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芯振动马达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0787发布日期:2019-01-15 22:15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铁芯振动马达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马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的铁芯振动马达振子。



背景技术:

目前,铁芯振动马达所用的振子的设计一直以来采用铆压位置呈圆弧形,振子与轴的固定方式为机械铆压的设计,由于支撑振子的下模是半圆形的,半径比振子半径略大,所以振子在下模是可以转动的,当振子倾斜时,铆压时铆点也是倾斜的,视为不良品,为了保证铆压点不倾斜,铆压前需要对振子位置作矫正,影响作业效率。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的铁芯振动马达振子,就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铁芯振动马达生产中铆压振子时会产生铆压位置偏离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的铁芯振动马达振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铁芯振动马达振子,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固定于第二主体上,第一主体截面和第二主体截面分别为两个同圆心不同半径的半圆形和扇形,第一主体顶部设有铆压平面,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连接处中部设有轴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铁芯振动马达振子新的设计方案,本方案特点为:振子的铆压位置为平面,故在上模铆刀压到振子时,振子可以自动矫正位置,即使振子在下模倾斜放置,也可确保铆压位置不倾斜。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的特点。

作为优选,第一主体截面半圆形的半径小于第二主体截面扇形的半径,第一主体长度与第二主体长度相等。所述形状方便与马达配合安装。

作为优选,铆压平面呈矩形,铆压平面与地面平行。铆压平面呈矩形,确保上模铆刀压到振子时,铆刀能与振子充分接触,铆压平面与地面平行则用于确保,当铆压位置不倾斜时,振子处于正确的放置状态。

作为优选,铆压平面长度与第一主体长度相等。铆压平面长度与第一主体长度相等确保第一主体顶部均为平面,而无弧形,进而确保铆压位置不倾斜。

作为优选,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通过模具压铸成一体。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上模铆刀压到振子时,振子可以自动矫正位置,即使振子在下模倾斜放置,也可确保铆压位置不倾斜;(2)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铆压后的一种立体图。

图中:第一主体1、第二主体2、铆压平面3、轴孔4、凹槽5、马达6、柔性电路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铁芯振动马达振子,包括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第一主体固定于第二主体上,第一主体截面和第二主体截面分别为两个同圆心不同半径的半圆形和扇形,第一主体顶部设有铆压平面3,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连接处中部设有轴孔4。

其中,第一主体截面半圆形的半径小于第二主体截面扇形的半径,第一主体长度与第二主体长度相等。所述形状方便与马达配合安装。

铆压平面呈矩形,铆压平面与地面平行。铆压平面呈矩形,确保上模铆刀压到振子时,铆刀能与振子充分接触,铆压平面与地面平行则用于确保,当铆压位置不倾斜时,振子处于正确的放置状态。

此外,铆压平面长度与第一主体长度相等。铆压平面长度与第一主体长度相等确保第一主体顶部均为平面,而无弧形,进而确保铆压位置不倾斜。

另外,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通过模具压铸成一体。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铆压后的一种立体图,图中的振子已和马达6配合安装,马达上还设有柔性电路板7。在经过铆压后,在铆压平面上有一个凹槽5。由于铆压平面的存在,上模铆刀压到振子时,振子可以自动矫正位置,即使振子在下模倾斜放置,也可确保铆压位置不倾斜,从而使铆压后的凹槽底面同样与铆压平面平行,在提高了作业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应理解,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