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型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3690发布日期:2019-08-09 21:59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型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型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手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屏幕手机的迅速普及和蔓延,手机的耗电量也在大幅度增长,围绕手机充电的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比如更加方便的无线充电技术。

现在的无线充电技术一般是利用感应线圈来进行充电,但在充电过程中普遍存在手机发热,充电时间长等问题。在使用无线充电器为手机充电的过程中,由于无线充电器产品本身的特性,如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距离过大、接受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对位不准或者产品本身空间小且密闭等因素,导致手机严重发热。由于手机一般都带有温控保护功能,一旦发热超过设定的温控保护值,手机将主动降低充电功率来控制手机发热的情况。手机一旦开启低功率充电,充电时间就会相应增加从而影响终端客户体验感。

现有技术中出现了设置有散热孔或者散热风扇等散热结构的无线充电器,但大部分没有针对无线充电器内部的主要发热源进行散热,整机散热较差;另外,大多数无线充电器没有形成有效的散热通道,散热通道长且不直接,容易产生风阻大、噪音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散热型无线充电器,该无线充电器通过利用有效的四路散热通道,对无线充电器与充电手机进行了全面地散热,散热效果较好,大大提升了手机充电效率与用户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散热型无线充电器,包括下壳和与所述下壳相结合的上壳,所述上壳包括用于放置待充电手机的平台和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平台横向连接,所述凸台相对该平台凸起以与下壳共同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设置有风扇,所述平台与所述下壳之间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设有无线充电模组,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包括电子模组和设于所述电子模组上的线圈模组,所述电子模组与所述线圈模组居中对齐设置,所述凸台朝向所述平台的侧面设有风口,所述凸台与所述风口所在侧面的正对侧面和所述凸台的顶面与底面均设有第一对流风口,所述平台与所述风口所在侧面的正对侧面设有第二对流风口,所述电子模组上设有若干用于支撑线圈模组的第二支撑块,所述下壳设有若干用于支撑电子模组的第三支撑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块呈长方条形,且平行对称设于所述电子模组的顶面。

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撑块呈长方条形,且平行对称设于所述下壳的顶面。

所述风扇的作用在于吸入冷风并加速气体流通速度;通过风扇吸入冷风,并在风口与第一、第二对流风口之间形成空气流动,可对无线充电器与充电手机进行全面散热。

所述线圈模组与无线充电器上壳内表面之间的高度距离形成第二路通风间隙,通过第二路通风间隙能够快速带走线圈模组与无线充电器上壳之间产生的热量。

所述第二支撑块用于支撑线圈模组,所述线圈模组与电子模组之间的高度距离形成第三路通风间隙,通过第三路通风间隙能够快速带走线圈模组与电子模组所产生的热量。

所述第三支撑块用于支撑电子模组,所述电子模组与无线充电器下壳之间的高度距离形成第四路通风间隙,通过第四路通风间隙能够快速带走电子模组与无线充电器下壳所产生的热量。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的顶面上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充电手机的第一支撑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块呈半球状。

所述第一支撑块用于支撑并放置手机,手机的底面与无线充电器上壳表面之间的高度距离形成第一路通风间隙,通过第一路通风间隙能够快速带走充电手机与无线充电器表面产生的热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型无线充电器,通过设置若干第一、第二和第三支撑块,并利用风扇吸入冷风,在风口与第一、第二对流风口之间形成空气流动,形成了有效的四路直、短且顺畅的散热通道,针对充电手机、充电器上壳、充电器内部的充电模组以及充电器下壳进行了全方位散热,整机散热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散热型无线充电器整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散热型无线充电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散热型无线充电器内四路散热通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散热型无线充电器整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上壳10、凸台11、平台12、第一支撑块121、风扇20、线圈模组30、电子模组40、第二支撑块41、下壳50、第三支撑块51、第二对流风口60、风口70、第一对流风口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一种散热型无线充电器,包括下壳50和与所述下壳50相结合的上壳10,所述上壳10包括用于放置待充电手机的平台12和凸台11,所述凸台11与所述平台12横向连接,所述凸台11相对于该平台12凸起以与下壳50共同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设有风扇20,所述风扇20为垂直设置;所述风扇20的数量为2个;所述风扇20作用在于吸入冷风并加速气体流通;所述凸台11朝向所述平台12的侧面设有风口70,所述风口70为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用于带走手机底面与无线充电器产生的热量;所述平台12与所述风口70所在侧面的正对侧面设有第二对流风口60,所述第二对流风口60为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带走充电器内部所产生的热量;所述凸台11与所述风口70所在侧面的正对侧面设有第一对流风口80,所述第一对流风口80为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可让外部冷却气体进入到无线充电器的表面与内部。

再结合图1所示,所述平台12与所述下壳50之间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设有无线充电模组;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包括电子模组40和设于所述电子模组40上的线圈模组30,所述电子模组40与所述线圈模组30居中对齐设置;所述平台12的顶面上设有若干第一支撑块121,所述第一支撑块121呈半球状;所述电子模组40上设有平行且对称的第二支撑块41,所述第二支撑块41呈长方条形;所述下壳50上设有平行且对称的第三支撑块51,所述第三支撑块51也呈长方条形。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撑块121用于支撑并放置待充电手机,手机底面与平台12顶面之间的高度距离形成第一路通风间隙,所述第一路通风间隙通过风扇20将冷风从无线充电器的第一对流风口80吸入,并从风口70吹出,带走充电手机及无线充电器表面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

所述无线充电模组与无线充电器上壳10内表面之间的高度距离形成第二路通风间隙,所述第二路通风间隙通过风扇20将冷风从无线充电器的第一对流风口80吸入,并从第二对流风口60吹出,带走线圈模组30与无线充电器上壳10产生的热量来进行散热。

所述第二支撑块41用于支撑线圈模组30,所述线圈模组30与电子模组40之间的高度距离形成第三路通风间隙,所述第三路通风间隙通过风扇20将冷风从无线充电器的第一对流风口80吸入,并从第二对流风口60吹出,能快速带走线圈模组30与电子模组40上产生的热量来进行散热。

所述第三支撑块51用于支撑电子模组40,所述电子模组40与无线充电器的下壳50之间的高度距离形成第四路通风间隙,所述第四路通风间隙通过风扇20将冷风从无线充电器的第一对流风口80吸入,并从第二对流风口60吹出,能够快速带走电子模组40与无线充电器下壳50产生的热量来进行散热。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的一种散热型无线充电器,其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散热型无线充电器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的风扇20为水平设置;所述风扇20的数量为1个;同时,由于风扇20为水平设置,故将所述第一对流风口80开设在所述凸台11的顶面与底面。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凸台11或所述平台12的截面可以为圆形或其他形状;所述第一支撑块121也可以为圆柱状或其他形状,可以阵列设置或者非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支撑块41、第三支撑块51也可以为圆柱状或其他形状,数量可以大于2个;所述风扇20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或以上;所述风口70、第一对流风口80和第二对流风口60可以为方形网孔、圆形网孔或其他形状。

当然,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也可将风扇20反过来安装,这样所述风口70就变成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对流风口60就变成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第二进风口可使外部冷却气体进入到无线充电器的表面与内部。所述第一对流风口80就变成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用于带走充电器内部所产生的热量。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