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片安装挂件和光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0567发布日期:2019-04-20 02:3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光伏片安装挂件和光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瓦施工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伏片安装挂件和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全人类都在面临着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和资源紧缺的共同危机的今天,可持续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绿色建筑及产品的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目前在建筑中注入绿色元素(诸如太阳能)已成为建筑发展的趋势,绿色建筑有其丰富的内涵,尤其是太阳能的合理、高效利用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内容。太阳能薄膜发电建筑的产生是建筑物设计领域超越能源意识的新型设计意识,对人类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普通的光伏片是靠螺钉挂在挂瓦条上,靠光伏片的自重抵抗负风压,不足以抵抗台风地区的负风作用力。随着太阳能光伏片的大规模应用,急需解决陡坡屋面和沿海风暴地区的光伏片防风安装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片安装挂件和光伏单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片安装挂件,包括支座以及连接在两片错位排布的光伏片间的承重挂件;

该承重挂件包括相连的第一挂接部和第二挂接部,第一挂接部连接在支座上;第二挂接部连接在第一挂接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包括底部固定板、第一挂板和第一连接板;

所述第一挂板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底部固定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挂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到所述底部固定板的距离h大于所述第一挂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到所述底部固定板的距离h’。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挂接部包括安装槽、第二挂板和第一挂钩;

所述第二挂板和所述第一挂钩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一挂钩挂设在所述支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内壁上设置有结构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挂接部包括承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二挂钩;

所述第二挂钩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承接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挂钩挂设在所述第一挂接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承接板远离所述第二挂钩的一侧设置有结构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光伏单元,每个所述光伏单元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片安装挂件,至少两个光伏片通过所述光伏片安装挂件组合形成所述光伏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光伏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光伏单元,相邻的光伏单元沿垂直于所述支座的安装水平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进一步的,相邻的光伏片之间还设置有阻水胶。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光伏单元还包括挂瓦条,所述支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挂瓦条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片安装挂件和光伏系统,通过将光伏片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挂接部和第二挂接部上,再将第二挂接部挂在第一挂接部上,第一挂接部挂在支座上,使光伏片形成层叠结构,通过上层光伏片对下层光伏片的压力,实现了光伏片的安装稳定性,又由于第一挂接部挂在在屋顶上固定的支座上,进而将光伏片稳定的固定在屋顶上,最终完成光伏片的安装,同时还能够具有较好的防风性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片安装挂件和光伏系统,易于生产,成本低,性能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片安装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片安装挂件的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片安装挂件的支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片安装挂件的第一挂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片安装挂件的第一挂接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片安装挂件的第一挂接部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片安装挂件的第二挂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光伏片;2:结构胶;3:第二挂接部;4:第一挂接部;5:支座;6:挂瓦条;7:底部固定板;8:第一连接板;9:第一挂板;10:安装槽;11:第二挂板;12:第一挂钩;13:承接板;14:第二挂钩;15: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片安装挂件,包括支座以及连接在两片错位排布的光伏片间的承重挂件;

承重挂件包括第一挂接部和第二挂接部,第一挂接部4连接在支座5上;第二挂接部3连接在第一挂接部4上。

在本实施例中,以两片光伏片1举例说明,将支座5固定设置在屋顶上,将其中一个光伏片1固定设置在第一挂接部4上,而另一个光伏片1则固定在第二挂接部3上,将第一挂接部4挂设在支座5上,再将第二挂接部3挂设在第一挂接部4上,第一挂接部4和第二挂接部3层叠设置后,由于第二挂接部3上已经固定有一个光伏片1,因此该光伏片1的重量部分施加在第一挂接部4及安装在第一挂接部4上的光伏片1,对设置在第一挂接部4上的光伏片1形成一个较大的较为稳定的力,即可实现将光伏片1固定设置在屋顶或者其他固定点上,使得光伏片1不会被风吹起,起到了防风的作用,可以理解的,当光伏片1为多个,例如至少三片时,依次叠加,从而实现相邻的光伏片1之间的稳定的力的作用,抗风性良好。

参见图1和图2,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支座5包括底部固定板7、第一挂板9和第一连接板8;第一挂板9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板8与底部固定板7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挂板9、第一连接板8和底部固定板7围绕成能与第一挂接部4挂接配合的挂槽;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挂槽侧向开口,在安装后,挂槽的开口倾斜向上朝向屋顶最高处,这使得第一挂接部4能够由上向下挂在第一挂板9上,且不会脱落。

在屋顶或者其他位置相对固定的地方上进行固定时,挂槽的开口位于相对底部固定板7靠上的一侧,当使得第一挂接部4能够由上向下挂在第一挂板9上,且不会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挂板9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板的一侧,其也可以是将连接板固定设置在第一挂板9的中间位置,即第一挂板9在连接板的两侧均有伸出部分,如图3所示,使得两侧均能形成挂接结构,也就是说,其只要能够通过第一挂板9实现对第一挂接部4的挂接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挂板9的端部到底部固定板7的距离h大于第一连接板8的宽度h’。

在本实施例中,h>h’,使得开口处由内而外逐步变宽,进而便于第一挂接部4插入到第一挂板9、第一连接板8和底部固定板7围成的挂槽内,实现第一挂接部4的挂接功能。

需要指出的是,也可以是h<h’,使得开口处由内而外逐步变窄,进而能够有效的防止第一挂接部4从第一挂板9的挂接槽内脱离。

还可以是h=h’,总而言之,h和h’的关系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置。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第一挂接部4包括安装槽10、第二挂板11和第一挂钩12;第二挂板11和第一挂钩12分别设置在安装槽10的相对两侧;第一挂钩12挂设在支座5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第一挂接部4包括用于安装光伏片1的安装槽10,用于与第一挂板9挂接的第一挂钩12,以及用于与第二挂接部3进行挂接的第二挂板11。

第一挂接部4的结构设置方式有很多种,先以图4、图5和图6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的第一挂接部4,其上侧的一端沿背离安装槽10的槽口方向延伸,形成第二挂板11,进而方便第二挂接部3的挂接;下侧设置第一挂钩12,第一挂钩12与安装槽10连接的位置在安装槽10的底端,第一挂钩12的开口方向与安装槽10的开口方向相同,进而形成如图1所示的安装方式,即下方的光伏片1的上端在上方的光伏片1的下端的下方,形成层叠交错的结构,也就是说,上方光伏片1的下端压在下方光伏片1的上端,依次压接在一起后,能够有效的增加光伏片1的稳定性,避免被风吹起了,起到了很好的抗风效果。

如图5所述的第一挂接部4,其上侧的一端沿背离安装槽10的槽口方向延伸,形成第二挂板11,进而方便第二挂接部3的挂接;下侧设置第一挂钩12,第一挂钩12设置在安装槽10下方侧壁沿背离安装槽10的槽口方向延伸的侧壁板上,使得安装槽10、第二挂板11和第一挂钩12共同形成一个工字型。这样的安装方式,使得下方光伏片1的安装位置整体下移,其给支座5形成的压力会更大,光伏片1的安装稳定性为更好。

如图6所示的第一挂接部4,其上侧的一端沿背离安装槽10的槽口方向延伸,形成第二挂板11,进而方便第二挂接部3的挂接,其上侧的另一端设置第一挂钩12,第一挂钩12的开口方向与安装槽10的槽口方向相反;安装槽10的下侧的侧壁延伸,作为另一块第二挂板11,同时,在安装槽10下侧的另一端,即背离安装槽10的槽口方向也设置第一挂钩12,开口方向与安装槽10的方向相同。

这样的设置,通过下侧的第一挂钩12与第一挂板9挂接在一起,上侧的第一挂钩12与第二挂接部3进行挂接,使得设置在上方的光伏片1的下端安装在安装槽10内,形成下方光伏片1的上端压在上方光伏片1的下端的结构形式,也能够有效的增加光伏片1的安装稳定性,起到很好的防风效果。

还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第一挂接部4,其形成两个开口相反的安装槽10,进而使得安装的方式更加的灵活。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挂接部4的设置方式可以是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的设置方式,但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种设置方式,其还可以是有其他的设置方式,也就是说,其只要能够将光伏片1固定安装在第一挂接部4上,且将第一挂接部4挂接在支座5上,并将第二挂接部3挂在第一挂接部4上,形成一端压一端的层叠结构即可。

如图4-图6所示的第一挂接部4,其第一挂钩12的开口宽度设置为d,底部的宽度设置为d’。当h>h’的时候,d>d’,进而能够与第一挂板9形成较高的匹配度,保证第一了第一挂接部4的挂接稳定性。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安装槽10内壁上设置有结构胶2。

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槽10的内壁上设置了结构胶2,通过结构胶2实现将光伏片1与安装槽10的固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光伏片1固定在安装槽10上的方式是通过结构胶2来实现的,但其不仅仅局限于这样的设置方式,其还可以是通过其他的固定方式,如螺栓固定等方式进行固定,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将光伏片1固定设置在安装槽10上即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第二挂接部3包括承接板13、第二连接板15和第二挂钩14;第二挂钩14通过第二连接板15固定设置在承接板13的一侧;第二挂钩14挂设在第一挂接部4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挂钩14远离第二连接板15的一端到承接板13的距离为l,第二连接板15的宽度为l',当h>h'时,l>l',使得第二挂钩14既能够挂设在第二挂板11上,也能够直接挂设在第一挂板9上,与第一挂板9形成较高的匹配度。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承接板13远离第二挂钩14的一侧设置有结构胶2。

在本实施例中,承接板13的一侧设置第二连接板15和第二挂钩14,另一侧设置固定光伏片1的结构胶2,实现将光伏片1固定在第二挂接部3上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光伏片1可以是通过结构胶2固定在第二挂接部3上,但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种方式,其还可以是通过螺栓固定等方式,将光伏片1固定设置在第二挂接部3上,也就是说,其只要能够将光伏片1固定安装在第二挂接部3上即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光伏单元,每个所述光伏单元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片安装挂件,至少两个光伏片通过所述光伏片安装挂件组合形成所述光伏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光伏系统的设置方式如图1所示,光伏片1的上端设置第一挂接部4,用于与上方相邻的第二挂接部3连接,下端的下侧面上设置第二挂接部3,用于与下方相邻的第一挂接部4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挂接部4和第二挂接部3的设置方式需要根据不同的光伏片1形状进行调整,也就是说,第一挂接部4和第二挂接部3不仅仅局限于光伏片1的上下两端,其还可以是设置有多个第一挂接部4或设置多个第二挂接部3,其也可以是将第二挂接部3设置在光伏片1下方的中部,也就是说,其只要能够通过第一挂接部4和第二挂接部3实现对光伏片1的挂接,能够将光伏片1挂在支座5上即可。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挂接部4和第二挂接部3用于固定光伏片1,但其不仅仅局限于光伏片1,其还可以是用于固定幕墙结构等在墙面上或屋顶上挂接的建筑结构,也就是说,能够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挂接的结构的领域,均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光伏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光伏单元,相邻的光伏单元沿垂直于所述支座的安装水平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部分重叠的光伏单元,能够给彼此更好的压力,进而使得其具有更好的防风性能,安装的稳定性更好。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相邻的光伏片1之间还设置有阻水胶。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层的光伏片1和下层的光伏片1之间设置阻水胶,且阻水胶设置在上层光伏片1的下端的下侧。通过阻水胶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防止雨水的倒灌,保证了光伏片1下方的干燥度和清洁度。

同时,通过阻水胶还能够实现对上层光伏片1的软性支撑,进而有效的避免了上下层光伏片1的硬接触,避免了在安装时,由于碰撞而产生的损伤,保证了光伏片1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每个光伏单元还包括挂瓦条6,支座5固定设置在挂瓦条6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支座5的下方设置了挂瓦条6,通过挂瓦条6的设置,能够使得挂瓦条6的上侧较为平整,进而使得光伏片1安装的较为平整,提高了光伏片1的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挂瓦条6通过水泥进行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屋顶或墙面上。

需要指出都是,挂瓦条6的固定方式可以是粘接,但其不仅仅局限于粘接这一种固定方式,其还可以是有其他的固定方式,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将挂瓦条6固定设置在屋顶或墙面上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片安装挂件和光伏单元,通过将光伏片1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挂接部4和第二挂接部3上,再将第二挂接部3挂在第一挂接部4上,第一挂接部4挂在支座5上,使光伏片1形成层叠结构,通过上层光伏片1对下层光伏片1的压力,实现光伏片1的安装稳定性,又由于第一挂接部4挂在在屋顶上固定的支座5上,进而将光伏片1稳定的固定在屋顶上,最终完成光伏片1的安装,同时还能够具有较好的防风性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片安装挂件和光伏单元,易于生产,成本低,性能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