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主站的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配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5592发布日期:2018-11-14 01:0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主站的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配置方法,属于配电自动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技术在电网中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并与传统电力技术有机融合,极大地提升了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配电系统作为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得到众多高校及电力企业的关注。目前,分布式馈线自动化(fa)技术因其在故障处理方面定位准确、动作迅速等特点而逐渐成为配电自动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合理的配置方法能够减少分布式fa系统的运维工作量,有利于配电终端实现即插即用和快速适应配电线路的拓扑变更,因此,研究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的配置内容及方法对促进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针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配置研究比较多,并取得较多成果。而针对配电网中分布式fa系统的配置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有文献论述了工程配置的前提是要解决配电终端的自动识别、文件模板重新定义等问题。有文献介绍了配电终端向主站注册和配电主站自发现配电终端的过程。有文献提出了支持分布式控制应用的配电终端需要预先配置一次设备及其相邻设备的局部拓扑信息。有文献结合iec61850ed1.0,从数据模型、工程配置语言和一致性测试3个方面,对iec61850ed2.0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fa)系统要求配电终端不仅要能够实现即插即用技术,还要能够根据其内部拓扑信息实现故障定位、隔离以及非故障区域的供电恢复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实现系统的灵活配置以及解决在配置过程中因配置人员的操作失误导致的终端邻接关系不正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站的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配置方法。

本发明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基于主站的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当馈线上stu功能升级或者通信接口发生变化时,将新的stu的icd文件上传至主站;

步骤2、主站检测到其内部终端ip表已存在该stu的ip地址,无需更新其内部的终端ip表,之后主站将该stu的icd文件导入装置配置工具中,并生成iid文件;否则,立即更新终端ip表,及根据该stu的icd文件提供的功能服务,进行选择订阅;

步骤3、主站将生成的iid文件导入馈线配置工具,并从配置数据库调用原fcd文件,及对所调用的原fcd文件进行修改,生成新的fcd文件;

步骤4、主站将新的fcd文件导入装置配置工具中,并上传至监控后台以及在配置数据库中备份;

步骤5、所述stu从装置配置工具下载对应的cid文件;若是馈线上的stu通信接口发生变化,则该stu及其邻接的stu从装置配置工具下载对应的cid文件。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若stu功能升级,则主站需重新选择订阅stu的icd文件。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5中下载的cid文件包括静态局部拓扑、邻接stu的ip地址以及主站订阅服务信息。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于主站的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当馈线上新增一个stu时,将stu进行注册及将新的stu的icd文件上传至主站;

步骤2、主站检测到其内部的终端ip表不包含由该stu的ip地址,立即更新终端ip表,及根据该stu的icd文件提供的功能服务,进行选择订阅stu的icd文件;

步骤3、主站从配置数据库调用描述该馈线拓扑结构的fsd文件和sed文件,并与订阅后的stu的icd文件一同导入馈线配置工具,生成一个馈线的差异配置文件;

步骤4、将馈线的差异配置文件与从配置数据库调用的原fcd文件进行融合,生成新的fcd文件;

步骤5、将新的fcd文件导入装置配置工具中,并上传至监控后台以及在配置数据库备份;

步骤6、所述新增的stu及其邻接的stu分别从装置配置工具中下载对应的cid文件。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6中下载的cid文件包括静态局部拓扑、邻接stu的ip地址以及主站订阅服务信息。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6还包括新增的stu根据下载的cid文件获取邻接stu的ip地址信息,并与邻接的stu通信及查询静态拓扑模型是否匹配。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6中查询拓扑模型是否匹配具体为:

若主站下发的静态拓扑模型和与邻接的stu相互通信而获取的静态拓扑模型相同,则ip地址信息配置无误,否则该新增的stu内部关于邻接stu的ip地址信息需重新配置。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基于主站的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配置方法,其中,主站一方面负责整个网络拓扑的更新维护,另一方面当分布式fa系统出现故障或无法实现非故障区域的供电恢复时,由主站接管故障处理的工作。借鉴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配置方法,分析分布式fa配置内容、方式,设计终端邻接关系的校验的方案。

借鉴iec61850应用于变电站系统的配置流程,本发明给出了一种适用于基于主站的分布式fa的系统配置方案,由于配电线路中存在终端邻接关系不正确,导致拓扑连接关系混乱的结果,给出了一种适当的纠正方案,能够及时发现拓扑信息错误,避免分布式fa系统定位错误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典型配电线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初始化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stu参数变化的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馈线拓扑参数变化的配置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给出分布式馈线自动化fa系统中典型配电线路示意图。一般而言,系统中智能配电终端stu的配置发生改变的前提条件是,一是馈线拓扑结构发生改变,二是stu自身参数发生改变。前者主要涉及线路的连接关系和终端的相邻关系。后者主要表现在配电终端提供的功能服务或者通信参数的变化。

若需要新增一条馈线f1,则需要对该馈线进行初始化配置,配置流程如图2所示,其过程如下:

步骤1、将馈线f1上所有stu的icd文件上传至主站;

步骤2、主站检测到其内部的终端ip表不包含由icd文件提供的ip地址,立即更新终端ip表。同时根据icd文件提供的功能服务,进行选择/订阅。

步骤3、主站将所有选择/订阅后的icd文件和描述馈线拓扑结构的fsd文件一同导入馈线配置工具中,生成新的fcd文件;

步骤4、主站将fcd文件导入装置配置工具、上传至监控后台以及导入配置数据库备份。

步骤5、各stu从装置配置工具下载获取cid文件,cid文件包含了静态局部拓扑、相邻stu的ip地址以及主站订阅的服务等信息,配置结束。

在上述初始化基础上,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主站的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配置方法,该方法考虑当馈线上stu功能升级或者通信接口发生变化,或当馈线上新增一个stu的情况,分别列举2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具体如下:

实施例一、

当馈线上stu功能升级或者通信接口发生变化,由于某个stu的功能升级或者通信接口发生变化的实质上是单个icd文件发生变化,并不涉及馈线拓扑连接关系的配置,故配置过程无需fsd文件的参与。当stu功能升级时,主站需要重新选择订阅,邻接stu的cid不发生变化,而当通信接口发生变化时,主站无需重新选择订阅,邻接stu的cid发生变化。此时,可采取由局部到整体的方式,修改配置信息。

因此,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主站的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配置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当馈线上stu功能升级或者通信接口发生变化时,将新的stu的icd文件上传至主站;

步骤2、主站检测到其内部终端ip表已存在该stu的ip地址,无需更新其内部的终端ip表,之后主站将该stu的icd文件导入装置配置工具中,并生成iid文件;否则,立即更新终端ip表,及根据该stu的icd文件提供的功能服务,进行选择订阅。

并且,若stu功能升级,则主站需重新选择订阅stu的icd文件。

步骤3、主站将生成的iid文件导入馈线配置工具,并从配置数据库调用原fcd文件,及对所调用的原fcd文件进行修改,生成新的fcd文件;

步骤4、主站将新的fcd文件导入装置配置工具中,并上传至监控后台以及在配置数据库中备份;

步骤5、所述stu从装置配置工具下载对应的cid文件;若是馈线上的stu通信接口发生变化,则该stu及其邻接的stu从装置配置工具下载对应的cid文件。

其中,所述下载的cid文件包括静态局部拓扑、邻接stu的ip地址以及主站订阅服务信息。

实施例二、

与变电站相比,将iec61850应用于配电网中,系统的配置流程和方法方面有所不同,在文件方面,原先的scd文件对应馈线配置fcd文件,原先的ssd文件对应馈线规范描述fsd文件。在配电网中,馈线数量众多,为了方便管理,每条馈线皆拥有一个独立的fcd和fsd文件,而整个变电站系统仅一个scd文件和ssd文件;在配置方面,由于新增iid与sed两类文件,使得配置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合理选择配置方式能够减少配置工作量。

馈线上新增一个stu时,当某馈线结构变化较小,譬如新增或删除一组stu,依旧可采取由局部到整体的修改配置信息的方式,相比stu的功能升级或通信接口变化,其既要更改功能服务和通信接口的配置,又要更改静态局部拓扑信息的配置,如图1所示,以新增一个stu8及开关k8为例加以说明本发明的基于主站的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配置方法,如图4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当馈线上新增一个stu时,将stu8进行注册及将新的stu的icd文件上传至主站;

步骤2、主站检测到其内部的终端ip表不包含由该stu的ip地址,立即更新终端ip表,及根据该stu的icd文件提供的功能服务,进行选择订阅stu的icd文件;

步骤3、主站从配置数据库调用描述该馈线拓扑结构的fsd文件和sed文件,并与订阅后的stu的icd文件一同导入馈线配置工具,生成一个馈线的差异配置文件;

步骤4、将馈线的差异配置文件与从配置数据库调用的原fcd文件进行融合,生成新的fcd文件;

步骤5、将新的fcd文件导入装置配置工具中,并上传至监控后台以及在配置数据库备份;

步骤6、所述新增的stu8及其邻接的stu3、stu4分别从装置配置工具中下载对应的cid文件。

其中,所述下载的cid文件包括静态局部拓扑、邻接stu的ip地址以及主站订阅服务信息。

并且,在实际工程中,stu的邻接关系经常出现错误,本发明方法为了解决该问题,还包括新增的stu根据下载的cid文件获取邻接stu的ip地址信息,并与邻接的stu通信及查询静态拓扑模型是否匹配。若主站下发的静态拓扑模型和与邻接的stu相互通信而获取的静态拓扑模型相同,则ip地址信息配置无误,否则该新增的stu内部关于邻接stu的ip地址信息需重新配置。

综上,本发明借鉴iec61850应用于变电站系统的配置流程,给出了一种适用于基于主站的分布式fa的系统配置方案,由于配电线路中存在终端邻接关系不正确,导致拓扑连接关系混乱的结果,给出了一种适当的纠正方案,能够及时发现拓扑信息错误,避免分布式fa系统定位错误的情况,故本发明基于主站的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配置方法更加灵活、可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