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型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7507阅读:852来源:国知局
一种T型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金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型线夹。



背景技术:

从10KV高压线上向用户接入输电直线,一般要用到T型线夹,中国专利文献CN204577617U公开了一种T型线夹,如图1所示,包括左线夹本体 01、右线夹本体02、左线夹板031、右线夹板032和U型螺栓组件,左线夹本体01和右线夹本体02均为L型,左线夹本体01和右线夹本体02的竖直段对扣形成用于固定安装分支线缆的纵向线槽012,左线夹板031与左线夹本体01的横向段,右线夹板032和右线夹本体02的横向段对扣形成用于固定安装主线缆的横向线槽013,左线夹本体01和右线夹本体02之间,左线夹板031与左线夹本体01之间,右线夹板032和右线夹本体02之间均通过U型螺栓04紧固。

上述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1)左线夹板031与左线夹本体01扣合后,左线夹板031的第二弧形夹线槽033的两侧端面分别与左线夹本体01的第一弧形夹线槽011的两侧端面贴合抵接,限定了横向线槽013的夹线空间,不适用于夹紧直径较小的主线缆,同理,左线夹本体01和右线夹本体02 同样不适用于夹紧直径较小的分支线缆;2)由于T型线夹的零部件比较多,安装流程比较复杂,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T型线夹不适用于直径较小的主线缆和分支线缆,且安装流程比较复杂,费时费力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夹紧直径较小的主线缆和分支线缆,安装快捷方便的T型线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T型线夹,包括呈L型设置的第一线夹本体和第二线夹本体、夹线板,所述第一线夹本体和所述第二线夹本体的竖直段对扣形成用于安装分支线缆的纵向线槽,所述第一线夹本体和所述第二线夹本体的横向段与所述夹线板对扣形成用于安装主线缆的横向线槽,

所述横向段具有第一弧形夹线槽和与所述第一弧形夹线槽连通的供所述主线缆安装进入的第一开口;

所述夹线板具有第二弧形夹线槽和与所述第二弧形夹线槽连通的供所述主线缆安装进入的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口径,以使所述夹线板的第二弧形夹线槽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弧形夹线槽相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线板与所述横向段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

第一斜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夹线槽的两侧靠近所述第一开口处;

第二斜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夹线槽的两侧,与所述第一斜面相对平行设置;

所述夹线板与所述横向段固定安装时,所述夹线板的所述第二斜面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斜面安装进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线夹本体的竖直段具有第三弧形夹线槽和与所述第三弧形夹线槽连通的供所述分支线缆安装进入的第三开口;

所述第二线夹本体的竖直段具有第四弧形夹线槽和与所述第四弧形夹线槽连通的供所述分支线缆安装进入的第四开口;

所述第三开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第四开口的口径,以使所述第二线夹本体的第四弧形夹线槽能够穿过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弧形夹线槽相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线夹本体与所述第二线夹本体的竖直段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

第三斜面,设置在所述第三弧形夹线槽的两侧靠近所述第三开口处;

第四斜面,设置在所述第四弧形夹线槽的两侧,与所述第三斜面相对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线夹本体与所述第二线夹本体的竖直段固定安装时,所述第二线夹本体的所述第四斜面能够沿着所述第三斜面安装进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线夹本体和所述第二线夹本体的圆弧形内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腰鼓面凸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线夹本体和所述第二线夹本体之间、所述夹线板与所述第一线夹本体和所述第二线夹本体之间均通过U型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U型螺栓组件包括:

安装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线夹本体和所述夹线板两侧的固定座上;

U型螺栓,穿过所述安装通孔后,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以压紧所述主线缆和/或所述分支线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U型螺栓通过铆接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线夹本体和所述第二线夹本体外壁的凸台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座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以方便所述U 型螺栓安装进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线夹本体、所述第二线夹本体、所述夹线板外部设置有罩壳,所述罩壳上部具有供所述主线缆穿过的第一通孔,底部设置有供所述分支线缆穿过的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T型线夹,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T型线夹,包括呈L型设置的第一线夹本体和第二线夹本体、夹线板,第一线夹本体和第二线夹本体的横向段具有第一弧形夹线槽和与第一弧形夹线槽连通的供主线缆安装进入的第一开口;夹线板具有第二弧形夹线槽和与第二弧形夹线槽连通的供主线缆安装进入的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的口径大于第二开口的口径,以使夹线板的第二弧形夹线槽能够穿过第一开口,与第二弧形夹线槽相对。本实用新型的T型线夹,由于第一开口的口径大于第二开口的口径,故当主线缆的直径较小时,夹线板的第二弧形夹线槽能够穿过第一开口,与第一弧形夹线槽配合夹紧主线缆,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适用于安装直径较小的线缆。

2.本实用新型的T型线夹,夹线板与横向段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结构,第一导向结构包括:第一斜面,设置在第一弧形夹线槽的两侧靠近第一开口处;第二斜面,设置在第二弧形夹线槽的两侧,与第一斜面相对平行设置;夹线板与横向段固定安装时,夹线板的第二斜面能够沿着第一斜面安装进入,这种结构方式不仅使得夹线板与第一线夹本体和第二线夹本体之间的安装更快捷方便,而且能保证主线缆位于横向线槽的正中心位置,主线缆分别与夹线板和横向段之间保持持久良好的握力,导电性能更好。

3.本实用新型的T型线夹,第一线夹本体的竖直段具有第三弧形夹线槽和与第三弧形夹线槽连通的供分支线缆安装进入的第三开口;第二线夹本体的竖直段具有第四弧形夹线槽和与第四弧形夹线槽连通的供分支线缆安装进入的第四开口;第三开口的口径大于第四开口的口径,以使第二线夹本体的第四弧形夹线槽能够穿过第三开口,与第三弧形夹线槽相对;由于第三开口的口径大于第四开口的口径,能适用于夹紧直径较小的分支线缆。

4.本实用新型的T型线夹,第一线夹本体与第二线夹本体的竖直段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结构,第二导向结构包括:第三斜面,设置在第三弧形夹线槽的两侧靠近第三开口处;第四斜面,设置在第四弧形夹线槽的两侧,与第三斜面相对平行设置;第一线夹本体与第二线夹本体的竖直段固定安装时,第二线夹本体的第四斜面能够沿着第三斜面安装进入;这种结构方式不仅使得第一线夹本体和第二线夹本体之间安装更快捷方便,而且能保证分支线缆位于纵向线槽的正中心位置,分支线缆与竖向段之间保持持久良好的握力,导电性能更好。

5.本实用新型的T型线夹,第一线夹本体和第二线夹本体的圆弧形内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腰鼓面凸起,通过设置要鼓面凸起,夹线时既获得较大的微观电气接触面积,线夹载流能力更强,同时对线缆保持更大的夹持力。

6.本实用新型的T型线夹,U型螺栓通过铆接固定安装在第一线夹本体和第二线夹本体外壁的凸台上,从而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安装时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T型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T型线夹与主线缆、分支线缆固定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T型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图4中夹线板与第一线夹本体、第二线夹本体扣合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的仰视图。

图7是第一线夹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一线夹本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01、左线夹本体;011、第一弧形夹线槽;012、纵向线槽; 013、横向线槽;02、右线夹本体;031、左线夹板;032、右线夹板;033、第二弧形夹线槽;04、U型螺栓;

1、第一线夹本体;11、第一弧形夹线槽;12、第一开口;13、第一斜面;14、第三弧形夹线槽;15、第三开口;16、第三斜面;17、腰鼓面凸起;18、凸台;2、第二线夹本体;21、第四弧形夹线槽;22、第四开口; 23、第四斜面;24、安装通孔;25、固定座;3、夹线板;31、第二弧形夹线槽;32、第二开口;33、第二斜面;4、主线缆;5、分支线缆;6、U型螺栓;7、罩壳;71、第一通孔;7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下述的实施例不是本实用新型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其他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T型线夹,如图2-5所示,包括呈L型设置的第一线夹本体1和第二线夹本体2、夹线板3,所述第一线夹本体1和所述第二线夹本体2的竖直段对扣形成用于安装分支线缆5的纵向线槽,所述第一线夹本体1和所述第二线夹本体2的横向段与所述夹线板3对扣形成用于安装主线缆4的横向线槽,所述横向段具有第一弧形夹线槽11和与所述第一弧形夹线槽11连通的供所述主线缆4安装进入的第一开口12;所述夹线板3具有第二弧形夹线槽31和与所述第二弧形夹线槽31连通的供所述主线缆4安装进入的第二开口32;所述第一开口12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开口 32的口径,以使所述夹线板3的第二弧形夹线槽31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开口 12,与所述第二弧形夹线槽31相对。本实施例的T型线夹,由于第一开口 12的口径大于第二开口32的口径,故当主线缆4的直径较小时,夹线板3 的第二弧形夹线槽31能够穿过第一开口12,与第一弧形夹线槽11配合夹紧主线缆4,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适用于安装直径较小的线缆。

本实施例的T型线夹,所述夹线板3与所述横向段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第一斜面13,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夹线槽11的两侧靠近所述第一开口12处;第二斜面33,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夹线槽31的两侧,与所述第一斜面13相对平行设置;所述夹线板3与所述横向段固定安装时,所述夹线板3的所述第二斜面33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斜面13安装进入。这种结构方式不仅使得夹线板3与第一线夹本体1和第二线夹本体2之间的安装更快捷方便,而且能保证主线缆4位于横向线槽的正中心位置,主线缆4分别与夹线板3和横向段之间保持持久良好的握力,导电性能更好。

本实施例的T型线夹,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线夹本体1的竖直段具有第三弧形夹线槽14和与所述第三弧形夹线槽14连通的供所述分支线缆5 安装进入的第三开口15;所述第二线夹本体2的竖直段具有第四弧形夹线槽21和与所述第四弧形夹线槽21连通的供所述分支线缆5安装进入的第四开口22;所述第三开口15的口径大于所述第四开口22的口径,以使所述第二线夹本体2的第四弧形夹线槽21能够穿过所述第三开口15,与所述第三弧形夹线槽14相对,由于第三开口15的口径大于第四开口22的口径,能适用于夹紧直径较小的分支线缆5。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夹本体1与所述第二线夹本体2的竖直段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第三斜面16,设置在所述第三弧形夹线槽14的两侧靠近所述第三开口15处;第四斜面23,设置在所述第四弧形夹线槽21的两侧,与所述第三斜面16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线夹本体1与所述第二线夹本体2的竖直段固定安装时,所述第二线夹本体2的所述第四斜面23能够沿着所述第三斜面16安装进入,这种结构方式不仅使得第一线夹本体1和第二线夹本体2之间安装更快捷方便,而且能保证分支线缆5位于纵向线槽的正中心位置,分支线缆5与竖向段之间保持持久良好的握力,导电性能更好。

本实施例的T型线夹,如图7-8所示,所述第一线夹本体1和所述第二线夹本体2的圆弧形内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腰鼓面凸起17,通过设置腰鼓面凸起17,夹线时既获得较大的微观电气接触面积,线夹载流能力更强,同时对线缆保持更大的夹持力。

本实施例的T型线夹,所述第一线夹本体1和所述第二线夹本体2之间、所述夹线板3与所述第一线夹本体1和所述第二线夹本体2之间均通过U型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U型螺栓组件包括:安装通孔24,设置在所述第二线夹本体2和所述夹线板3两侧的固定座25上;U型螺栓6,穿过所述安装通孔24后,与所述固定座25固定连接,以压紧所述主线缆4 和/或所述分支线缆5。

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螺栓6通过铆接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线夹本体1 和所述第二线夹本体2外壁的凸台18上,从而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安装时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25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以方便所述U型螺栓6安装进入。

本实施例的T型线夹,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线夹本体1、所述第二线夹本体2、所述夹线板3外部设置有罩壳7,所述罩壳7上部具有供所述主线缆4穿过的第一通孔71,底部设置有供所述分支线缆5穿过的第二通孔72,通过设置罩壳7,能够避免线夹受到雨水的腐蚀,保证产品长时间挂网运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