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过温保护功能的辅助电源稳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0339发布日期:2019-08-27 19:34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带过温保护功能的辅助电源稳压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辅助电源稳压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带过温保护功能的辅助电源稳压电路。



背景技术:

常见开关电源中,各种控制电路、保护电路以及通信电路一般需要多路相互隔离、电压各不相同的供电电路,而提供这些供电的辅助电源,因为设计空间有限、成本控制严格,不会设置复杂的过温保护电路,另外,开关电源都会设计有过温保护电路,因此,辅助电源更少有单独具备过温保护功能。

目前的辅助电源多路、隔离输出电路有多种实现方式,常见的两种实现方案,如图1所示,辅助电源稳压电路采用三端稳压源,一个较高输入电压经过三端稳压源调整后,就可以输出所需稳定电压,其虽然实现电路简单、所需器件数量少,但稳压效果略差,如图2所示,辅助电源稳压电路采用电源管理芯片,并配合一定的外围电路,也可以获得所需稳定电压,其虽然实现电路略微复杂,所需器件数量较多,但稳压效果较好,相对比较图1和图2两种方案都可以获得开关电源所需的各种供电电压,但是,这两种实现电路都不具备过温保护功能,当电路输出异常、器件温升较高时,如果这时候开关电源本身的温度并不高,不会进行过温保护,辅助电源就可能因为器件温升较高而损坏。

可见,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没有自带过温保护功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自带过温保护功能的辅助电源稳压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自带过温保护功能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带过温保护功能的辅助电源稳压电路,包括:

辅助电源变压器次级线圈T3、常开温度继电器RT1、NPN三极管Q1和基准源U3,所述辅助电源变压器次级线圈T3电连接在常开温度继电器RT1输入端,所述辅助电源变压器次级线圈T3输出端电连接有整流二极管D4,所述整流二极管D4负极分别电连接有电阻R6、电阻R5和电阻R3,所述NPN三极管Q1的基级IB分别电连接在电阻R6、电阻R5和电阻R3的一端,所述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IC分别电连接有电阻R4和电阻R7,所述电阻R4与基准源U3的1脚连接,所述电阻R7分别与基准源U3的1脚和3脚连接,所述电阻R5和电阻R6均与基准源U3的2脚连接,所述常开温度继电器RT1分别与基准源U3的2脚和3脚连接,所述电阻R6一端连接有电容C6,所述电阻R7一端连接有电容C7。

具体地,所述电容C6和电容C7为滤波电容。

进一步地,所述电阻R7和电阻R4为分压电阻,所述电阻R3、电阻R5和电阻R6为限流电阻,所述电阻R7和电阻R4的阻值远远大于电阻R3、电阻R5和电阻R6的阻值。

具体地,所述基准源U3包括1脚、2脚和3脚,所述基准源U31脚和3脚之间的压差为2.5V。

进一步地,所述NPN三极管Q1包括基级IB和集电极IC。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种自带过温保护功能的辅助电源稳压电路,利用一个NPN三极管、一个基准源、一个常开温度继电器以及一定数量的阻容器件,组成自带过温保护功能的串调稳压电路,既能为开关电源提供稳定电压,又通过调整电路参数,即可获得期望的不同输出电压,不需要更换稳压器件,节省成本,实现了辅助电源输出电压温度超过设定值后,就关闭输出进行保护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辅助电源中采用三端稳压源实现稳压电路图;

图2为辅助电源中采用电源管理芯片实现稳压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带过温保护功能的稳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自带过温保护功能的辅助电源稳压电路,包括:辅助电源变压器次级线圈T3、常开温度继电器RT1、NPN三极管Q1和基准源U3,所述辅助电源变压器次级线圈T3电连接在常开温度继电器RT1输入端,所述辅助电源变压器次级线圈T3输出端电连接有整流二极管D4,所述整流二极管D4负极分别电连接有电阻R6、电阻R5和电阻R3,所述NPN三极管Q1的基级IB分别电连接在电阻R6、电阻R5和电阻R3的一端,所述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IC分别电连接有电阻R4和电阻R7,所述电容C6和电容C7为滤波电容,所述NPN三极管Q1包括基级IB和集电极IC,所述电阻R7和电阻R4为分压电阻,所述电阻R3、电阻R5和电阻R6为限流电阻,所述电阻R7和电阻R4的阻值远远大于电阻R3、电阻R5和电阻R6的阻值,所述基准源U3包括1脚、2脚和3脚,所述基准源U31脚和3脚之间的压差为2.5V,当辅助电源输出电路温度低于常开温度继电器RT1的保护温度时,常开温度继电器RT1为断开状态,通过辅助电源变压器次级线圈T3将初级能量通过隔离的方式耦合到次级电路中,此时整流二极管D4输出15V电压通过电阻R6、电阻R5和电阻R3流入NPN三极管Q1基级,基极电流IB升高,集电极IC随之升高,因为分压电阻R4和R7阻值较高,可忽略流过电阻R4和电阻R7的电流,因此集电极电流IC就是流向负载的电流,负载所需电压VCC由分压电阻R4和电阻R7的阻值决定,而因为基准源U31脚和3脚之间的压差为2.5V,因此VCC=2.5V×(R7+R4)/R7,可根据VCC所需电压值,来确定电阻R4和电阻R7的阻值,然后通过电容C6和电容C7分别对15V和VCC电压进行滤波;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电阻R4与基准源U3的1脚连接,所述电阻R7分别与基准源U3的1脚和3脚连接,所述电阻R5和电阻R6均与基准源U3的2脚连接,所述常开温度继电器RT1分别与基准源U3的2脚和3脚连接,所述电阻R6一端连接有电容C6,所述电阻R7一端连接有电容C7,当整流二极管D4输出15V电压升高后,则流过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流IC马上增大,则通过电阻R4流进基准源U3的1脚电流随之增大,则通过基准源U3的3脚流进的电流也随之增大,这时通过电阻R5流向NPN三极管Q1基极电流IB随之减小,NPN三极管Q1集电极IC也就减小,输出电压得以稳定在设定值,反之亦然,当辅助电源输出电路温度高于常开温度继电器RT1保护温度时常开温度继电器RT1闭合,则NPN三极管Q1基极无电流流入,基极电流IB为零,集电极电流IC也为零,NPN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不再有电流流向负载,起到保护辅助电源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