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极高安全性能的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2451发布日期:2019-03-02 02:47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极高安全性能的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极高安全性能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多年来,铸铁散热器和铜铝复合散热器一直占据散热器行业的半壁江山,传统的工艺和生活习惯让散热器行业发展持续了几十年,同时传统的工艺也让散热器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现有技术中,大功率电源散热器散热多采用在电源的电路板的相关功率器件上设置散热件或散热风扇,同时在电源的机箱上设置一些通风口进而构成风道来散热。在大功率电源的机箱上均靠钣金制作或者靠挤压型材,其结构较为单一,散热效果较差,并不能够真正的满足消费者及其厂家的需求,因而散热器的技术还有待于继续改进。

因此,研发出一种散热性能好,安全性能佳的散热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极高安全性能的散热器。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极高安全性能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以及底壳,

所述盖板呈方形板体结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散热柱、第二散热柱、第三散热柱、第四散热柱、边缘散热柱、散热缓冲层、定位扣以及卡接扣;所述第一散热柱、第二散热柱、第三散热柱、第四散热柱以及边缘散热柱均位于盖板顶部,所述第一散热柱、第二散热柱、第三散热柱、第四散热柱以及边缘散热柱均呈长板型结构,所述第一散热柱、第二散热柱、第三散热柱、第四散热柱以及边缘散热柱的顶部俊呈圆弧形,两侧面自上而下都均匀设置有散热突起,所述散热突起侧面呈波浪形结构;所述第一散热柱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散热柱底部与所述盖板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散热柱数量为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于第一散热柱两侧,所述第二散热柱底部与所述盖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散热柱数量为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于第二散热柱两侧,所述第三散热柱底部与所述盖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散热柱数量为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于第三散热柱两侧,所述第四散热柱底部与所述盖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边缘散热柱数量为两个,所述边缘散热柱呈左右对称设置于盖板顶部两侧;所述边缘散热柱底部与所述盖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边缘散热柱底部与所述盖板连接处外侧呈弧形结构;所述盖板顶部设置有四个圆弧散热槽,其中两个圆弧散热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散热柱与第二散热柱之间,另两个圆弧散热槽分别位于所述第四散热柱与边缘散热柱之间,所述圆弧散热槽为长条形结构,其侧面呈圆形;所述定位扣呈方形结构,数量为两个,呈左右设置于所述盖板底部;所述散热缓冲层为导热硅脂,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与所述盖板底部,位于两个定位扣之间;卡接扣呈方形板体结构,数量为两个,所述卡接扣底部呈圆弧形,所述卡接扣顶部与所述盖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卡接扣一侧设置有嵌合块,所述嵌合块与所述卡接扣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嵌合块呈三棱柱结构;两个所述卡接扣所述呈左右设置于所述盖板底部两端;

所述的底壳为一体式结构,包括底板、侧板以及散热凸片,所述底板呈方形板体结构,所述侧板数量为两个,呈左右对称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顶部两侧;所述侧板呈倒L型结构,所述侧板顶部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大小、形状、位置均与所述卡接扣相对应,使用时将盖板顶部的卡接扣嵌入至对应的卡接槽内即可实现盖板与底壳之间的连接;所述散热凸片数量为24个,每个侧板外侧自上而下均匀设置12个散热凸片,所述散热凸片呈长条行结构,其一端呈方形结构,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呈三角突起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柱、第二散热柱、第三散热柱、第四散热柱以及边缘散热柱在所述盖板顶部呈均匀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散热柱高度>第二散热柱高度>第三散热柱高度>第四散热柱高度>边缘散热柱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与第一散热柱、第二散热柱、第三散热柱、第四散热柱、边缘散热柱、定位扣以及卡接扣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特殊的散热柱结构,盖板顶部自中间至两端依次变短,可以有效对中间集聚的热量进行很好的导出,特别设置多个圆弧散热槽能够增大盖板顶部的散热面积,加大与空气的换热面积,改善散热效果。盖板底部特别设置了定位扣,能有效将待散热电源定位,且独特设置了散热缓冲层,导热硅脂的设置能做到快速散热的同时,有效减小电源在散热时遇到冲击或碰撞造成损坏的可能性,提高安全性能。

独特的卡接扣配合特殊的卡接槽设计,使用时可以卡接在散热器底壳的卡接槽内,方便安装。

独特的底壳设计,在底壳的侧板上设置了多个散热凸片,能够针对散热底壳两侧进行有效散热,且特殊的散热凸片末端呈三角突起结构,能够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壳示意图。

附图标记

盖板1、第一散热柱2、第二散热柱3、第三散热柱4、第四散热柱5、边缘散热柱6、散热突起7、散热缓冲层8、定位扣9、卡接扣10、嵌合块11、圆弧散热槽12、底壳13、底板14、侧板15、卡接槽16、散热凸片1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如图所示。

一种具有极高安全性能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以及底壳,

所述盖板呈方形板体结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散热柱、第二散热柱、第三散热柱、第四散热柱、边缘散热柱、散热缓冲层、定位扣以及卡接扣;所述第一散热柱、第二散热柱、第三散热柱、第四散热柱以及边缘散热柱均位于盖板顶部,所述第一散热柱、第二散热柱、第三散热柱、第四散热柱以及边缘散热柱均呈长板型结构,所述第一散热柱、第二散热柱、第三散热柱、第四散热柱以及边缘散热柱的顶部俊呈圆弧形,两侧面自上而下都均匀设置有散热突起,所述散热突起侧面呈波浪形结构;所述第一散热柱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散热柱底部与所述盖板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散热柱数量为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于第一散热柱两侧,所述第二散热柱底部与所述盖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散热柱数量为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于第二散热柱两侧,所述第三散热柱底部与所述盖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散热柱数量为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于第三散热柱两侧,所述第四散热柱底部与所述盖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边缘散热柱数量为两个,所述边缘散热柱呈左右对称设置于盖板顶部两侧;所述边缘散热柱底部与所述盖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边缘散热柱底部与所述盖板连接处外侧呈弧形结构;所述盖板顶部设置有四个圆弧散热槽,其中两个圆弧散热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散热柱与第二散热柱之间,另两个圆弧散热槽分别位于所述第四散热柱与边缘散热柱之间,所述圆弧散热槽为长条形结构,其侧面呈圆形;所述定位扣呈方形结构,数量为两个,呈左右设置于所述盖板底部;所述散热缓冲层为导热硅脂,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与所述盖板底部,位于两个定位扣之间;卡接扣呈方形板体结构,数量为两个,所述卡接扣底部呈圆弧形,所述卡接扣顶部与所述盖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卡接扣一侧设置有嵌合块,所述嵌合块与所述卡接扣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嵌合块呈三棱柱结构;两个所述卡接扣所述呈左右设置于所述盖板底部两端;

所述的底壳为一体式结构,包括底板、侧板以及散热凸片,所述底板呈方形板体结构,所述侧板数量为两个,呈左右对称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顶部两侧;所述侧板呈倒L型结构,所述侧板顶部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大小、形状、位置均与所述卡接扣相对应,使用时将盖板顶部的卡接扣嵌入至对应的卡接槽内即可实现盖板与底壳之间的连接;所述散热凸片数量为24个,每个侧板外侧自上而下均匀设置12个散热凸片,所述散热凸片呈长条行结构,其一端呈方形结构,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呈三角突起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柱、第二散热柱、第三散热柱、第四散热柱以及边缘散热柱在所述盖板顶部呈均匀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散热柱高度>第二散热柱高度>第三散热柱高度>第四散热柱高度>边缘散热柱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与第一散热柱、第二散热柱、第三散热柱、第四散热柱、边缘散热柱、定位扣以及卡接扣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盖板与其专用的散热器底壳通过其独特的卡接扣配合卡接槽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特殊的散热柱结构,盖板顶部自中间至两端依次变短,可以有效对中间集聚的热量进行很好的导出,特别设置多个圆弧散热槽能够增大盖板顶部的散热面积,加大与空气的换热面积,改善散热效果。盖板底部特别设置了定位扣,能有效将待散热电源定位,且独特设置了散热缓冲层,导热硅脂的设置能做到快速散热的同时,有效减小电源在散热时遇到冲击或碰撞造成损坏的可能性,提高安全性能。

独特的卡接扣配合特殊的卡接槽设计,使用时可以卡接在散热器底壳的卡接槽内,方便安装。

独特的底壳设计,在底壳的侧板上设置了多个散热凸片,能够针对散热底壳两侧进行有效散热,且特殊的散热凸片末端呈三角突起结构,能够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