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器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5227发布日期:2019-04-05 19:22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频器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器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频器控制柜。



背景技术:

所谓变频器控制柜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子控制设备,现有的变频控制柜在瞬间停电或以外停电的时候,需要人工去启动,存在晃电的情况,因此如何设计另一种方式实现自动重启,防止变频器控制柜在启动过程中出现晃电现象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频器控制柜,以实现瞬间停电或以外停电时自动重启变频器,防止变频器控制柜在启动过程中出现晃电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频器控制柜,所述变频器控制柜包括:

变频器主回路、变压器、变频器控制主回路;所述变频器主回路的三相输入端与380V三相交流电相连,所述变频器主回路的三相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的三相输入端相连,所述变压器的两相输出端与所述变频器控制主回路相连;

所述变频器控制主回路包括:就地远方选择回路、变频输出合闸回路、变频控制回路、工频控制回路、DCS启动控制回路、DCS停止控制回路、防晃电保持回路和防晃电复位回路;

所述变频输出合闸回路、所述变频控制回路、所述工频控制回路、所述DCS启动控制回路、所述DCS停止控制回路、所述防晃电保持回路分别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相连。

可选的,所述变频器控制柜还包括:

风扇主回路,所述风扇主回路的三相输入端与所述变频器主回路的三相输入端相连;

风扇副回路,所述风扇副回路的两相输入端所述变压器的两相输出端相连;

所述变频器控制主回路还包括:电机风扇运行回路,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相连。

可选的,所述变频器控制主回路还包括:

分离器运行指示回路和分离器停止指示回路;所述分离器运行指示回路和所述分离器停止指示回路分别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相连。

可选的,所述变频器控制主回路还包括:

变频器故障指示回路,所述变频器故障指示回路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相连。

可选的,所述变频器控制主回路还包括:

交流电流显示电路和交流电压显示电路,所述交流电流显示电路串联在所述变频器主回路上,所述交流电压显示电路并联在所述变频器主回路的任意两相输入端。

可选的,所述防晃电保持回路包括:第一DCS触发开关、隔离继电器P-3ZK常开触点、延时继电器P-ST常开触点、第一DCS触发急停开关SBE1、隔离继电器P-4ZK常闭触点、延时继电器P-ST线圈;

所述第一DCS触发开关的一端、所述隔离继电器P-3ZK常开触点的第8引脚、所述延时继电器P-ST常开触点的第6引脚分别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的A6103端相连,所述第一DCS触发开关的另一端、所述隔离继电器P-3ZK常开触点的第12引脚、所述延时继电器P-ST常开触点的第8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DCS触发急停开关SBE1的第11引脚相连,所述第一DCS触发急停开关SBE1的第12引脚与所述隔离继电器P-4ZK常闭触点的第9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4ZK常闭触点的第1引脚与所述延时继电器P-ST线圈的第7引脚相连,所述延时继电器P-ST线圈的第2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的N6101端相连。

可选的,所述防晃电复位回路包括:隔离继电器P-4ZK常开触点、隔离继电器P-2ZK常开触点;

所述隔离继电器P-4ZK常开触点的第11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2ZK常开触点的第11引脚分别与所述延时继电器P-ST线圈的第4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4ZK常开触点的第7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2ZK常开触点的第7引脚分别与所述延时继电器P-ST线圈的第3引脚相连。

可选的,所述变频控制回路包括:

第一带灯开关P-KA、第二带灯开关P-GA、隔离继电器P-3ZK常闭触点、隔离继电器P-1ZK常开触点、接触器P-KM常开触点、工频与变频转换开关SAH2、隔离继电器P-2ZK常闭触点、接触器M-KM常开触点、隔离继电器P-8ZK常闭触点、隔离继电器P-1ZK线圈;

所述第一带灯开关P-KA的第3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1ZK常开触点的第9引脚、所述接触器P-KM常开触点的第13引脚分别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的A6102端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3ZK常开触点的第5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的A6103端相连,所述第一带灯开关P-KA的第4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1ZK常开触点的第5引脚、所述接触器P-KM常开触点的第14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带灯开关P-GA的第1引脚相连,所述第二带灯开关P-GA的第2引脚与所述隔离继电器P-3ZK常闭触点的第1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3ZK常闭触点的第9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3ZK常开触点的第9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DCS触发急停开关SBE1的第1引脚相连,所述第一DCS触发急停开关SBE1的第2引脚与所述工频与变频转换开关SAH2的第1引脚相连,所述工频与变频转换开关SAH2的第2引脚与所述隔离继电器P-2ZK常闭触点第9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2ZK常闭触点第1引脚与所述接触器M-KM常开触点的第53引脚相连,所述接触器M-KM常开触点的第54引脚与所述隔离继电器P-8ZK常闭触点的第9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8ZK常闭触点的第1引脚与所述隔离继电器P-1ZK线圈的第14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1ZK线圈的第13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的N6101端相连。

可选的,所述工频控制回路包括:接触器M-KM常闭触点、接触器P-KM线圈、隔离继电器P-5ZK线圈、热继电器P-KR常闭触点;

所述第一DCS触发急停开关SBE1的第2引脚与所述工频与变频转换开关SAH2的第3引脚相连,所述工频与变频转换开关SAH2的第4引脚与所述接触器M-KM常闭触点的第61引脚相连,所述接触器M-KM常闭触点的第62引脚分别与所述接触器P-KM线圈的第A1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5ZK线圈的第14引脚相连,所述接触器P-KM线圈的第A2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5ZK线圈的第13引脚分别与所述隔离继电器P-8ZK常闭触点的第10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8ZK常闭触点的第2引脚与所述热继电器P-KR常闭触点的第95引脚相连,所述热继电器P-KR常闭触点的第96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的N6101端相连。

可选的,所述变频输出合闸回路包括:接触器P-KM常闭触点、接触器M-KM线圈、隔离继电器P-7ZK线圈;

所述工频与变频转换开关SAH2的第5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的A6101端相连,所述工频与变频转换开关SAH2的第6引脚与所述接触器P-KM常闭触点的第61引脚相连,所述接触器P-KM常闭触点的第62引脚与所述接触器M-KM线圈的第A1引脚相连,所述接触器M-KM线圈的第A2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的N6101端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7ZK线圈的第14引脚与所述隔离继电器P-8ZK常闭触点的第1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7ZK线圈的第13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的N6101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变频器控制柜内的变频器控制主回路中设计了防晃电保持回路和防晃电复位回路,实现瞬间停电或以外停电时自动重启变频器,防止变频器控制柜在启动过程中出现晃电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变频器控制柜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变频器控制主回路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变频器主回路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就地远方选择回路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晃电复位回路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扇主回路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扇副回路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交流电流显示电路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交流电压显示电路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变频器控制柜端子连接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变频器主回路,2、变压器,3、变频器控制主回路,31、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2、变频输出合闸回路,33、变频控制回路,34、工频控制回路,35、DCS启动控制回路,36、DCS停止控制回路,37、防晃电保持回路,38、防晃电复位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频器控制柜,以实现瞬间停电或以外停电时自动重启变频器,防止变频器控制柜在启动过程中出现晃电现象。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变频器控制柜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频器控制柜,所述变频器控制柜包括:

变频器主回路1、变压器2、变频器控制主回路3;所述变频器主回路1的三相输入端与380V三相交流电相连,所述变频器主回路1的三相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2的三相输入端相连,所述变压器2的两相输出端与所述变频器控制主回路3相连;

所述变频器控制主回路3包括: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变频输出合闸回路32、变频控制回路33、工频控制回路34、DCS启动控制回路35、DCS停止控制回路36、防晃电保持回路37和防晃电复位回路38;

所述变频输出合闸回路32、所述变频控制回路33、所述工频控制回路34、所述DCS启动控制回路35、所述DCS停止控制回路36、所述防晃电保持回路37分别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变频器控制柜还包括:

风扇主回路,所述风扇主回路的三相输入端与所述变频器主回路1的三相输入端相连;

风扇副回路,所述风扇副回路的两相输入端所述变压器2的两相输出端相连;

所述变频器控制主回路3还包括:电机风扇运行回路,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变频器控制主回路3还包括:

分离器运行指示回路和分离器停止指示回路;所述分离器运行指示回路和所述分离器停止指示回路分别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变频器控制主回路3还包括:

变频器故障指示回路,所述变频器故障指示回路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变频器控制主回路3还包括:

交流电流显示电路和交流电压显示电路,所述交流电流显示电路串联在所述变频器主回路1上,所述交流电压显示电路并联在所述变频器主回路1的任意两相输入端。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变频器控制主回路3结构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晃电保持回路37包括:第一DCS触发开关、隔离继电器P-3ZK常开触点、延时继电器P-ST常开触点、第一DCS触发急停开关SBE1、隔离继电器P-4ZK常闭触点、延时继电器P-ST线圈;

所述第一DCS触发开关的一端、所述隔离继电器P-3ZK常开触点的第8引脚、所述延时继电器P-ST常开触点的第6引脚分别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A6103端相连,所述第一DCS触发开关的另一端、所述隔离继电器P-3ZK常开触点的第12引脚、所述延时继电器P-ST常开触点的第8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DCS触发急停开关SBE1的第11引脚相连,所述第一DCS触发急停开关SBE1的第12引脚与所述隔离继电器P-4ZK常闭触点的第9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4ZK常闭触点的第1引脚与所述延时继电器P-ST线圈的第7引脚相连,所述延时继电器P-ST线圈的第2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N6101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变频控制回路33包括:

第一带灯开关P-KA、第二带灯开关P-GA、隔离继电器P-3ZK常闭触点、隔离继电器P-1ZK常开触点、接触器P-KM常开触点、工频与变频转换开关SAH2、隔离继电器P-2ZK常闭触点、接触器M-KM常开触点、隔离继电器P-8ZK常闭触点、隔离继电器P-1ZK线圈;

所述第一带灯开关P-KA的第3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1ZK常开触点的第9引脚、所述接触器P-KM常开触点的第13引脚分别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A6102端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3ZK常开触点的第5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A6103端相连,所述第一带灯开关P-KA的第4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1ZK常开触点的第5引脚、所述接触器P-KM常开触点的第14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带灯开关P-GA的第1引脚相连,所述第二带灯开关P-GA的第2引脚与所述隔离继电器P-3ZK常闭触点的第1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3ZK常闭触点的第9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3ZK常开触点的第9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DCS触发急停开关SBE1的第1引脚相连,所述第一DCS触发急停开关SBE1的第2引脚与所述工频与变频转换开关SAH2的第1引脚相连,所述工频与变频转换开关SAH2的第2引脚与所述隔离继电器P-2ZK常闭触点第9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2ZK常闭触点第1引脚与所述接触器M-KM常开触点的第53引脚相连,所述接触器M-KM常开触点的第54引脚与所述隔离继电器P-8ZK常闭触点的第9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8ZK常闭触点的第1引脚与所述隔离继电器P-1ZK线圈的第14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1ZK线圈的第13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N6101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工频控制回路34包括:接触器M-KM常闭触点、接触器P-KM线圈、隔离继电器P-5ZK线圈、热继电器P-KR常闭触点;

所述第一DCS触发急停开关SBE1的第2引脚与所述工频与变频转换开关SAH2的第3引脚相连,所述工频与变频转换开关SAH2的第4引脚与所述接触器M-KM常闭触点的第61引脚相连,所述接触器M-KM常闭触点的第62引脚分别与所述接触器P-KM线圈的第A1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5ZK线圈的第14引脚相连,所述接触器P-KM线圈的第A2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5ZK线圈的第13引脚分别与所述隔离继电器P-8ZK常闭触点的第10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8ZK常闭触点的第2引脚与所述热继电器P-KR常闭触点的第95引脚相连,所述热继电器P-KR常闭触点的第96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N6101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变频输出合闸回路32包括:接触器P-KM常闭触点、接触器M-KM线圈、隔离继电器P-7ZK线圈;

所述工频与变频转换开关SAH2的第5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A6101端相连,所述工频与变频转换开关SAH2的第6引脚与所述接触器P-KM常闭触点的第61引脚相连,所述接触器P-KM常闭触点的第62引脚与所述接触器M-KM线圈的第A1引脚相连,所述接触器M-KM线圈的第A2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N6101端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7ZK线圈的第14引脚与所述隔离继电器P-8ZK常闭触点的第1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7ZK线圈的第13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N6101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DCS启动控制回路35包括:所述隔离继电器P-3ZK线圈;所述隔离继电器P-3ZK线圈的第14引脚与所述隔离继电器P-4ZK常闭触点的第1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3ZK线圈的第13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N6101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DCS停止控制回路36包括:第二DCS触发开关、隔离继电器P-4ZK线圈;所述第二DCS触发开关的一端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N6101端相连,所述第二DCS触发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离继电器P-4ZK线圈的第14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4ZK线圈的第13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N6101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机风扇运行回路包括:隔离继电器P-6ZK常开触点、隔离继电器P-5ZK常开触点、接触器F-KM线圈、热继电器F-KR常闭触点;所述隔离继电器P-6ZK常开触点的第12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5ZK常开触点的第12引脚分别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A6101端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6ZK常开触点的第8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5ZK常开触点的第8引脚分别与所述接触器F-KM线圈的第A1引脚相连,所述接触器F-KM线圈的第A2引脚与所述热继电器F-KR常闭触点的第95引脚相连,所述热继电器F-KR常闭触点的第96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N6101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分离器运行指示回路包括:指示灯P-HR;所述指示灯P-HR的第X1引脚分别与所述隔离继电器P-6ZK常开触点的第8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5ZK常开触点的第8引脚相连,所述指示灯P-HR的第X2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N6101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分离器停止指示回路包括:隔离继电器P-6ZK常闭触点、隔离继电器P-5ZK常闭触点、指示灯P-HG;所述隔离继电器P-6ZK常闭触点的第12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A6101端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6ZK常闭触点的第4引脚与所述隔离继电器P-5ZK常闭触点的第11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5ZK常闭触点的第3引脚与所述指示灯P-HG的第X1引脚相连,所述指示灯P-HG的第X2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N6101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变频器故障指示回路包括:隔离继电器P-2ZK常开触点、指示灯P-HY;所述隔离继电器P-2ZK常开触点的第12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A6101端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2ZK常开触点的第8引脚与所述指示灯P-HY的第X1引脚相连,所述指示灯P-HY的第X2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N6101端相连。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变频器主回路1结构图,如图3所示,所述变频器主回路1包括:塑壳开关1QF、变频器UF、电抗器L、接触器M-KM、分离电机电源X:a1、X:b1、X:c1、分离电机M1、接触器P-KM、热继电器P-KR;

所述塑壳开关1QF的第1引脚、第3引脚、第5引脚分别与380V三相交流电相连,所述塑壳开关1QF的第2引脚、第4引脚、第6引脚分别与所述变频器UF的第U1引脚、第V1引脚、第W1引脚相连,所述变频器UF的第U2引脚、第V2引脚、第W2引脚分别与所述电抗器L的第U1引脚、第V1引脚、第W1引脚相连,所述电抗器L第U2引脚、第V2引脚、第W2引脚分别与所述接触器M-KM的第1引脚、第3引脚、第5引脚相连,所述接触器M-KM的第2引脚、第4引脚、第6引脚分别与所述分离电机电源X:a1、X:b1、X:c1相连,所述分离电机电源X:a1、X:b1、X:c1分别与所述分离电机M1相连,所述接触器P-KM的第1引脚、第3引脚、第5引脚分别与380V三相交流电相连,所述接触器P-KM的第2引脚、第4引脚、第6引脚分别与所述热继电器P-KR的第1引脚、第3引脚、第5引脚相连,所述热继电器P-KR的第2引脚、第4引脚、第6引脚分别与所述分离电机电源X:a1、X:b1、X:c1相连。

所述变频器主回路1还包括:电位器RP、隔离继电器P-6ZK线圈、隔离继电器P-2ZK线圈、隔离继电器P-7ZK常开触点、隔离继电器P-1ZK常开触点、隔离继电器2K常开触点、过热保护器、信号隔离器AIR1、信号隔离器AIR2;所述电位器RP的第1引脚与所述变频器UF的AGND端相连;所述电位器RP的第2引脚与所述变频器UF的AI1+端相连,所述电位器RP的第3引脚与所述变频器UF的+10VDC端相连,所述变频器UF的AGND端、AI1-端、AI2-端分别与所述信号隔离器AIR1的第6引脚相连,所述变频器UF的AI2+端与所述信号隔离器AIR1的第5引脚相连,所述变频器UF的所有COM、所述变频器UF的24VDC分别与所述信号隔离器AIR1的第7引脚相连,所述信号隔离器AIR1的第3引脚、第4引脚、第8引脚分别与DCS分散控制系统相连,获取DCS分散控制系统4-20mA电流,所述信号隔离器AIR1的第7引脚与所述信号隔离器AIR2的第1引脚相连,所述变频器UF的AO1+端、AO1-端、AO2+端、AO2-端分别与所述信号隔离器AIR2的第5引脚、第6引脚、第9引脚、第10引脚相连,所述信号隔离器AIR2的第7引脚、第8引脚、第11引脚、第12引脚分别与DCS分散控制系统相连,用于输出4-20mA频率和4-20mA电流,所述变频器UF的NC端与所述隔离继电器P-6ZK线圈的第14引脚相连,所述变频器UF的NO端与所述隔离继电器P-2ZK线圈的第14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6ZK线圈的第13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2ZK线圈的第13引脚分别与所述变频器UF的DIOGND端相连,所述变频器UF的DI1端分别与所述隔离继电器P-7ZK常开触点的第8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1ZK常开触点的第8引脚相连,所述变频器UF的DI3端与所述隔离继电器2K常开触点的第8引脚相连,所述变频器UF的DI6端与所述过热保护器一端相连,所述过热保护器的另一端、所述隔离继电器2K常开触点的第12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7ZK常开触点的第12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1ZK常开触点的第12引脚分别24VDC相连,所述过热保护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分离电机M1相连。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结构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包括:低压断路器2QF、隔离继电器1K线圈、就地远方转换开关SAH1、熔断器FU2、隔离继电器2K线圈。

所述低压断路器2QF的第1引脚和第3引脚分别与所述变压器2的两相输出端220V电压相连,所述低压断路器2QF的第2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转换开关SAH1的第1引脚相连,所述就地远方转换开关SAH1的第1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转换开关SAH1的第3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1K线圈的第14引脚与所述低压断路器2QF的第2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1K线圈的第13引脚与所述低压断路器2QF的第4引脚相连,所述低压断路器2QF的第2引脚与所述熔断器FU2的第1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1K线圈的第13引脚与所述隔离继电器2K线圈的第13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2K线圈的第14引脚与所述就地远方转换开关SAH1的第4引脚相连,所述熔断器FU2的第1引脚的输出端为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A6101端,所述就地远方转换开关SAH1的第2引脚的输出端为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A6102端,所述就地远方转换开关SAH1的第4引脚的输出端为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A6103端,所述隔离继电器1K线圈的第13引脚的输出端为就地远方选择回路31的N6101端。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晃电复位回路38结构图,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晃电复位回路38包括:隔离继电器P-4ZK常开触点、隔离继电器P-2ZK常开触点。

所述隔离继电器P-4ZK常开触点的第11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2ZK常开触点的第11引脚分别与所述延时继电器P-ST线圈的第4引脚相连,所述隔离继电器P-4ZK常开触点的第7引脚、所述隔离继电器P-2ZK常开触点的第7引脚分别与所述延时继电器P-ST线圈的第3引脚相连。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扇主回路结构图,如图6所示,所述例风扇主回路包括:低压断路器F-QF、接触器F-KM、热继电器F-KR、风扇电机M2、风扇电机电源X0:a2、X0:b2、X0:c2;所述低压断路器F-QF的第1引脚、第3引脚、第5引脚分别与380V三相交流电相连,所述低压断路器F-QF的第2引脚、第4引脚、第6引脚分别与所述热继电器F-KR的第1引脚、第3引脚、第5引脚相连,所述热继电器F-KR的第2引脚、第4引脚、第6引脚分别与所述风扇电机电源X0:a2、X0:b2、X0:c2相连,所述风扇电机电源X0:a2、X0:b2、X0:c2均与所述风扇电机M2相连。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扇副回路结构图;如图7所示,所述风扇副回路包括:熔断器FU1、接触器F-KM常开触点、风扇M3、转换开关SA、日光灯具1EL;所述熔断器FU1的第1引脚与所述变压器B的一端相连,所述熔断器FU1的第2引脚与所述接触器F-KM常开触点的第53引脚相连,所述接触器F-KM常开触点的第54引脚与所述风扇M3的一端相连,所述风扇M3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B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转换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熔断器FU1的第2引脚相连,所述转换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日光灯具的一端相连,所述日光灯具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B的另一端相连。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交流电流显示电路结构图;如图8所示,所述交流电流显示电路包括:电流互感器LH、交流电流表PA;所述电流互感器LH的第1引脚与所述交流电流表PA的第2引脚相连;所述电流互感器LH的第2引脚与所述交流电流表PA的第1引脚相连,所述电流互感器LH的第2引脚接地。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交流电压显示电路结构图,如图9所示,所述交流电压显示电路包括:熔断器FU3、熔断器FU4、交流电压表PV;所述熔断器FU3的第1引脚与308V三相交流电的一相相连,所述熔断器FU3的第2引脚与所述交流电压表PV的第1引脚相连,所述交流电压表PV的第2引脚与所述熔断器FU4的第1引脚相连,所述熔断器FU4的第2引脚与308V三相交流电的另一相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隔离继电器P-2ZK常开触点的第10引脚和第6引脚分别与DCS分散控制系统相连,表示变频器故障;KD开关的第7引脚和第8引脚分别与DCS分散控制系统相连,表示系统处于远方;隔离继电器1K常闭触点的第9引脚和第1引脚分别与DCS分散控制系统相连,表示控制柜失电;隔离继电器P-8ZK常开触点的第12引脚与隔离继电器P-8ZK常开触点的第8引脚分别与DCS分散控制系统相连,表示电机风扇故障;隔离继电器P-6ZK常开触点的第9引脚与接触器P-KM常开触点的第53引脚相连,并送到DCS分散控制系统,隔离继电器P-6ZK常开触点的第5引脚与接触器P-KM常开触点的第54引脚相连,并送到DCS分散控制系统,表示变频器运行;接触器F-KM常开触点的第14引脚与低压断路器F-QF的第11引脚相连,接触器F-KM常开触点的第13引脚与低压断路器F-QF的第14引脚分别与DCS分散控制系统相连,表示风扇已启;接触器M-KM的第83引脚和第84引脚分别与DCS分散控制系统相连,表示变频器运行。

本实用新型中的2.5mm2为选用2.5mm2电缆,1mm2为选用1mm2电缆。

本实用新型就地方式是通过控制柜上的就地远方转换开关SAH1,启停分离器电机;远方方式是通过DCS上位机发出启停指令,启停分离器电机;变频柜启动方式分两种:变频启动和工频启动;变频启动方式是指通过启动变频器,分离器改变输出电压,来调节分离器电机速度;这种方式分离器电机速度是可以调节的。优点是分离器电机瞬间启动电流小。变频方式启动在控制柜处于就地方式控制时,是通过控制柜的电位器来调节变频器输出,达到调节分离器电机速度;变频方式启动在控制柜处于远方方式控制时,是通过DCS上位机发送的4-20MA电流信号,来调节变频器输出,达到调节分离器电机速度;工频启动方式是指通过控制柜内组建电气线路直接启动分离器电机,这种方式分离器的电机速度是不能调节,每次启动都是全速启动。当工频启动时无论是就地还是远方,都是直接启动的,这种方式缺点就是瞬间启动电流大。变频器控制柜内顶上有散热风扇,用于工频/变频运行时降低分离器控制柜内温度,达到保护电路元器件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的交流电压表PV选为CP-80-V,交流电流表PA选为CP-80-A,日光灯具为220V、20W,转换开关SA选为XB2-BD21C,电位器RP选为WXD3-13S/10K,转换开关SAH1、SAH2选为LW39-16A-90B-22/2,第一DCS触急停开关SBE1选为XB2-BS44C,带灯开关P-GA(HG)选为XB2-BW33M2C,带灯开关P-KA(HR)选为XB2-BW33M1C,指示灯P-HY选为XB2-BVM5LC,塑壳开关1QF选为EZD 100M/380AN,接触器M-KM选为LC1-D80M7C,接触器P-KM选为LC1-D80M7C,接触器F-KM选为LC1-D09M7C,热继电器P-KR选为LRD-3363C(63-80A),热继电器F-KR选为LRD-06C(1-1.6A),隔离继电器2K、P-1ZK、P-4ZK、P-5ZK、P-8ZK选为RXM4LB2P7(AC 220),隔离继电器1K、P-3ZK、P-7ZK选为RXM2LB2P7(AC220),隔离继电器P-2ZK、P-6ZK选为RXM4LB2BD(DC 24),信号隔离器AIR1选为PH2076,信号隔离器AIR2选为PH40767600D,变频器UF选为ACS880-01-087A-3(380V/37KW),熔断器FU1、FU2、FU3、FU4选为RT18-32/4A,电流互感器LH选为VBO(BH)-0.66 100/5A,低压断路器F-QF选为iC65N-2P/C6,电抗器L选为SDLR-OT72-1.33,时间继电器P-ST选为ST3PF/AC220V 60S,变压器B选为BK500-380/220V。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