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起动器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5976发布日期:2018-12-14 23:1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软起动器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软起动器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软起动器是以双CPU控制技术为核心,控制可控硅模块,实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软停止功能,同时具有过载、输入缺相、输出缺相、负载短路、起动限流超时、过压、欠压等多项保护功能,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消防、矿山、供水、市政、食品、水泥、石化等领域的电机传动设备,是传统的星-三角起动、自藕降压起动的更新换代产品。然而在现有的软起动器结构中,软起动器的控制盒整体位于软起动器的罩壳外侧,使得软起动器的整体尺寸受控制盒尺寸影响较大,同时,控制盒与罩壳的固定螺栓裸露在罩壳外侧,从而对该螺栓表面处理要求较高,使得零件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合理、成本较低的软起动器的安装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起动器的安装结构,包括罩壳1、控制盒2和底座3,所述的罩壳1 安装在底座3上从而形成了软起动器的壳体结构,所述的罩壳1包括与底座3 相对设置的盖板13,在盖板13上设有开口14和连接件6,所述的连接件6位于盖板13靠近底座3一侧的内壁上并沿开口14的边缘设置,所述控制盒2的一端通过固定件7安装在连接件6上并位于壳体内部,控制盒2的另一端通过开口14突出设置在壳体外部,并且通过调整连接件6的高度能够调节控制盒2 位于壳体内部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盒2包括托板21,所述托板21的面积大于开口14的面积,托板21的边缘安装在连接件6上使得托板21的一侧位于罩壳1内并与底座3相对设置,托板21的另一侧与盖板13相对设置并通过开口14部分露出于罩壳1外,所述的固定件7与连接件6相连接从而将托板21限位,并且通过调整连接件6的高度能够调节托板21与盖板13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控制盒2 隐藏于软起动器壳体内部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件6为四个设有螺纹孔的圆柱形凸台,所述的固定件7 为四个与螺纹孔相配合的螺栓。

优选的,四个圆柱形凸台分别设置在开口14的四个顶角的边缘且其中两个圆柱形凸台分别位于罩壳1的翻边16的两侧,所述圆柱形凸台的一端与盖板13 的内壁相连接,另一端向底座3延伸并与对应设置在托板21的基板211上的通孔相配合,四个螺栓位于罩壳1内并从基板211靠近底座3的一侧分别与四个圆柱形凸台螺纹连接。

优选的,通过调整圆形凸台向底座3延伸的高度的距离从而能够改变基板 211与盖板13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控制盒2隐藏于罩壳1内部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盒2还包括上盖22和显示盒23,所述的上盖22和显示盒23安装在托板21的侧围壁212上并相对设置,在盖板13上安装有将上盖 22和侧围壁212罩住并将显示盒23的显示屏241和按钮242露出的第二盖板9。

优选的,所述的托板21包括基板211和设置在基板211一侧的中部的侧围壁212,所述的基板211位于罩壳1内并安装在连接件6上,所述的侧围壁212 通过开口14突出盖板13的表面设置。

优选的,在侧围壁212的中部设有横隔板216从而形成了第一安装腔214 和第二安装腔215,软起动器的主控电路板放置在第一安装腔214内并通过设置在横隔板216上的第一限位部217限位设置,在第一安装腔214远离横隔板216 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隔线板213,并且开口14的侧壁上设有与隔线板213相对设置翻边16从而形成用于避让隔线板213的空间,在第二安装腔215远离横隔板216一端的侧壁上设有与盖板13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218。

优选的,所述控制盒2的上盖22将第一安装腔214和第二安装腔215罩住并且在上盖22上设有与隔线板213相对设置的第一控制信号接线端子221,控制盒2的显示盒23嵌入在上盖22上并与软起动器的主控电路板相连接,在软起动器的第二盖板9上设有与第一控制信号接线端子221相对设置的第二控制信号接线端子4以及与罩壳1的导电排伸出孔15相对设置的三相接线端8。

优选的,所述的罩壳1包括侧挡板11、端挡板12和盖板13,所述侧挡板 11和端挡板12的一端分别与盖板13的四个侧边相连接从而构成了罩壳1的四个侧壁,侧挡板11和端挡板12的另一端与底座3的边沿相连接,在侧挡板11 和端挡板12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并且在端挡板12上设有导电排伸出孔15,在底座3的两端安装有与端挡板12相邻设置的安装脚5。

本实用新型的软起动器的安装结构通过在软起动器的壳体内设置用于安装控制盒的连接件,使得控制盒的部分结构能够隐藏于罩壳的内部,同时,通过调整连接件的高度能够调节控制盒位于壳体内部的位置,从而降低了控制盒的尺寸对于软起动器整体尺寸的影响,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此外,通过将用固定托板的螺栓隐藏于罩壳内部,从而降低了该螺栓表面的处理要求,从而降低了零件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罩壳与控制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罩壳与底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7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软起动器的安装结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软起动器的安装结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软起动器的安装结构包括罩壳1、控制盒2 和底座3,所述的罩壳1安装在底座3上从而形成了软起动器的壳体结构,所述的罩壳1包括与底座3相对设置的盖板13,在盖板13上设有开口14和连接件 6,所述的连接件6位于盖板13靠近底座3一侧的内壁上并沿开口14的边缘设置,所述控制盒2的一端通过固定件7安装在连接件6上并位于壳体内部,控制盒2的另一端通过开口14突出设置在壳体外部用于操作,并且通过调整连接件6的高度能够调节控制盒2位于壳体内部的位置。具体的,所述的控制盒2 包括托板21,所述托板21的面积大于开口14的面积,托板21的边缘安装在连接件6上使得托板21的一侧位于罩壳1内并与底座3相对设置,托板21的另一侧与盖板13相对设置并通过开口14部分露出于罩壳1外,所述的固定件7 与连接件6相连接从而将托板21限位,并且通过调整连接件6的高度能够调节托板21与盖板13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控制盒2隐藏于软起动器壳体内部的尺寸。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软起动器的壳体内设置用于安装控制盒2的连接件6,使得控制盒2的部分结构能够隐藏于罩壳1的内部,同时,通过调整连接件6的高度能够调节控制盒2位于壳体内部的位置,从而降低了控制盒2的尺寸对于软起动器整体尺寸的影响,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

如图3所示,所述的罩壳1包括侧挡板11、端挡板12和盖板13,所述侧挡板11和端挡板12的一端分别与盖板13的四个侧边相连接从而构成了罩壳1 的四个侧壁,侧挡板11和端挡板12的另一端与底座3的边沿相连接从而将安装在底座3上的软起动器的导电排、直流接触器、垫块和电流互感器等原件罩住,在侧挡板11和端挡板12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用于散热,并且在端挡板12 上设有用于使导电排穿过的导电排伸出孔15,在底座3的两端安装有与端挡板 12相邻设置的安装脚5用于软起动器的外部安装。

如图3至5所示,所述的控制盒2还包括上盖22和显示盒23,所述的托板 21包括基板211和设置在基板211一侧的中部的侧围壁212,所述的基板211 位于罩壳1内并安装在连接件6上,所述的侧围壁212通过开口14突出盖板13 的表面设置,所述的上盖22和显示盒23安装在侧围壁212上并相对设置,在盖板13上安装有将上盖22和侧围壁212罩住并将显示盒23的显示屏241和按钮242露出的第二盖板9。具体的,在侧围壁212的中部设有横隔板216从而形成了第一安装腔214和第二安装腔215,软起动器的主控电路板放置在第一安装腔214内并通过设置在横隔板216上的第一限位部217限位设置,在第一安装腔214远离横隔板216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用于分隔引线的隔线板213,并且开口14的侧壁上设有与隔线板213相对设置翻边16从而形成用于避让隔线板 213的空间,在第二安装腔215远离横隔板216一端的侧壁上设有与盖板13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218,上盖22将第一安装腔214和第二安装腔215罩住并且在上盖22上设有与隔线板213相对设置的第一控制信号接线端子221,显示盒 23嵌入在上盖22上并与软起动器的主控电路板相连接,在第二盖板9上设有与第一控制信号接线端子221相对设置的第二控制信号接线端子4以及与导电排伸出孔15相对设置的三相接线端8。

如图6和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安装实施例为,所述的连接件6 为四个设有螺纹孔的圆柱形凸台,所述的固定件7为四个与螺纹孔相配合的螺栓。具体的,四个圆柱形凸台分别设置在开口14的四个顶角的边缘且其中两个圆柱形凸台分别位于翻边16的两侧,所述圆柱形凸台的一端与盖板13的内壁相连接,另一端向底座3延伸并与对应设置在托板21的基板211上的通孔相配合,四个螺栓位于罩壳1内并从基板211靠近底座3的一侧分别与四个圆柱形凸台螺纹连接,从而将基板211设置在连接件6和固定件7之间,同时,通过调整圆形凸台向底座3延伸的高度的距离从而能够改变基板211与盖板13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控制盒2隐藏于罩壳1内部的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用固定托板21的螺栓隐藏于罩壳1内部,从而降低了该螺栓表面的处理要求,从而降低了零件的成本。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