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网关的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5606发布日期:2018-08-08 00:2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网关的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智能家居依托于物联网,其中作为交换设备的网关很重要,目前的网关由于物联网的情况瞬间性以及长时间使用特性,需要高可靠的网关电源电路。因此,提供一种高可靠的用于智能家居网关的电源电路就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可靠性低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用于智能家居网关的电源电路,该用于智能家居网关的电源电路具有可靠性高、防止浪涌,及时提示异常情况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网关的电源电路,所述用于智能家居网关的电源电路包括与电源电路输入端连接的输入端抗浪涌单元,与输入端抗浪涌单元连接光电耦合保护单元,与光电耦合保护单元连接的网关软启动单元,与软启动单元连接的网关BUCK开关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网关设备的电切换很多,电切换会造成频繁的电能浪涌,考验电源电路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在输入端加入抗浪涌单元,使用光电耦合保护单元保护过压异常情况,提供网关软启动单元用来有效启动网关BUCK开关电路。

上述方案中,为优化,进一步地,所述输入端抗浪涌单元包括与电源电路输入端了解的瞬态电压抑制器TVS1,瞬态电压抑制器TVS1一端依次串联有二极管D1、二极管D2,态电压抑制器TVS1与二极管D1正极连接,二极管D2负极连接有稳压二极管D3负极、电容C1,稳压二极管D3正极连接有串联的电阻R1与电阻R2,电阻R2与瞬态电压抑制器TVS1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光电耦合保护单元包括并联在电阻R1两端的光电耦合器OT1,与光电耦合器OT1第一输出端连接的并联的电阻R3与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接地,电阻R3另一端连接并联的电容C2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光电耦合器OT1第一输出端短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有电阻R5,电阻R5的另一端为光电耦合保护单元输出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连接有标准电压Vref。

进一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OT1处还并联有蜂鸣器。

进一步地,所述网关软启动单元包括与光电耦合保护单元输出端连接的并联的电阻R6、电阻R7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6另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4,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基极分别于电容C4的两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还连接有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有电阻R8,电阻R8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之间串联有稳压二极管D4以及电阻R8,稳压二极管D4的阴极与电阻R8连接,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接地,稳压二极管处还并联有电容C3,电阻R8与稳压二极管D4的阴极共接点还与电阻R7与电容C3的共接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网关BUCK开关电路包括与软启动单元输出端连接的集成电路LM22671,集成电路LM22671的第一引脚与软启动单元输出端连接,并连接有电容C5一端,电容C5另一端与地连接;集成电路LM22671的第二引脚与第三引脚连接有电容C8,第三引脚还连接有二极管D5的阴极,二极管D5的阳极接地;电容C8与二极管D5阴极的共同连接点连接有串联的电感L1与电感L2,电感L1与电感L2之间的连接处连接有并联的电阻R10与电容C7,电阻R10串联有电阻R11,电阻R10与电阻R11的连接处连接到集成电路LM22671的第五引脚,电阻R11与电容C7以及集成电路LM22671的第四引脚均接地;电感L2还并联有电容C9、稳压二极管D6及稳压二极管D7,稳压二极管D6的阴极与电感L2连接,稳压二极管的D7的阴极与电感L2连接;稳压二极管D6阳极、稳压二极管D7阳极以及电容C9均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效果一,TVS采用电压钳位工作模式,具有亚纳秒级相应速度以及击穿电压小,钳位电压低,工作精度高,无线续流,体积小,可靠性高等,能够提供一个可靠性高,性能优良的输入抗浪涌单元;

效果二,采用光电耦合保护单元在过压时采用光电耦合器OT1能够输出驱动电压,同时驱动蜂鸣器能够及时提示用户存在过压异常;

效果三,为了防止网关设备的容性元件使得上电瞬间的电流大,导致启动失败,并影响热插拔时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提供的软启动单元将冲击电流限制在合理范围内,采用RC积分电路、压控恒流源电路和限流电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实施例1中用于智能家居网关的电源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引脚,2-第二引脚,3-第三引脚,4-第四引脚,5-第五引脚,6-第六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网关的电源电路,如图1,所述用于智能家居网关的电源电路包括与电源电路输入端连接的输入端抗浪涌单元,与输入端抗浪涌单元连接光电耦合保护单元,与光电耦合保护单元连接的网关软启动单元,与软启动单元连接的网关BUCK开关电路。

具体地,如图1,所述输入端抗浪涌单元包括与电源电路输入端了解的瞬态电压抑制器TVS1,瞬态电压抑制器TVS1一端依次串联有二极管D1、二极管D2,态电压抑制器TVS1与二极管D1正极连接,二极管D2负极连接有稳压二极管D3负极、电容C1,稳压二极管D3正极连接有串联的电阻R1与电阻R2,电阻R2与瞬态电压抑制器TVS1的另一端连接。

具体地,如图1,所述光电耦合保护单元包括并联在电阻R1两端的光电耦合器OT1,与光电耦合器OT1第一输出端连接的并联的电阻R3与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接地,电阻R3另一端连接并联的电容C2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光电耦合器OT1第一输出端短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有电阻R5,电阻R5的另一端为光电耦合保护单元输出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连接有标准电压Vref。

优选地,所述光电耦合器OT1处还并联有蜂鸣器。

具体地,如图1,所述网关软启动单元包括与光电耦合保护单元输出端连接的并联的电阻R6、电阻R7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6另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4,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基极分别于电容C4的两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还连接有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有电阻R8,电阻R8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之间串联有稳压二极管D4以及电阻R8,稳压二极管D4的阴极与电阻R8连接,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接地,稳压二极管处还并联有电容C3,电阻R8与稳压二极管D4的阴极共接点还与电阻R7与电容C3的共接点连接。三极管Q2为NPN三极管,三极管Q3为PNP三极管,稳压二极管D4的稳压电压为稳压基准。

具体地,如图1,所述网关BUCK开关电路包括与软启动单元输出端连接的集成电路LM22671,集成电路LM22671的第一引脚1与软启动单元输出端连接,并连接有电容C5一端,电容C5另一端与地连接;集成电路LM22671的第二引脚2与第三引脚3连接有电容C8,第三引脚3还连接有二极管D5的阴极,二极管D5的阳极接地;电容C8与二极管D5阴极的共同连接点连接有串联的电感L1与电感L2,电感L1与电感L2之间的连接处连接有并联的电阻R10与电容C7,电阻R10串联有电阻R11,电阻R10与电阻R11的连接处连接到集成电路LM22671的第五引脚5,电阻R11与电容C7以及集成电路LM22671的第四引脚4均接地;电感L2还并联有电容C9、稳压二极管D6及稳压二极管D7,稳压二极管D6的阴极与电感L2连接,稳压二极管的D7的阴极与电感L2连接;稳压二极管D6阳极、稳压二极管D7阳极以及电容C9均接地。集成电路LM22671的第一引脚1为VIN,第二引脚2为BOOT,第三引脚3为SW,第四引脚4为GND,第五引脚5为FB,第六引脚6为SS/NC。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网关设备的电切换很多,电切换会造成频繁的电能浪涌,考验电源电路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在输入端加入抗浪涌单元,使用光电耦合保护单元保护过压异常情况,提供网关软启动单元用来有效启动网关BUCK开关电路。

尽管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只要各种变化只要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内,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用新型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