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2724发布日期:2019-07-27 10:37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电缆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抢修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缆接头。



背景技术:

在电缆运行过程中,电缆隧道可能会发生大面积塌方或者火灾造成电缆故障,这时无法在短时间内排除故障,为了尽快送电,需要引入抢修电缆来替代被破坏的电缆,通常是通过电缆接头来把抢修电缆与原有的电缆连接起来,但是安装现有的电缆接头需要较长的时间,安装时需要将接头主体或者应力锥套装在电缆绝缘皮的外表面,为了使电缆接头不被强电场击穿,需要保证橡胶接头主体或橡胶应力锥需要与电缆绝缘皮紧密接触、没有气隙,在安装前需要加热校直电缆,电缆剥切后需要对电缆的绝缘外皮表面进行精细的打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使用电缆接头抢修电缆时花费大量时间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接头,包括:导电外壳,导电外壳包括第一应力段、第二应力段和过渡段,第一电缆从导电外壳的第一端的第一入口穿过第一应力段,并且第一电缆的屏蔽层断口位于第一应力段处,第二电缆从导电外壳的第二端的第二入口穿过第二应力段,第二电缆的屏蔽层断口位于第二应力段处,第一电缆与第二电缆在导电外壳内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应力段从导电外壳的第一端向远离导电外壳的第一端的方向直径逐渐变大,以减小电场应力集中,第二应力段从远离导电外壳的第二端向靠近导电外壳的第二端的方向直径逐渐变小,以减小电场应力集中。

进一步地,导电外壳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内充满绝缘液体。

进一步地,导电外壳还包括连通导电外壳内外的注油口和排气口,以从注油口向导电外壳内注入绝缘液体,排气口排出导电外壳内的空气。

进一步地,导电外壳内设置有绝缘支撑结构,绝缘支撑结构包括有圆筒,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通过快插接头连通,并且快插接头位于圆筒内。

进一步地,绝缘支撑结构还包括连接在圆筒和导电外壳内壁上的多根辐条,绝缘液体可以通过多根辐条之间的间隙流通。

进一步地,电缆接头还包括密封套,密封套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导电外壳的第一入口与第一电缆之间,以密封导电外壳的第一入口与第一电缆之间的间隙,另外,密封套还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导电外壳的第二入口与第二电缆之间,以密封导电外壳的第二入口与第二电缆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导电外壳为铝合金材质,绝缘支撑结构板为环氧树脂材料。

进一步地,导电外壳表面设置有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用于接地。

进一步地,注油口和排气口上都设置有端盖,以密封注油口和排气口。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外壳包括第一应力段、第二应力段和过渡段,并且第一电缆的屏蔽层断口位于第一应力段处,第二电缆的屏蔽层断口位于第二应力段处,然后第一电缆与第二电缆在导电外壳内连通,第一应力段与第二应力段不与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的绝缘外皮直接接触,并且可以减弱此处的电场强度,防止击穿,不使用绝缘橡胶制成的接头主体和应力锥,也就不需要加热校直电缆,也不需要对电缆的绝缘外皮表面进行精细的打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使用电缆接头抢修电缆时花费大量时间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接头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导电外壳;11、第一应力段;12、第二应力段;13、过渡段;14、注油口;15、排气口;16、接地端子;21、第一电缆;22、第二电缆;30、绝缘液体;40、绝缘支撑结构;50、密封套;60、快插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缆接头,包括:导电外壳10,导电外壳10包括第一应力段11、第二应力段12和过渡段13,第一电缆21从导电外壳10的第一端的第一入口穿过第一应力段11,并且第一电缆21的屏蔽层断口位于第一应力段11处,第二电缆22从导电外壳10的第二端的第二入口穿过第二应力段12,第二电缆22的屏蔽层断口位于第二应力段12处,第一电缆21与第二电缆22在导电外壳10内连通。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导电外壳10包括第一应力段11、第二应力段12和过渡段13,并且第一电缆21的屏蔽层断口位于第一应力段11处,第二电缆22的屏蔽层断口位于第二应力段12处,然后第一电缆21与第二电缆22在导电外壳10内连通,第一应力段11与第二应力段12不与第一电缆21和第二电缆22的绝缘外皮直接接触,并且可以减弱此处的电场强度,防止击穿,不使用绝缘橡胶制成的接头主体和应力锥,也就不需要加热校直电缆,也不需要对电缆的绝缘外皮表面进行精细的打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使用电缆接头抢修电缆时花费大量时间的问题。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应力段11从导电外壳10的第一端向远离导电外壳10的第一端的方向直径逐渐变大,以减小电场应力集中,第二应力段12从远离导电外壳10的第二端向靠近导电外壳10的第二端的方向直径逐渐变小,以减小电场应力集中。高压电缆包括线芯、主绝缘层、半导体层和屏蔽层,线芯外设置有屏蔽层,剥去了屏蔽层的电缆,电场线在屏蔽层断口处集中,屏蔽层断口处的电场的应力最大,最容易被击穿,同样的,因为电缆的芯线外表面不可能是标准圆,芯线与屏蔽层之间的距离不相等,电场强度也会有不同,所以在屏蔽层内还具有半导体层,半导体层可以使绝缘层的厚度基本相等,半导体层可以消除屏蔽层的不平,防止电场不均匀,半导体层与屏蔽层的断口一致,第一电缆21穿过第一应力段11,第二电缆穿过第二应力段12,第一应力段11和第二应力段12都是直径逐渐变化的喇叭形,可以分散电场应力,防止击穿。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导电外壳10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内充满绝缘液体30。绝缘液体30可以均匀地、严密地包裹第一电缆21和第二电缆22,在导电外壳10内,第一电缆21与第二电缆22周围没有空隙,因为空气比绝缘液体30更容易被击穿,没有空气,所以不容易被击穿,这样的话,也就不需要加热校直电缆,也不需要对电缆的绝缘外皮表面进行精细的打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绝缘液体30可以是各种天然矿物油、硅油、三氯联苯等。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导电外壳10还包括连通导电外壳10内外的注油口14和排气口15,以从注油口14向导电外壳10内注入绝缘液体30,排气口15排出导电外壳10内的空气。注满绝缘液体30之后,导电外壳10内的空气可以从排气口15自动排出。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导电外壳10内设置有绝缘支撑结构40,绝缘支撑结构40包括圆筒,第一电缆21和第二电缆22通过快插接头60连通,并且快插接头60位于圆筒内。当然,第一电缆21与第二电缆22也可以用其它接头连接,或者直接连接。绝缘支撑结构40可以支撑第一电缆21和第二电缆22,这样,可以防止第一电缆21与第二电缆22的连接处接触到导电外壳10,以避免触电。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绝缘支撑结构40包括连接在圆筒和导电外壳10内壁上的多根辐条,绝缘液体30可以通过多根辐条之间的间隙流通。多根辐条的第一端固定在导电外壳10内壁上,多根辐条的第二端固定在圆筒上,具体地,多根辐条与圆筒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在导电外壳10的内壁上设置带有螺纹孔的凸起,多根辐条可以通过螺栓在凸起上。从注油口14向导电外壳10中,注入绝缘液体30时,绝缘液体30可以从辐条之间的间隙流到绝缘支撑结构40的另一侧,使绝缘液体30可以更容易地充满整个导电外壳10的中空结构。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电缆接头还包括密封套50,密封套5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导电外壳10的第一入口与第一电缆21之间,以密封导电外壳10的第一入口与第一电缆21之间的间隙,另外,密封套50还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导电外壳10的第二入口与第二电缆22之间,以密封导电外壳10的第二入口与第二电缆22之间的间隙。密封套50可以是橡胶制成的,橡胶是绝缘的,而且橡胶有弹性,可以更加严密地密封第一入口与第一电缆21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入口与第二电缆22之间的间隙,防止绝缘液体30泄露。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导电外壳10为铝合金材质,绝缘支撑结构40为环氧树脂材料。环氧树脂材料是绝缘的,不会将第一电缆21和第二电缆22的电流引到导电外壳10上。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导电外壳10表面设置有接地端子16,接地端子16用于接地。接地端子16可以将导电外壳10上的电流引入大地。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注油口14和排气口15上都设置有端盖,以密封注油口14和排气口15。端盖密封注油口14和排气口15,这样可以防止绝缘液体泄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