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06520发布日期:2019-09-17 23:4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公知有具有如下结构的马达:通过将缠绕有线圈的卷线端部的销与电路板等电连接而将销与电路板等连接起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马达,该马达具有:缠绕销,其缠绕有线圈的卷线端部;以及基板接合销,其与缠绕销电连接并与电路板接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8743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线圈的线径比较粗的情况下,难以将线圈的卷线端部缠绕于销上。另外,即使将线圈的卷线端部缠绕于销上,销也容易因在缠绕时从线圈的卷线端部受到的力而弯折。因此,有时需要使弯折的销复原等,在线圈与电路板等的连接上花费工夫。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能够容易地进行线圈与其他部件的连接的构造的马达。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以及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其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所述铁芯背部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齿部;绝缘件,其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多个线圈,它们隔着所述绝缘件而分别安装于多个所述齿部;第一线圈引出线,其从多个所述线圈中的第一线圈引出;以及第二线圈引出线,其从多个所述线圈中的第二线圈引出,所述绝缘件具有:铁芯背部罩部,其覆盖所述铁芯背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突出部,其与所述铁芯背部罩部连接,并且向上侧突出,所述第一线圈引出线钩挂于所述突出部的周向一侧的缘,所述第二线圈引出线钩挂于所述突出部的周向另一侧的缘,所述第一线圈引出线中的比钩挂于所述突出部的部分靠前端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线圈引出线中的比钩挂于所述突出部的部分靠前端侧的部分彼此被扭在一起而构成扭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了具有能够容易地进行线圈与其他部件的连接的构造的马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绝缘件的部分的图,是从周向一侧观察突出部的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绝缘件的部分的图,是从径向外侧观察突出部的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绝缘件的部分的图,是从上侧观察突出部的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定子和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绝缘件的部分的图,是从周向一侧观察突出部的图。

图8是示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绝缘件的部分的图,是从上侧观察突出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各图中示出的z轴方向为上下方向。将z轴方向的正侧作为“上侧”,将负侧作为“下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z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z”。另外,“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仅是用于对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表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搭载于送风装置1,该送风装置1具有能够绕着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中心轴线j旋转的叶轮20。叶轮20具有筒状的叶轮杯21和沿周向配置在叶轮杯21的外周面上的多个叶片22。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10是外转子型的马达。马达10具有壳体11、定子支承部12、转子30、定子40、电路板70以及多个壳体肋13。壳体11呈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方筒状。壳体11从径向外侧在周向上包围叶轮20。定子支承部12支承定子40。定子支承部12具有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圆筒状的定子支承部主体12a和从定子支承部主体12a的上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的板状的板部12b。在定子支承部主体12a的径向内侧固定有两个轴承。多个壳体肋13将定子支承部12和壳体11连起来。多个壳体肋13沿周向配置。

转子30具有轴31、连结部件34、转子杯32以及转子磁铁33。轴31沿着中心轴线j配置。轴31被固定于定子支承部主体12a的内部的两个轴承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j旋转。连结部件34固定于轴31的下端部。叶轮杯21固定于连结部件34。

转子杯32呈在上侧开口的筒状,配置于定子40的径向外侧。转子杯32配置于叶轮杯21的径向内侧。转子杯32固定于连结部件34。转子磁体33固定于转子杯32的内周面上。转子磁铁33配置于定子40的径向外侧。转子磁铁33与定子4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另外,转子30与叶轮20的固定构造不限于上述结构。

定子40与转子3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40隔开间隙而配置于转子磁铁33的径向内侧。定子40具有定子铁芯41、绝缘件50以及多个线圈60。定子铁芯41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41a和从铁芯背部41a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齿部41b。铁芯背部41a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铁芯背部41a嵌合并固定于定子支承部主体12a的外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齿部41b从铁芯背部41a向径向外侧延伸。如图2所示,齿部41b的径向外端部是向周向两侧延伸的伞部41c。多个齿部41b在周向的整周范围内彼此等间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六个齿部41b。

绝缘件50安装于定子铁芯41。绝缘件50具有铁芯背部罩部51、筒部54、臂部56、突出部55以及多个齿罩部52。铁芯背部罩部51呈大致圆筒状。铁芯背部罩部51覆盖铁芯背部41a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铁芯背部罩部51覆盖铁芯背部41a的上下方向z的两面以及外周面。

齿罩部52具有齿罩部主体52a和伞罩部52b。齿罩部主体52a呈方筒状,从铁芯背部罩部51向径向外侧延伸。齿罩部主体52a在径向两侧开口。齿罩部主体52a的径向内侧的开口在铁芯背部罩部51的径向内侧面上开口。齿部41b通过齿罩部主体52a的内侧。齿罩部主体52a覆盖齿部41b中的供线圈60安装的部分的周围。伞罩部52b从齿罩部主体52a的径向外端部向周向两侧延伸。伞罩部52b覆盖伞部41c的上下方向z的两面以及径向内侧面。

筒部54呈筒状,从铁芯背部罩部51向上侧突出。更详细地说,筒部54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从铁芯背部罩部51的径向内缘部向上侧突出。如图1所示,定子支承部主体12a通过筒部54。如图2所示,筒部54具有大径筒部54a和小径筒部54b。大径筒部54a与铁芯背部罩部51连接。小径筒部54b与大径筒部54a的上端部连接。小径筒部54b的外径小于大径筒部54a的外径。

筒部54具有平坦部54c。平坦部54c是由于该筒部54的径向中的与突出部55对置的一侧的面、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外周面的一部分是平坦的而形成的部分。平坦部54c与径向垂直。平坦部54c是圆筒状的筒部54的一部分向径向内侧凹陷而构成的。平坦部54c设置在从比铁芯背部罩部51的上表面向上侧离开的位置至筒部54的上端的范围内。平坦部54c跨越大径筒部54a和小径筒部54b。平坦部54c沿周向排列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三个平坦部54c。

臂部56从筒部54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臂部56与铁芯背部罩部51的上表面连接。臂部56在周向上配置在与平坦部54c的中央相同的位置。臂部56的径向内端部中的上端部与平坦部54c连接。臂部56是按每个平坦部54c而配置的。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三个臂部56。

如图3所示,突出部55从臂部56的径向外端部向上侧突出。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55隔着臂部56与铁芯背部罩部51连接,向上侧突出。突出部55呈与径向垂直的板状。突出部55的上端位于比筒部54的上端靠下侧的位置。筒部54与突出部55在径向上隔着第一间隙s而对置。更详细地说,突出部55与平坦部54c隔着第一间隙s而对置。即,平坦部54c与突出部55在径向上隔着第一间隙s而对置。

如图4所示,突出部55具有从突出部55的上端部向下侧凹陷的凹部55a。凹部55a沿径向贯通突出部55。凹部55a设置于突出部55的周向的中央。凹部55a的沿着径向观察到的外形由构成矩形的边中的三条边构成。通过设置凹部55a,突出部55在周向的两端部具有向上侧突出的凸部55b、55c。

如图5所示,突出部55的从上侧观察到的形状为在周向上长的大致长方形形状。突出部55弯曲成向径向外侧凸出的平缓的圆弧状。突出部55的周向两侧的缘为被倒角的形状。更详细而言,突出部55的径向内端部的周向两侧的缘为被倒圆角的形状。

如图2所示,突出部55在周向上配置在相邻的齿部41b彼此之间。更详细地说,突出部55在周向上配置在相邻的齿部41b彼此的中央。突出部55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三个突出部55。

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件50是通过组合在上下方向z上分割开的两个独立部件而构成的。另外,绝缘件50也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也可以是组合三个以上的独立部件而构成的。

如图6所示,在绝缘件50上安装有电路板70。电路板70呈沿径向扩展的圆板状。电路板70配置于线圈60的上侧。在电路板7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未图示的印刷布线。电路板70具有沿上下方向z贯通电路板70的中央孔部70a。中央孔部70a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形形状。小径筒部54b通过中央孔部70a。电路板70的下表面中的中央孔部70a的周缘部与大径筒部54a的上表面接触。

电路板70具有沿上下方向z贯通电路板70并与中央孔部70a相连的贯通孔70b。贯通孔70b的内缘为从中央孔部70a的内缘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形状。贯通孔70b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三个贯通孔70b。贯通孔70b的从上侧观察到的形状为大致矩形形状。多个突出部55的上端部分别通过多个贯通孔70b。突出部55的凹部55a的底面在上下方向z上位于与电路板70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位置。

如图2所示,多个线圈60隔着绝缘件50分别安装于多个齿部41b。更详细地说,多个线圈60分别安装于多个齿罩部主体52a。线圈60是通过卷绕导线而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60设置有第一线圈61、第二线圈62、第三线圈63、第四线圈64、第五线圈65、第六线圈66这六个线圈。从上侧观察时,第一线圈61至第六线圈66逆时针地按照第一线圈61、第三线圈63、第五线圈65、第二线圈62、第四线圈64、第六线圈66的顺序配置。

第一线圈61与第二线圈62隔着中心轴线j而配置于径向的相反侧。第三线圈63与第四线圈64隔着中心轴线j而配置于径向的相反侧。第五线圈65与第六线圈66隔着中心轴线j而配置于径向的相反侧。第一线圈61至第六线圈66通过星形接线而连接起来。第一线圈61与第二线圈62并联连接。第三线圈63与第四线圈64并联连接。第五线圈65与第六线圈66并联连接。

从第一线圈61引出第一线圈引出线61a。从第二线圈62引出第二线圈引出线62a。即,定子40具有从多个线圈60中的第一线圈61引出的第一线圈引出线61a和从多个线圈60中的第二线圈62引出的第二线圈引出线62a。第一线圈引出线61a是构成第一线圈61的导线的端部。第二线圈引出线62a是构成第二线圈62的导线的端部。

第一线圈引出线61a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从在周向上相邻的线圈60彼此之间向上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引出线61a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从第一线圈61与第三线圈63的周向之间向上侧延伸。第一线圈引出线61a从第一线圈61直接向上侧延伸。第二线圈引出线62a从第二线圈62盘绕至第一线圈61与第三线圈63的周向之间,然后从第一线圈61与第三线圈63的周向之间向上侧延伸。

第一线圈引出线61a钩挂于突出部55的周向一侧的缘、即图2中左侧的缘。第二线圈引出线62a钩挂于突出部55的周向另一侧的缘、即图2中右侧的缘。第一线圈引出线61a中的比钩挂于突出部55的部分靠前端侧的部分与第二线圈引出线62a中的比钩挂于突出部55的部分靠前端侧的部分彼此被扭在一起而构成扭部67。

由于第一线圈引出线61a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从周向的两侧钩挂于突出部55,因此抑制了位置移动而变乱。由此,能够在位置稳定的状态下将第一线圈引出线61a与第二线圈引出线62a扭在一起。因此,容易将第一线圈引出线61a与第二线圈引出线62a扭在一起。另外,由于能够使第一线圈引出线61a的位置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的位置稳定,因此也能够使第一线圈引出线61a与第二线圈引出线62a扭在一起而构成的扭部67的位置稳定。由此,容易将扭部67与其他部件连接起来,从而能够容易地将线圈60与其他部件连接起来。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得到了具有能够容易进行线圈60与其他部件的连接的构造的马达10。由此,即使使构成线圈60的导线比较粗以增大马达10的输出,也能够容易地组装马达10。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部件是电路板70。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扭部67经由贯通孔70b从电路板70的下侧被引出到电路板70的上侧,借助焊料68而与电路板70的上表面连接。由此,扭部67与电路板70电连接,电路板70与线圈60电连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容易地进行线圈60与电路板70的连接。

扭部67具有向径向弯折的弯折部67a。如图2和图3所示,弯折部67a通过凹部55a而沿径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折部67a通过凹部55a而向径向外侧弯折。如图6所示,弯折部67a的径向外端部配置在比贯通孔70b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配置于电路板70的上侧。弯折部67a借助焊料68而与电路板70的上表面电连接。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扭部67配置为通过凹部55a,因此能够抑制扭部67在周向上移动。因此,能够使扭部67的位置更稳定,从而更容易将扭部67与电路板70连接起来。由此,更容易将线圈60与电路板70连接起来。

另外,例如,在将线圈引出线缠绕于被绝缘件支承的销的情况下,对缠绕于销上的线圈引出线进行钎焊以与电路板连接。在该情况下,有时钎焊所产生的热会使支承销的绝缘件的部分熔融,从而导致销倾倒。由此,存在马达的生产率降低的问题。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是对第一线圈引出线61a与第二线圈引出线62a扭在一起而成的扭部67进行钎焊,因此通过使扭部67远离绝缘件50,能够使对扭部67进行钎焊时的热不容易传递到绝缘件50。因此,能够抑制绝缘件50熔融,能够抑制马达10的生产率降低。

如图3所示,第一线圈引出线61a中的比钩挂于突出部55的部分靠前端侧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第一间隙s中。另外,同样地,第二线圈引出线62a中的比钩挂于突出部55的部分靠前端侧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第一间隙s中。因此,例如,第一线圈引出线61a的一部分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的一部分配置在突出部55与筒部54的径向之间。由此,能够抑制第一线圈引出线61a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在径向上大幅移动。因此,能够使第一线圈引出线61a的位置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的位置更稳定,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线圈60与电路板70的连接。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筒部54具有与突出部55在径向上隔着第一间隙s而对置的平坦部54c。因此,易于充分确保平坦部54c与突出部55之间的第一间隙s。由此,易于将第一线圈引出线61a的一部分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的一部分配置在第一间隙s中。另外,易于确保将第一线圈引出线61a与第二线圈引出线62a扭在一起的空间,易于制作扭部67。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突出部55在周向上配置在相邻的齿部41b彼此之间。因此,通过从分别安装于相邻的齿部41b的线圈60彼此之间引出第一线圈引出线61a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易于将第一线圈引出线61a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钩挂于突出部55的周向两侧的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突出部55的周向两侧的缘为被倒角的形状,因此易于将第一线圈引出线61a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钩挂于突出部55。另外,能够在将第一线圈引出线61a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钩挂于突出部55时,抑制第一线圈引出线61a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在突出部55的角部受到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61和第二线圈62分别是卷绕多根导线而构成的。第一线圈引出线61a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由多根导线构成。这里,在要取得相同的马达10的输出的情况下,与由比较粗的一根导线构成线圈引出线的情况相比,汇集比较细的多个导线而构成线圈引出线的话能够减小线圈引出线的弯曲强度。因此,通过由多根导线构成第一线圈引出线61a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易于将第一线圈引出线61a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彼此扭在一起。

另外,即使在第一线圈引出线61a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由多根导线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钩挂于突出部55而使第一线圈引出线61a的位置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的位置稳定,因此能够抑制多根导线散乱。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61和第二线圈62分别是通过卷绕两根导线而构成的。第一线圈引出线61a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分别由两根导线构成。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扭部67是通过将四根导线扭在一起而构成的。

第三线圈63至第六线圈66的各结构与上述的第一线圈61和第二线圈62相同。即,也从第三线圈63、第四线圈64、第五线圈65以及第六线圈66分别引出了线圈引出线。从第三线圈63引出的第三线圈引出线和从第四线圈64引出的第四线圈引出线从第三线圈63与第五线圈65的周向之间向上侧延伸。第三线圈引出线和第四线圈引出线与第一线圈引出线61a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同样地钩挂于与第一线圈引出线61a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所钩挂的突出部55不同的突出部55。第三线圈引出线和第四线圈引出线彼此被扭在一起而构成扭部67。

从第五线圈65引出的第五线圈引出线和从第六线圈66引出的第六线圈引出线从第五线圈65与第二线圈62的周向之间向上侧延伸。第五线圈引出线和第六线圈引出线与其他线圈引出线同样地钩挂于与第一线圈引出线61a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第三线圈引出线和第四线圈引出线各自钩挂的突出部55不同的突出部55。第五线圈引出线和第六线圈引出线彼此被扭在一起而构成扭部67。第三线圈引出线至第六线圈引出线的各结构与上述的第一线圈引出线61a的结构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的结构相同。

第一线圈引出线61a与第二线圈引出线62a扭在一起而成的扭部67、第三线圈引出线与第四线圈引出线扭在一起而成的扭部67、以及第五线圈引出线与第六线圈引出线扭在一起而成的扭部67分别作为u相、v相、w相的供电用的布线而发挥功能。针对各扭部67的各相的分配没有特别限定。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是具有配置于定子40的径向外侧的转子磁铁33的外转子型的马达。因此,马达10适合用作使叶轮20旋转的送风装置1用的马达。另外,如上所述,能够使构成线圈60的导线比较粗,易于增大马达10的输出,因此得到了高输出的送风装置1。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有时通过适当标注相同的标号等而省略说明。

与线圈60连接的其他部件也可以是电路板70以外的部件。其他部件例如可以是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端子,也可以是与电路板70连接的汇流条。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电路板70。线圈60可以是通过卷绕一根导线而构成的,也可以是通过卷绕三根以上的导线而构成的。另外,各线圈引出线也可以由一根导线构成,也可以由三根以上的导线构成。另外,扭部67也可以通过焊料68以外的方法与电路板70连接。另外,扭部67也可以不具有弯折部67a。在该情况下,扭部67可以是向上侧延伸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构成扭部67的两个线圈引出线为从隔着中心轴线j而配置于径向的相反侧的两个线圈60引出的两个线圈引出线,但不限于此。构成扭部67的两个线圈引出线也可以是从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线圈60引出的两个线圈引出线。在该情况下,例如,引出第一线圈引出线61a的第一线圈61与引出第二线圈引出线62a的第二线圈62在周向上相邻。

另外,在周向上相邻的线圈60彼此之间、即线圈间设置有多个。具体而言,仅设置了与线圈60的数量相同的数量的线圈间。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构成扭部67的两个线圈引出线采用了从相同的线圈间向上侧延伸的结构,但不限于此。各线圈引出线可以从任何线圈间从上侧延伸。即,构成扭部67的两个线圈引出线也可以从彼此不同的线圈间向上侧延伸。作为一例,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第一线圈引出线61a从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一线圈61与第三线圈63的线圈间向上侧延伸,第二线圈引出线62a从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三线圈63与第五线圈65的线圈间向上侧延伸。另外,只要各线圈引出线钩挂于突出部55,则可以任意盘绕。即,各线圈引出线也可以不是从线圈间向上侧延伸。

臂部56也可以在向上侧离开铁芯背部罩部51的上表面的位置从筒部54向径向外侧延伸。在该情况下,突出部55经由臂部56和筒部54与铁芯背部罩部51连接。另外,也可以不设置臂部56。在该情况下,可以是,突出部55与铁芯背部罩部51直接连接,从铁芯背部罩部51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筒部54。另外,突出部55也可以不具有凹部55a。另外,突出部55也可以仅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四个以上。

另外,绝缘件50也可以是图7和图8所示的绝缘件150那样的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绝缘件150在第一间隙s中具有将筒部54和突出部55连起来的肋158。由此,能够提高突出部55的径向的刚性。在将第一线圈引出线61a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钩挂于突出部55钩挂以将第一线圈引出线61a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扭在一起时,会对突出部55施加朝向径向外侧的力。对于此,在绝缘件150中,能够利用肋158来提高突出部55的径向的刚性,因此能够抑制在将第一线圈引出线61a和第二线圈引出线62a扭在一起时突出部55在径向上变形。

如图8所示,肋158沿径向延伸。从上侧观察时,肋158的与径向垂直的方向、即图8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突出部55的与径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肋158将平坦部54c的周向的中央和突出部55的周向的中央连起来。如图7所示,肋158的上端部配置在比凹部55a靠下侧的位置。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用于送风装置以外的设备。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马达也可以是内转子型的马达。另外,上述的各结构能够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标号说明

10:马达;30:转子;31:轴;33:转子磁铁;40:定子;41:定子铁芯;41a:铁芯背部;41b:齿部;50、150:绝缘件;51:铁芯背部罩部;54:筒部;54c:平坦部;55:突出部;55a:凹部;60:线圈;61:第一线圈;61a:第一线圈引出线;62:第二线圈;62a:第二线圈引出线;67:扭部;67a:弯折部;70:电路板;158:肋;j:中心轴线;s:第一间隙;z:上下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