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短程除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9529发布日期:2018-09-11 23:03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短程除冰器。



背景技术:

在电力领域中,户外的高压电缆在冬季经常会出现结冰的现象,在某些寒冷地区,若高压电缆长时间结冰或是长时间冰量过大,容易导致电缆下沉、塌陷,且对电力传输也会造成影响。此外,当需要进行某一段高压电缆进行维护、接线、检修等操作时,高压电缆上的冰层也会影响正常施工。而目前在针对电缆除冰时,缺乏合理高效的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有效对户外的电缆进行除冰,除冰过程的连续性好,除冰能力强的电缆短程除冰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短程除冰器,包括:

套筒座及操作拉杆,所述套筒座内设有用于容纳电缆的主中孔;

所述套筒座底部设有杆座,杆座与操作拉杆上端铰接,套筒座上设有至少一个辅轮组,辅轮组包括两个用于夹住电缆的辅滚轮,在一个辅轮组中:两个辅滚轮对称布置;

所述套筒座包括第一半筒座及第二半筒座,第一半筒座与第二半筒座铰接,第一半筒座上设有第一定位座,第二半筒座上设有第二定位座,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卡接;

所述主中孔内设有若干破冰机构,破冰机构包括破冰座壳、设置在破冰座壳内的破冰电机及设置在破冰座壳上的破冰刀;

在一个破冰机构中;破冰刀包括刀轴、与刀轴连接的刀盘及若干设置在刀盘上的针刀,刀轴与破冰座壳转动连接,破冰电机的输出端与刀轴连接,破冰座壳、刀盘及任一针刀的刃口沿主中孔轴向依次布置;

在主中孔轴向上:任一破冰座壳处在任一针刀与任一辅轮组之间。

使用本实用新型除冰时,先将第一半筒座与第二半筒座相对打开(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分开),套至将要除冰的电缆上,将第一半筒座与第二半筒座相对合拢、固定(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卡接),此时各辅轮组夹住电缆,电缆穿过套筒座的主中孔。启动各破冰电机,然后操作者可拉着操作拉杆带动,套筒座会沿着电缆前进。套筒座沿着电缆前进过程中,破冰电机带动着各破冰刀转动,从而可连续、有效地除冰。除冰过程中,辅滚轮可以辅助套筒座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避免因震动、晃动而导致除冰不顺。

作为优选,所述操作拉杆包括上杆及下杆,上杆上端与杆座铰接,上杆下端与下杆上端螺纹连接,上杆与下杆同轴布置。根据不同的电缆高度,可选择使用下杆或不使用下杆。

作为优选,所述操作拉杆下端设有拉环,拉环外侧壁与下杆连接,拉环上设有橡胶外包层,拉环轴线与下杆轴线垂直且相交。拉环可方便操作者进行使用操作,其可利于握持及拉动。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座上设有若干预破机构,预破机构包括预破凸轮及用于带动预破凸轮转动的预破电机,预破电机设置在套筒座上,预破凸轮轴线平行于任一辅滚轮轴线。针刀触冰前,各预破凸轮可以挤压冻结在电缆上的冰层,从而实现预挤压、预破碎,从而可降低针刀后续除冰的难度,有效提升除冰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刀盘上设有若干与针刀一一对应的滑孔,在对应的针刀与滑孔中:针刀与滑孔滑动连接,滑孔内设有内弹簧,内弹簧一端连接针刀,内弹簧另一端连接刀盘。针刀接触冻结在电缆上的冰层时,最先接触冰层的针刀可以适当回退,当多个针刀一起接触到冰层后,各针刀同时挤压、冲击冰层,以保障破冰效果,且能对针刀进行保护,避免单一针刀受力过大。

作为优选,在一个破冰机构中;刀轴与刀盘同轴布置,各针刀沿刀盘周向均匀分布,刀盘与主中孔轴线的间距大于辅滚轮与主中孔轴线的间距。

作为优选,所述辅轮组数目为两个,任意两个辅滚轮的轴线互相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辅滚轮包括基轮及套设在基轮在的弹性压套,基轮通过轮轴与套筒座转动连接,弹性压套外侧壁上设有若干防滑筋,在一个弹性压套上:各防滑筋沿弹性压套周向均匀分布。弹性压套与电缆接触,一则可利用弹性压紧电缆,二则不易损伤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能有效对户外的电缆进行除冰,除冰过程的连续性好,除冰能力强;具有预挤压、预破碎功能,既能保护针刀,又可提升除冰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拉杆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破冰刀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辅滚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套筒座1、第一半筒座11、第一定位座111、第二半筒座12、第二定位座121、操作拉杆2、上杆2a、下杆2b、杆座21、拉环22、辅滚轮3、基轮31、弹性压套32、轮轴33、破冰座壳41、破冰刀42、刀轴421、刀盘 422、内弹簧4221、针刀423、预破凸轮5、电缆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6中所示,一种电缆短程除冰器,包括:

套筒座1及操作拉杆2,所述套筒座内设有用于容纳电缆的主中孔;

所述套筒座底部设有杆座21,杆座与操作拉杆上端铰接,套筒座上设有至少一个辅轮组,辅轮组包括两个用于夹住电缆的辅滚轮3,在一个辅轮组中:两个辅滚轮对称布置;

所述套筒座包括第一半筒座11及第二半筒座12,第一半筒座与第二半筒座铰接,第一半筒座上设有第一定位座111,第二半筒座上设有第二定位座121,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卡接;

所述主中孔内设有若干破冰机构,破冰机构包括破冰座壳41、设置在破冰座壳内的破冰电机及设置在破冰座壳上的破冰刀42;

在一个破冰机构中;破冰刀包括刀轴421、与刀轴连接的刀盘422及若干设置在刀盘上的针刀423,刀轴与破冰座壳转动连接,破冰电机的输出端与刀轴连接,破冰座壳、刀盘及任一针刀的刃口沿主中孔轴向依次布置;

在主中孔轴向上:任一破冰座壳处在任一针刀与任一辅轮组之间。

使用本实用新型除冰时,先将第一半筒座与第二半筒座相对打开(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分开),套至将要除冰的电缆上,将第一半筒座与第二半筒座相对合拢、固定(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卡接),此时各辅轮组夹住电缆,电缆穿过套筒座的主中孔。启动各破冰电机,然后操作者可拉着操作拉杆带动,套筒座会沿着电缆前进。套筒座沿着电缆前进过程中,破冰电机带动着各破冰刀转动,从而可连续、有效地除冰。除冰过程中,辅滚轮可以辅助套筒座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避免因震动、晃动而导致除冰不顺。

所述操作拉杆包括上杆2a及下杆2b,上杆上端与杆座铰接,上杆下端与下杆上端螺纹连接,上杆与下杆同轴布置。根据不同的电缆高度,可选择使用下杆或不使用下杆。

所述操作拉杆下端设有拉环22,拉环外侧壁与下杆连接,拉环上设有橡胶外包层,拉环轴线与下杆轴线垂直且相交。拉环可方便操作者进行使用操作,其可利于握持及拉动。

所述套筒座上设有若干预破机构,预破机构包括预破凸轮5及用于带动预破凸轮转动的预破电机,预破电机设置在套筒座上,预破凸轮轴线平行于任一辅滚轮轴线。针刀触冰前,各预破凸轮可以挤压冻结在电缆上的冰层,从而实现预挤压、预破碎,从而可降低针刀后续除冰的难度,有效提升除冰效果。

所述刀盘上设有若干与针刀一一对应的滑孔,在对应的针刀与滑孔中:针刀与滑孔滑动连接,滑孔内设有内弹簧4221,内弹簧一端连接针刀,内弹簧另一端连接刀盘。针刀接触冻结在电缆上的冰层时,最先接触冰层的针刀可以适当回退,当多个针刀一起接触到冰层后,各针刀同时挤压、冲击冰层,以保障破冰效果,且能对针刀进行保护,避免单一针刀受力过大。

在一个破冰机构中;刀轴与刀盘同轴布置,各针刀沿刀盘周向均匀分布,刀盘与主中孔轴线的间距大于辅滚轮与主中孔轴线的间距。

所述辅轮组数目为两个,任意两个辅滚轮的轴线互相平行。

所述辅滚轮包括基轮31及套设在基轮在的弹性压套32,基轮通过轮轴 33与套筒座转动连接,弹性压套外侧壁上设有若干防滑筋,在一个弹性压套上:各防滑筋沿弹性压套周向均匀分布。弹性压套与电缆接触,一则可利用弹性压紧电缆,二则不易损伤电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