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0kV三芯电缆的对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76392发布日期:2019-07-13 10:12阅读:1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10kV三芯电缆的对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10kv三芯电缆的对接方法。



背景技术:

电缆线路临时改扩建时,需要拆除变压柜等设备,并将电缆原有终端头拆下后制作中间接头,再通过中间接头对接临时线路,若需要恢复原有运行方式,则需要切剥终中间接头并重新制作终端头后再次对接,电缆切剥会造成电缆长度的损失,甚至会导致电缆的余量不足,提高了改建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方便对接和拆解的电缆对接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10kv三芯电缆的对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准备两根电缆,两根电缆上待对接的一端分别具有终端头,每根电缆的终端头分别包括屏蔽层地线、铠装层地线、a相线芯、b相线芯和c相线芯,其中a相线芯和c相线芯位于所述b相线芯的两侧,每根电缆对应的屏蔽层地线、铠装层地线、a相线芯、b相线芯和c相线芯的末端分别安装有线鼻子;

步骤s2.在步骤s1的基础上,将三个螺栓分别插入a相线芯、b相线芯和c相线芯对应的两个线鼻子的鼻子内孔内,三个螺栓分别通过螺母使其对应的两个线鼻子相互压紧;

步骤s3.在步骤s2的基础上,在每相线芯连接处的外周分别罩设均压罩,并分别在每个均压罩上缠绕半导电带;

步骤s4.在步骤s3的基础上,分别在同相线芯的两个主绝缘处之间缠绕聚四氟乙烯带;

步骤s5.在步骤s4的基础上,分别在同相线芯的三指套的断口处之间缠绕防水绝缘带进行绝缘处理;

步骤s6.在步骤s5的基础上,分别在同相线芯的三指套的断口处之间缠绕防水胶带进行防水处理;

步骤s7.在步骤s6的基础上,分别两根电缆三指套的断口处之间缠绕无粘性的塑料带;

步骤s8.在步骤s7的基础上,将螺栓插入两根所述屏蔽层地线的鼻子内孔内,并通过螺母使两根所述屏蔽层地线的线鼻子在螺栓上相互压紧;将螺栓插入两根所述铠装层地线的鼻子内孔内,并通过螺母使两根所述铠装层地线的线鼻子在螺栓上相互压紧;

步骤s9.在步骤s8的基础上,在两根所述屏蔽层地线相互远离的一端之间和两根所述铠装层地线相互远离的一端之间分别缠绕防水绝缘带进行绝缘处理;

步骤s10.在步骤s9的基础上,在两根所述电缆的屏蔽层地线相互远离的一端之间缠绕无粘性的塑料带;

步骤s11.在步骤s10的基础上,在两个所述三指套相互远离的一端之间缠绕防水胶带进行防水处理;

步骤s12.在步骤s11的基础上,在两个所述三指套相互远离的一端之间缠绕铠装层。

优选地,完成步骤s1后,用砂纸对每个线鼻子的边角打磨圆滑。

优选地,每个所述均压罩分别包括两个锥形罩,每个所述均压罩对应的两个所述锥形罩的锥底面相互贴合。

优选地,每个所述锥形罩分别包括两个弧形槽体,两个所述弧形槽体分别套设在对应的所述线芯上并拼合成所述锥形罩。

优选地,分别在三个所述均压罩与对应的线芯之间涂抹硅脂层。

优选地,所述聚四氟乙烯带缠绕的层数不小于30层,聚四氟乙烯带的厚度不小于4.5mm。

优选地,在步骤s3中,每缠绕一层所述半导电带,分别在所述半导电带上涂抹硅脂层;在成步骤s4中,每缠绕一层所述聚四氟乙烯带,分别在所述聚四氟乙烯带上涂抹硅脂层。

优选地,在步骤s2中,两根所述a相线芯在两者连接处的两侧对称分布,且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20°,两根所述b相线芯在两者连接处的两侧对称分布,且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20°,两根所述c相线芯在两者连接处的两侧对称分布,且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20°。

优选地,完成步骤s5后,准备一根绝缘杆,完成步骤s5后,准备一根绝缘杆,所述绝缘杆一端端面上设有三个圆弧槽,且三个所述圆弧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绝缘杆的外缘,且三个所述圆弧槽的圆心角均为120°,将所述绝缘杆竖向放置在三相线芯的连接处,所述a相线芯的连接处、所述b相线芯的连接处和所述c相线芯的连接处分别容置在三个所述圆弧槽内。

优选地,还包括步骤s13:在所述铠装层外侧涂刷防水保护层进行防水处理。

本发明所述10kv三芯电缆的对接方法在电缆线路临时改扩建工程中,拆除现有电缆的连接处,再利用原有的电缆终端头采用本发明所述10kv三芯电缆的对接方法对接的电缆符合要求,可实现电缆的永久对接,无需锯断终端头;需要恢复原有运行方式,拆除两根电缆的连接处后即可恢复,避免因切剥电缆造成的损失,节省改建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完成步骤s1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完成步骤s2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完成步骤s4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完成步骤s5后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绝缘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完成步骤s7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完成步骤s8后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完成步骤s11后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照图1-8,提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10kv三芯电缆的对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准备两根电缆100,两根电缆100上待对接的一端分别具有终端头,每根电缆100的终端头分别包括屏蔽层地线101、铠装层地线102、a相线芯、b相线芯和c相线芯,其中a相线芯和c相线芯位于所述b相线芯的两侧,每根电缆100对应的屏蔽层地线101、铠装层地线102、a相线芯、b相线芯和c相线芯的末端分别安装有线鼻子;

步骤s2.在步骤s1的基础上,将三个螺栓分别插入a相线芯、b相线芯和c相线芯对应的两个线鼻子的鼻子内孔内,三个螺栓分别通过螺母使其对应的两个线鼻子相互压紧;两根所述a相线芯在两者连接处的两侧对称分布,且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20°,两根所述b相线芯在两者连接处的两侧对称分布,且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20°,两根所述c相线芯在两者连接处的两侧对称分布,且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20°;

步骤s3.在步骤s2的基础上,在每相线芯连接处的外周分别罩设均压罩,并分别在每个均压罩上缠绕半导电带;且每个所述半导电带分别由对应均压罩的一端向另一端以半重叠的方式缠绕一个来回;

步骤s4.在步骤s3的基础上,分别在同相线芯的两个主绝缘处之间缠绕聚四氟乙烯带,且每个所述聚四氟乙烯带分别由其中一根所述线芯向另一根同相的所述线芯以半重叠的方式缠绕一个来回;

步骤s5.在步骤s4的基础上,分别在同相线芯的三指套的断口处之间缠绕防水绝缘带进行绝缘处理,且每个所述防水绝缘带由一根所述线芯向另一根同相的所述线芯以半重叠的方式缠绕一个来回,以增加三相线芯的防水性能,在防水绝缘带的外周均匀地涂抹硅脂,以填充防水绝缘带的缝隙,以保证三相线芯的防水性能;

步骤s6.在步骤s5的基础上,分别在同相的两根线芯的三指套的断口处之间缠绕无粘性的防水胶带进行防水处理;

步骤s7.在步骤s6的基础上,分别在两根电缆三指套的断口处之间缠绕无粘性的塑料带,并用pvc胶带固定;

步骤s8.在步骤s7的基础上,将螺栓插入两根所述屏蔽层地线101的鼻子内孔内,并通过螺母使两根所述屏蔽层地线101的线鼻子在螺栓上相互压紧;将螺栓插入两根所述铠装层地线102的鼻子内孔内,并通过螺母使两根所述铠装层地线102的线鼻子在螺栓上相互压紧;

步骤s9.在步骤s8的基础上,在两根所述屏蔽层地线101相互远离的一端之间和两根所述铠装层地线102相互远离的一端之间分别缠绕防水绝缘带进行绝缘处理;所述屏蔽层地线101对应的所述防水绝缘带由其中一根所述屏蔽层地线101向另一根所述屏蔽层地线101以半重叠的方式缠绕一个来回,所述铠装层地线102对应的所述防水绝缘带由其中一根所述铠装层地线102向另一根所述铠装层地线102以半重叠的方式缠绕一个来回;

步骤s10.在步骤s9的基础上,在两根所述电缆100的地线相互远离的一端之间缠绕无粘性的塑料带;

步骤s11.在步骤s10的基础上,在两个所述三指套相互远离的一端之间缠绕防水胶带进行防水处理;且所述防水胶带由一根电缆地线远离另一根所述电缆的一端另一根所述电缆以半重叠的方式缠绕两个来回;

步骤s12.在步骤s11的基础上,在两个所述三指套相互远离的一端之间缠绕铠装层,即完成两根电缆100的对接。

本发明所述10kv三芯电缆的对接方法利用螺栓和螺母连接同相的线芯,并在10kv三芯电缆终端头的连接处依次缠绕半导电带、聚四氟乙烯带、防水绝缘带、防水胶带和无粘性的塑料带,并在地线和三相线芯外周缠绕防水绝缘带、无粘性的塑料带、防水胶带和铠装层,保证两根电缆100连接处的电气性能要大于电缆100本体的绝缘强度,同时保证两根电缆100连接处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步骤s9中为两根电缆100终端头的连接处提供铠装层作为机械力的保护,以使电缆100终端头的连接处符合要求。

采用本发明所述10kv三芯电缆的对接方法对接的两根电缆100符合要求,在电缆线路临时改扩建工程中,拆下原有电缆100的终端头,再利用原有的电缆终端头并采用本发明所述10kv三芯电缆的对接方法即可对接两根电缆100,并可实现电缆100的永久对接,无需锯断终端头,需要恢复原有运行方式时,切剥制作的连接处即可恢复,避免因再次切剥电缆100而造成的损失,节省成本。

优选地,在完成步骤s1后,用砂纸对每个线鼻子的边角进行精细打磨,使得线鼻子的边角圆润;

当线鼻子上沾有污渍且未擦拭干净时,通过砂纸打磨可去除线鼻子上的污渍,以避免线鼻子的污渍影响线鼻子的导电性能。

所述砂纸为电阻高的三氧化二铝砂纸,从而保证线鼻子的性能。

优选地,在完成步骤s2后,用砂纸对每个螺栓和螺母的尖端和棱角进行打磨,避免电场应力集中造成线鼻子、螺栓和螺母尖端放电。

优选地,每个所述均压罩分别包括两个锥形罩,每个所述均压罩对应的两个所述锥形罩的锥底面相互贴合,所述b相线芯对应的两个所述锥形罩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a相线芯对应的两个所述锥形罩的中轴线靠近两根所述b相线芯的一侧之间的夹角为120°,所述c相线芯对应的两个所述锥形罩的中轴线靠近两根所述b相线芯的一侧之间的夹角为120°,且所述a相线芯对应的两个所述锥形罩和所述c相线芯对应的两个所述锥形罩对称分布在所述b相线芯的两侧。

所述均压罩由金属材料制成,均压罩罩设在线芯外周,使每个所述均压罩与对应的线芯的电位一致,防止空气悬浮放电。

优选地,每个所述锥形罩分别包括两个弧形槽体,两个所述弧形槽体分别套设在对应的所述线芯上并拼合成所述锥形罩,并由缠绕的所述半导电带使每个所述锥形罩对应的两个所述弧形槽体拼合。

再在三个均压罩和三相线芯之间涂抹均匀的硅脂层,硅脂填充间隙,以防止间隙的局部放电和空气悬浮放电。

优选地,在步骤s4中,聚四氟乙烯带的厚度不小于4.5mm,聚四氟乙烯带缠绕的层数不小于30层,以对每相电芯的终端进行电应力的加强,并增强每相电芯单位体积的电阻绝缘强度,确保连接处的整体电气绝缘强度要大于电缆100本体绝缘强度的1.5倍,以消除由于电连接的不等径和不平整所造成的轴向和径向的电场应力。

在步骤s4中,在同相的两根线芯相互远离的一侧距离其主绝缘处50mm的位置之间缠绕聚四氟乙烯带。

优选地,在步骤s3中,每缠绕一层所述半导电带,分别在所述半导电带上涂抹硅脂层;在步骤s4中,每缠绕一层所述聚四氟乙烯带,分别在所述聚四氟乙烯带上涂抹硅脂层。

硅脂可分别填充半导电带、聚四氟乙烯带之间的间隙,以防止间隙的局部放电和空气悬浮放电。

优选地,完成步骤s4后,同相的两根线芯呈锥底端相互贴合的锥形;在步骤s5后,同相的两根线芯呈锥底端相互贴合的锥形;完成步骤s6后,同相的两根线芯呈锥底端相互贴合的锥形,且两根所述a相线芯之间的夹角为120°,两根所述c相线芯之间的夹角为120°,两根所述b相线芯在同一条直线上。

每个锥形的所述聚四氟乙烯带分别在对应的所述线芯上构成了应力锥,改善了绝缘屏蔽层的电场分布,减少了绝缘的破坏,从而保证了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

优选地,完成步骤s6后,准备一根绝缘杆1,完成步骤s5后,准备一根绝缘杆1,所述绝缘杆1一端端面上设有三个圆弧槽,且三个所述圆弧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绝缘杆1的外缘,且三个所述圆弧槽的圆心角均为120°,将所述绝缘杆1竖向放置在三相线芯的连接处,所述a相线芯的连接处、所述b相线芯的连接处和所述c相线芯的连接处分别容置在三个所述圆弧槽内。

所述a相线芯、所述b相线芯和所述c相线芯分别容置在三个所述圆弧槽内并固定,使电缆100终端头的连接处在受外力作用下不会产生变形,以保证所述a相线芯、所述b相线芯和所述c相线芯之间的夹角和位置,防止相间绝缘损伤,保证三相线芯交流电的矢量和为零;同时所述绝缘杆1增加了三相线芯之间的电气绝缘强度。

所述绝缘杆1由木质材料制成,其形状与a相线芯与b相线芯之间、所述b相线芯与所述c相线芯之间缝隙的形状相匹配。

完成步骤s6后,同相的两根线芯呈锥底端相互贴合的锥形,a相线芯与b相线芯之间具有锥形的缝隙,所述b相线芯与所述c相线芯之间具有锥形的缝隙。

放置绝缘杆1后,在两根所述电缆100的三指套断口处缠绕高压绝缘带,以增强电气绝缘强度,保证绝缘杆1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地,完成步骤s8后,用砂纸对屏蔽层地线101和铠装层地线102上的每个螺栓和螺母的尖端和棱角进行打磨,使每个螺栓和螺母的尖端和棱角光滑,避免电场应力集中造成线鼻子、螺栓和螺母尖端放电。

优选地,在步骤s2和s8中,根据每个线鼻子的鼻子孔径和孔的厚度选择螺栓的长度,使每个所述螺栓的两端均伸出对应所述线鼻子内孔1-2个螺纹,以保证每个所述螺栓对应的螺母将其上两个线鼻子压紧,从而保证每个所述螺栓上的两个所述线鼻子相互压紧,保证大电流的顺利通过。

优选地,在步骤s10中,在两根电缆的地线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距其30mm处之间缠绕无粘性的防水胶带,以恢复电缆100地线的防水层。

在步骤s10中,所述防水绝缘带使两根所述电缆具有四层致密的防水层,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

优选地,还包括步骤s13:在所述铠装层外侧涂刷防水保护层进行防水处理,以进一步保证中间接头的防水性能。

对采用上述对接方法对接后的两根10kv三芯电缆在46kv下进行交流耐压测试试验30min,不闪络、不击穿;对接后的两根10kv三芯电缆在65kv下进行直流耐压测试试验30min,泄露电流小于等于1μa,不闪络、不击穿;对接后的两根10kv三芯电缆在1.73u0下进行局部放电测试,局部放电量为1-2pc;在交流105kv下进行冲击测试,不闪络、不击穿、不放电,测试试验完毕后,剥切电缆连接头,观察电缆终端头未发现放电现象。

通过上述试验结果可知,通过本发明所述对接方法对接后的两根电缆的终端头连接处的电气性能远远高于电力电缆试验标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