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1166发布日期:2020-07-07 14:23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是用变压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再经断路器等控制设备接入输电线路来实现,结构形式,输电线路分为架空输电线路和电缆线路,架空输电线路由线路杆塔、导线、绝缘子、线路金具、拉线、杆塔基础和接地装置等构成,架设在地面之上,按照输送电流的性质,输电分为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目前,电网线路进户线比较长,在重力的作用下进户线会产生下垂现象,带来不安全因素,也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825735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于:所述固定板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下端设置有上凹槽,所述下固定板上端设置有下凹槽;在所述下固定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贯穿下固定板的中心螺孔,在中心螺孔内设置有丝杠,所述丝杠上端设置有电线压块,所述丝杠下端穿过中心螺孔通过螺帽与下固定板固定在一起。

连接电线时,由于电线比较重,通常是利用紧线器将电线拉紧至需要固定的位置,然后将电线穿过固定板;通过旋转丝杠,可以控制电线压块的移动,调节电线压块和上凹槽之间的距离,将电线卡紧在固定板上,然后将固定板固定在墙壁或电线杆的绝缘子上。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将电线的与固定板连接且与墙壁或电线杆连接后,在连接完成检查的过程中或后期检修线路过程中,需要调整电线的松紧时,就要旋转丝杠,增大电线压块与上凹槽之间的距离,放松电线与固定板的连接,然后重新调整电线的夹紧位置,由于电线受到的重力较大,调整电线比较费力,且如果需要放松电线,还有可能出现电线长度不足的情况,这都增大了重新调整电线松紧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其具有方便调节电线松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包括夹紧电线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上连接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包括连接架和连接架两端同轴设置的螺杆,两个所述螺杆的外螺纹反向设置,所述连接架上设有与螺杆连接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供螺杆穿过的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内壁上设有与对应螺杆连接的内螺纹,任一所述螺杆远离连接架的一端与固定装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线通过固定装置夹紧后,调节两个螺杆伸进连接架的距离,使两个螺杆相对端面之间距离大约等于两个连接块之间距离的一半,同时两个螺杆在连接架内的距离大于一致。调整完成后,通过紧线器拉紧电线,将远离固定装置的螺杆远离连接架的一端固定在电线杆或墙壁上,完成电线的固定。在后续需要调节电线的松紧时,因为连接架通过两个连接块与两个反向螺杆螺纹连接,因此转动连接架后,两个螺杆可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改变电线的松紧。不同调节电线与固定装置的连接,就可以调整电线的松紧,且不论电线与固定装置连接的接头长短,均可以通过调节两个螺杆之间的距离来调节电线的松紧,极大的方便了电线调节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装置为钢线卡子,所述钢线卡包括底座和u形架,所述底座上设有供u形架穿过的开孔,所述u形架开口端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钢线卡子的u形环与靠近固定装置的螺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线穿过钢线卡子的u形环和底座之间,朝向底座转动螺母,缩小u形架的和底座之间的距离从而将电线夹紧在u形环和底座之间。u形架和螺杆之间的固定连接将电线与调节架连接在一起,从可以通过调节两个螺杆之间的距离来调节电线的松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架包括至少两个绕连接块周向均匀分布的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杆之间的缝隙可以观察到两个螺杆之间的距离,方便调节两个螺杆的初始位置。而均匀设置的连接杆,可以使连接块的受力更加均匀,稳定连接块和连接杆的连接,减小连接杆和连接块分离的情况。稳定电线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沿垂直于连接杆轴向方向的截面为多边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边形的连接杆方便人员使用扳手等工具对连接杆进行夹持,方便控制连接架的转动,减小调节两个螺杆之间距离时间,提高调节电线松紧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任一螺杆朝向另一螺杆一端设有容纳另一螺杆的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个螺杆上的凹孔可以容纳另一螺杆,在调节架大小一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两个螺杆的位移范围,扩大调节架调节的范围。在需要调节的范围一定时,可以减小调节架使用材料的用量,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正对所述凹孔的螺杆端面上设有锥形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形头的设置将朝向凹孔的端面减小,锥形头拥有更小的端面在螺杆进入凹孔的过程中,相比螺杆的端面更容易进入凹孔中,减小螺杆与凹孔边沿抵接卡住的情况,稳定调节架的调节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远离所述固定装置的螺杆远离调节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节的转动可以使调节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相对电线杆或墙壁转动,由于电线在重力作用下,电线会呈现处弧度,而拉紧程度不懂的电线,弧度也不同,可在竖直方向转动的调节架可以随时保持与电线连接处的切线保持平行,减少调节架在电线拉力作用下的变形。可绕水平方向转动的调节架在刮风时也可随电线的摆动在水平方向摆动。万向节的设置使,调节架受力始终沿螺杆的轴向方向,减小其他方向的受力,减小调节架的弯折或其他形变,稳定调节架的调节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万向节的两端面均设有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固定装置的螺杆远离调节架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一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三连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使万向节可以和调节架分离;第三连接板和电线杆或墙壁固定连接后,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万向节可以和电线杆或墙壁分离。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三连接板的设置方便万向节的拆卸,方便更换万向节,当万向节损坏时,不用更换整个调节架,节约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调节架就可以方便的调整电线的松紧;

2.一个螺杆可以进入另一个螺杆的凹孔中扩大了两个螺杆的位移范围;

3.万向节减小调节架的弯折或其他形变,稳定调节架的调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万向节与螺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固定装置;11、u形架;12、开孔;13、螺母;14、底座;2、调节架;21、连接架;22、连接杆;23、连接块;24、通孔;25、内螺纹;26、螺杆;3、凹孔;31、锥形头;4、万向节;41、第一连接板;42、第二连接板;43、第三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包括夹紧电线的固定装置1,固定装置1为钢线卡子,钢线卡包括底座14和u形架11,底座14上设有供u形架11穿过的开孔12,u形架11开口端螺纹连接有螺母13。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方便调节电线的松紧,固定装置1上连接有调节架2,调节架2包括连接架21和连接架21两端同轴设置的螺杆26,两个螺杆26的外螺纹反向设置,连接架21上设有与螺杆26连接的连接块23,连接块23上设有供螺杆26穿过的通孔24,两个通孔24内壁上设有与对应螺杆26连接的内螺纹25,两个通孔24内的内螺纹25也反向设置;任一螺杆26远离连接架21的一端与固定装置1连接,本实施例中,钢线卡子的u形环与靠近固定装置1的螺杆26连接,螺杆26与u形环焊接在一起。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为了扩大调节架2的调节范围,任一螺杆26朝向另一螺杆26一端设有容纳另一螺杆26的凹孔3。正对凹孔3的螺杆26端面上设有锥形头31,锥形头31尖头的一端朝向凹孔3。本实施例中,锥形头31与螺杆26一体设置,设有锥形头31的螺杆26外径小于设有凹孔3的螺杆26的外径。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为了方便观察螺杆26之间的距离,连接架21包括至少两个绕连接块23周向均匀分布的连接杆22。本实施例中,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杆22,连接杆22与练级块焊接在一起。连接杆22沿垂直于连接杆22轴向方向的截面为多边形。多边形的连接杆22方便工具夹持,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2设置为正六边形,更加方便扳手的控制。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减小调节架2的变形,远离固定装置1的螺杆26远离调节架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节4。

如图2所示,进一步为了方便拆卸万向节4,万向节4的两端面均设有第一连接板41,远离固定装置1的螺杆26远离调节架2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42,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41与万向节4焊接在一起;第二连接板42与螺杆26焊接在一起。靠近第二连接板42的第一连接板41和第二连接板42通过螺栓连接,远离第二连接板42的第一连接板41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三连接板43,第三连接板43用来和电线杆或墙壁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电线通过固定装置1夹紧后,调节两个螺杆26伸进连接架21的距离,使两个螺杆26相对端面之间距离大约等于两个连接块23之间距离的一半,同时两个螺杆26在连接架21内的距离大于一致。调整完成后,通过紧线器拉紧电线,将第三连接板43固定在电线杆或墙壁上,完成电线的固定。在后续需要调节电线的松紧时,使用扳手夹持连接杆22,使连接架21绕螺杆26转动,转动连接架21后,两个螺杆26可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改变电线的松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