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制循环泵电机冷却结构的改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7994发布日期:2018-09-08 00:48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强制循环泵电机冷却结构的改善。



背景技术:

隔热屏的冷却方式有两种:1)在上端的交界区域由空气进行冷却;2)在下端沿隔热屏环向有一圈空心通道与抵押冷却水系统相连。传统隔热屏的水冷部分是由进水口分出数个同心圆状的冷却水流道,冷却水经由这些流道流至出水口附近汇集到出水口。在空气进行冷却的区域结构简单,冷却效果较差。

因此,发明一种强制循环泵电机冷却结构的改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制循环泵电机冷却结构的改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强制循环泵电机冷却结构的改善,包括强制循环泵电机本体,所述强制循环泵电机本体内部设有电机主体,所述电机主体一侧设有主动齿轮,所述电机主体外部套接设有冷却水管,所述主动齿轮两侧均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一侧设有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一侧设有冷却结构。

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管设置为螺旋状,所述冷却水管与强制循环泵电机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结构和冷却结构数量均设置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伸缩结构包括转桶、移动槽、主动齿、从动齿、滑轨,所述转桶外部套接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顶部设有主动齿,所述主动齿顶部设有从动齿,所述从动齿顶部设有滑轨。

优选的,所述主动齿与移动槽滑动连接,所述从动齿与滑轨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冷却结构包括连接杆、转轴、扇叶,所述连接杆外部套接设有扇叶,所述连接杆与扇叶固定连接,所述扇叶内部设有转轴。

优选的,所述转轴与强制循环泵电机本体滑动连接,所述扇叶和转轴数量均设置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经济实用、使用方便,设置电机主体旋转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伸缩结构的转桶带动主动齿进行左右移动,使得从动齿进行左右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杆进行左右移动,连接杆带动扇叶左右转动,使得冷却区域的风进行移动,使得散热的效果更加的好,螺旋状的冷却水管对电机主体进行冷却,增加了冷却水跟电机主体的接触面积,使得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强制循环泵电机本体、2电机主体、3主动齿轮、4冷却水管、5从动齿轮、6伸缩结构、601转桶、602移动槽、603主动齿、604从动齿、605滑轨、7冷却结构、701连接杆、702转轴、703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强制循环泵电机冷却结构的改善,包括强制循环泵电机本体1,所述强制循环泵电机本体1内部设有电机主体2,所述电机主体2一侧设有主动齿轮3,所述电机主体2外部套接设有冷却水管4,所述主动齿轮3两侧均设有从动齿轮5,所述从动齿轮5一侧设有伸缩结构6,所述伸缩结构6一侧设有冷却结构7。

所述冷却水管4设置为螺旋状,所述冷却水管4与强制循环泵电机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结构6和冷却结构7数量均设置为两个,伸缩结构6包括转桶601、移动槽602、主动齿603、从动齿604和滑轨605,所述转桶601外部套接设有移动槽602,所述移动槽602顶部设有主动齿603,所述主动齿603顶部设有从动齿604,所述从动齿604顶部设有滑轨605,所述主动齿603与移动槽602滑动连接,所述从动齿604与滑轨605滑动连接,所述冷却结构7包括连接杆701、转轴702和扇叶703,所述连接杆701外部套接设有扇叶703,所述连接杆701与扇叶703固定连接,所述扇叶703内部设有转轴702,所述转轴702与强制循环泵电机本体1滑动连接,所述扇叶703和转轴702数量均设置为多个。

本实用工作原理:在使用电机的时候电机主体2工作产生热量,电机主体2转动带动主动齿轮3转动,从而带动从动齿轮5转动,伸缩结构6的转桶601带动主动齿603进行左右移动,使得从动齿604进行左右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杆701进行左右移动,连接杆701带动扇叶703左右转动,加快了强制循环泵电机本体1内的风跟外界风进行交换的速度,使得散热效果更好,冷却水管4内的水对电机主体2进行冷却,螺旋状的冷却水管4对电机主体2进行冷却,增加了冷却水跟电机主体2的接触面积,使得冷却效果更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