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上支架拆除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9181发布日期:2019-07-06 11:14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定子上支架拆除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定子上支架拆除工装。



背景技术:

EPS电机的定子一般包括装配于一体的机壳、定子下支架、定子铁芯和定子上支架等部件,当电机定子存在质量问题需要返修时,需要先将定子上支架从机壳内进行拆除。目前,定子上支架的拆除通常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拆除,操作不方便且拆除难度大,整个过程费时费力,导致拆除效率低,并且采用手动拆除的方式极易造成物料报废,无法实现物料的二次回收利用,使得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定子上支架拆除困难,拆除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定子上支架拆除工装。

一种定子上支架拆除工装,包括:

模架;

定位组件,用于将机壳固定于所述模架上;以及

拉拔机构,设于所述模架上并对应位于所述机壳的上方,所述拉拔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及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的拉码,所述拉码包括联接头及设于所述联接头上的若干拉爪,所述拉爪的上端与所述联接头铰接,所述拉爪的下端形成有向外弯折的倒钩,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联接头连接以驱动所述拉码上下运动,使得所述拉码可运动至所述机壳内并将定子上支架自所述机壳内拆出。

上述的定子上支架拆除工装能够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实现定子上支架的自动拆除,操作简单、便捷。具体地,在需要拆除定子上支架时,先通过定位组件将机壳固定于模架上,其中,机壳内设有定子上支架的一面朝上,然后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拉码整体向下运动并进入机壳内部,拉爪上的倒钩卡住机壳的内壁面,然后再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拉码整体向上移动,拉爪在上移的过程中与定子上支架相接触,而可对定子上支架施加向上的拉力,以将定子上支架从机壳内拆出,整个过程可实现自动化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可满足大量的生产需求。同时,采用上述定子上支架拆除工装代替人工手动拆除,可减少物料报废,实现物料的二次回收利用,从而进一步节约了生产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接头的外周面设有若干用于收容所述拉爪的容置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子上支架拆除工装还包括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对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向进行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联接头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架包括在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的底板和顶板,以及用于将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的导柱,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将所述机壳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联接头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活动挡板及紧固件,所述活动挡板套设于所述导柱上并可沿所述导柱运动,所述紧固件用于将所述活动挡板锁紧固定于所述导柱上,所述活动挡板与所述底板配合以将所述机壳固定,所述活动挡板上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可供所述机壳的顶端外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柱有两个,所述活动挡板同时套设于两所述导柱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挡板包括板体及设于所述板体相对两侧的两个凸耳,所述板体的中部设有所述通孔,所述凸耳上设有供所述导柱穿设的穿孔,所述凸耳的侧部设有与所述穿孔连通的开口槽,所述凸耳上还设有供所述紧固件穿设的固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的下端面设有凸缘,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凸缘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沿水平方向延伸而于所述底板的一侧形成有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底面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撑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定子上支架拆除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定子上支架拆除工装的主示图;

图3为图1中的定子上支架拆除工装的联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定子上支架拆除工装的拉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定子上支架拆除工装的活动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10、模架,11、底板,111、定位槽,112、撑脚,12、顶板,13、导柱,20、活动挡板,21、板体,211、通孔,22、凸耳,221、穿孔,222、开口槽,223、固定孔,30、拉拔机构,31、驱动装置,32、拉码,321、联接头,3211、容置槽,322、拉爪,3221、倒钩,40、控制器,50、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定子上支架拆除工装包括模架10、定位组件及拉拔机构30。定位组件用于将机壳50固定于模架10上;拉拔机构30设于模架10上并对应位于机壳50的上方,拉拔机构30包括驱动装置31及与驱动装置31连接的拉码32,拉码32包括联接头321及设于联接头321上的若干拉爪322,拉爪322的上端与联接头321铰接,拉爪322的下端形成有向外弯折的倒钩3221,驱动装置31与联接头321连接以驱动拉码32上下运动,使得拉码32可运动至机壳50内并将定子上支架自机壳50内拆出。

上述的定子上支架拆除工装能够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实现定子上支架的自动拆除,操作简单、便捷。具体地,在需要拆除定子上支架时,先通过定位组件将机壳50固定于模架10上,其中,机壳50设有定子上支架的一面朝上,然后通过驱动装置31驱动拉码32整体向下运动并进入机壳50内部,拉爪322上的倒钩3221卡住机壳50的内壁面,然后再通过驱动装置31带动拉码32整体向上移动,拉爪322在上移的过程中与定子上支架相接触,而可对定子上支架施加向上的拉力,以将定子上支架从机壳50内拆出,整个过程可实现自动化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可满足大量的生产需求。同时,采用上述定子上支架拆除工装代替人工手动拆除,可减少物料报废,实现物料的二次回收利用,从而进一步节约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联接头321的外周面设有若干用于收容拉爪322的容置槽3211。如此,使得拉码32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占用空间较小。其中,拉爪32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在本实施中,拉爪322有四个,相应地,联接头321的外周面设有四个容置槽3211。

进一步地,定子上支架拆除工装还包括与驱动装置31连接的控制器40,控制器40用于对驱动装置31的驱动方向进行控制。通过设置控制器40可方便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对驱动装置31进行控制,以实现拉码32的上升或下降。其中,控制器40具体可为控制手柄或控制按钮等形式。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31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联接头321固定连接。采用气缸进行驱动,结构简单,驱动可靠,可有效降低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1还可为液压驱动、齿轮齿条驱动或者螺母丝杠驱动等。

进一步地,模架10包括在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的底板11和顶板12,以及用于将底板11与顶板12固定连接的导柱13,定位组件用于将机壳50固定于底板11上,驱动装置31固定于顶板12上,驱动装置31的输出端与联接头321连接。

进一步地,定位组件包括活动挡板20及紧固件(图未示),活动挡板20套设于导柱13上并可沿导柱13运动,紧固件用于将活动挡板20锁紧固定于导柱13上,活动挡板20与底板11配合以将机壳50固定,活动挡板20上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211可供机壳50的顶端外露。

具体地,在需要拆除定子上支架时,先将活动挡板20沿导柱13向上提起一定高度,以使机壳50可放置于底板11上,再将活动挡板20压接于机壳50的顶端,并通过紧固件将活动挡板20锁紧固定在导柱13上,如此,便可将机壳50牢靠固定于活动挡板20与底板11之间,操作简单、方便,有效可避免在拆除上支架的过程中机壳50产生晃动,在活动挡板20上设置通孔211以使拉码32可自通孔211进入机壳50内部。并且,通过紧固件可对活动挡板20在导柱13上的锁紧位置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型号尺寸的电机机壳50的固定,从而有效提升该定子上支架拆除工装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地,导柱13有两个,活动挡板20同时套设于两导柱13上。如此,使得模架10整体结构更为稳固,以保证支撑强度。同时,可使得活动挡板20沿导柱13的滑动更为平稳。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5,活动挡板20包括板体21及设于板体21相对两侧的两个凸耳22,板体21的中部设有通孔211,凸耳22上设有供导柱13穿设的穿孔221,凸耳22的侧部设有与穿孔221连通的开口槽222,凸耳22上还设有供紧固件穿设的固定孔223。通过凸耳22与紧固件的配合可方便地将活动挡板20与导柱13锁紧固定。

进一步地,机壳50的下端面设有凸缘,底板11上设有与凸缘配合的定位槽111,定位槽111沿水平方向延伸而于底板11的一侧形成有缺口。在放置机壳50时,将机壳50底部的凸缘自缺口处向底板11中部推进,直至凸缘与定位槽111的槽壁相抵接,便可将机壳50准确定位于底板11上,再通过活动挡板20的配合以将机壳50固定,从而使机壳50与拉码32在上下方向相对应,以保证拉码32能够顺利进入机壳50内部进行定子上支架的拆除。

进一步地,底板11的底面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撑脚112。通过设置撑脚112可保证模架10能够平稳放置于地面或工作台面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