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电控制电路、移动电源以及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4164发布日期:2019-03-16 00:0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电控制电路、移动电源以及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放电控制电路、移动电源以及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如今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但移动终端的电量续航能力有限,因此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便于携带的移动电源,移动电源能够为移动终端这样的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现有的usb快充传输协议(usbpowerdelivery,usb-pd),若要设置多个充电输出端口时,必须提前分配好每个充电输出端口的功率,导致在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移动电源无法达到最大输出功率,存在充电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放电控制电路和移动电源,可以在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时,达到最大输出功率,提高充电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电控制电路,与电源相连,所述放电控制电路包括:

电压输出单元组,包括至少两个电压输出单元,所述电压输出单元用于连接待充电设备;

电压转换单元组,包括至少两个与所述电压输出单元一一对应连接的电压转换单元,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用于对所述电源的输出电压进行转换,并根据控制信号确定通过所述电压输出单元组输出的充电直流电,其中,所述充电直流电的功率等于预设的最大输出功率;

控制单元,分别与每个所述电压输出单元和每个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相连,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电压输出单元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相连时,向所述电压输出单元对应的所述电压转换单元输出所述控制信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电源,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放电控制电路。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用于连接电源为待充电设备充电,电源适配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放电控制电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放电控制电路、移动电源以及电源适配器,其中,一种放电控制电路,包括:电压输出单元组、电压转换单元组以及控制单元,通过将控制单元与电压输出单元组相连,使得控制单元能够检测到电压输出单元组中的每个电压输出单元与待充电设备的连接状态,进而在检测到电压输出单元与待充电设备相连时,向电压输出单元对应的电压转换单元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电压转换单元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电压输出单元组输出的充电直流电的功率等于预设的最大输出功率,实现在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时,能够达到最大的输出功率,提高了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控制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放电控制电路应用于移动电源或者电源适配器中,移动电源内置有电芯,电源适配器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源的连接端。

如图1所示,一种放电控制电路100,包括:电压输出单元组10、电压转换单元组20以及控制单元30。具体地:

电压输出单元组10,包括至少两个电压输出单元11,电压输出单元11用于连接待充电设备120。

电压转换单元组20,包括至少两个与电压输出单元11一一对应连接的电压转换单元21,电压转换单元21用于对电源110的输出电压进行转换,并根据控制信号确定通过电压输出单元组10输出的充电直流电,其中,充电直流电的功率等于预设的最大输出功率。

控制单元30,分别与每个电压输出单元11和每个电压转换单元21相连,用于当检测到电压输出单元11与待充电设备120相连时,向电压输出单元11对应的电压转换单元21输出控制信号。

在本申请的所有实施例中,电压输出单元组10包括至少两个电压输出单元11,每个电压输出单元11均为遵循usb-pd协议设置的usb插口。电压转换单元组20中的电压输出单元21可以为交直流电压转换单元,也即ac-dc电压转换单元,或者电压输出单元21也可以为直流电压转换单元,也即dc-dc电压转换单元。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满足不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需求,控制单元30中可以预先配置有不同的充电协议标准或者充电策略,当检测到电压输出单元组10与待充电设备120相连时,控制单元30通过与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协议握手,进而向连接了待充电设备120的电压输出单元11所对应的电压转换单元21输出控制信号,进而控制电压转换单元21对电源110的输出电压进行转换。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压输出单元11用于连接待充电设备120,且控制单元30分别与每个电压输出单元11和每个电压转换单元21相连,因此控制单元30能够检测到每个电压输出单元11与待充电设备120的连接状态,进而基于连接状态向每个电压转换单元21输出控制信号。

例如,当电压输出单元组10中只有一个的电压输出单元11与待充电设备120连接时,控制单元30向连接有待充电设备120的电压输出单元11,对应的电压转换单元21输出控制信号,使得该连接有待充电设备120的电压输出单元11输出的充电直流电的功率等于预设的最大输出功率。

再例如,当电压输出单元组10中超过一个的电压输出单元11与待充电设备120连接时,控制单元30分别向连接有待充电设备120的电压输出单元11,对应的电压转换单元21输出控制信号,使得所有连接了待充电设备120的电压输出单元11输出的充电直流电的总功率等于预设的最大输出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压转换单元21与电压输出单元11一一对应连接,电压转换单元21根据控制信号能够确定相应的输出功率,也即确定电压输出单元组10输出的充电直流电的功率等于预设的最大输出功率,使得无论是电压输出单元组10只接入一个待充电设备还是接入了两个或者多个待充电设备,都能以最大的输出功率为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提高了充电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当控制单元30检测到电压输出单元组10中没有电压输出单元11与待充电设备120连接时,控制单元30无需向电压转换单元21输出控制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控制电路、移动电源以及电源适配器,其中,一种放电控制电路,包括:电压输出单元组、电压转换单元组以及控制单元,通过将控制单元与电压输出单元组相连,使得控制单元能够检测到电压输出单元组中的每个电压输出单元与待充电设备的连接状态,进而在检测到电压输出单元与待充电设备相连时,向电压输出单元对应的电压转换单元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电压转换单元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电压输出单元组输出的充电直流电的功率等于预设的最大输出功率,实现在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时,能够达到最大的输出功率,提高了充电效率。

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控制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电压输出单元11的被检测端111与控制单元30的检测端31相连。

控制单元30具体用于,当通过检测端31检测电压输出单元11与待充电设备120相连,则通过电压输出单元11与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协议握手,并向电压转换单元21输出控制信号。

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电压转换单元21的输入端211与电源110相连,电压转换单元21的受控端212与控制单元30的控制端32相连,电压转换单元21的输出端213与电压输出单元11的输入端112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将控制单元30的检测端31与电压输出单元11的被检测端111相连,使得控制单元30能够对电压输出单元11与待充电设备120的连接状态进行检测,当控制单元30通过检测端31检测电压输出单元11与待充电设备120相连时,控制单元30通过电压输出单元11与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协议握手。

在本申请的所有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0通过电压输出单元11与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协议握手,具体可以是控制单元30通过电压输出单元11向待充电设备120发送握手请求信号,待充电设备120根据该握手请求信号返回相应的握手信号,该握手信号中携带有待充电设备120的充电协议信息,该充电协议信息用于指示待充电设备120的充电电压值、充电电流值以及充电功率值中的至少一种。控制单元30根据该握手信号进行握手确认并向待充电设备120发送握手确认信号,进而完成协议握手,同时向电压转换单元21输出控制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电压转换单元21根据待充电设备120的充电协议信息对电源110的输出电压进行转换。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电压输出单元11为电压输出端口,电压转换单元21为电压转换芯片。如图3所示,电压输出单元组10包括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与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电压转换单元组20包括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1与第二电压转换芯片u2。

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的被检测端121与控制单元30的第一检测端311相连。

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的被检测端131与控制单元30的第二检测端312相连。

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1的输入端in1与电源110相连,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1的受控端cl1与控制单元30的第一控制端321相连,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1的输出端out1与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的输入端122相连。

第二电压转换芯片u2的输入端in2与电源110相连,第二电压转换芯片u2的受控端cl2与控制单元30的第二控制端322相连,第二电压转换芯片u2的输出端out2与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的输入端132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0具体用于,当只检测到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与待充电设备120相连时,通过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与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协议握手,并向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1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1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对电源110的输出电压进行转换,得到第一直流电,并通过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输出第一直流电,以向连接在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上的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当控制单元30只检测到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与待充电设备120相连时,为了提高对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充电的充电效率,在与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协议握手后,通过向连接有待充电设备120的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所对应的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1输出控制信号,令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1根据该控制信号对电源110的输出电压进行转换,进而得到功率等于预设的最大输出功率的第一直流电,并通过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以第一直流电为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充电。

进一步,以上述可能实现的方式为基础,控制单元30具体还用于,若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后,且检测到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接入待充电设备120时,向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1发送断电控制信号,并通过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与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分别与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协议握手,并向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1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向第二电压转换芯片u2输出第三控制信号。

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1具体用于,根据断电控制信号,断开对待充电设备120的充电,再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对电源110的输出电压进行转换,得到第二直流电,并通过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输出第二直流电,以向连接在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上的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充电。

第二电压转换芯片u2具体用于,根据第三控制信号对电源110的输出电压进行转换,得到第三直流电,并通过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输出第三直流电,以向连接在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上的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当控制单元30检测到只有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与待充电设备120相连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在控制单元30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后,也即在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与待充电设备120相连后,若控制单元30检测到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接入待充电设备120,则向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1发送断电控制信号,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根据断电控制信号,断开对待充电设备120的充电。控制单元30通过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与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分别与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协议握手,并向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1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向第二电压转换芯片u2输出第三控制信号。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1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对电源110的输出电压进行转换,得到第二直流电,并通过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输出第二直流电向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充电。第二电压转换芯片u2根据第三控制信号对电源110的输出电压进行转换,得到第三直流电,并通过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输出第三直流电向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充电。其中,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上连接的待充电设备120,与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上连接的待充电设备120为两个不同的待充电设备,第二直流电的功率与第三直流电的功率之和等于预设的最大输出功率。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控制单元30具体还用于,若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与第三控制信号后,且检测到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未接入待充电设备120时,向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1发送断电控制信号,并通过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与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协议握手,并向第二电压转换芯片u2输出第四控制信号。

第二电压转换芯片u2具体还用于,根据第四控制信号对电源110的输出电压进行转换,得到第四直流电,并通过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输出第四直流电,以向连接在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上的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0在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与第三控制信号后,当检测到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连接的待充电设备120被拔出时,控制单元30向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1发送断电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1停止向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供电,并重新通过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与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协议握手,并在协议握手完成向第二电压转换芯片u2输出第四控制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对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充电的充电效率,控制单元30重新通过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与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协议握手,通过向连接有待充电设备12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所对应的第二电压转换芯片u2输出第四控制信号,令第二电压转换芯片u2根据该第四控制信号对电源110的输出电压进行转换,进而得到功率等于预设的最大输出功率的第四直流电,并通过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以第四直流电为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充电。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控制单元30具体还用于,当检测到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与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均连接有待充电设备120时,通过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与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分别与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协议握手,并向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1输出第五控制信号,向第二电压转换芯片u2输出第六控制信号。

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1具体还用于,根据第五控制信号对电源110的输出电压进行转换,得到第五直流电,并通过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输出第五直流电,以向连接在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上的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充电。

第二电压转换芯片u2具体还用于,根据第六控制信号对电源110的输出电压进行转换,得到第六直流电,并通过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输出第六直流电,以向连接在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上的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当控制单元30同时检测到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与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均连接有待充电设备120时,同时与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和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上连接的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协议握手,并向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1输出第五控制信号,向第二电压转换芯片u2输出第六控制信号。

第一电压转换芯片u1根据第五控制信号对电源110的输出电压进行转换,得到第五直流电,并通过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输出第五直流电向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充电。第二电压转换芯片u2根据第六控制信号对电源110的输出电压进行转换,得到第六直流电,并通过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输出第六直流电向待充电设备120进行充电。其中,第一电压输出端口12上连接的待充电设备120,与第二电压输出端口13上连接的待充电设备120为两个不同的待充电设备,第五直流电的功率与第六直流电的功率之和等于预设的最大输出功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控制电路、移动电源以及电源适配器,其中,一种放电控制电路,包括:电压输出单元组、电压转换单元组以及控制单元,通过将控制单元与电压输出单元组相连,使得控制单元能够检测到电压输出单元组中的每个电压输出单元与待充电设备的连接状态,进而在检测到电压输出单元与待充电设备相连时,向电压输出单元对应的电压转换单元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电压转换单元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电压输出单元组输出的充电直流电的功率等于预设的最大输出功率,实现在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时,能够达到最大的输出功率,提高了充电效率。

本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电源,具体参阅图4。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一种移动电源200,包括电源110,还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放电控制电路100。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110可以包括充电电芯,充电电芯为锂离子电芯。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200与本发明有关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工作原理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详细阐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具体参阅图5。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一种电源适配器300,用于连接电源110为待充电设备120充电,电源适配器300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放电控制电路10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源110可以为交流电电源或者直流电电源。

在实际应用中,放电控制电路100中的电压转换单元21可以根据电源110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电压转换芯片。

例如,电源110为交流电电源时,电压转换芯片可以为交直流电流转换芯片。再例如,电源110为直流电电源时,电压转换芯片可以为直流电流转换芯片。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电源适配器300与本发明有关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工作原理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详细阐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控制电路、移动电源以及电源适配器,其中,一种放电控制电路,包括:电压输出单元组、电压转换单元组以及控制单元,通过将控制单元与电压输出单元组相连,使得控制单元能够检测到电压输出单元组中的每个电压输出单元与待充电设备的连接状态,进而在检测到电压输出单元与待充电设备相连时,向电压输出单元对应的电压转换单元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电压转换单元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电压输出单元组输出的充电直流电的功率等于预设的最大输出功率,实现在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时,能够达到最大的输出功率,提高了充电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