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时显示光伏组件参数的光伏电瓶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4522发布日期:2018-11-23 21:2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时显示光伏组件参数的光伏电瓶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伏电瓶车没有对每块光伏组件进行数据追踪的情况,因此当光伏板有衰变,或者损坏,或者充电过程中有阴影的情况下都不能及时知道。而往往知道的时候,光伏板很有可能已经损坏,导致了整个电瓶车这部分充电功能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光伏电瓶车不能对每块光伏组件参数进行实时跟踪,不能及时了解光伏板的状态,及时修复光伏板的故障,而导致整个电瓶车损坏的不足,提供一种实时显示光伏组件参数的光伏电瓶车。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技术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时显示光伏组件参数的光伏电瓶车,包括一组串连连接的光伏组件、控制所述的光伏组件输出对电池充电的控制器、车载控制器、电机控制器,所述的电池由车载控制器控制和电机控制器控制下向电机供电;还包括实现每块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输出的功率优化器,所述的功率优化器连接在光伏组件的两端,在所述的功率优化器包括对光伏组件输出的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传感器和检测光伏组件两端电压的电压传感器,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的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的输出接所述的显示模块。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检测光伏组件的实时输出电流和电压并显示,当发现不正常立即修复。

进一步的,上述的实时显示光伏组件参数的光伏电瓶车中:还包括对电池剩余容量进行检测的电池容量检测模块,所述的电池容量检测模块的输出接所述的显示模块。

进一步的,上述的实时显示光伏组件参数的光伏电瓶车中:所述的功率优化器为同时对两块串连的光伏组件进行最大功率输出控制的功率优化器,包括MCU、MOS管Q1、MOS管Q2、电感L、电容C1、电容C2电流传感器1、电流传感器2、电压传感器1和电压传感器2;

第一块光伏组件的阳极经过电流传感器1后接MOS管Q1的漏极,MOS管Q1的源极接MOS管Q2的漏极,MOS管Q2的源极经过电流传感器2接第二块光伏组件的阴极;

MOS管Q1的源极和MOS管Q2的漏极的公共端接电感L的一端,电感L的另一端接两块串连光伏组件的公共端;

电容C1和电压传感器1设置在两块串连光伏组件的公共端与MOS管Q1的漏极之间;

电容C2和电压传感器2设置在两块串连光伏组件的公共端与MOS管Q2的源极之间;

电流传感器1、电流传感器2、电压传感器1、电压传感器2的输出分别接MCU,MCU产生控制信号一路接MOS管Q1的栅极,另一路通过反相以后接MOS管Q2的栅极。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光伏电瓶车光伏组件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光伏电瓶车光伏组件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光伏电瓶车光伏组件框图中功率优化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一种实时显示光伏组件参数的光伏电瓶车,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实时显示光伏组件参数的光伏电瓶车,包括一组串连连接的光伏组件、控制光伏组件输出对电池充电的控制器、车载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电池由车载控制器控制和电机控制器控制下向电机供电;另外,还有对电池进行市电充电的市电充电模块,利用一个充电器接220VAC市电对电池充电。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实现每块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输出的功率优化器,如图1所示,每块光伏组件PV具有一个功率优化器,功率优化器连接在光伏组件的两端,目前,这样的功率优化器市场上较多,主要包括对光伏组件输出的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传感器和检测光伏组件两端电压的电压传感器,另外,还有处理器如MCU等,MCU根据检测该光伏组件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控制该光伏组件对外输出的电流和电压,以达到最大功率输出MPPT,另外,还包括显示模块,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的输出接所述的显示模块,当然,显示模块是与MCU连接的,在MCU控制下实时显示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输出的该光伏组件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另外,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对电池剩余容量进行检测的电池容量检测模块,电池容量检测模块的输出接所述的显示模块。因此,本实施例的显示模块上可以显示各光伏组件的输出电流和电压以及电池的总的剩余容量。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的功率优化器的结构不同,一枚功率优化器可以对两块光伏组件串连输出进行功率优化,该功率优化器的结构如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中功率优化器为同时对两块串连的光伏组件进行最大功率输出控制的功率优化器,包括MCU、MOS管Q1、MOS管Q2、电感L、电容C1、电容C2电流传感器1、电流传感器2、电压传感器1和电压传感器2。

第一块光伏组件的阳极接功率优化器的1号引脚,如图3所示,该1号引脚经过电流传感器1后接MOS管Q1的漏极,MOS管Q1的源极接MOS管Q2的漏极,MOS管Q2的源极经过电流传感器2接第3号引脚,事实上,第3号引脚接第二块光伏组件的阴极。

MOS管Q1的源极和MOS管Q2的漏极的公共端接电感L的一端,电感L的另一端接第2号引脚,事实上,这个第2号引脚是接两块串连光伏组件的公共端的。

电容C1和电压传感器1设置在两块串连光伏组件的公共端与MOS管Q1的漏极之间。该电压传感器1正是检测第一块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的,上面的电流传感器1也正是检测第一块光伏组件的输出电流的。

电容C2和电压传感器2设置在两块串连光伏组件的公共端与MOS管Q2的源极之间;该电压传感器2正是检测第二块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的,上面的电流传感器2也正是检测第二块光伏组件的输出电流的。

电流传感器1、电流传感器2、电压传感器1、电压传感器2的输出分别接MCU,MCU产生控制信号一路接MOS管Q1的栅极,另一路通过反相以后接MOS管Q2的栅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