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机线束支架及其在电机端盖上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40866发布日期:2019-12-06 18:3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新能源电机线束支架及其在电机端盖上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固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机线束支架及其在电机端盖上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中分布有各类电器零部件,需要用相应的线束连接,从而实现功能。特别是新能源电机,对线束固定的要求更高,但目前电机线束在电机内部一般是通过扎带、线卡等固定并保持其走向,由于电机内部空间紧凑,通过扎带、线卡固定线束时,其一致性不好,且线束容易与其它部件干涉,不利于大规模批量化生产。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日:2017年10月13日、公开号:cn206559155u)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发电机线束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在支架本体上设有用于连接线束的连接部以及用于与电机固定的固定部。该实用新型节省了空间,简化了结构,易于识别,方便整车线束的安装,提高了整车线束装配的效率,避免了分散式布置导致的线束装配交叉混乱,但该支架适用于传统内燃机所用的发电机,并不适用于新能源电机,且是通过集成插件连接组件来实现对线束的固定,结构复杂,易产生故障。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日:2017年06月20日、公开号:cn206272164u)公开了一种发电机线束支架及汽车,该发电机线束支架包括:与线束端子连接的第一支架部;与发电机凸台连接的第二支架部;连接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的第三支架部;其中,第一支架部包括设置有线束定位口的第一连接板,以及与第一连接板连接的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所在平面与第二连接板所在平面垂直;第二支架部包括设置有安装定位孔的第三连接板,以及与第三连接板连接的第四连接板,第三连接板所在平面与第四连接板所在平面垂直。该实用新型虽然解决了现有的发电机线束支架由于其自身缺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类失效问题,但却不适用于新能源电机,而且其线束支架只能起到辅助支撑线束的作用,并不能对线束的走向精确控制,提高线束走向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机线束支架及其在电机端盖上的安装结构,能有效固定和保护电机内的线束,控制线束走向,一致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新能源电机线束支架,包括第一支架部,所述第一支架部为长条形盖板,所述第一支架部的顶端连接有第二支架部,所述第二支架部为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长方盒体,所述第二支架部与所述第一支架部垂直,所述第二支架部的一个开口与所述第一支架部一侧连通,所述内部线束在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连接处弯折90°后,经所述第二支架部的开口进入所述第二支架部内部,通过所述第二支架部使所述内部线束的走向得到保证,且不会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部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个线束卡,电机内部不从所述第一支架部穿过的外部线束可以夹在所述线束卡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部的两侧设有垂直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一支架部形成与所述第二支架部连通的凹槽,防止所述内部线束从所述第一支架部内脱出。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部的外表面上设有定位凸台,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支架部时定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部与所述第二支架部连接处设有加强筋结构,强化所述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部侧面设有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架部与所述第一支架部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二安装件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均为金属嵌件结构。

一种新能源电机线束支架在电机端盖上的安装结构,所述新能源电机线束支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配合螺栓固定安装在电机端盖上,所述第一支架部平行固定在所述电机端盖上,所述第一支架部与所述电机端盖之间留有供内部线束通过的间隙,所述第一支架部上的翻边朝向所述电机端盖,内部线束穿过所述第一支架部与所述电机端盖之间的间隙,在所述第一支架部与第二支架部的连接处弯折90°,经所述第二支架部的开口进入所述第二支架部内部,电机内部不需要从所述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内部穿过的外部线束夹在所述第二支架部外表面上的线束卡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将电机的线束固定在线束支架与电机端盖之间或线束支架内部,线束走向一致性好;

2、线束保护效果好,避免与电机高压线或电机运动件干涉;

3、减少了人工理线,有利于电机批量化和自动化生产;

4、通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配合螺栓固定线束支架,可有效防止线束支架松动,提高了可靠性;

5、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能源电机线束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能源电机线束支架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能源电机线束支架安装在电机端盖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

电机端盖1、第一支架部2、内部线束3、第二支架部4、开口5、线束卡6、翻边7、凸台8、加强筋结构9、第一安装孔10、第二安装孔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新能源电机线束支架,包括第一支架部2,第一支架部2为长条形盖板,第一支架部2的顶端连接有第二支架部4,第二支架部4为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长方盒体,第二支架部4与第一支架部2垂直,第二支架部4的一个开口5与第一支架部2一侧连通。

另外,第一支架部2的两侧设有垂直的翻边7,翻边7与第一支架部2形成与第二支架部4连通的凹槽,防止内部线束3从第一支架部2内部脱出,第二支架部4的外表面上设有定位凸台8和两个线束卡6,第一支架部2与第二支架部4连接处设有加强筋结构9,强化第一支架部2和第二支架部4之间的连接强度。

同时,第一支架部2侧面设有第一安装件14,第一安装件14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0,第二支架部4与第一支架部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安装件15,第二安装件15上设有第二安装孔11,第一安装孔10和第二安装孔11均为金属嵌件结构。

本实施例新能源电机线束支架在电机端盖1上安装时,如图3所示,新能源电机线束支架通过第一安装孔10和第二安装孔11配合螺栓13固定安装在电机端盖1上,第一支架部2平行固定在电机端盖1上,第一支架部2与电机端盖1之间留有供内部线束3通过的间隙,第一支架部2上的翻边7朝向电机端盖1,内部线束3穿过第一支架部2与电机端盖1之间的间隙,在第一支架部2与第二支架部4的连接处弯折90°,经第二支架部4的开口5进入第二支架部4内部,通过第二支架部4使内部线束3的走向得到保证,不会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电机内部不需要从第一支架部2和第二支架部4内部穿过的外部线束12夹在第二支架部4外表面上的线束卡6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部2和第二支架部4为一体成型制造,强度高,对线束支撑及保护效果好,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新能源电机线束支架及其在电机端盖上的安装结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成本低,通过第一支架部2和第二支架部4的结构设计,将线束的走向和角度进行良好的控制,将电机的线束固定在线束支架与电机端盖1之间或线束支架内部,线束走向一致性好,线束保护效果好,避免与电机高压线或电机运动件干涉,且减少了人工理线,有利于电机批量化和自动化生产,另外,通过第一安装孔10、第二安装孔11配合螺栓13固定线束支架,可有效防止线束支架松动,提高了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