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节能应急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3176发布日期:2019-08-20 23:5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工业用节能应急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具体为工业用节能应急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生产开始逐渐投入相应的工业设备进行工业生产,而当工业与民用建筑处于火灾应急状态时,为了保证火灾扑救工作的成功,则需要提供相应的应急供电设备,来担负向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的需求。

现有的工业用节能应急电源大多需要外接电源为装置内部蓄电池进行供电蓄能,但是供电方式单一,也需消耗大量电能为装置充电,节能性不佳,而且现有的装置散热性不佳,抗震性不佳,不便于装置的使用和检修,同时现有的电源正负电极裸露在环境中,易受到环境腐蚀损坏,降低装置的使用寿命,影响装置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工业用节能应急电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工业用节能应急电源,包括壳体、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壳体顶部一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正电极和负电极,正电极和负电极一侧壳体的顶部均铰接有防水罩,且防水罩的一侧均安装有卡接块,防水罩通过卡接块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顶部的另一端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且壳体两侧的侧壁上皆均匀安装有散热片,所述壳体一端的侧壁上铰接有侧盖,且壳体另一端的侧壁上安装有防尘网板,所述防尘网板一侧的壳体上固定有阻水透气膜片,且防尘网板上方的壳体上安装有充电端,所述壳体底部的两端皆均匀安装有万向轮,且壳体两侧的内壁上皆均匀设有滑槽,滑槽之间通过滑块安装有电源机架,所述电源机架内部的中央安装有隔板,隔板顶部和电源机架内部的底端均固定有固定座,且固定座的内部分别固定有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光伏控制器与第一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均与正电极和负电极电连接,且第二蓄电池上方隔板的底部安装有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机架内部的顶端分别安装有逆变器和隔离变压器,且逆变器、隔离变压器和电源转换模块均分别通过导线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壳体靠近阻水透气膜片一端的内壁上安装有散热风机,散热风机通过导线与第二蓄电池电连接,且散热风机上下两端壳体的内壁上皆通过弹簧座均匀安装有减震板,减震板与电源机架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均匀设有与卡接块相互配合的卡接槽,防水罩和壳体之间通过卡接块构成卡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均呈等间距排列,且壳体通过散热片和散热风机构成散热结构。

优选的,所述侧盖的外侧安装有把手,且把手上方的侧盖上设有可视窗。

优选的,所述电源机架与壳体之间通过滑槽和滑块构成滑动结构,且电源机架通过弹簧座和减震板构成减震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顶部设有与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相互配合的固定槽,且固定座靠近侧盖的一端均匀设有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工业用节能应急电源设置有壳体、正电极和负电极,壳体顶部一端的两侧安装的正电极和负电极顶部均铰接有防水罩,便于通过防水罩包裹正电极和负电极,减少环境水渍对正电极和负电极的腐蚀影响,便于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壳体一端的侧壁上铰接有侧盖,壳体两侧的内壁上皆均匀设有滑槽,滑槽之间通过滑块安装有电源机架,且电源机架内部的中央隔板顶部和电源机架内部的底端均固定座的内部分别固定有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便于通过开合侧盖,拉动电源机架使得滑块在滑槽内部滑动,便于电源机架与壳体之间的抽拉,便于对电源机架内部元件进行检修,壳体两侧的侧壁上皆均匀安装有散热片,壳体的内壁上安装有散热风机,便于装置工作时,通过散热片从两侧将装置内部热量导出,便于通过散热风机转动将装置内部热量抽出,从而增加装置的散热效果,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便于装置的使用,散热风机上下两端壳体的内壁上皆通过弹簧座均匀安装有减震板,减震板与电源机架相接触,便于通过弹簧座和减震板增加壳体与电源机架之间的弹性力,减少外力挤压对电源机架的震动,便于增加装置的减震效果,便于装置的使用,本实用新型壳体顶部的另一端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且防尘网板上方的壳体上安装有充电端,便于将充电端接通外接电源,通过外接电源为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供电,也可通过万向轮将装置移动到阳光充足的地方,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接收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内部,便于通过多种方式为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充电,减少装置充电能耗,便于增加装置的节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太阳能电池板;3、散热片;4、防水罩;5、卡接块;6、侧盖;7、万向轮;8、正电极;9、负电极;10、充电端;11、防尘网板;12、阻水透气膜片;13、散热风机;14、滑槽;15、减震板;16、电源机架;17、逆变器;18、隔离变压器;19、第一蓄电池;20、固定座;21、隔板;22、电源转换模块;23、凹槽;24、第二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工业用节能应急电源,包括壳体1、正电极8和负电极9,壳体1顶部一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正电极8和负电极9,正电极8和负电极9一侧壳体1的顶部均铰接有防水罩4,且防水罩4的一侧均安装有卡接块5,防水罩4通过卡接块5与壳体1固定连接,壳体1的顶部均匀设有与卡接块5相互配合的卡接槽,防水罩4和壳体1之间通过卡接块5构成卡合结构,便于防水罩4与壳体1之间的卡合固定,便于通过防水罩4包裹正电极8和负电极9,减少环境水渍对正电极8和负电极9的腐蚀影响,便于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壳体1顶部的另一端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2,且壳体1两侧的侧壁上皆均匀安装有散热片3,壳体1一端的侧壁上铰接有侧盖6,侧盖6的外侧安装有把手,且把手上方的侧盖6上设有可视窗,便于通过把手开合侧盖6,便于通过可视窗观察装置内部,便于装置的使用,且壳体1另一端的侧壁上安装有防尘网板11,防尘网板11一侧的壳体1上固定有阻水透气膜片12,且防尘网板11上方的壳体1上安装有充电端10,壳体1底部的两端皆均匀安装有万向轮7,且壳体1两侧的内壁上皆均匀设有滑槽14,滑槽14之间通过滑块安装有电源机架16,电源机架16内部的中央安装有隔板21,隔板21顶部和电源机架16内部的底端均固定有固定座20,且固定座20的内部分别固定有第一蓄电池19和第二蓄电池24,固定座20的顶部设有与第一蓄电池19和第二蓄电池24相互配合的固定槽,且固定座20靠近侧盖6的一端均匀设有凹槽23,便于第一蓄电池19和第二蓄电池24固定在固定座20中央,便于对第一蓄电池19和第二蓄电池24进行固定,便于装置的使用,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光伏控制器与第一蓄电池19电性连接,第一蓄电池19和第二蓄电池24均与正电极8和负电极9电连接,且第二蓄电池24上方隔板21的底部安装有电源转换模块22,电源机架16内部的顶端分别安装有逆变器17和隔离变压器18,且逆变器17、隔离变压器18和电源转换模块22均分别通过导线第一蓄电池19和第二蓄电池24电连接,壳体1靠近阻水透气膜片12一端的内壁上安装有散热风机13,散热风机13通过导线与第二蓄电池24电连接,散热片3均呈等间距排列,且壳体1通过散热片3和散热风机13构成散热结构,便于装置工作时,通过散热片3从两侧将装置内部热量导出,便于通过散热风机13转动将装置内部热量抽出,增加装置的散热效果,便于装置的使用,且散热风机13上下两端壳体1的内壁上皆通过弹簧座均匀安装有减震板15,减震板15与电源机架16相接触,电源机架16与壳体1之间通过滑槽14和滑块构成滑动结构,且电源机架16通过弹簧座和减震板15构成减震结构便于装置检修时打开侧盖6,通过拉动电源机架16使得滑块在滑槽14内部滑动,便于电源机架16与壳体1之间的抽拉,便于对电源机架16内部元件进行检修,同时便于通过弹簧座和减震板15增加壳体1与电源机架16之间的弹性力,减少外力挤压对电源机架16的震动,便于增加装置的减震效果,便于装置的使用。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充电端10接通外接电源,通过外接电源为第一蓄电池19和第二蓄电池24供电,也可通过万向轮7将装置移动到阳光充足的地方,通过太阳能电池板2将接收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第一蓄电池19和第二蓄电池24内部,便于通过多种方式为第一蓄电池19和第二蓄电池24充电,减少装置充电能耗,便于增加装置的节能性,当外接电源断电后,电源转化模块22感应到信号,使得逆变器17和隔离变压器18工作,将第一蓄电池19和第二蓄电池24内部的直流电能逆变成交流电能传输到正电极8和负电极9上,使用时,通过将工业设备连接在正电极8和负电极9上,使得装置为工业设备提供应急电源进行工作即可,装置工作过程中,散热片3能有效从壳体1两侧将装置内部热量导出,并通过散热风机13转动将装置内部热量抽出,从而增加装置的散热效果,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便于装置的使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