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绑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2590发布日期:2019-05-17 21:11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绑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绑线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绑线机。



背景技术:

电机定子生产工序中,对线圈的捆绑作业通常采用绑线机加工,传统的绑线机运作效率低,噪声振动大,结构复杂,设备故障率高,调整困难以及维修困难,并且有些定子需要绑双层的线,而现有的绑线机采用的两二次进行绑线操作,这样导致加工效率低,不满足企业的生产加工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便捷,生产效率高的,全程自动化的对定子进行双层绑线的双绑线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绑线机,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

进线机构,用于将线送入到定子需要绑线的位置中;

起线机构,用于将线勾入到定子绑线的起始位置;

线嘴和钩针同步传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线嘴和第二线嘴前后移动和旋转以及第一钩针和第二勾针的左右和前后移动;

动力机构,用于提供动力给线嘴和钩针同步传动机构;

线头处理装置,用于对两个线头同步进行处理;

分度盘机构,用于装载定子,并驱动定子旋转。

优选的,所述起线机构包括升降气缸,在所述升降气缸的底部设有横移气缸,在所述横移气缸的前端设有起线勾针。

优选的,所述线嘴和钩针同步传动机构包括支撑架,在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第三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通过摆臂机构分别驱动第一立式转轴和第二立式转轴转动;

所述支撑架的上方设有通过两个对应的同步带滚轮驱动机构可转动的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线嘴和第二线嘴;上述第一线嘴的上方和第二线嘴的下方分别设有第一勾针连杆和第二勾针连杆,在第一勾针连杆和第二勾针连杆的前端分别设有第一勾针和第二勾针;所述第一立式转轴的上部和下部通过勾针左右摆动组件驱动第一勾针和第二勾针左右摆动;

所述第二立式转轴上用于驱动第一线嘴和第二线嘴前后移动的线嘴前后移动组件;

所述第三转轴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勾针和第二勾针前后移动的勾针前后移动组件。

优选的,所述勾针左右摆动组件包括与第一立式转轴相连的两个旋转块,在所述旋转块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摆动块相连;上述摆动块可左右摆动的设置在勾针支架内;摆动块驱动第一勾针/第二勾针同步进行左右的摆动。

优选的,所述线嘴前后移动组件包括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三转轴上的两个可转动滚轮,在所述可转动滚轮的中部圆周方向上开有斜槽;在所述斜槽内设有滑动柱块,所述滑动柱块与中间块相连,所述中间块的另一端与第一勾针/第二勾针可转动相连,在所述中间块的前端通过旋转轴与支座相连;在所述第一线嘴和第二线嘴的前部上设有通过联动块,上述联动块与中间块可转动相连。

优选的,所述滚轮由两个半圆滚轮相连构成;所述滚轮通过滚珠轴承设置在轴承座外;第三转轴设置在轴承座内;在轴承座内壁的圆周方向上设有多列半圆球槽组,半圆球槽组上由多个直线排列的半圆球槽构成,在第三转轴的圆周上方上设有与多列半圆球槽组相对应的半圆弧槽,上述半圆弧槽和半圆球槽之间构成了容纳多个滚珠的容纳腔,所述第三转轴与轴承座通过滚珠相连。

优选的,所述勾针前后移动组件包括与第二立式转轴相连的两个连接块,上述连接块上设有可纵向转动的纵向转动块;在所述纵向转动块的前端与第一勾针/第二勾针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通过同步带滚轮组件驱动第一驱动轴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轴通过长同步带分别驱动第二驱动轴和第三驱动轴转动;上述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和第三驱动轴分别用于驱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第三转轴转动。

优选的,所述线头处理装置包括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线头处理机构,线头处理机构包括相对设置在两侧的线尾烫断机构和线头烫断组件,在所述线头烫断组件上方设有线尾拉紧机构;

所述线尾拉紧机构包括拉紧支架,在所述拉紧支架内设有相连设置的前顶出气缸和后顶出气缸,在所述前顶出气缸的前端设有拉线杆,拉线杆的前端设有钩子;所述拉紧支架前端设有套设在拉线杆上的套管,上述套管与真空发生器相连,用于回收废线;

线头烫断组件包括烫线头气缸,在所述烫线头气缸的前端设有勾线块,在所述勾线块的前端设有勾线槽;所述勾线块的下端设有烫头,用于勾线块将线条拉过来时将线头烫断。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方案的双绑线机,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自动完成对定子的双绑线操作,整个过程的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大大提升了定子的绑线效率,减少了用工人数,提升了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4为附图2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中线嘴和钩针同步传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5中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7为附图5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附图5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附图8中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10为线嘴和钩针同步传动机构略去支撑板和同步带滚轮驱动机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附图10中略去第一立式转轴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附图11中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13为本发明中线头处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4为附图13中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15为线头处理装置中勾线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6为本发明中线尾拉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7为第三转轴、两个滚轮以及两个轴承座和两个滚珠轴承相连的局部剖面图;

附图18为轴承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9为第三转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线机构;2、起线机构;3、线嘴和钩针同步传动机构;4、动力机构;6、分度盘机构;7、机架;10、升降气缸;11、横移气缸;12、起线勾针;30、支撑架;31、第一转轴;32、第二转轴;33、第三转轴;34、摆臂机构;35、第一立式转轴;36、第二立式转轴;37、同步带滚轮驱动机构;38、勾针支架;330、勾针左右摆动组件;331、旋转块;332、连接杆;333、摆动块;350、勾针前后移动组件;351、连接块;352、纵向转动块;360、线嘴前后移动组件;361、滚轮;362、斜槽;363、滑动柱块;364、中间块;365、旋转轴;366、支座;367、联动块;380、第一勾针连杆;381、第二勾针连杆;390、第一线嘴;391、第二线嘴;40、动力电机;41、同步带滚轮组件;42、第一驱动轴;43、长同步带;44、第二驱动轴;45、第三驱动轴;50、线尾烫断机构;51、线头烫断组件;52、线尾拉紧机构;501、钨丝支架;502、钨丝移动气缸;503、钨丝头;510、烫线头气缸;511、勾线块;512、勾线槽;513、烫头;520、拉紧支架;521、前顶出气缸;522、后顶出气缸;523、拉线杆;524、钩子;525、套管;526、真空发生器;800、滚珠轴承;801、轴承座;802、半圆球槽;803、半圆弧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阅附图1-19,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一双绑线机,包括设置在机架7上的:进线机构1,用于将线送入到定子需要绑线的位置中;起线机构2用于将线勾入到定子绑线的起始位置;线嘴和钩针同步传动机构3用于驱动第一线嘴390和第二线嘴391前后移动和旋转以及第一钩针(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勾针(图中未示出)的左右和前后移动;动力机构4,用于提供动力给线嘴和钩针同步传动机构3;线头处理装置,用于对两个线头同步进行处理;分度盘机构6,用于装载定子,并驱动定子旋转。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起线机构1包括升降气缸10,在所述升降气缸10的底部设有横移气缸11,在所述横移气缸11的前端设有起线勾针12,起线勾针12通过升降气缸10进行上下移动,并通过横移气缸进行横向的移动,从而便于对起线勾针12的位置进行调整。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线嘴和钩针同步传动机构3包括支撑架30,在所述支撑架30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以及第三转轴33;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2通过摆臂机构34分别驱动第一立式转轴35和第二立式转轴36转动。

所述支撑架30的上方设有通过两个对应的同步带滚轮驱动机构37可转动的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线嘴390和第二线嘴391;上述第一线嘴390的上方和第二线嘴391的下方分别设有第一勾针连杆380和第二勾针连杆381,在第一勾针连杆380和第二勾针连杆381的前端分别设有第一勾针和第二勾针;所述第一立式转轴35的上部和下部通过勾针左右摆动组件330驱动第一勾针和第二勾针左右摆动;所述第二立式转轴36上用于驱动第一线嘴390和第二线嘴391前后移动的线嘴前后移动组件360;所述第三转轴33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勾针和第二勾针前后移动的勾针前后移动组件350。

工作时,第一线嘴390和第二线嘴391的转动通过对应的同步带滚轮驱动机构37进行转动;线嘴前后移动组件360用于驱动第一线嘴和第二线嘴前后移动。

其中,线嘴前后移动组件360包括与第二立式转轴36相连的两个连接块351,上述连接块351上设有可纵向转动的纵向转动块352;在所述纵向转动块352的前端与第一勾针390/第二勾针391活动连接。

工作时,第二立式转轴36开始转动,带动连接块351进行转动,连接块351带动纵向转动块352进行转动,纵向转动块352驱动第一线嘴/第二线嘴进行前后移动;并且第一线嘴/第二线嘴的前部与中间块活动连接,这样可以保证第一勾针、第二勾针和第一线嘴390和第二线嘴391能够同步运行。

第一勾针和第二勾针左右摆动由勾针左右摆动组件330进行驱动;第一勾针和第二勾针前后移动由前后移动组件350进行驱动。

其中,勾针左右摆动组件330包括与第一立式转轴相连的两个旋转块331,在所述旋转块331上设有连接杆332,连接杆332的另一端与摆动块333相连,摆动块333可左右摆动的设置在勾针支架38内;摆动块333驱动第一勾针/第二勾针同步进行左右摆动。

工作时,第一立式转轴35转动带动两个旋转块进行同步旋转,旋转块通过连接杆带动摆动块在勾针支架内进行摆动,进而带动摆动块内的第一勾针/第二勾针左右摆动。

其中,勾针前后移动组件350包括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三转轴上的两个可转动滚轮361,在所述可转动滚轮361的中部圆周方向上开有斜槽362;在所述斜槽362内设有滑动柱块363,所述滑动柱块363与中间块364相连,所述中间块364的另一端与第一勾针390/第二勾针391可转动相连,在所述中间块364的前端通过旋转轴365与支座366相连;在所述第一线嘴和第二线嘴的前部上设有通过联动块367,上述联动块367与中间块364可转动相连。

工作时,第三转轴经由动力机构驱动进行转动,第三转轴转动带动滚轮进行转动,这样滚轮带动滑动柱块在斜槽上进行转动,由于斜槽一边高一边低,进而带动与滑动柱块相连的中间块前后移动,同时中间块的前端与支座可转动相连;最后就带动第一勾针和第二勾针进行前后的移动。

通过上述的第一线嘴和第二线嘴的转动以及前后移动,第一勾针和第二勾针的前后和左右移动,实现对位于分度盘机构中的定子进行双层绑线的操作。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动力机构4包括动力电机40,所述动力电机40通过同步带滚轮组件41驱动第一驱动轴42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轴42通过长同步带43分别驱动第二驱动轴44和第三驱动轴45转动;上述第一驱动轴42、第二驱动轴44和第三驱动轴45分别用于驱动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以及第三转轴33转动;此处利用了一个动力电机同步驱动第一驱动轴42、第二驱动轴44和第三驱动轴45进行转动,传动效率高,便于实际的应用。

作为进一步的具体实施例,所述线头处理装置包括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线头处理机构,线头处理机构包括相对设置在两侧的线尾烫断机构50和线头烫断组件51,在所述线头烫断组件上方设有线尾拉紧机构52。

所述线尾烫断机构50包括钨丝支架501,在所述钨丝支架501上设有钨丝移动气缸502,钨丝移动气缸502的前端设有钨丝头503,钨丝(图中未示出)设置在钨丝头503上。

所述线尾拉紧机构52包括拉紧支架520,在所述拉紧支架520内设有相连设置的前顶出气缸521和后顶出气缸522,在所述前顶出气缸521的前端设有拉线杆523,拉线杆523的前端设有钩子524;所述拉紧支架520前端设有套设在拉线杆522上的套管525,上述套管525与真空发生器526相连,用于回收废线。

线头烫断组件51包括烫线头气缸510,在所述烫线头气缸510的前端设有勾线块511,在所述勾线块511的前端设有勾线槽512;所述勾线块511的下端设有烫头513,用于勾线块将线条拉过来时将线头烫断。

工作时,当第一线嘴、第二线嘴以及第一勾针和第二勾针将线缠绕在定子上并进行打结后;此时,首先线尾拉紧机构52开始工作,前顶出气缸521将对应的钩子524推出,使得钩子位于对应需要被回收的尾线一侧,紧接着线头烫断组件51开始工作,烫线头气缸510驱动勾线块511往前伸出,将线头勾回来,当勾线块511回到原位时,线头的一端被烫头513烫断掉,另一端被勾紧在勾线块中。

然后线尾拉紧机构52继续工作,前顶出气缸521往回收缩,将钩子524连通尾线一起往回收缩,将线尾勾到套管内。

接着线尾烫断机构50开始工作,利用钨丝移动气缸502驱动钨丝将纤尾烫断掉,然后后顶出气缸522缩回,再将被钨丝烫断掉废线往回收,并通过与套管相连的真空发生器将废线吸收;从而完成最后线头的收尾操作。

其中,滚轮361由两个半圆滚轮相连构成;所述滚轮361通过滚珠轴承800设置在轴承座801外;第三转轴33设置在轴承座801内;轴承座801内壁的圆周方向上设有多列半圆球槽组,半圆球槽组上由多个直线排列的半圆球槽802构成,在第三转轴33的圆周上方上设有与多列半圆球槽组相对应的半圆弧槽803,上述半圆弧槽803和半圆球槽802之间构成了容纳多个滚珠(图中未示出)的容纳腔,所述第三转轴33与轴承座801通过滚珠相连;这样第三转轴与轴承座就通过滚珠滑动连接,两者之间无间隙,不会产生晃动。

本发明的双绑机,在对定子绑线完成后会自动进行打结,这样不会造成后续的散线,给实际操作中提供了便利。

本发明的双绑线机,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自动完成对定子的双绑线操作,整个过程的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大大提升了定子的绑线效率,减少了用工人数,提升了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