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用低压柜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3055发布日期:2020-05-26 18:0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断路器用低压柜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用低压柜体。



背景技术:

传统低压柜体中,断路器的出线母排一般采用母排下走再往上走的方式,这样不仅会造成母排不必要的浪费,提高生产成本。并且,还会占据柜体的空间。因此,将断路器下端的出线排在保证与进线母排电气间隙的基础上,将母排向上折弯后再与进线母排连接。但是,此种连接方式会造成上翻的出线母排与进行母排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而且由于出线母排的安装板与断路器之间固定连接,不能够进行位置调节,使出线母排与进线母排之间接触不良,从而容易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断路器用低压柜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用低压柜体,包括柜体、断路器、可调装置、安装板和进线母排,所述断路器和所述进线母排均安装在所述柜体内部,进线母排沿柜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多块弯折的出线母排,所述可调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断路器和安装板;

所述可调装置包括固定座、微调机构和连接板,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固定在断路器上,固定座背离断路器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微调机构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且自里向外依次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中;连接板与容纳槽滑动配合,连接板远离微调机构的一端延伸出容纳槽外后与安装板连接;微调机构能够将连接板从容纳槽中微调顶出,间接地使安装板上的出线母排与同侧的进线母排紧密贴靠。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呈u形结构,容纳槽包括两个呈矩形且依次连通的第一滑动腔和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的长度方向与连接板的移动方向垂直,第一滑动腔位于所述第二滑动腔与断路器之间;微调机构设置在第一滑动腔内,连接板设置在第二滑动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微调机构包括驱动楔形块、从动楔形块和驱动丝杆,所述驱动楔形块的斜面与所述从动楔形块的斜面相配合;驱动楔形块沿第一滑动腔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动腔内,第一滑动腔朝向第二滑动腔的侧壁上设置有燕尾滑槽,驱动楔形块背离其斜面的一侧设置有燕尾滑块,所述燕尾滑块适形嵌设在燕尾滑槽中;

所述从动楔形块设置在驱动楔形块与连接板之间,从动楔形块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动腔中,从动楔形块背离其斜面的一侧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压缩弹簧;

所述驱动丝杆依次贯穿固定座的一侧、驱动楔形块以及固定座的另一侧,驱动丝杆与固定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驱动楔形块内设置有螺母,驱动丝杆穿套在所述螺母中,且螺母与驱动丝杆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丝杆的一端延伸出固定座外后设置有操作帽,所述操作帽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远离固定座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板相配合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嵌设在所述安装槽中,安装板与安装槽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装置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固定座安装在第一平台上,连接板贴靠在第二平台上,连接板与第二平台通过第二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楔形块与从动楔形块的截面均为直角梯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用低压柜体,其通过将断路器的出线母排弯折后与柜体内的进线母排连接,能够减少母排的长度以及柜体内部空间,从而节约成本以及便于电气设备的安装。同时,在出线母排的安装板与断路器之间设置有可调装置,通过操作微调机构能够将连接板从固定座的容纳槽中微调顶出,间接地使安装板上的出线母排与同侧的进线母排紧密贴靠,从而保证出线母排与进线母排保持良好的接触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断路器用低压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调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柜体,2-断路器,3-可调装置,31-固定座,32-微调机构,321-驱动楔形块,3211-燕尾滑块,322-从动楔形块,323-驱动丝杆,33-连接板,331-安装槽,332-腰形孔,34-容纳槽,341-第一滑动腔,3411-燕尾滑槽,342-第二滑动腔,35-压缩弹簧,36-轴承,37-螺母,38-操作帽,39-基座,391-第一平台,392-第二平台,4-安装板,5-进线母排,6-出线母排,7-第一螺栓,8-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2用低压柜体1,低压柜体1包括柜体1、断路器2、可调装置3、安装板4和进线母排5,断路器2和进线母排5均安装在柜体1内部,进线母排5沿柜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安装板4上设置有多块弯折的出线母排6,可调装置3的两端分别连接断路器2和安装板4。通过将断路器2的出线母排6弯折后与在柜体1内的进线母排5连接,能够减少母排的长度以及柜体1内部空间,从而节约成本以及便于电气设备的安装。

可调装置3包括固定座31、微调机构32和连接板33,固定座31的一端固定在断路器2上,固定座31背离断路器2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34,微调机构32与连接板33连接且自里向外依次设置在容纳槽34中;连接板33与容纳槽34滑动配合,连接板33远离微调机构32的一端延伸出容纳槽34外后与安装板4连接;微调机构32能够将连接板33从容纳槽34中微调顶出,间接地使安装板4上的出线母排6与同侧的进线母排5紧密贴靠。

为了保证弯折的出线母排6与进线母排5之间保持良好的接触,在出线母排6的安装板4与断路器2之间设置有可调装置3。通过操作微调机构32能够将连接板33从固定座31的容纳槽34中的微调顶出,间接地使安装板4上的出线母排6与同侧的进线母排5紧密贴靠,从而使出线母排6与进线母排5保持良好的接触连接。

固定座31呈u形结构,容纳槽34包括两个呈矩形且依次连通的第一滑动腔341和第二滑动腔342,第一滑动腔341的长度方向与连接板33的移动方向垂直,第一滑动腔341位于第二滑动腔342与断路器2之间;微调机构32设置在第一滑动腔341内,连接板33设置在第二滑动腔342内。

具体地,微调机构32包括驱动楔形块321、从动楔形块322和驱动丝杆323,驱动楔形块321的斜面与从动楔形块322的斜面相配合;驱动楔形块321沿第一滑动腔341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动腔341内,第一滑动腔341朝向第二滑动腔342的侧壁上设置有燕尾滑槽3411,驱动楔形块321背离其斜面的一侧设置有燕尾滑块3211,燕尾滑块3211适形嵌设在燕尾滑槽3411中;

从动楔形块322设置在驱动楔形块321与连接板33之间,从动楔形块322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动腔342中,从动楔形块322背离其斜面的一侧与连接板33之间设置有多个压缩弹簧35;

驱动丝杆323依次贯穿固定座31的一侧、驱动楔形块321以及固定座31的另一侧,驱动丝杆323与固定座31通过轴承36转动连接,驱动楔形块321内设置有螺母37,驱动丝杆323穿套在螺母37中,且螺母37与驱动丝杆323螺纹配合。

通过旋转驱动丝杆323,使驱动楔形块321在第一滑动腔341内移动。即在水平面,驱动丝杆323驱动驱动楔形块321沿水平纵向方向移动。由于驱动楔形块321的斜面与从动楔形块322的斜面贴合,驱动楔形块321的斜面会沿从动楔形块322的斜面滑动,并且会抵推从动楔形块322的斜面,从而使从动楔形块322在第二滑动腔342内移动,即沿水平横向朝连接板33方向移动。由于从动楔形块322与连接板33之间设置有多个压缩弹簧35,从动楔形块322对压缩弹簧35施加的推力会被压缩弹簧35通过压缩变形抵消部分,但是剩余未被抵消的推力会通过压缩弹簧35传递给连接板33,从而将连接板33从第二滑动腔342中被微调顶出。间接地,连接在连接板33另一端的安装板4会带动出线母排6与进线母排5紧密贴靠。

为了方便调节驱动丝杆323,驱动丝杆323的一端延伸出固定座31外后设置有操作柄38,操作柄38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此外,为了便于安装带有出线母排6的安装板4,连接板33远离固定座31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板4相配合的安装槽331,安装板4的一端嵌设在安装槽331中,安装板4与安装槽331通过第一螺栓7固定连接。安装槽331上下两侧设置有对应设置有贯穿的第一螺孔,安装板4上设置有与第一螺孔配合的安装孔,第一螺栓7依次穿过第一螺孔、安装孔和另一侧的第一螺孔后与锁紧螺母锁紧配合,从而将安装板4的连接端固定在安装槽331中。

此外,为了提高固定座31和连接板33的稳定性,可调装置3还包括基座39,基座39包括第一平台391和第二平台392,固定座31安装在第一平台391上,连接板33贴靠在第二平台392上,连接板33与第二平台392通过第二螺栓8进行固定连接。连接板33上开设有腰形孔332,第二平台392上开设有第二螺孔。当调节可调装置3使出线母排6与进线母排5连接紧固后,将第二螺栓8依次穿过腰形孔332和第二螺孔后与锁紧螺母锁紧配合,从而将连接板33固定在第二平台392上。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楔形块321与从动楔形块322的截面均为直角梯形。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