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直流微型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3940发布日期:2019-09-17 21:28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直流微型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微型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型直流微型电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机定子一般由磁瓦与机壳组成,机壳为采用钢板拉伸或热挤压成圆筒形的薄壁件,磁瓦与机壳的固定采用胶水粘结,磁瓦与机壳配合是否紧固主要依靠胶水的粘接进行保证,一旦胶水质量出现偏差,磁瓦极易由于温度较高造成胶水失效而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直流微型电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直流微型电机,包括呈圆筒状的机壳,所述机壳一端设有后端盖,所述机壳一端设有前端盖,所述机壳内设有转子,所述转子包括转轴、固定于转轴上的电枢绕组和换向器,所述电枢绕组与换向器电连接,所述电枢绕组与换向器沿转轴轴向设置,所述后端盖内壁上设有碳刷,所述碳刷与换向器电连接,所述前端盖内壁设有磁轭,所述磁轭外壁周向设有磁瓦,所述前端盖内壁设有若干夹爪,所述夹爪沿磁轭外壁周向排布,所述夹爪和磁轭外壁之间设有供磁瓦容置的安装间隙,所述安装间隙和磁瓦过盈配合,所述夹爪外套设有固定套环,所述后端盖内壁对应安装间隙开设有磁瓦容置槽,所述磁瓦容置槽和碳刷同轴设置。

相邻两块所述磁瓦之间形成第一空隙,所述第一空隙内容置有塑料板,所述磁轭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塑料板对应散热孔设有套筒,所述塑料板上开设有供套筒插入的插孔。磁瓦与磁瓦之间通过塑料板隔开,使磁瓦与磁瓦之间的距离不变。

所述转轴的一端可转动的设置于后端盖内壁,转动轴的另一端贯穿前端盖,前端盖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套设有轴承,转轴对应轴承位置设有绝缘隔圈,所述前端盖外壁设有绝缘盖,绝缘盖与轴承固定连接。避免了转轴通电使轴承内部放电而产生的电腐蚀,使轴承受到保护。

所述直流微型电机的工作电压为直流12-24V。直流微型电机的工作电压为直流12伏或直流24伏。直流微型电机采用光伏电池板或蓄电池作为电源,直流微型电机采用低压直流电源相较于220伏交流电更安全,使用方便,安全性高。

所述转轴一端套设有橡胶绝缘套。阻止电流从转轴中流过,使转轴绝缘。

所述前端盖内壁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套设于磁轭内,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磁轭的内壁抵接。磁轭通过限位件设置在前端盖内壁上,磁瓦通过夹爪夹设压紧在磁轭外壁上。

所述限位件呈圆柱状结构,所述限位件一端一体成型的设有限位板,所述前端盖开设有若干供限位件贯穿的限位孔,所述磁轭内壁设有凸条,所述限位件外壁对应凸条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凸条和凹槽间隙配合,所述凹槽和限位件轴线平行设置。限位件和磁轭内壁抵触,通过限位件限制磁轭的位置,凸条和凹槽配合能够防止磁轭在前端盖内发生自转。

所述限位件呈圆筒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磁轭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限位件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磁轭内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和内螺纹螺纹配合。限位件呈圆筒状,限位件和磁轭螺纹连接,防止磁轭和限位件相互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磁瓦夹设在夹爪与磁轭之间的安装间隙内,磁瓦与磁瓦之间放置塑料板,夹爪外套设有固定套环,相邻夹爪互相拼接紧固形成外张力压紧磁瓦通过固定套环使相邻的夹爪相互紧靠,磁轭通过限位件限定在前端盖内壁上,将磁瓦的固定在机壳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夹爪和固定套环将磁瓦压紧在磁轭上,固定牢靠,磁瓦与磁轭之间无需采用胶水粘结。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改进型直流微型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前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机壳1、前端盖2、后端盖3、转轴4、电枢绕组5、换向器6、磁轭71、磁瓦72、夹爪81、固定套环82、限位件83、绝缘盖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如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具体轮廓上的内与外。“远、近”是指相对于某个部件的远与近。

实施例1

如图1-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进型直流微型电机,包括呈圆筒状的机壳1,所述机壳1一端设有后端盖3,所述机壳1一端设有前端盖2,所述机壳1内设有转子,所述转子包括转轴4、固定于转轴4上的电枢绕组5和换向器6,所述电枢绕组5与换向器6电连接,所述电枢绕组5与换向器6沿转轴4轴向设置,所述后端盖3内壁上设有碳刷,所述碳刷与换向器6电连接,所述前端盖2内壁设有磁轭71,所述磁轭71外壁周向设有磁瓦72,所述前端盖2内壁设有若干夹爪81,所述夹爪81沿磁轭71外壁周向排布,所述夹爪81和磁轭71外壁之间设有供磁瓦72容置的安装间隙,所述安装间隙和磁瓦72过盈配合,所述夹爪81外套设有固定套环82,所述后端盖3内壁对应安装间隙开设有磁瓦72容置槽,所述磁瓦72容置槽和碳刷同轴设置。

相邻两块所述磁瓦72之间形成第一空隙,所述第一空隙内容置有塑料板,所述磁轭71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塑料板对应散热孔设有套筒,所述塑料板上开设有供套筒插入的插孔。磁瓦72与磁瓦72之间通过塑料板隔开,使磁瓦72与磁瓦72之间的距离不变。

所述转轴4的一端可转动的设置于后端盖3内壁,转动轴的另一端贯穿前端盖2,前端盖2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套设有轴承,转轴4对应轴承位置设有绝缘隔圈,所述前端盖2外壁设有绝缘盖9,绝缘盖9与轴承固定连接。避免了转轴4通电使轴承内部放电而产生的电腐蚀,使轴承受到保护。

所述直流微型电机的工作电压为直流12V。直流微型电机的工作电压为直流12伏或直流24伏。直流微型电机采用光伏电池板或蓄电池作为电源,直流微型电机采用低压直流电源相较于220伏交流电更安全,使用方便,安全性高。

所述转轴4一端套设有橡胶绝缘套。阻止电流从转轴4中流过,使转轴4绝缘。

所述前端盖2内壁设有限位件83,所述限位件83套设于磁轭71内,所述限位件83与所述磁轭71的内壁抵接。磁轭71通过限位件83设置在前端盖2内壁上,磁瓦72通过夹爪81夹设压紧在磁轭71外壁上。

所述限位件83呈圆柱状结构,所述限位件83一端一体成型的设有限位板,所述前端盖2开设有若干供限位件83贯穿的限位孔,所述磁轭71内壁设有凸条,所述限位件83外壁对应凸条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凸条和凹槽间隙配合,所述凹槽和限位件83轴线平行设置。限位件83和磁轭71内壁抵触,通过限位件83限制磁轭71的位置,凸条和凹槽配合能够防止磁轭71在前端盖2内发生自转。

实施例2

如图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进型直流微型电机,包括呈圆筒状的机壳1,所述机壳1一端设有后端盖3,所述机壳1一端设有前端盖2,所述机壳1内设有转子,所述转子包括转轴4、固定于转轴4上的电枢绕组5和换向器6,所述电枢绕组5与换向器6电连接,所述电枢绕组5与换向器6沿转轴4轴向设置,所述后端盖3内壁上设有碳刷,所述碳刷与换向器6电连接,所述前端盖2内壁设有磁轭71,所述磁轭71外壁周向设有磁瓦72,所述前端盖2内壁设有若干夹爪81,所述夹爪81沿磁轭71外壁周向排布,所述夹爪81和磁轭71外壁之间设有供磁瓦72容置的安装间隙,所述安装间隙和磁瓦72过盈配合,所述夹爪81外套设有固定套环82,所述后端盖3内壁对应安装间隙开设有磁瓦72容置槽,所述磁瓦72容置槽和碳刷同轴设置。

相邻两块所述磁瓦72之间形成第一空隙,所述第一空隙内容置有塑料板,所述磁轭71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塑料板对应散热孔设有套筒,所述塑料板上开设有供套筒插入的插孔。磁瓦72与磁瓦72之间通过塑料板隔开,使磁瓦72与磁瓦72之间的距离不变。

所述转轴4的一端可转动的设置于后端盖3内壁,转动轴的另一端贯穿前端盖2,前端盖2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套设有轴承,转轴4对应轴承位置设有绝缘隔圈,所述前端盖2外壁设有绝缘盖9,绝缘盖9与轴承固定连接。避免了转轴4通电使轴承内部放电而产生的电腐蚀,使轴承受到保护。

所述直流微型电机的工作电压为直流24V。直流微型电机的工作电压为直流12伏或直流24伏。直流微型电机采用光伏电池板或蓄电池作为电源,直流微型电机采用低压直流电源相较于220伏交流电更安全,使用方便,安全性高。

所述转轴4一端套设有橡胶绝缘套。阻止电流从转轴4中流过,使转轴4绝缘。

所述前端盖2内壁设有限位件83,所述限位件83套设于磁轭71内,所述限位件83与所述磁轭71的内壁抵接。磁轭71通过限位件83设置在前端盖2内壁上,磁瓦72通过夹爪81夹设压紧在磁轭71外壁上。

所述限位件83呈圆筒状,所述限位件83与所述磁轭71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限位件83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磁轭71内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和内螺纹螺纹配合。限位件83呈圆筒状,限位件83和磁轭71螺纹连接,防止磁轭71和限位件83相互脱离。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