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电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4804发布日期:2019-03-30 08:1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架空电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止鸟类在夜间碰撞架空电线(架空输电线、架空地线等)的方法。



背景技术:

候鸟等鸟类碰撞架空电线的事故(鸟类撞击事故)中大约四成发生在夜间。关于夜间发生的鸟类撞击事故的对策,提出了在螺旋杆的表面涂敷蓄光涂料的方法(专利文献1)、将蓄光电线环安装在架空输电线上的方法 (专利文献2)。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为了使雪难以附着在架空电线上,卷绕防水性的树脂性耐热性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1688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7-1410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5-11784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防止夜间鸟类碰撞架空电线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关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方法,涂装工序和干燥工序花费时间,并且因涂装的随时间变化等而效果容易降低。关于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方法,若为了在架空电线的长边方向上产生连续的效果而设置多个环,则重量增加,风压负荷变大,并且有可能对铁塔强度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问题在于,提供与以往方法相比简便、架空电线的重量增加少的方法,作为针对架空电线的夜间鸟类撞击事故的对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架空电线,其特征在于,具有:电线主体;以及蓄光带,卷绕在所述电线主体的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中,所述架空电线具有透明保护带,在所述蓄光带的整个长边方向上,所述蓄光带的上表面和宽度方向端面由所述透明保护带覆盖,所述电线主体的长边方向上的多个部位露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中,所述架空电线具有基底带,所述基底带配置在所述蓄光带与所述电线主体之间,所述基底带的宽度大于所述蓄光带的宽度,并小于所述透明保护带的宽度,所述基底带和所述蓄光带的宽度方向端面由所述透明保护带覆盖。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中,所述架空电线具有透明保护带,在所述蓄光带的长边方向上的多个部位处,所述蓄光带的上表面和宽度方向端面由所述透明保护带覆盖,所述电线主体的长边方向上的多个部位露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中,所述电线主体由绞合线构成,所述蓄光带的卷绕方向与所述绞合线的最外层的绞合方向相反。

实用新型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防止夜间鸟类碰撞架空电线的方法,与以往方法相比简便,架空电线的重量增加少。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的侧视图。

图2是说明用于获得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以及第四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的第一工序的输电线主体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的侧视图。

图5是说明用于获得第三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的前工序的输电线主体的侧视图。

图6是说明用于获得第三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的第一工序的输电线主体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实施本实用新型而在技术上进行优选的限定,但该限定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条件。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架空电线)10具有输电线主体(电线主体)1、蓄光带2和透明保护带3。输电线主体1的最外层由五根(多根)裸线11绞合而成的绞合线构成。在输电线主体1的表面上,蓄光带2隔开间隙而螺旋状地卷绕。

透明保护带3的宽度大于蓄光带2的宽度,并且在蓄光带2的整个长边方向上,蓄光带2的整个表面(上表面)和蓄光带2的两端面被透明保护带3覆盖。此外,在输电线主体1的长边方向上相邻的透明保护带3之间,存在输电线主体1的露出部12。也就是说,输电线主体1的长边方向上的多个部位露出。

第一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10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得。

首先,作为第一工序,如图2所示,在输电线主体1的表面上,将蓄光带2沿输电线主体1的长边方向边隔开间隙边螺旋状地卷绕。由此,在输电线主体1的长边方向上相邻的蓄光带2之间,产生输电线主体1的露出部12。蓄光带2的卷绕方向(螺旋方向)D2与绞合线最外层的绞合方向(螺旋方向)D1相反。蓄光带2的卷绕间距P2设定在构成输电线主体 1的绞合线的最外层的绞合间距P1的0.1倍以上且0.5倍以下的范围内。

接下来,作为第二工序,如图1所示,在第一工序之后的输电线主体 1的表面上,将宽度大于蓄光带2的透明保护带3以与蓄光带2宽度方向中心彼此一致的方式重叠而螺旋状地卷绕。也就是说,使蓄光带2的卷绕方向D2与透明保护带3的卷绕方向D3相同,并使透明保护带3的卷绕间距P3与蓄光带2的卷绕间距P2相同。

第一工序及第二工序可以使用在将不易积雪带卷绕在架空输电线的用途中使用的带卷绕机来进行。该带卷绕机具备:具有使架空输电线通过的中心孔的移动体(主体);以及用于保持供应的带的带保持架。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10,通过在输电线主体1上卷绕蓄光带2,可以使鸟在夜间识别架空输电线10。因此,可以防止鸟类在夜间碰撞架空输电线10。

也就是说,第一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10应用了通过卷绕蓄光带2 防止鸟类在夜间碰撞架空输电线10的方法。防止夜间鸟类碰撞该架空输电线10的方法是与以往方法相比简便,架空输电线10的重量增加少的方法。

此外,由于透明保护带3在相同方向上重叠地卷绕在蓄光带2上,并且蓄光带2的两端面被覆盖,所以水难以浸入蓄光带2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因此,蓄光带2难以变差,并且蓄光带2难以从输电线主体1剥离。

此外,由于存在输电线主体1的露出部12,所以可以防止水分积存在输电线主体1中,并抑制输电线主体1的腐蚀。此外,因为蓄光带2的卷绕方向D2与构成输电线主体1的绞合线的最外层的绞合方向D1相反,所以蓄光带2的端面阻挡沿绞合方向D1移动的积雪。由此,具有能够抑制积雪呈圆周状发展的优点。

此外,因为蓄光带2的卷绕间距P2设定在构成输电线主体1的绞合线的最外层的绞合间距P1的0.1倍以上且0.5倍以下的范围内,所以能够在抑制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的同时获得不易积雪的效果。若P2小于P1的 0.1倍,则因卷绕带的长度超过需要的长度而材料成本变高,并且因卷绕时间变长而施工成本也变高。若P2大于P1的0.5倍,则不能充分发挥不易积雪的效果。

也就是说,绞合线最外层的绞合间距P1和蓄光带2的卷绕间距P2是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优选地绞合线最外层的绞合间距P1和透明保护带3的卷绕间距P3是满足下述式(2)的关系。

0.1P1≤P2≤0.5P1……(1)

0.1P1≤P3≤0.5P1……(2)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架空电线)10具有输电线主体(电线主体)1、蓄光带2和透明保护带3。输电线主体1的外层部由五根(多根)裸线11绞合而成的绞合线构成。蓄光带2隔开间隙而螺旋状地卷绕在输电线主体1的表面上。

透明保护带3的宽度与蓄光带2的宽度相同。在蓄光带2的整个长边方向上,蓄光带2的表面(上表面)的一部分(宽度方向一端部)和蓄光带2的宽度方向一端面被透明保护带3覆盖。

此外,在输电线主体1的长边方向上相邻的蓄光带2与透明保护带3 之间,存在输电线主体1的露出部12。也就是说,输电线主体1的长边方向上的多个部位露出。

第二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10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得。

首先,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进行第一工序,成为图2所示的状态。

接下来,作为第二工序,如图3所示,在第一工序之后的输电线主体 1的表面上,将与蓄光带2相同宽度的透明保护带3以与蓄光带2的宽度方向一端部重叠的方式,螺旋状地卷绕。使蓄光带2的卷绕方向D2与透明保护带3的卷绕方向D3相同,并使透明保护带3的卷绕间距P3与蓄光带2的卷绕间距P2相同。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10,可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10相同的防止夜间鸟类碰撞的效果。然而,第一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10的蓄光带2的耐用性更优异。这是因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蓄光带2的表面和宽度方向端面全部被透明保护带3覆盖,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仅蓄光带2的宽度方向一端部侧被覆盖。然而,该一端部侧是水沿电线主体1的裸线11进入的一侧,所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10相比,防止水从这一侧浸入的效果更好。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架空电线)10具有输电线主体(电线主体)1、蓄光带2、透明保护带3和基底带4。输电线主体1 的最外层由五根(多根)裸线11绞合而成的绞合线构成。

蓄光带2经由基底带4隔开间隙而螺旋状地卷绕在输电线主体1的表面。基底带4的宽度大于蓄光带2的宽度,并小于透明保护带3的宽度。在蓄光带2的整个长边方向上,蓄光带2的整个表面(上表面)和基底带 4以及蓄光带2的宽度方向端面被透明保护带3覆盖。

此外,在输电线主体1的长边方向上相邻的透明保护带3之间,存在输电线主体1的露出部12。也就是说,输电线主体1的长边方向上的多个部位露出。

第三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10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首先,作为前工序,如图5所示,在输电线主体1的表面上,沿输电线主体1的长边方向边隔开间隙边螺旋状地卷绕基底带4。由此,在输电线主体1的长边方向上相邻的基底带4之间,产生输电线主体1的露出部 12。基底带4的卷绕方向D4与绞合线最外层的绞合方向D1相反。基底带4的卷绕间距P4设定在构成输电线主体1的绞合线的最外层的绞合间距P1的0.1倍以上且0.5倍以下的范围内。

接下来,作为第一工序,如图6所示,在前工序之后的输电线主体1 的表面上,将宽度小于基底带4的蓄光带2以与基底带4宽度方向中心彼此一致的方式重叠而螺旋状地卷绕。也就是说,以使蓄光带2不从基底带 4露出的方式进行第一工序,并使基底带4的卷绕方向D4与蓄光带2的卷绕方向D2相同,使蓄光带2的卷绕间距P2与基底带4的卷绕间距P4 相同。

接下来,作为第二工序,如图4所示,在第一工序之后的输电线主体 1的表面上,将宽度大于基底带4的透明保护带3以与蓄光带2宽度方向中心彼此一致的方式重叠并隔开间隙而螺旋状地卷绕。也就是说,以使基底带4不从透明保护带3露出的方式进行第二工序,并使蓄光带2的卷绕方向D2与透明保护带3的卷绕方向D3相同,使透明保护带3的卷绕间距P3与蓄光带2的卷绕间距P2相同。

与第一工序及第二工序同样地,前工序也可以使用在将难积雪带卷绕在架空输电线的用途中使用的带卷绕机来进行。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10,可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10相同的防止夜间鸟类碰撞的效果。进一步地,由于在蓄光带2与输电线主体1之间卷绕有基底带4,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10相比,防止水浸入蓄光带2的效果更好。

[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7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架空电线)10具有输电线主体(电线主体)1、蓄光带2和透明保护带3。输电线主体1的最外层由五根(多根)裸线11绞合而成的绞合线构成。蓄光带2隔开间隙而螺旋状地卷绕在输电线主体1的表面。

透明保护带3的宽度与蓄光带2的宽度相同。透明保护带3在蓄光带 2的长边方向上的多个部位处,覆盖蓄光带2的表面(上表面)及宽度方向端面。也就是说,透明保护带3的长边方向上的多个部位具有覆盖蓄光带2的表面(上表面)的部分31。

此外,在输电线主体1的长边方向上相邻的透明保护带3之间,存在输电线主体1的露出部12。也就是说,输电线主体1的长边方向上的多个部位露出。

第四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10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首先,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进行第一工序,成为图2所示的状态。

接下来,作为第二工序,如图7所示,在第一工序之后的输电线主体 1的表面上,将与蓄光带2相同宽度的透明保护带3沿与蓄光带2的卷绕方向D2相反的卷绕方向D3,隔开间隙而螺旋状地卷绕。使透明保护带3 的卷绕间距P3与蓄光带2的卷绕间距P2相同。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10,可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10相同的防止夜间鸟类碰撞的效果。然而,第一实施方式的架空输电线10的蓄光带2的耐用性更优异。这是因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蓄光带2的表面和宽度方向端面全部被透明保护带3覆盖,而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仅蓄光带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部分被覆盖。

此外,透明保护带3被卷绕成与蓄光带2交叉,所以在蓄光带2断开时,断开部分的附近被透明保护带3支承,因此能够防止蓄光带2大幅度下垂。

[关于蓄光带、透明保护带、基底带]

蓄光带2是具有蓄光性能的带,通过使用形成于背面的粘接剂层,可以容易地卷绕在电线主体1。

透明保护带3是具有不妨碍蓄光带2蓄光性能的透明性的带,通过使用在背面形成有粘接剂层的带,可以容易地卷绕在电线主体1。

基底带4既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被着色,通过使用形成于背面的粘接剂层,可以容易地卷绕在电线主体1。此外,当使用在表面上形成有粘接剂层的基底带4时,可以将在背面未形成有粘接剂层的蓄光带2容易地卷绕在基底带4。

另外,蓄光带2、透明保护带3以及基底带4作为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具体而言,作为蓄光带2可列举出根本特殊化学株式会社(Nemoto Lumi-Materials公司)的“高亮度鲁米诺薄膜”,作为透明保护带3可列举出3M日本株式会社(3M Japan Limited)的“智能密封件”,作为基底带 4可列举出3M日本株式会社(3M Japan Limited)的“智能密封件”。

[其他]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蓄光带2和透明保护带3分别卷绕在输电线主体1。然而,即使将在蓄光带2上粘接有透明保护带3的一体型带(即,具有透明保护层的蓄光带)卷绕在输电线主体1,也可以获得防止夜间鸟类碰撞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对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架空输电线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应用于除架空输电线以外的架空电线(架空地线等)。

附图标记说明

1 输电线主体(电线主体)

10 架空输电线(架空电线)

11 裸线

12 露出部

2 蓄光带

3 透明保护带

31 覆盖蓄光带的表面(上表面)的部分

4 基底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