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盒走线结构、电控盒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1176发布日期:2020-07-07 14:2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控盒走线结构、电控盒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控盒走线结构、电控盒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电控盒的走线槽密封性不好,容易从外部观察到内部结构,且在使用时,一方面当电控盒中感温线从走线槽出来时,容易阻挡或堵塞电控盒上的限位槽口,另一方面,当将感温线弯折避过限位槽时,放线又十分不方便,比较吃力,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电控盒的走线槽密封性不好,在使用时,容易阻挡或堵塞电控盒上的限位槽口、不易放线中的至少一个方面。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控盒走线结构,设置于电控盒上,所述电控盒走线结构包括适于信号线通过的第一走线槽和适于强电路线通过的第二走线槽,所述第一走线槽包括第一槽底,所述第二走线槽包括第二槽底,所述第二槽底相对于所述第一槽底向靠近所述电控盒的底板的方向设置。

由此,所述第二槽底相对于所述第一槽底向靠近所述电控盒的底板的方向设置,能够降低进线高度,从而避免线路堵塞限位槽,同时节省空间,有效阻挡视线,一旦起火,能保证火苗不会喷出,保证密封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槽底和/或所述第二槽底朝向所述电控盒上的强电元件安装位置倾斜设置。

由此,所述第一槽底和/或所述第二槽底朝向所述电控盒上的强电元件安装位置倾斜设置,更容易走线。

可选地,所述第二走线槽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槽底连接的第一侧壁,且所述第一侧壁上沿与所述第二槽底平行的方向设置固线结构。

由此,所述第一侧壁上沿与所述第二槽底平行的方向设置固线结构,固线效果好。

可选地,所述固线结构远离所述电控盒的底板的端面设置加强筋。

由此,加强筋对于固线结构具有增加强度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端部设置倒角结构。

由此,倒角结构的设置起到导向作用,方便放线,减小阻力。

可选地,所述第二走线槽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且所述加强筋远离所述电控盒的底板的端面与所述第二侧壁远离所述电控盒的底板的端面平齐。

由此,所述加强筋远离所述电控盒的底板的端面与所述第二侧壁远离所述电控盒的底板的端面平齐,当电控盒的盖板盖到电控盒上时,可以配合电控盒密封,提升密封性。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弧形连接部,且所述弧形连接部的位置与所述固线结构的位置相对应。

由此,弧形连接部的设置方便走线,减小放线阻力;同时利用曲线通道原理减小第二走线槽内流体流动,提升电控盒密闭性;同时提升美观性。

可选地,所述第二槽底相对于竖直面的夹角范围为120°-150°。

由此,在此夹角范围内,强电路线能够从强电元件以基本平直的角度从电控盒引出,方便出线。

可选地,所述第二走线槽的出线口与所述第一走线槽的出线口的高度差范围为10-20mm。

由此,能够保证强电路线的出线的长度能够支撑强电路线的倾斜角度,使得出线顺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控盒走线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在于:所述第二槽底相对于所述第一槽底向靠近所述电控盒的底板的方向设置,能够降低进线高度,从而避免线路堵塞限位槽,同时节省空间,有效阻挡视线,一旦起火,能保证火苗不会喷出,保证密封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控盒,包括底板、侧板、强电元件和上述的电控盒走线结构,所述强电元件设置于所述侧板上,所述强电元件相对于所述电控盒走线结构向靠近所述底板的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控盒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与上述电控盒走线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电控盒。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与上述电控盒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控盒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控盒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部分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部分电控盒在另一个角度的内部结构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控盒、11-第一走线槽、111-第一槽底、112-第四侧壁、12-第二走线槽、121-第一侧壁、122-第二侧壁、123-第二槽底、124-固线结构、125-加强筋、126-弧形连接部、13-强电元件、14-底板、15-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右方,“x”的反向代表左方,“y”的正向代表上方,“y”的反向代表下方,“z”的正向代表前方,“z”的反向代表后方,且术语“x”、“y”、“z”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术语“一些具体实施例”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控盒走线结构,设置于电控盒1上,电控盒1上还设置强电元件13,强电元件13相对于电控盒走线结构向靠近电控盒1的底板14的方向设置,电控盒走线结构包括适于信号线通过的第一走线槽11和适于强电路线通过的第二走线槽12,第一走线槽11包括第一槽底111,第二走线槽12包括第二槽底123,第二槽底123相对于第一槽底111向靠近电控盒1的底板14的方向设置。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信号线为用于弱电连接的导线,一般承受电压为24v或5v,强电路线为用于强电连接的导线,一般承受电压为220v,且强电路线与信号线分别从第二走线槽12和第一走线槽11通过,防止发生电磁干扰。

由此,第二槽底123相对于第一槽底111向靠近电控盒1的底板14的方向设置,能够降低进线高度,从而避免线路堵塞限位槽,同时节省空间,有效阻挡视线,一旦起火,能保证火苗不会喷出,保证密封性。

优选地,第一槽底111和/或所述第二槽底123朝向所述电控盒1上的强电元件安装位置倾斜设置,更容易走线,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强电元件安装位置指电控盒上用于安装强电元件的位置,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强电元件指变压器,用于与强电路线相连接。

优选地,第二走线槽12还包括与第二槽底123连接的第一侧壁121,且第一侧壁121上沿与第二槽底123平行的方向设置固线结构124。由此,第一侧壁121上沿与第二槽底123平行的方向设置固线结构124,固线效果好。本实施例中对于固线结构124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固线结构124为四方体结构,结构简单,固线效果好,且固线结构124的边角为圆角过渡,有利于顺畅过线。

优选地,固线结构124远离电控盒1的底板14的端面设置加强筋125,由此,加强筋125对于固线结构124具有增加强度的效果。

优选地,第二走线槽12还包括与第一侧壁121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122,且加强筋125远离电控盒1的底板14的端面与第二侧壁122远离电控盒1的底板14的端面平齐,即加强筋125的上端面与第二侧壁122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由此,加强筋125远离电控盒1的底板14的端面与第二侧壁122远离电控盒1的底板14的端面平齐,当电控盒1的盖板盖到电控盒1上时,可以配合电控盒1密封,提升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侧壁121远离电控盒1的底板14的端面即第一侧壁121的上端面与第二侧壁122的上端面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不做限制,只要保证第一侧壁121的上端面不高于第二侧壁122的上端面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21的上端面可以与第二侧壁122的上端面平齐,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21的上端面也可以略低于第二侧壁122的上端面。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21的上端面与第二侧壁122的上端面平齐,即第一侧壁121的上端面、第二侧壁122的上端面与加强筋125的上端面均在同一水平面上,由此,当电控盒1的盖板盖到电控盒1上时,第一侧壁121的上端面、第二侧壁122的上端面与加强筋125的上端面均与电控盒1的盖板紧密结合,可以更好地配合电控盒1密封,密封性更好。

本实施例中对于加强筋125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只要满足其远离电控盒1的底板14的端面与第二侧壁122远离电控盒1的底板14的端面平齐即可,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加强筋125的形状为长方体,形状简单,且当加强筋125设置于固线结构124之上时,整个固线结构124呈似舌苔形状,外表美观。

优选地,加强筋125远离第一侧壁121的端部设置倒角结构。由此,倒角结构的设置起到导向作用,方便放线,减小阻力。

优选地,第二侧壁122上设置弧形连接部126,且弧形连接部126的位置与固线结构124的位置相对应。由此,弧形连接部126的设置方便走线,减小放线阻力;同时利用曲线通道原理减小第二走线槽12内流体流动,提升电控盒1密闭性;同时提升美观性。

本实施例中对于弧形连接部126的长度不做具体限制,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弧形连接部126的长度为13.5mm,减小放线阻力,走线更加顺畅。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对于弧形连接部126的弧度不做具体限制,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弧形连接部126的弧度半径为6.5mm,减小放线阻力,走线更加顺畅。

如图4所示,优选地,第二槽底123相对于竖直面的夹角c范围为120°-150°。由此,在此夹角范围内,强电路线能够从强电元件13以基本平直的角度从电控盒1引出,方便出线。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槽底123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夹角c为120°,出线更加顺畅。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竖直方向是附图中y的正向或反向。

如图7所示,优选地,第二走线槽12的出线口的高度比第一走线槽11的出线口的高度低10-20mm。由此,能够保证强电路线的出线的长度能够支撑强电路线的倾斜角度,使得出线顺畅。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走线槽12的出线口的高度比第一走线槽11的出线口的高度低13mm,即第二走线槽12的出线口与第一走线槽11的出线口的高度差l为13mm,出线更加顺畅。

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槽底111或第二槽底123的结构不做限制,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槽底111或第二槽底123的结构可以为连续的平板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底111或第二槽底123上可由不连续的多个平板结构组成,不影响信号线或强电路线通过的同时,节省原料,减小成本。

本实施例中第一走线槽11与第二走线槽12相邻设置,第一走线槽11包括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112,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三侧壁与第一侧壁121相互重合,即第三侧壁为第一侧壁121,使得信号线或强电路线分开通过的同时,节省原料,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控盒走线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在于:电控盒走线结构中,第二槽底123相对于,第一槽底111向靠近电控盒1的底板14的方向设置,能够降低进线高度,从而避免线路堵塞限位槽,同时节省空间,有效阻挡视线,一旦起火,能保证火苗不会喷出,保证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控盒,包括底板14、侧板15、强电元件13和上述的电控盒走线结构,强电元件13设置于侧板15上,强电元件13相对于电控盒走线结构向靠近底板14的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强电元件13为变压器,且变压器与强电路线相连接。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控盒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与上述电控盒走线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电控盒走线结构或上述的电控盒1。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与上述电控盒走线结构或电控盒1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