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电缆铺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0598发布日期:2019-04-02 23:48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电缆铺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电缆铺设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电缆从内到外的组成部分包括:导体、绝缘、内护层、填充料(铠装)、外绝缘。当然,铠装高压电缆主要用于地埋,可以抵抗地面上高强度的压迫,同时可防止其他外力损坏,1KV及以下为低压电缆;1KV~10KV为中压电缆;10KV~35KV为高压电缆;35~220KV为特高压电缆;特高压电缆是随着电缆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电力电缆,特高压电缆一般作为大型输电系统中的中枢纽带,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高压电缆,主要用于远距离的电力传输。

目前市场上两个高压电塔或者电线杆之间的电缆架设时,首先由两名工作人员分别在两个电线杆之间将电缆的两端拿起,然后一端进行电缆的手动收起,致使整个电缆能够悬空在两个电线杆之间,这种传统的方法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电缆铺设装置,旨在解决两个高压电塔或者电线杆之间的电缆架设时,首先由两名工作人员分别在两个电线杆之间将电缆的两端拿起,然后一端进行电缆的手动收起,致使整个电缆能够悬空在两个电线杆之间,这种传统的方法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不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压电缆铺设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动力组件和收线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圈拷、阻挡块、触脚和转动块,所述阻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圈拷,所述阻挡块位于所述圈拷的外表面,所述触脚固定连接于所述阻挡块,所述触脚位于所述阻挡块的内侧壁,所述转动块转动连接于所述圈拷,所述转动块位于所述圈拷的外侧壁,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转动座、摇柄、传动齿轮和转轴,所述转动座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块,所述转动座位于所述转动块的上表面,所述摇柄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座,所述摇柄位于所述转动座的外侧壁,所述传动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摇柄,所述传动齿轮位于所述摇柄的一端,所述转轴啮合连接于所述传动齿轮,所述转轴位于所述传动齿轮的外侧壁,所述收线组件包括绕线圈、线槽、调槽杆和调槽杆,所述绕线圈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绕线圈位于所述转轴的上表面,所述线槽滑动连接于所述绕线圈,所述线槽位于所述绕线圈的外侧壁,所述调槽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线槽,所述调槽杆位于所述线槽的内侧壁,所述调槽杆螺接于所述调槽杆,所述调槽杆位于所述调槽杆的外侧壁。

优选的,所述绕线圈的外侧壁开设有矩形孔洞,且矩形孔洞分为两组,每组设置五个,五个所述绕线圈成一直线排列。

优选的,所述调槽杆和所述线槽的连接部在所述矩形孔洞的内部滑动。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底部设置有锥形齿轮,所述锥形齿轮啮合于所述传动齿轮。

优选的,所述圈拷的两瓣设置为不同,一半设置为单片且两侧有所述触脚,另一半设置为双片且内侧有所述触脚。

优选的,所述圈拷的一半将另一半卡夹在其中。

优选的,所述圈拷即可以上、下翻动也可以左、右打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电缆铺设装置,通过设置所述绕线圈的两侧设置有所述矩形孔洞,且所述矩形孔洞的内部收容有所述线槽和所述调槽杆的连接部,从而拉动所述调槽杆带动所述线槽进行上、下位置移动,从而调节所述线槽之间的位置可以对不同规格的电缆宽都进行适配,所述摇柄、所述传动齿轮和所述转轴从而带动上方的所述绕线圈进行转动绕线,且等所述线槽满槽后,及进行上部分绕线下部放线,最后将两个电线杆之间的电线拉直悬空,装置使用简单方便,节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为高压电缆的架设提供了便利,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收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组件、11-圈拷、12-阻挡块、13-触脚、14-转动块、2-动力组件、21-转动座、22-摇柄、23-传动齿轮、24-转轴、3-收线组件、31-绕线圈、32-线槽、33-调槽杆、34-固定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压电缆铺设装置,包括固定组件1、动力组件2和收线组件3,固定组件1包括圈拷11、阻挡块12、触脚13和转动块14,阻挡块12固定连接于圈拷11,阻挡块12位于圈拷11的外表面,触脚13固定连接于阻挡块12,触脚13位于阻挡块12的内侧壁,转动块14转动连接于圈拷11,转动块14位于圈拷11的外侧壁,动力组件2包括转动座21、摇柄22、传动齿轮23和转轴24,转动座21固定连接于转动块14,转动座21位于转动块14的上表面,摇柄22转动连接于转动座21,摇柄22位于转动座21的外侧壁,传动齿轮23转动连接于摇柄22,传动齿轮23位于摇柄22的一端,转轴24啮合连接于传动齿轮23,转轴24位于传动齿轮23的外侧壁,收线组件3包括绕线圈31、线槽32、调槽杆33和固定圈34,绕线圈31固定连接于转轴24,绕线圈31位于转轴24的上表面,线槽32滑动连接于绕线圈31,线槽32位于绕线圈31的外侧壁,调槽杆33固定连接于线槽32,调槽杆33位于线槽32的内侧壁,固定圈34螺接于调槽杆33,固定圈34位于调槽杆33的外侧壁。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拉动调槽杆33,调槽杆33带动线槽32进行上下位置的移动,使得线槽32调整了与边沿之间的距离,从而带动了整个线槽32位置的变动,进而更好的对高压电缆的宽度进行适配。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圈拷11的两瓣不同,且双片将单片夹持在其中,且单片的两个外表面均设置有阻挡块12,双片的内侧壁设置有阻挡块12,从而单片的阻挡块12和双片的阻挡块12相互卡接,从而将圆柱的电线杆固定在内部,在使用时,首先将圈拷11左、右扳动,从而将圈拷11水平放置,随后将圈拷11分开,将电线杆圈在内部,然后将高压电缆的一端按照线槽32的螺纹顺序环绕设置在绕线圈31的外侧壁,然后上拉调槽杆33,调槽杆33带动线槽32进行位置的移动,最后转动摇柄22,摇柄22的转动带动传动齿轮23,传动齿轮23带动转轴24转动,最后转轴24带动绕线圈31进行转动,最后将两个电线杆之间的高压电缆拉起,使之悬空,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气力,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进一步的,绕线圈31的外侧壁开设有矩形孔洞,且矩形孔洞分为两组,每组设置五个,五个绕线圈31成一直线排列;调槽杆33和线槽32的连接部在矩形孔洞的内部滑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矩形孔洞分为两组,每组设置五个,五个绕线圈31成一直线排列,即拉动调槽杆33,调槽杆33带动线槽32在矩形孔洞的内部进行上下位置的移动,使得线槽32调整了与边沿之间的距离,从而带动了整个线槽32位置的变动,进而更好的对高压电缆的宽度进行适配。

进一步的,转轴24的底部设置有锥形齿轮,锥形齿轮啮合于传动齿轮23。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从而转动摇柄22,摇柄22的转动带动传动齿轮23,传动齿轮23带动转轴24转动,最后转轴24带动绕线圈31进行转动,最后将两个电线杆之间的高压电缆拉起,使之悬空,保证装置正常的工作。

进一步的,圈拷11的两瓣设置为不同,一半设置为单片且两侧有触脚13,另一半设置为双片且内侧有触脚13;圈拷11的一半将另一半卡夹在其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通过设置圈拷11的两瓣不同,且双片将单片夹持在其中,且单片的两个外表面均设置有阻挡块12,双片的内侧壁设置有阻挡块12,从而单片的阻挡块12和双片的阻挡块12相互卡接,从而将圆柱的电线杆固定在内部,使得装置固定在电线杆上,不会掉落造成意外。

进一步的,圈拷11即可以上、下翻动也可以左、右打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圈拷11可以上、下的翻动,从而将圈套可以进行水平的设置,从而更好的适应不同状况的位置,保证绕线圈31的水平,圈拷11左、右的打开可以将电线杆紧固在其中,防止装置的掉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将设备接入外部电源,首先将圈拷11左、右扳动,从而将圈拷11水平放置,随后将圈拷11分开,将电线杆圈在内部,然后将高压电缆的一端按照线槽32的螺纹顺序环绕设置在绕线圈31的外侧壁,然后上拉调槽杆33,调槽杆33带动线槽32进行位置的移动,最后转动摇柄22,摇柄22的转动带动传动齿轮23,传动齿轮23带动转轴24转动,最后转轴24带动绕线圈31进行转动,最后将两个电线杆之间的高压电缆拉起,使之悬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