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发电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32108发布日期:2018-12-28 20:13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的发电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的发电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能源需求不断提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可用于发电的矿产资源日渐枯竭,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是能源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风力发电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形式。由于存在旋转部件,在风速过高时,风力发电机需要制动来保护自己,从而浪费了大量的风能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发电装置及方法。

发电装置包括,一对平行的正负极板和光源,一对平行的绝缘板,一对电荷收集板,电荷收集板中间的空间存在磁场,一个网状导体。当光源的光线照射到负极板上,发生光电效应,逸出带负电荷的粒子。该种粒子结合气体分子后,在气流及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通过平行绝缘板,到达电荷收集板处,电荷收集板中间有合适的磁场,使得带电粒子向电荷收集板运动。部分未到达电荷收集板的粒子与气流一起通过网状导体,达到进一步收集电荷的目的。电荷收集板上及网状导体上将聚集负电荷,与外电路接通,输出电能。装置侧面为绝缘外壳来约束气体的流动方向。

所述光源光线需要照射到负极板上。

所述的正负极板之间的电压可调节。

所述光源包括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需要满足,当光源的光线照射到负极板上,发生光电效应,逸出带负电荷的粒子。

所述光源的光照强度可调节。

所述电荷收集板中的磁场,满足使得带电粒子向电荷收集板运动。

所述正负极板、电荷收集板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发电方法包括,气流(包括风)通过所述发电装置,气流中的动能将部分转化为电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风力进行发电时,无需旋转部件,与现有发电装置相比,可以承受更高的风速,从而提高风能的利用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新的发电装置工作原理图,其中1、2为正、负极板,3、4为绝缘板、5、6为电荷收集板,7为网状导体、8为光源、9为光线、10为气流,11为磁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发电装置及方法。

发电装置包括,一对平行的正负极板和光源,一对平行的绝缘板,一对电荷收集板,电荷收集板中间的空间存在磁场,一个网状导体。当光源的光线照射到负极板上,发生光电效应,逸出带负电荷的粒子。该种粒子结合气体分子后,在气流及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通过平行绝缘板,到达电荷收集板处,电荷收集板中间有合适的磁场,使得带电粒子向电荷收集板运动。部分未到达电荷收集板的粒子与气流一起通过网状导体,达到进一步收集电荷的目的。电荷收集板上及网状导体上将聚集负电荷,与外电路接通,输出电能。装置侧面为绝缘外壳来约束气体的流动方向。

所述平行的正负极板需要满足负极板的电位低于正极板,光源光线需要照射到负极板上。

所述的正负极板之间的电压可调节。

所述光源包括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需要满足,当光源的光线照射到负极板上,发生光电效应,逸出带负电荷的粒子。

所述光源的光照强度可调节。

所述电荷收集板中的磁场,满足使得带电粒子向电荷收集板运动。

所述正负极板、电荷收集板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发电方法包括,气流(包括风)通过所述发电装置,气流中的动能将部分转化为电能。

具体工作方式为:

1)接通正负极电源,在正负极之间建立电场;

2)建立电荷收集板之间的磁场;

3)接通人工光照电源,对负极板进行照射;

4)将气流导入装置中;

5)电荷收集板和网状导体聚集电荷;

6)电荷收集板与网状导体对外电路供电。

此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的发电装置及方法。包括:一对平行的正负极板和光源,一对平行的绝缘板,一对电荷收集板,电荷收集板中间的空间存在磁场,一个网状导体。当光源的光线照射到负极板上,发生光电效应,逸出带负电荷的粒子。该种粒子结合气体分子后,在气流及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通过平行绝缘板,到达电荷收集板处,电荷收集板中间有合适的磁场,使得带电粒子向电荷收集板运动。部分未到达电荷收集板的粒子与气流一起通过网状导体,达到进一步收集电荷的目的。电荷收集板上及网状导体上将聚集负电荷,与外电路接通,输出电能。装置侧面为绝缘外壳来约束气体的流动方向。本发明利用风力进行发电时,无需旋转部件,与现有发电装置相比,可以承受更高的风速,从而提高风能的利用水平。

技术研发人员:甄永赞;李美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技术研发日:2018.10.09
技术公布日:2018.12.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