42相连接,所述第二接头45与第二电线43相连接,所述第一接头44上具有正极接点46和负极接点47,所述第二接头45上具有第一接点48和第二接点49,所述连接部41具有两个连接状态,一个连接状态为正极接点46与第一接点48相连接且负极接点47与第二接点49相连接,另一个连接状态为正极接点46与第二接点49相连接且负极接点47与第一接点48相连接。所述连接部41的外侧具有防止连接部41断开的连接锁扣。所述连接锁扣包括具有卡孔的扣环52和具有卡钩的锁头53。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