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3063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输电线配件,特别涉及一种防震锤。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架空电力线路受风、冰、低温等气象条件的作用,使线路产生振动和动舞。振动频率较高而振幅很小,风振动使架空线在悬点处反复被拗折,引起材料疲劳,最后导致断股、断线事故。舞动的频率很低,而振幅却很大,很容易引起相间闪络,造成线路跳闸、停电或烧伤导线等严重事故。常用防震锤加挂在线路塔杆悬点处,以吸收或减弱振动能量,改变线路摇摆频率,防止线路的振动或舞动。防震锤用于消除线路自振以及消除风等引起的谐振。目前输电线路上普遍使用螺栓式防震锤,在风力影响下会使收紧螺栓松动、防震锤会脱离安装位置甚至脱落,使用非常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震锤,不会因为螺栓的松动而脱落,使用安全,能减小维修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防震锤,包括本体Ⅰ和本体Ⅱ,所述本体Ⅰ与本体Ⅱ顶部铰接连接,所述本体Ⅰ和本体Ⅱ结构相同,所述本体Ⅰ包括半筒体、连接板和半圆柱体,所述连接板竖直设置,所述半筒体与半圆柱体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与半筒体及半圆柱体的轴线平行,当本体Ⅰ与本体Ⅱ合拢时,在上部形成圆筒形夹线头,中部两连接板平行,下部形成圆柱形锤头,所述本体Ⅰ和本体Ⅱ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为倒T型。

进一步,所述半圆柱体底部设置有耳子,当本体Ⅰ与本体Ⅱ合拢时通过螺钉穿过耳子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半筒体的内壁设置有防滑层。

再进一步,所述防滑层为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防震锤,整个防震锤为对称的两部分,输电线位于较轻的上部圆孔内,连接部位在锤头下方,因此螺栓不易松动,结构紧凑,安装方便,进一步的防滑层能保证防震锤紧密固定于输电线上,不会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防震锤,包括本体Ⅰ和本体Ⅱ,本体Ⅰ与本体Ⅱ顶部铰接连接,本体Ⅰ和本体Ⅱ结构相同,本体Ⅰ包括半筒体1、连接板2和半圆柱体3,连接板竖直设置,半筒体与半圆柱体通过连接板连接,连接板与半筒体及半圆柱体的轴线平行,连接板的一边与半筒体末端连接,另一边与半圆柱体末端连接,(即连接板的面在半圆筒、半圆柱体的径向上)当本体Ⅰ与本体Ⅱ合拢时,在上部形成圆筒形夹线头,中部两连接板平行,下部形成圆柱形锤头,锤头为铸铁锤头,本体Ⅰ和本体Ⅱ底部固定连接。

连接板为倒T型,即锤头的长度大于夹线头的长度,能保证有足够的重力。

半圆柱体底部设置有耳子,当本体Ⅰ与本体Ⅱ合拢时通过螺钉穿过耳子固定连接,连接方便。

半筒体的内壁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为橡胶层5,能防止夹线头沿输电线4长度方向串动,夹线头夹紧牢固。

使用时,让本体Ⅰ与本体Ⅱ的铰接部位于顶部,从下分开本体Ⅰ与本体Ⅱ,架在输电线上,最后合拢本体Ⅰ与本体Ⅱ,使用螺栓穿过耳子固定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防震锤,整个防震锤为对称的两部分,输电线位于较轻的上部圆孔内,连接部位在锤头下方,因此螺栓不易松动,结构紧凑,安装方便,进一步的防滑层能保证防震锤紧密固定于输电线上,不会滑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