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高效导风风罩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4521发布日期:2018-11-16 23:0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采用高效导风风罩的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壳与风罩配合简单,风罩纯粹起到防护作用,对散热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纵使有部分风罩可局部导风,但脱离该导风部位后冷却风马上就会发散,导风效果不够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高效导风风罩的电机,导风效果明显,散热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采用高效导风风罩的电机,包括机壳、前端盖、后端盖、轴、定子总成、转子总成、风扇和风罩,所述机壳内壁紧配合设有定子总成,所述轴的外壁紧配合设有转子总成,所述定子总成和转子总成之间形成气隙,所述机壳的前端固定连接前端盖,机壳的后端固定连接后端盖,所述前端盖的中心设有第一轴承,所述后端盖的中心设有第二轴承,所述轴紧配合压入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轴的后部安装有风扇,所述后端盖上固定连接有风罩,所述机壳的外壁周向均布前后延伸的散热条,所述风罩包括环形的围边部,所述围边部的后端通过延伸斜坡部连接圆盘形的网孔部,围边部包覆散热条的后部外缘,围边部的前端周向均布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从后往前逐渐向内倾斜,折弯部的前端设有水平部,所述围边部的内壁贴合散热条的外缘,所述折弯部与水平部的宽度相等且该宽度等于相邻两个散热条之间的最短距离。

所述机壳前后端面分别形成周向均布的机壳前螺孔和机壳后螺孔。

所述前端盖的中心设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内压设第一轴承,所述前端盖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机壳前螺孔相对应并通过前端盖安装螺钉固定连接。

所述后端盖的中心设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内压设第二轴承,所述后端盖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机壳后螺孔相对应并通过后端盖安装螺钉固定连接。

所述后端盖的外缘设有支耳,所述支耳的外端面中心设有支耳螺孔,所述围边部上周向设有与支耳螺孔相对应的围边部穿孔,所述围边部穿孔和支耳螺孔通过围边部安装螺钉连接固定。

多个支耳的外缘围成的圆轮廓的直径小于多个水平部的内缘围成的圆轮廓的直径。

所述风扇的一端通过卡在轴上的卡环压紧。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围边部配合折弯部和水平部,使得本装置的导风效果非常显著,整体散热性能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端盖的第一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端盖的第二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端盖的第一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端盖的第二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风罩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风罩的侧视图;

图10为图9中B-B向的剖视图。

图中:机壳1、散热条11、机壳前螺孔12、机壳后螺孔13、前端盖2、第一轴承座21、第一凸缘22、第一安装孔23、前端盖安装螺钉24、第一轴承25、后端盖3、第二轴承座31、第二凸缘32、第二安装孔33、支耳34、支耳螺孔35、第二轴承36、后端盖安装螺钉37、轴4、定子总成5、转子总成6、风扇7、卡环71、风罩8、围边部81、延伸斜坡部82、网孔部83、围边部穿孔84、折弯部85、水平部86、围边部安装螺钉8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图10所示,一种采用高效导风风罩的电机,包括机壳1、前端盖2、后端盖3、轴4、定子总成5、转子总成6、风扇7和风罩8,所述机壳1内壁紧配合设有定子总成5,所述轴4的外壁紧配合设有转子总成6,所述定子总成5和转子总成6之间形成气隙,此为电机的现有技术。

所述机壳1的前端固定连接前端盖2,具体为所述机壳1前后端面分别形成周向均布的机壳前螺孔12和机壳后螺孔13。所述前端盖2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凸缘22,所述第一凸缘22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安装孔23,所述第一安装孔23与机壳前螺孔12相对应并通过前端盖安装螺钉24固定连接。

机壳1的后端固定连接后端盖3,具体为所述后端盖3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凸缘32,所述第二凸缘32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二安装孔33,所述第二安装孔33与机壳后螺孔13相对应并通过后端盖安装螺钉37固定连接。

所述前端盖2的中心设有第一轴承25,具体为所述前端盖2的中心设有第一轴承座21,所述第一轴承座21内压设第一轴承25。

所述后端盖3的中心设有第二轴承36,具体为所述后端盖3的中心设有第二轴承座31,所述第二轴承座31内压设第二轴承36。

所述轴4紧配合压入第一轴承25和第二轴承36,此为现有技术。

所述轴4的后部安装有风扇7,所述风扇7的一端通过卡在轴4上的卡环71压紧。风扇7的另一端抵住轴4的挡肩,轴4的旋转带动风扇7一起旋转。

所述后端盖3上固定连接有风罩8,所述机壳1的外壁周向均布前后延伸的散热条11,所述风罩8包括环形的围边部81,所述后端盖3的外缘设有支耳34,所述支耳34的外端面中心设有支耳螺孔35,所述围边部81上周向设有与支耳螺孔35相对应的围边部穿孔84,所述围边部穿孔84和支耳螺孔35通过围边部安装螺钉87连接固定。

所述围边部81的后端通过延伸斜坡部82连接圆盘形的网孔部83,网孔部83上设有网孔,用于进风。围边部81包覆散热条11的后部外缘,围边部81的前端周向均布折弯部85,所述折弯部85从后往前逐渐向内倾斜,折弯部85的前端设有水平部86,即多个水平部86外缘围成的圆轮廓的外径小于围边部81的内径。折弯部85直径逐渐缩小,一来相当于给冷却风加压,二来防止冷却风往外扩散;水平部86使得冷却风沿着散热条11的方向吹过去,降低风损,充分散热,起到导风的作用。

所述围边部81的内壁贴合散热条11的外缘,所述折弯部85与水平部86的宽度相等且该宽度等于相邻两个散热条11之间的最短距离。这样设置冷却风不易泄露,导风效果更好。

多个支耳34的外缘围成的圆轮廓的直径小于多个水平部86的内缘围成的圆轮廓的直径。该设置使得支耳34不会干涉到整个风罩8的安装。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