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型定子入机壳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1591发布日期:2019-04-29 12:21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型定子入机壳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装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薄型定子入机壳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电机的定子是先于套装于其外围的机壳装配,再通过冲压设备完成组装的,现有的冲压工装通常包括用以固定机壳的底座和用以抵接冲压设备的压盘,刚开始时需要手工将机壳与定子初步固定之后再放入工装内冲压,如过初步固定的定子与机壳不能保证较高的同心度,冲压后的定子与机壳的同轴度也会有所偏差,安装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所以在初步固定时应尽量将定子和机壳的轴线重合。

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想要手工将薄型定子压入外圆较薄的电机机壳时难度很大,外圆较薄的机壳本身易变形,定子和机壳的同心度、垂直度都很难得到保证,同时薄型对轴向定位要求高,普通的定位很难保证轴向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薄型定子入机壳辅助装置,操作过程中能顺利将定子初步固定在机壳内,并能保证定子和机壳的同心度和垂直度达标,冲压后的定子与机壳的同轴度也得到有效保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薄型定子入机壳辅助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和设在下模座的顶面中部的一个垂直于下模座向外突出的定位环柱,在定位环柱内部设有一个内陷的凸台,所述凸台的顶面高出下模座的顶面,在凸台的中部设有芯轴插孔,所述芯轴插孔沿下模座的高度方向延伸,在下模座的顶面外沿设有环形止口,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和设在所述上模座顶面中部的一个垂直于上模座向外突出的芯轴,在上模座顶面侧边设有一个竖直的定位销。

进一步地,在环形止口上有一个缺口为引线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环柱的外径与定子内孔的直径相适应,定子可匹配插接在定位环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止口由内向外分为三阶,分别为一阶止口、二阶止口和三阶止口。

进一步地,所述芯轴的直径与芯轴插孔的内径相适应,芯轴可匹配插入所述芯轴插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新型公开的一种薄型定子入机壳辅助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效率高,通过上模座和下模座的配合使用使定子在顺利插入电机机壳的同时,垂直度和同心度都得到保证,轴向要求达标,冲压后的定子与机壳的同轴度也得到有效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下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下模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模的正面剖视图。

其中,1-上模座,2-下模座,3-定位环柱,4-芯轴插孔,5-环形止口,6-引线出口,7-芯轴,8-定位销,9-一阶止口,10-二阶止口,11-三阶止口,12-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仅是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进行有效的说明,所述的左侧、右侧、上端、下端等定位词仅是为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更好的描述,不能看作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为了解决薄型定子手工插入电机机壳时垂直度和同心度差,影响产品冲压成型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薄型定子入机壳辅助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2和设在下模座2的顶面中部的一个垂直于下模座向外突出的定位环柱3,所述定位环柱3的外径与定子内孔的直径相适应,定子可匹配插接在定位环柱3上,在定位环柱3内部设有一个内陷的凸台12,所述凸台12的顶面高出下模座2的顶面,在凸台12的中部设有芯轴插孔4,所述芯轴插孔4沿下模座2的高度方向延伸,在下模座2的顶面外沿设有环形止口5,所述环形止口5由内向外分为三阶,分别为一阶止口9、二阶止口10和三阶止口11,一阶止口9与二阶止口10的高度差为定子和机壳的定位尺寸,在环形止口5上有一个缺口为引线出口6。

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1和设在所述上模座1顶面中部的一个垂直于上模座1向外突出的芯轴7,所述芯轴7的直径与芯轴插孔4的内径相适应,芯轴7可匹配插入所述芯轴插孔4内,在上模座1顶面侧边设有一个竖直的定位销8。

具体操作方法为:将定子先固定在下模上,定子内孔和定位环柱配合起定位同心作用,引出线放在下模上的引线出口位置,以免压伤引线,定子固定好后,将芯轴插入芯轴插孔内,同时将定位销插入定子上的定位孔,这样就保证了定子和机壳的同心度和垂直度,定子止口的准确定位,轴向要求达标后,冲压后的定子与机壳的同轴度也得到有效保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故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