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旁路式电机抗晃电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5456发布日期:2018-08-08 00:24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抗晃电领域,具体为一种旁路式电机抗晃电模块。



背景技术:

在许多连续生产型企业,如石油、化工、冶金、造纸等,当遭遇短路故障或者相邻回路发生故障引起的电压暂时性降低,或者顺时失压时作为以上行业的电动机回路,大多采用交流接触器、软启动或者变频器控制一旦顺时电压降低,则接触器可能释放,引起非计划停机,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为此国内外出现各种类似晃电再启动的产品,主要分两种方式一种是线圈保持式,一种是晃电再合式。晃电再合式属于晃电再起型,其具有旁路设计,对原回路不产生明显的失效影响,改造中接线简单,存在晃电合闸的瞬间接触器切换冲击问题,以及需要监测接触器辅助触点完成整体判据,往往接触器的辅助触点非常紧张该电路在无多余辅助触点的情况下,有明显的不能满足运行要求的不足。线圈保持式具有晃电不切换的优势,对接触器没有任何的动作风险,但这种方式打破原有设计思路,一点晃电模块失效将影响回路的正常开起,数据严重事项,具有明显的不足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旁路式电机抗晃电模块,解决了技术背景中提到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旁路式电机抗晃电模块,包括第一电压信号采集模块、第二电压信号采集模块、AD转换模块、MCU、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和继电器模块,所述继电器模块用以控制电机的供电,所述继电器模块通电导通后自锁,所述控制模块用以控制继电器模块导通,所述第一电压信号采集模块用以采集供电线路电压,第二电压信号采集模块用以采集继电器模块的电磁线圈两端的电压,用以判断继电器模块的通断状态,第一电压信号采集模块和第二电压信号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电压信号传给AD转换模块,AD转换模块再将数据传给MCU,MCU根据采集到的电压信号控制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输入端与电机供电线路相连,输出端为AD转换模块、MCU、控制模块和继电器模块供电,当电机供电线路断电时,继电器模块会由于断电从导通状态变为断开状态。

优选的,所述继电器模块包括继电器和自恢复开关,当继电器通电后,按下自恢复开关即可使继电器通电导通,并且继电器会保持导通状态。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以控制继电器模块导通,在继电器通电且处于断开状态时,控制模块可控制继电器导通。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箱变测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以用户的抗晃电需求为出发点,具有接线简单,旁路运行,产品兼容性强,简单稳定性高,以及能有效的在晃电过程中以及晃电后系统重起提供控制,对于提高系统抗晃电能力,连续工业生产,提高控制能力,优化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框图;

图2为继电器模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旁路式电机抗晃电模块,包括第一电压信号采集模块、第二电压信号采集模块、AD转换模块、MCU、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和继电器模块,所述继电器模块用以控制电机的供电,所述继电器模块通电导通后自锁,所述控制模块用以控制继电器模块导通,所述第一电压信号采集模块用以采集供电线路电压,第二电压信号采集模块用以采集继电器模块的电磁线圈两端的电压,用以判断继电器模块的通断状态,第一电压信号采集模块和第二电压信号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电压信号传给AD转换模块,AD转换模块再将数据传给MCU,MCU根据采集到的电压信号控制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输入端与电机供电线路相连,输出端为AD转换模块、MCU、控制模块和继电器模块供电,当电机供电线路断电时,继电器模块会由于断电从导通状态变为断开状态。

图2为继电器模块的电路图,继电器模块包括继电器和自恢复开关,当继电器通电后,按下自恢复开关即可使继电器通电导通,并且继电器会保持导通状态,控制模块用以控制继电器模块导通,在继电器通电且处于断开状态时,控制模块可控制继电器导通。

工作原理:当点击供电线路出现短暂停电时,继电器模块会断开,电机停止供电,此时,第一电压信号采集模块会采集到电压信号,继电器模块断开时,其电磁线圈不通电,两端没有电压,第二电压信号采集模块采集不到电压,此时,MCU控制控制模块使继电器模块导通,电机供电。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